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害汙染危生態 螢火蟲消失了
- 詳細內容
- 發佈於:2013-06-17, 週一 10:25
成大建築系教授 林憲德:「光明是可貴的但是黑暗也是很可貴的,我們現在有時候幾乎找不到黑暗,能夠讓我們安靜睡覺的環境。」
越夜越美麗 讓人幾乎忘了黑夜的來臨。但燈光的刺激 閃爍不定的光源色彩,讓人的情緒 也不由自主地隨之起舞。不僅商業區 走進老街巷弄內,強而有力的光源也同樣無所不在。
成大建築系教授 林憲德:「對居家的干擾就是光線照到跟生活有關的,造成你的居家的不便跟隱私的侵犯這個叫光侵擾,最明顯的就是路燈照到你家的窗戶。」
坐落在台南市的知名老街,光廊的吸引力讓遊客們流連忘返,但短短百公尺,架設的燈具多到數不清,家家戶戶的門口也幾乎燈火通明到天明,沒有一戶人家能逃過光干擾,而這卻可能帶來健康上的隱憂。
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 許世杰:「基本上如果說晚上用的光線的強度就跟戶外光線一樣,可以達到可能是2500LUX以上,這大概就一定會導致你生理時鐘的變化,你可能入睡就會變困難,這種生理時鐘的混亂本身,會導致我們癌症的出現會比較多,特別是乳癌方面,生理時鐘混亂之後也容易會有血壓心臟病壽命減低,甚至肥胖的機率都會比一般正常人會多。」
過度的光源,長期照射,除了情緒睡眠受影響,光干擾的眩光也會產生瞬間失明現象,同時少了燈罩來輔助光源走向,多餘光直接打在植物,分不清白天黑夜的結果,過度光合作用 很容易異常生長甚至枯萎。
尤其向上照明的探照燈 不僅達不到照明效果,打亮的天空不見星空,還會讓飛鳥 迷失方向。
成大建築系博士生 黃光佑:「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盞燈它是屬於一個半截式的設計 我們在視野裡面就可以看到這個裸露的燈炮,它照出來的時候,這個光線會在水平面上就散射出來,所以我們從遠的地方來看這盞燈的話會看到刺眼的炫光。」
因此最能達到照明效果又能降低光害,就屬見光不見燈的全截光燈具,它可以將光線直接往目標物照明,完全利用到光的所有亮度,照明範圍也變得清晰可見。以簡單的燈具改良來降低光害,其實在台灣還是無法落實,加上燈光高密度 讓黑夜嬌客螢火蟲,面臨到生存危機。
荒野協會志工講師 林智謀:「烏來去看看那邊的螢火蟲,因為那邊是螢火蟲超多的地方非常有名的,可是非常可惜只要有路燈下面的前後一百公尺,就完全一隻螢火蟲都沒有。牠們必須晚上才能出來,也利用晚上去做繁殖,可是牠們繁殖的溝通要基因交流 就是靠光線來傳遞,如果說我們把它點燈,牠就沒辦法去找到牠的配偶。」
台灣曾是螢火蟲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還有更多無言的動植物,面對首當其衝的光害根本毫無招架之力。
荒野協會志工講師 林智謀:「(脫殼動物)因為光線牠的天敵就能發現牠,所以有些動物有光線牠,就不敢脫殼這樣就會去影響,牠如果沒有脫殼牠就沒有成長,我們人類也是,我們不能沒有食物沒有動物,可是牠們在大自然裡面是一個平衡狀態,你如果把中間把它製造一個缺口,這個食物鏈就會干擾就會影響。」
光的便利與繁華,在濫用的惡性循環下,換取的代價 是眼前的美景不再。人們只要花點心思與巧思,善用燈光特性與照明方式,不僅減少耗能浪費,也是生態維護與健康保護的不二法門。
採訪撰稿 卓宛禎
攝影剪輯 柯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