吉隆坡博大慈青 做中體悟生命的真諦

慈青獻給陳媽媽一份新年的禮物,希望他們一家也能帶著快樂的心情過新年。攝影:何溫儀「快樂不是擁有得多,而是計較得少。」這是令人省思的其中一句靜思語。每個人都在尋找快樂,有的人外求財富、健康、樣貌,地位;有的人內求平安、清靜、慈悲,智慧;而時下知識分子的年輕人,該以什麼為幸福的寄託?又該如何實踐幸福的真諦呢?


做有意義的事

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是吉隆坡慈濟環保日。2009年1月18日早上,博特拉大學慈青二十四人到沙登的環保站做環保。由於年關將近,環保站的資源多得令人慨嘆。

負責分類紙張的鄭立芳同學說:「原來紙張可以分成很多種,如黑白紙、雜紙、報紙、紙皮等,讓我學習良多。」立芳第一次參與慈青的環保活動,她說:「環保可以幫助別人,也可以幫助地球;而且我媽媽的朋友是慈濟人,後來父母在家也有做環保,漸漸地受影響。」

博大慈青二十四人到沙登的環保站做環保。攝影:陳進義環保站裏各種聲響此起彼落,這裡踩鋁罐,那裏敲鐵罐,乍聽之下,還有點像古老又原始風味十足的交響曲。

資源分類雖然耗時,但只要用心在每個當下,必能體會出各種道理。去年剛畢業的慈青蕭偉良自參與慈青至今,投入環保活動已經三年半,他認為做環保非常有意義,一定會堅持做下去。張浩平同學從紙張分類、踩鋁罐、搬玻璃、拆卡帶,上下貨等,樣樣都做。他是環保站每位志工的縮影,因為在這裡,大家總是合心協力地把每件事情做好。


把祝福送到家

慈濟照顧戶陳先生成為植物人已十九年,陳爸爸和陳媽媽無微不至地照顧愛兒。1月20日這天,博大慈青跟隨志工前往陳家住處做居家關懷。

一踏入陳家,在客廳裡瘦骨如材的陳先生發出「啊啊」聲歡迎客人,在一旁的陳爸爸和陳媽媽也熱情地招待大家。

十九歲時,陳先生不幸遇上車禍,導致下半輩子的生活都得依靠父母料理,父母所承受的體力與心理壓力是外人無法想像的。由於陳先生不能自行進食,媽媽毫無怨言地把營養均衡的食物打得稀爛,配合開水或果菜汁通過插入鼻孔的小管餵食兒子。陳爸爸和陳媽媽每三個小時餵食一次;還不時協助兒子翻身、按摩,增加血液循環,避免皮膚潰爛及生瘡。

慈青準備了福慧紅包、親手製作的賀年卡、一對春聯、柑及兩首新年歌曲,要跟陳家提早拜年。陳媽媽見到這群熱情的年輕人到訪,又唱又關懷,為陳家增添一分喜氣,令陳媽媽感動不已。

這趟居家關懷令慈青同學體會良多。楊修美同學體悟四肢健全是有福之人,她要趁父母尚健在及時報答和孝順他們。羅秀虹同學從陳先生實現的苦相當中體會生命無常,認為人需知足及珍惜身邊所擁有的東西,不能等到失去才後悔、為人生留下遺憾。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