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靜思堂 布展說法傳大愛

圖說:虞珊明表示,大愛感恩科技館以簡潔的方式展示「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這三個核心價值。(攝影者:許金福)今年(2016)欣逢慈濟五十周年慶,位於臺北慈濟醫院旁的新店靜思堂剛好落成啟用,新店文山地區志工在文發處指導下,經過近半年的籌備,反覆設計、討論、木工施作、修正、美編,再進入最後階段的印製、張貼、場布 等,志工們卯足全力要透過空間展示的說法,讓來到新店靜思堂的會眾,深入認識慈濟五十年來「四大八法」──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國際賑災、幹細胞捐贈、環保以及社區志工的足跡,也希望能接引更多有心人加入行善造福的志工行列。

◎布展團隊細說慈濟

導覽集訓一開始,由六個布展團隊簡介各館的布展內涵,包含「緣起館」、「國際賑災館」、「大愛慈善館」、「醫療館」等六大館。布展團隊做一番簡介後,二百一十五位志工分成四隊後,由引導的志工帶到各館參觀,聆聽導覽志工詳盡的解說。

志工黃嫦娥表示,「緣起館」就如展開一本書的序幕,進門有「為佛教、為眾生」海報;銅門海報以十個故事串出,從上人的小木屋到慈濟年輪;「一粒米中藏日月」以投影方式展現,讓會眾了解常住師父秉持自力更生的精神,力行「靜思家風」。

◎使命必達 愛心接力

圖說:做到第四次終於將法船完成,張學義(前排左一)和志工們以手為槳,陸上行舟,高興地划起來。(攝影者:朱秀蓮)教育館有一艘象徵無語良師「捨身育才做渡舟」的立體帆船,是志工張學義利用環保回收的紙箱製作的。他先製作小模型,確定構造方式,他把這艘船獻給高齡的母親,老人家十分歡喜。於是他著手放大比例施作,製作好時他很高興的向前來關懷的高金獅說明組裝的方式,沒想到搬動以後因為紙質太軟垮掉,只好重做。第二次他加厚紙箱還是不理想,他不禁擔心起來,「怎麼辦,離布展越來越近?」使命必達的他重新出發,臨完成時卻又發現比例不對,只好拆掉再來。終於,比例和技巧整個掌握住,在10月8日下午將船的主體結構完成,黏上風帆,一艘逼真的帆船展現在眾人面前,他繼續利用假日甚至請假到靜思堂幫船上色,搭配廢紙揉成的海浪,他和志工們以手為槳地陸上行舟,高興地划起來。

「我總算完成了,」利用凌晨二、三點的時間,把家裡的客廳當成工作室來組裝,「今天在靜思堂把它完成,真得很特別!」雀躍之情洋溢在學義的臉上,「寄望在這五十周年布展,為慈濟付出小小的個人力量,也祝布展成功。」學義很高興能夠運用個人專長以物傳法,巧手的他也幫忙其他館製作道具,栩栩如生的高麗菜,幾乎跟真的一樣。社區志工館的蘊含四大八法的米籮、志工照片的張貼,經過他的手,感覺就是不一樣;大愛感恩科技館用寶特瓶環繞而成的臺灣形狀,也非靠他不可。以臺灣為起點,透過環保將愛心發揮到國際賑災,「續物命,造福慧」,落實證嚴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也讓臺灣的愛遍灑全世界。

圖說:新三「環保+大愛感恩科技館」,游彩霞師姊說,要減少天災人禍,環境保護唯有從自身先從五R,「一、要減少丟棄之垃圾量,二、重複使用容器或產品,三、重視維修保養,四、延長物品使用壽命.,五、拒用無環保觀念」做起。(攝影者:許金福)負責大愛感恩科技布展的志工虞珊明表示,大愛感恩科技館以簡潔的方式展示「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這三個核心價值,從環保菩薩的愛心開始,一棒接一棒,賦予資源新生命。「廠商很喜歡慈濟回收的瓶子,因為志工會利用雨水、回收的水把瓶子清洗乾淨。連原本被丟棄的瓶蓋,也回收拿來製作文具,希望清淨在源頭。」將寶特瓶回收再利用,可以減少石油的開採,做成的毛毯、衣服、環保科技產品都可以再加上原生的瓶片,「從循環到循環」溶融製作成新的環保物件。

「環保菩薩不僅是救地球,還是救苦救難──救地球是把這些瓶子回收回來,救苦救難是可以做成毛毯去賑災。」虞珊明讚歎環保菩薩無私、偉大的付出,從2006年到2015年有三十四個國家的災民受到他們的幫助。

展場慈濟尋根的列車,讓人感到以前溫馨的畫面仍然猶在!而慈濟從草創艱辛一路走來,至今已走過半世紀,慈濟大愛的足跡遍及九十四個國家!布展雖歷經難產、陣痛期;但為了實踐佛陀教義、弘揚靜思法脈,努力完成展館,期待大家說靜思、傳法脈。

人文真善美志工 朱秀蓮、胡淑惠 臺北報導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