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靜思堂大門廣開 具社福文教功能
- Details
- Published Date
高雄靜思堂費時多年,歷經兩任市長才由工業用地變更為社會福利用地;也全力投注在社區服務上,平時民眾可在靜思堂內的社會教育推廣中心進修,從老到少都可在此學習一技之長。當有重大意外發生時,更是志工統籌協助救援的指揮中心。
你認識高雄靜思堂嗎?!
民眾 鄭小姐:「不清楚 其實我不清楚。」
民眾 吳小姐:「有一些課程 有些進修課程吧。」
其實莊嚴的外觀內,整個建築除了講究自然節能外,靜思堂從工業用地轉變成為社會福利用地,也竭力在社會教育推廣。
慈大社教中心學員 陳添振:「有很多學員有的是基督教徒, 有的是天主教徒, 也有一貫道的, 並不盡然一定要是佛教徒才進來。」
慈大社教中心講師 徐進成:「發現靜思堂不是我先前所想的, 那麼的悠閒, 而是大家非常的忙碌, 在為社區 在為所有大眾, 提供一個非常好的學習環境。」
慈大社教中心專員 許淑媛:「來到靜思堂做不同課程的成長, 有孩子班 有成人班 有老人班, 他們來學習都有很好的回響。」
在靜思堂內的社教中心,鎖定全人教育,課程包羅萬象,從2009年一開始的168班,三千多人,到2014年大幅成長,一年內將近一萬三千人學習。六年來總開設一千八百多班,服務高雄在地將近四萬人。
家長 鍾佩珊:「這個開放式的空間, 不只是這個社區, 整個高雄市的市民, 他們都可以來使用的, 才參與這邊的活動, 是個很有意義的地方。」
社會教育推廣外,靜思堂內還設立幼兒園著重培育幼童的人格養成。除了教育服務、弱勢關懷,更是重大意外發生時志工們的災害應變指揮中心。無論白晝入夜,靜思堂靜靜的矗立在愛河邊,一直守護高雄。
高雄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