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 30 十一月 2016

丟棄果皮變黃金 環保酵素大妙用


環保不應該只是書本上的概念、或嘴裡的一句口號,台北市中山大同區的親子成長班,讓它成為觸手可及的東西,來看看他們怎麼做。 

反覆搖來搖去,這不是手搖杯。 

而是台北市中山大同區親子成長班的環保酵素課程。 

家長 陳意婷:「垂手可得的東西其實還滿容易的,對!可以幫環境做一些改變。」 

親子成長班學生 李湘棋:「我覺得可以自己做在生活上可以自己用的東西,我覺得很開心。」 

大人小孩動手做,攜手愛護地球、不落人後。 


真善美志工 呂巧美 王晉文 陳清漢 台北報導  

Read more

「魚菜共生」迷你版 可擺放桌上


魚菜共生,這樣的技術,不少人研究,在高雄的國中校園,有學生因為爸媽覺得養魚浪費水、不環保,拒絕孩子的要求!而這學生,進了實驗室,把要占一定空間的魚菜共生系統,縮小成桌上型,學生說,養魚的水可以種菜,水資源不浪費有可以觀察生態而且材料費用只要花,五十元! 

這是魚菜共生,透過太陽能發電,養魚也種菜,但是,現在有迷你桌上版!國中生教你,怎樣做! 

瑞祥高中國一生 曹碩成:「用一個瓶子然後把它的瓶口切除,就會變這樣子,切除之後放養過魚的水,可以準備一點這種礫石(陶瓷環),還有像這種小砂石,還有這種錳石,先把它加下去。」 

回收的寶特瓶,加上無土介石,幾株水草,另外已經發芽的白菜種子和小魚,總金額不到五十元,自製桌上型魚菜共生,就完成了! 

瑞祥高中國一生 曹碩成:「(這樣子你媽媽會讓你養嗎)會,真的如果只養魚可能還不會。」 

不只環保養魚種菜,要讓沒有電動馬達的水族箱,水面可以翻動,小魚不缺氧,學生們還相互討論,發現只要用針筒加上軟管,固定時間打個氣,整個魚菜共生系統,就可以充滿活力! 

瑞祥高中國三生 王誠誌:「原本你種菜,就是澆水下去沒了讓植物吸收,現在魚菜共生先把養魚的水過濾,把有害物質過濾掉,剩下養分溶在水裡面,然後再澆灌到菜中。」 

當初希望可以養魚觀賞,放鬆心情,為了讓父母同意,國中生腦力激盪,在實驗室中把知識化為現實生活中能夠運用的技術,這樣一來,不只獲得學分,也找到樂趣! 

朱怡蓉 蕭宏澍 高雄報導  

Read more

環保站是家!聯繫情感心之所向


慈濟屏東竹田環保站,原本一點規模都沒有,但在志工徐鳳英的規劃下,如今不但站內分類明確、一目了然,志工們還把環保站,當成了「家」的感覺。 

天才剛亮,慈濟竹田環保站的志工們,早就已經忙到滿頭大汗,堆滿站的資源回收,分類明確、一目了然,全靠她-徐鳳英的規畫。 

慈濟志工 徐鳳英:「像上人一樣的,看到環保志工那麼用心,那種付出無所求的心境,就是那麼單純,就會覺得很快樂,沒做很像會身體不舒服,就這樣一直做。」 

徐鳳英秉持著一份,最單純的歡喜心,努力做,嬌小的她,無論是騎小車、開大車載滿回收物,都難不倒她,就連照顧戶,也被她感動,投入環保站志工的行列。 

慈濟志工 徐鳳英:「她可以去到哪裡,她就(詢問)說,你可以做環保,因為慈濟救了我一家人,做這個環保,慈濟有在推動環保,那你們可以不可以(一起做),結果很多人就跟她響應了。」 

徐鳳英的女兒:「在這個跟師姑師伯的互動過程中,也就是慢慢的,在修正一些她的習氣,然後也越來越好。」 

把環保站營造成就像家的感覺,徐鳳英希望,來到這邊的夥伴,都能用鼓掌的雙手,歡喜做環保。 

李瑞香 吳士鐘 真善美志工 屏東報導 

Read more

駐海地大使來訪 見證環保軟實力

圖說:臺灣駐海地大使黃再求先生與英威德科技董事長等一行人,11月28日,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考察與觀摩,從環保薩用心將寶特瓶清洗回收的「清淨在源頭」、到大愛感恩科技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的「環保精質化」的理念,見證到「臺灣環保軟實力」。(攝影者:曹書豪)臺灣駐海地大使黃再求先生與英威德科技董事長等人一行, 11月28日,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考察與觀摩,從環保薩用心將寶特瓶清洗回收的「清淨在源頭」、到大愛感恩科技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的「環保精質化」的理念,見證到「臺灣環保軟實力」。

