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粒大小難清除 塑膠微粒布海洋

海汙事件簿專題報導,今天要看的是海洋垃圾當中的最大宗,那就是塑膠,我們每人,每天,都會用到塑膠,一個人平均一年用掉100公斤的塑膠,這幾年還有一種體積更小的污染物叫做塑膠微粒,究竟她是什麼 對人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塑膠微粒,不是塑膠碎片哦,塑膠碎片的話,通常是不規則形狀的,但是像這個,這個就是規則形狀的,大量的先撿完,最後再來找塑膠微粒。

撿完的垃圾裡,有著大學問,去年台灣ICC淨灘分析就指出:海洋廢棄物前5名,塑膠就占了4名!免洗餐具,更是攀升到第一名,顯示台灣人使用一次性製品,有增無減。淨灘的這天,眼尖的志工,發現一種,以前沒注意過,如米粒般的塑膠微粒。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張泰迪:「塑膠微粒,不是塑膠成品的碎片,它是塑膠原料,而我們通常在一個小的海岸段,就可以發現很多的數量,可以想見在全部台灣海岸,或者是全世界的海岸上,那個數量是非常可觀的。」

塑膠微粒還只是塑膠原料,並未被製成塑膠袋、寶特瓶;還沒使用過,怎麼就跑到沙灘上來了呢?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張泰迪:「去年夏天韋斯特颱風,吹翻了好幾個貨櫃,裝的就是這些成噸成噸的,聚丙烯原料,我們講塑膠微粒 而這樣的東西,整個打到香港的海灘上面,讓整個香港海灘上都布滿了,所以這些原料在運送過程當中 ,跑到環境裡面,或者是跑到工廠之後,沒有處理好,然後就流到環境裡面去,也是有可能。」

突然大量出現的塑膠微粒,不只在台灣被發現,也引起國際人士注意。2005年,日本高田秀重博士就成立了國際顆粒監測組織,進行追蹤研究。

日本國際顆粒監測組織 高田秀重博士:「這樣的「塑膠微粒」的大小和動物的浮游生物是類似的,如果小魚吃了浮游生物,大魚再吃小魚,再來鳥吃魚,微塑膠就會進入到食物鏈。」

令人擔心的是,塑膠微粒會吸附POPs,也就是有害化學物質,例如多氯聯苯、DDT,這些汙染物,如果透過生物,端上我們的餐桌,恐怕會造成畸形、癌症、損害生殖力的危害。

人類是受害者,但也是加害者。1950年起,全球大量生產塑膠,每年產製5百萬噸,與日俱增;到了今日,每人每年就要用掉100公斤塑膠!塑膠只會變小,不會消失!大同大學陳志成教授,擔心塑膠的危害,致力研究可分解的綠色塑膠。

大同大學生物工程系教授 陳志成:「有些塑膠本身含有澱粉類,含有可以分解的化學結構,所以當它們不小心被丟棄掉,它們在自然界裡面 靠微生物放出來的酵素,它們就會慢慢把這些成分分解掉。」

但也有另外一派學者認為,塑膠不能完全消失,而是裂解成更小的碎片。面對全球不斷累積、卻從未消失的塑膠垃圾,現階段,我們只能改變生活習慣、減少塑膠依賴,才可能邁向解決之路!

採訪撰稿 潘佳修  攝影剪輯 蕭于傑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