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2016

Saturday, 08 October 2016

淨灘環保T恤 用愛環抱海洋

圖說:一起淨灘地慈濟志工陳阿桃師姊(左),口中念念有詞的說著:「雖然大型的垃圾會汙染海洋,但是這些小小的保麗龍和塑膠微粒更是造成海洋生態的浩劫,最後還可能回到人類的肚子裡呢!」為了響應今年的國際淨灘日,福智佛教基金會於9月24日在全國27座沙灘,總計16公里的海岸線,擴大舉辦了「用愛環抱海洋,萬人淨灘總動員」活動,佛教慈濟基金會與大愛感恩科技應邀協辦了此次活動,淨灘活動更採用了大愛感恩科技,回收寶特瓶製成的T-shirt作為參與此次活動紀念衫,一起推廣資源再生環保材質的紡織品,讓淨塑的活動能更進一步落實在自身的穿衣上!

9月24日一早,來到淨灘主場地貢寮區鹽寮海濱公園海灘的現場,就看到了福智志工忙著分配工作,招呼著淨灘的參與者報到,而慈濟師兄姊則忙著布置解說垃圾分類的攤位,並架設好垃圾分類回收桶。

淨灘活動開始後,放眼望去看到來了超過3000多人一起為了保護海洋齊聚一堂,或彎腰撿拾垃圾,或蹲下身體挖出埋在沙裡的寶特瓶,非常的感動。人類為了生活的便利製造了很多地球無法消化的塑膠產品,汙染了大地破壞了海洋生態,但是現在有更多的人意識到嚴重性,一起與福智基金會響應淨塑活動,參加這次的淨灘總動員。而參與淨灘活動的參加者,除了志工穿著團體制服,最多的就是穿著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淨灘T-shirt。

圖說:慈濟志工陳金海(右2)及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林正雄博士(右3)上台接受福智頒發感謝狀,林正雄表示:「此次淨灘大眾所穿著的環保 T 恤,是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使用回收寶特瓶再生的環保纖維,不僅吸濕快乾又透氣,更添加了冰涼礦石粉,易於散熱,非常適合此次的淨灘穿著,更希望藉科技將塑膠廢料轉化為具環保意義的產品。」慈濟志工陳金海及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林正雄博士上台接受福智頒發感謝狀。林正雄說明:「此次淨灘大眾所穿著的環保 T 恤,是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使用回收寶特瓶再生的環保纖維,不僅吸濕快乾又透氣,更添加了冰涼礦石粉,易於散熱,非常適合此次的淨灘穿著,更希望藉科技將塑膠廢料轉化為具環保意義的產品。」

從事廢棄塑膠分解成熱裂解油的R-one余金龍董事長說;「這件淨灘T-shirt雖然是回收寶特瓶塑膠做的,但是穿起來非常舒服,真的一點都不會感到悶熱!」

大愛感恩科技陳意容分享:「而此次淨灘活動最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雖然淨灘前有不少的大型垃圾分布在四處,但彎腰細看,更看到了數不清的保麗龍以及塑膠微粒密密的散佈在沙灘上。即使這些非常輕的保麗龍與塑膠微粒非常難挑、撿拾的效率也很低,大家還是不放棄撿拾這些微小的垃圾!」

慈濟志工陳阿桃師姊:「雖然大型的垃圾會汙染海洋,但是這些小小的保麗龍和塑膠微粒更是造成海洋生態的浩劫,最後還可能回到人類的肚子裡呢!」環保應該從生活做起,帶動更多人來響應。

此次福智基金會號召舉辦的淨灘活動不僅僅只是一次性的海灘清潔活動,配合著從『不拿塑膠袋』開始,更是全國性的環境教育活動,共有16個縣市,清淨27座沙灘,讓更多人了解到塑膠製品對海洋對大地生態造成多麼大的影響,也才能徹底的降低人類文明對自然的破壞!

大愛感恩科技 陳意容 新北市貢寮區報導

 

Read more

2016,10/08 彰化環保菩薩內湖來訪

【對象】彰化環保菩薩
【時間】2016年10月08日(六)13:00-15:00
【地點】內湖聯絡處

20161011-11.jpg20161011-12.jpg 
Read more

Friday, 07 October 2016

中秋團圓話當年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服飾走秀,大醫王們化身為模特兒,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產品。每項產品都是配合賑災的用品,有外套、制服,典雅的服裝,快乾的冰涼衫,防汙的白褲,每一件服裝背後,都是環保菩薩的愛心,以回收資源製成服裝。「傳薪」是取自於「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服飾薪火」的意涵,透過服飾向人們傳遞「內調自心、外敬他人」的意境,「禮儀的風度,可以顯現內在涵養,服儀的端莊,正是強調人我尊重;運用在災難現場賑災救災使用,因應災區缺水缺電情境,可緊急供電、提供照明等功能,同時可保護賑災人員安危。每年的中秋節,是全球人醫相約的日子。9月15日,來自20個國家地區、超過600位成員齊聚,透過歌曲和戲劇,回憶國際慈濟人醫年會的源起,也堅定未來繼續為貧病患者,拔苦予樂的心念。