在30年前,證嚴法師為了在花蓮籌建醫院,向弟子們開示比喻:「若要解決水的問題與其蓋水庫/水壩,可能因為上天沒下雨而失去調節水的功能,不如往下掘井,若能掘得活泉,則生生世世就不會為水的問題而煩惱。」二十年之後,以「大愛是造福,感恩是智慧。」同樣以掘井人的精神,勉勵大愛感恩科技;每個人都是掘井人,挖掘出每一個人心中的愛,起發人人良善的一面,發會自身的影響力,帶動起身旁的人一同響應環保行列。

圖說:藉著環保動態展示,大愛感恩科技同仁穿上中國傳薪系列服飾,展現人文服儀之美,「衣服的服就是福氣的福,穿衣要穿出對別人的尊重,也要穿出對自己的祝福。」高雅、簡約、端莊的中國服飾設計,傳承博大精深中華文化薪火,將「文化」昇華「人文」,樹立「人品典範」。(攝影者:曹書豪)藉著大愛感恩同仁 (素人) 的環保動態展示,大愛感恩科技同仁穿上中國傳薪系列服飾,展現人文服儀之美,「衣服的服就是福氣的福,穿衣要穿出對別人的尊重,也要穿出對自己的祝福。」高雅、簡約、端莊的中國服飾設計,傳承博大精深中華文化薪火,將「文化」昇華「人文」,樹立「人品典範」;全使用寶特瓶回收再生製作,打破人人對於寶特瓶硬硬的質感,真正見證到臺灣環保的精質化。

圖說:臺灣駐海地大使黃再求先生表示,感恩慈濟基金會所付出的貢獻,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眾多的環保產品。「環保這個東西真的是一個世界潮流,慈濟、大愛感恩科技可以想到這些東西,不僅解決地球暖化問題,也為地球再生創造一分愛的力量,再加上慈濟人的愛心,再將這些愛心送出去,使得台灣發光發亮。(攝影者:曹書豪)2010年1月12日,加勒比海國家海地發生芮氏7.0大地震,官方統計死亡人數逾23萬人,在災後第二日,慈濟基金會隨即啟動援助計畫,克服遭地震損傷的艱困交通,將災民最迫切需要的糧食、毛毯、淨水錠、棲身塑膠布等數十噸物資,運送到家園全毀的災民手中;慈濟大愛不間斷,跨越種族、宗教藩籬,援建天主教聖恩修女會學校,同時幫助海地居民種植含高營養價值的辣木,重建海地生計。

駐海地大使 黃再求先生:「我記得在幾年前的時後,海地總理夫人來到臺灣考察,特別來到 (慈濟) 這邊觀摩。製造這些產品,除了對環保付出支外,又將這些產品投入到賑災方面,這一點令我非常感動。海地地震時,陳健師兄也送了我一條賑災毛毯,我每天都在使用,當蓋上這條毛毯時,每天都會想到來自慈濟的愛心,意義特別的不一樣。」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秉持 證嚴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潮國際綠色典範邁進,2014年在全球數千家公司脫穎而出,獲得瑞士GCCA所頒發世界廢棄物處理第一名,今年更獲得全球能源獎之肯定。(攝影者:曹書豪)黃再求先生表示,感恩慈濟基金會所付出的貢獻,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眾多的環保產品。「環保這個東西真的是一個世界潮流,慈濟、大愛感恩科技可以想到這些東西,不僅解決地球暖化問題,也為地球再生創造一分愛的力量,再加上慈濟人的愛心,再將這些愛心送出去,使得台灣發光發亮。今天有這樣的機會,來參觀大愛感恩科技,從廢棄物回收再製造,到所做的貢獻,讓我學到一課,地球的希望是靠大家的努力。」因為有慈濟走在前面,引領大眾潮綠色環保典範。

英威德科技董事長 李俐瑩表示,今天聽到大愛感恩科技的分享,個人萬分的感動, 尤其看到大愛感恩科技位環境保護所做的一切,不僅是典範標竿企業,同樣身為是台灣人引以為榮。

大愛感恩科技別於一般的企業、公司,是一家「心靈改造的工廠」,所追求的是「Return Of Influence - 影響力深植」,將環保深植人心,自許成為「掘井人」,向下掘井、湧現活泉,在這個愛心平台,帶領更多企業與個人響應環保行列。在大愛感恩科技,每一分每一秒都是能感受到愛與善的感動,匯聚每個人的愛心與力量,藉著有形的產品、及數百場愛灑分享,改變人的心念,共創愛與善的循環。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20161130-15.jpg 

Read more

駐海地大使來訪 見證環保軟實力

圖說:臺灣駐海地大使黃再求先生與英威德科技董事長等一行人,11月28日,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考察與觀摩,從環保薩用心將寶特瓶清洗回收的「清淨在源頭」、到大愛感恩科技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的「環保精質化」的理念,見證到「臺灣環保軟實力」。(攝影者:曹書豪)臺灣駐海地大使黃再求先生與英威德科技董事長等人一行, 11月28日,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考察與觀摩,從環保薩用心將寶特瓶清洗回收的「清淨在源頭」、到大愛感恩科技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的「環保精質化」的理念,見證到「臺灣環保軟實力」。

