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薪火相傳 心燈相續
- Details
- Published Date
珍古德博士曾說:「當一群年輕人聚在一起,就有一股改變世界的力量。」而秉持這股精神的慈濟青年,於2016年11月18日集結桃園區大專院校共有學員三十四位及慈青學長學姊五十八人,於桃園靜思堂舉辦為期二天二 夜的迎新宿營,透過各種課程及活動勉勵彼此,共同朝向追求良善美好的夢想而邁進。
「人際關係方程式,追求夢想不停滯。」一群氣勢浩然的青年在營隊總協調王煜齊同學的帶動下高喊著開營口號,準備迎接精彩的課程。隨著營歌〈別害怕夢去夢想〉旋律響起,學員們安座於感恩堂,領受由慈青學長學姊們的用心與陪伴,以創意與活潑的方式,以及逗趣的團隊介紹來展開破冰。
◎人際關係方程式
大一的新生們,對於大學生活總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首先帶大家探討大學的新鮮人生活,所遇到些什麼問題,再邀請現場的學員們一起來想解決辦法。
「慈青電台帶給你天天好心情,邀請您一起分享生活點滴。今天要帶大家探討的是大學的新鮮人生活,首先我們先來聽聽摳印進來的聽眾朋友(課務)遇到些什麼問題……。」
課務團隊以活潑的情境劇,包含與室友的生活習慣不同、同學考試前的臨時抱佛腳、社團、愛情、課業三者之間的平衡等……,引發學員思考大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中間更穿插了點播歌曲和圈叉作答的橋段,使活動更加生動有趣,學員也踴躍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經歷和解決的經驗。
「溝通溫度計」講師蔡秀君學姊首先以「用一句話寫出一杯水」讓學員思考,有學員分享智慧水、一杯水…等,每位學員講述的答案都不同,講師藉此引述如何讓溝通變有效。說明有效溝通五步驟「敢開口溝通」、「明確目標的溝通」、「邏輯清楚的溝通」、「避免情緒化」「換位思考」的能力。並且以自身在靜思書軒服務為例,教育自家小孩來說明正確的溝通方法。
講師勉勵學員們,有效溝通的背後最重要的是真誠、尊重的心,傾聽與溝通兩者是環環相扣的。課程後讓學員們練習面對不同題目進行分組討論,並邀請各組派員上台發表討論結果,講師則當場給予回饋,最後勉勵大家「要有行動的目標『行』,行動計畫『願』,行動的願力『信』。
◎ 薪火相傳 堅定信念
「追逐夢想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如果大家能夠學會與人溝通、從別人的角度思考,並且兼顧自己的本分,就可以在這條圓夢的道路上越走越堅定。」就讀於萬能科大三年級的課務長蔡宏國表示,第一次承擔課務窗口,對於設計課程要目標明確又要兼顧連貫性也摸索許久,經由多方請教後認為對於人際關係,應是大學新生所面臨的問題,所以運用課程引導其突破學習的環節、人際互動技巧,將有利於自我人生的順暢。
「為何加入慈青社?」活動由慈青蔡宜軒、王煜齊、黃于鳳以座談方式分享自己何種機緣成為慈青,而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又是如何迎刃而解,又是如何轉換動力不退縮的經驗與收穫。
「創造自己的人生價值」課程,則由思妤學姊分享自己「從戲劇看人生」分別由觀賞五部不同的戲劇中,對人生有不同的面向的體悟,第一個是長頸鹿的人生,第二個是飲料與三明治,長頸鹿只往上看,而三明治總是斜著看,飲料則永遠是站直的,飲料常常忽略三明治的感受,比喻每個人在做出利益決策前,都是以自己的角度去思考。
思妤藉由戲劇情節,說明自己對人生有新的思考,也強力推薦值得欣賞的「出境事務所」影片,劇情述說女主角夢想成為一位優秀的生命禮儀師,卻沒想到自己面對往生者大體時,竟然懼怕到無法承受,但又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學習以敬業的態度去面對每份工作,一步步地克服心理障礙,堅持到最後終於實現夢想的故事。
思妤勉勵大家,真心想做比說什麼大道理都重要,堅持夢想的過程是辛苦的,能夠發揮生命的良能,有能力給人幸福就是幸福的人生,願意站在別人角度去同理與傾聽他人的想法,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活得更精彩。
講師張絮評學姊也分享自己的求學過程,高中時成績總是倒數,升學受創而重考,而大學時期卻是全系第一名畢業,如今任職大愛感恩科技管理室,也靠著自己的雙腳與服務的心到世界各地去人文交流,而不變的理念就是實現夢想永不放棄。並鼓勵夥伴們堅持夢想,相信自己一定做得到,生活不是一場賽跑,而是一次旅行,要懂得好好欣賞沿途的風景,雖然不能決定自己的出生,但可以決定自己未來的路。
◎ 堅持 實現夢想藍圖
新生醫專一年級的姚慧珊,為慈濟中壢區第一屆新芽學子,小學三年開始上新芽課輔直至考上理想的學校,長期感受到慈濟的關懷感念至心,曾經在新芽人文課程裡,看到世上還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啟發自己想要助人的心念,於是選擇新生醫專就讀,一來想當護士可以直接幫助病人給予膚慰,二來新生醫專有慈青社團,回到慈濟讓她感覺很溫暖,於是主動尋找加入慈青社團,來到這邊結交到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感覺很高興。
從小單親的慧珊,跟著大陸來台的媽媽,經歷過孤苦與無助的痛苦,自己的成長過程也看到社會的人情冷暖,她懂得遭遇苦難的人,若有人伸出援手是何等的重要,於是他告訴自己將來有能力也要給人溫暖,不讓他人感受苦難,不要當冷漠的人,要用溫暖的心去關懷別人,解除其內心的困境並給與實質的協助。
慧珊聽完國際賑災學姊的分享後,讓她更了解慈濟的愛弗遠國界,也心生嚮往希望能效法學姊參與國際賑災去助人,她更牢記學姊的鼓勵,只要想做一定可以達到,只要堅持一定可以實現夢想的藍圖。
長庚大學資工系一年級蔡沛岑分享,參加營隊前因為考試課業壓力,以及學校中人際關係問題有些徬徨,經過兩天的課程後讓自己找到了釋懷,彷彿打了強心劑一般,不僅自我沉澱心靈,也重新整理了思緒,回校後會去修復同學間的情誼,也學會日後要如何溝通讓事情更圓融。
沛岑回想高三時,曾經參加慈濟高中成長營到過教養院關懷,與院童互動中發現助人讓自己很快樂,原來自己也有能力帶給別人快樂,考上大學後她選擇有慈青社的學校就讀,加入慈青社讓她能實現助人心願,找到自己快樂的泉源。
學員的收穫就是工作人員最大的鼓勵,圓緣不是結束,只是一個暫時的句點。最後藉由「桃花園方城市板塊圖」讓大家回憶開營,雖然板塊圖上的每間學校看起來都沒有交集,但是只要大家聚在一起就可以完成很多事情,彼此勉勵身體力行,為自己的人生寫下精彩豐富的故事。
◎劉秀觀/桃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