活動節目由黃誠佑師兄與黃恩婷師姊擔任主持人,一起從舞臺的兩側跳著出場,祝福大家中秋節快樂。

各國人醫團隊帶來了精湛演出,尼泊爾、新加坡、泰國等各國學員紛紛穿著了當地傳統服飾,粉墨登場,令人耳目一新,最後由馬來西亞人醫成員載歌載舞,將現場氣氛帶向高潮!

回首話當年第一個節目,由慈大附中徐振家老師帶領慈中學生,進行武術表演。站在舞臺正中央,格外引人注目的,是幼兒園大班的徐弘禮,今年才五歲,表現非常落落大方。練習武術讓每個孩子有健康的休閒活動,他們無論是雙節棍、耍大刀,都花了很多時間練習,從運動中鍛鍊身體,提升自我品格。

緊接著,上演菲律賓團隊話劇,故事敘述菲律賓分會從一九九四年成立後,發現貧病窮困的地方需要醫療照護,志工從無到有、建立人醫會的篳路藍縷。一九九五年,第一次下鄉義診,在簡單的環境中進行醫療服務。醫師為病患看診,視病猶親,提供獨一無二的貼心照護,解除他們身上的苦痛。說來看似輕鬆,卻是一個個令人動容的故事。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服飾走秀,大醫王們化身為模特兒,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產品。每項產品都是配合賑災的用品,有外套、制服,典雅的服裝,快乾的冰涼衫,防汙的白褲,每一件服裝背後,都是環保菩薩的愛心,以回收資源製成服裝。「傳薪」是取自於「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服飾薪火」的意涵,透過服飾向人們傳遞「內調自心、外敬他人」的意境,「禮儀的風度,可以顯現內在涵養,服儀的端莊,正是強調人我尊重;運用在災難現場賑災救災使用,因應災區缺水缺電情境,可緊急供電、提供照明等功能,同時可保護賑災人員安危。除了武術、話劇演出之外,美國團隊唱出「認識你真好」輕鬆曲目,透過音樂、舞蹈的帶動,扭動身體,鼓舞大家的身心,傳遞在慈濟路上有你相伴走的好。精彩節目內容,從菲律賓、美國到印尼團隊的演出,舞蹈中看得見用心,而穿著當地傳統服裝,也象徵著豐收的喜悅!

人醫情懷,數也數不盡。花蓮慈院醫療常住志工顏惠美師姊分享了溫馨醫病情,敘述在院內接觸一位癌末病人,沒有親人在身邊,志工聽完了他的故事,幾經波折尋找,終於讓父子見面,並改變兒子的人生,由迷轉善,甚至完成了那位癌末病人心願,成為大體老師。這一段翻轉人生的故事,有了美好結局。

20161008-4.jpg新加坡人醫團隊,在舞臺上表演手語,將「我只在乎你」改編歌詞,唱出眾人的心情——「如今我遇見你,敬愛的上人,我會珍惜我自己,任時光匆匆流逝,發心立願跟隨上人,我要珍惜,心甘情願珍惜您的教誨,把握生命中的力量就不可惜,人醫會要精進,醫人醫病又醫心,做到視病如親。」

大愛感恩科技服飾走秀,大醫王們化身為模特兒,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產品。每項產品都是配合賑災的用品,有外套、制服,典雅的服裝,快乾的冰涼衫,防汙的白褲,每一件服裝背後,都是環保菩薩的愛心,以回收資源製成服裝。「傳薪」是取自於「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服飾薪火」的意涵,透過服飾向人們傳遞「內調自心、外敬他人」的意境,「禮儀的風度,可以顯現內在涵養,服儀的端莊,正是強調人我尊重;運用在災難現場賑災救災使用,因應災區缺水缺電情境,可緊急供電、提供照明等功能,同時可保護賑災人員安危。

20161008-3.jpg馬來西亞醫護團隊帶來壓軸節目,講出一段醫護人員難尋的故事:千百難尋中,找到了各科專業人員加入,讓人醫之愛發揮更多的良能。從義診、居家關懷、洗腎中心、癌友自助會、居家療護、中風互助會,如今,全馬超過一百五十人來參加人醫年會。團隊透過民謠「給了愛」,傳達一份真性情!