在30年前,證嚴法師為了在花蓮籌建醫院,向弟子們開示比喻:「若要解決水的問題與其蓋水庫/水壩,可能因為上天沒下雨而失去調節水的功能,不如往下掘井,若能掘得活泉,則生生世世就不會為水的問題而煩惱。」二十年之後,以「大愛是造福,感恩是智慧。」同樣以掘井人的精神,勉勵大愛感恩科技;每個人都是掘井人,挖掘出每一個人心中的愛,起發人人良善的一面,發會自身的影響力,帶動起身旁的人一同響應環保行列。

圖說:藉著環保動態展示,大愛感恩科技同仁穿上中國傳薪系列服飾,展現人文服儀之美,「衣服的服就是福氣的福,穿衣要穿出對別人的尊重,也要穿出對自己的祝福。」高雅、簡約、端莊的中國服飾設計,傳承博大精深中華文化薪火,將「文化」昇華「人文」,樹立「人品典範」。(攝影者:曹書豪)藉著大愛感恩同仁 (素人) 的環保動態展示,大愛感恩科技同仁穿上中國傳薪系列服飾,展現人文服儀之美,「衣服的服就是福氣的福,穿衣要穿出對別人的尊重,也要穿出對自己的祝福。」高雅、簡約、端莊的中國服飾設計,傳承博大精深中華文化薪火,將「文化」昇華「人文」,樹立「人品典範」;全使用寶特瓶回收再生製作,打破人人對於寶特瓶硬硬的質感,真正見證到臺灣環保的精質化。

圖說:臺灣駐海地大使黃再求先生表示,感恩慈濟基金會所付出的貢獻,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眾多的環保產品。「環保這個東西真的是一個世界潮流,慈濟、大愛感恩科技可以想到這些東西,不僅解決地球暖化問題,也為地球再生創造一分愛的力量,再加上慈濟人的愛心,再將這些愛心送出去,使得台灣發光發亮。(攝影者:曹書豪)2010年1月12日,加勒比海國家海地發生芮氏7.0大地震,官方統計死亡人數逾23萬人,在災後第二日,慈濟基金會隨即啟動援助計畫,克服遭地震損傷的艱困交通,將災民最迫切需要的糧食、毛毯、淨水錠、棲身塑膠布等數十噸物資,運送到家園全毀的災民手中;慈濟大愛不間斷,跨越種族、宗教藩籬,援建天主教聖恩修女會學校,同時幫助海地居民種植含高營養價值的辣木,重建海地生計。

駐海地大使 黃再求先生:「我記得在幾年前的時後,海地總理夫人來到臺灣考察,特別來到 (慈濟) 這邊觀摩。製造這些產品,除了對環保付出支外,又將這些產品投入到賑災方面,這一點令我非常感動。海地地震時,陳健師兄也送了我一條賑災毛毯,我每天都在使用,當蓋上這條毛毯時,每天都會想到來自慈濟的愛心,意義特別的不一樣。」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秉持 證嚴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潮國際綠色典範邁進,2014年在全球數千家公司脫穎而出,獲得瑞士GCCA所頒發世界廢棄物處理第一名,今年更獲得全球能源獎之肯定。(攝影者:曹書豪)黃再求先生表示,感恩慈濟基金會所付出的貢獻,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眾多的環保產品。「環保這個東西真的是一個世界潮流,慈濟、大愛感恩科技可以想到這些東西,不僅解決地球暖化問題,也為地球再生創造一分愛的力量,再加上慈濟人的愛心,再將這些愛心送出去,使得台灣發光發亮。今天有這樣的機會,來參觀大愛感恩科技,從廢棄物回收再製造,到所做的貢獻,讓我學到一課,地球的希望是靠大家的努力。」因為有慈濟走在前面,引領大眾潮綠色環保典範。

英威德科技董事長 李俐瑩表示,今天聽到大愛感恩科技的分享,個人萬分的感動, 尤其看到大愛感恩科技位環境保護所做的一切,不僅是典範標竿企業,同樣身為是台灣人引以為榮。

大愛感恩科技別於一般的企業、公司,是一家「心靈改造的工廠」,所追求的是「Return Of Influence - 影響力深植」,將環保深植人心,自許成為「掘井人」,向下掘井、湧現活泉,在這個愛心平台,帶領更多企業與個人響應環保行列。在大愛感恩科技,每一分每一秒都是能感受到愛與善的感動,匯聚每個人的愛心與力量,藉著有形的產品、及數百場愛灑分享,改變人的心念,共創愛與善的循環。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20161130-15.jpg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