慈濟基金會 葉金英 花蓮報導

相關報導

人醫話當年 演繹緣起悲心

更多資訊慈濟國際人醫年會快報





 

 

 
Read more

中秋團圓話當年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服飾走秀,大醫王們化身為模特兒,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產品。每項產品都是配合賑災的用品,有外套、制服,典雅的服裝,快乾的冰涼衫,防汙的白褲,每一件服裝背後,都是環保菩薩的愛心,以回收資源製成服裝。「傳薪」是取自於「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服飾薪火」的意涵,透過服飾向人們傳遞「內調自心、外敬他人」的意境,「禮儀的風度,可以顯現內在涵養,服儀的端莊,正是強調人我尊重;運用在災難現場賑災救災使用,因應災區缺水缺電情境,可緊急供電、提供照明等功能,同時可保護賑災人員安危。每年的中秋節,是全球人醫相約的日子。9月15日,來自20個國家地區、超過600位成員齊聚,透過歌曲和戲劇,回憶國際慈濟人醫年會的源起,也堅定未來繼續為貧病患者,拔苦予樂的心念。

活動節目由黃誠佑師兄與黃恩婷師姊擔任主持人,一起從舞臺的兩側跳著出場,祝福大家中秋節快樂。

各國人醫團隊帶來了精湛演出,尼泊爾、新加坡、泰國等各國學員紛紛穿著了當地傳統服飾,粉墨登場,令人耳目一新,最後由馬來西亞人醫成員載歌載舞,將現場氣氛帶向高潮!

回首話當年第一個節目,由慈大附中徐振家老師帶領慈中學生,進行武術表演。站在舞臺正中央,格外引人注目的,是幼兒園大班的徐弘禮,今年才五歲,表現非常落落大方。練習武術讓每個孩子有健康的休閒活動,他們無論是雙節棍、耍大刀,都花了很多時間練習,從運動中鍛鍊身體,提升自我品格。

緊接著,上演菲律賓團隊話劇,故事敘述菲律賓分會從一九九四年成立後,發現貧病窮困的地方需要醫療照護,志工從無到有、建立人醫會的篳路藍縷。一九九五年,第一次下鄉義診,在簡單的環境中進行醫療服務。醫師為病患看診,視病猶親,提供獨一無二的貼心照護,解除他們身上的苦痛。說來看似輕鬆,卻是一個個令人動容的故事。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服飾走秀,大醫王們化身為模特兒,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產品。每項產品都是配合賑災的用品,有外套、制服,典雅的服裝,快乾的冰涼衫,防汙的白褲,每一件服裝背後,都是環保菩薩的愛心,以回收資源製成服裝。「傳薪」是取自於「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服飾薪火」的意涵,透過服飾向人們傳遞「內調自心、外敬他人」的意境,「禮儀的風度,可以顯現內在涵養,服儀的端莊,正是強調人我尊重;運用在災難現場賑災救災使用,因應災區缺水缺電情境,可緊急供電、提供照明等功能,同時可保護賑災人員安危。除了武術、話劇演出之外,美國團隊唱出「認識你真好」輕鬆曲目,透過音樂、舞蹈的帶動,扭動身體,鼓舞大家的身心,傳遞在慈濟路上有你相伴走的好。精彩節目內容,從菲律賓、美國到印尼團隊的演出,舞蹈中看得見用心,而穿著當地傳統服裝,也象徵著豐收的喜悅!

人醫情懷,數也數不盡。花蓮慈院醫療常住志工顏惠美師姊分享了溫馨醫病情,敘述在院內接觸一位癌末病人,沒有親人在身邊,志工聽完了他的故事,幾經波折尋找,終於讓父子見面,並改變兒子的人生,由迷轉善,甚至完成了那位癌末病人心願,成為大體老師。這一段翻轉人生的故事,有了美好結局。

20161008-4.jpg新加坡人醫團隊,在舞臺上表演手語,將「我只在乎你」改編歌詞,唱出眾人的心情——「如今我遇見你,敬愛的上人,我會珍惜我自己,任時光匆匆流逝,發心立願跟隨上人,我要珍惜,心甘情願珍惜您的教誨,把握生命中的力量就不可惜,人醫會要精進,醫人醫病又醫心,做到視病如親。」

大愛感恩科技服飾走秀,大醫王們化身為模特兒,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產品。每項產品都是配合賑災的用品,有外套、制服,典雅的服裝,快乾的冰涼衫,防汙的白褲,每一件服裝背後,都是環保菩薩的愛心,以回收資源製成服裝。「傳薪」是取自於「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服飾薪火」的意涵,透過服飾向人們傳遞「內調自心、外敬他人」的意境,「禮儀的風度,可以顯現內在涵養,服儀的端莊,正是強調人我尊重;運用在災難現場賑災救災使用,因應災區缺水缺電情境,可緊急供電、提供照明等功能,同時可保護賑災人員安危。

20161008-3.jpg馬來西亞醫護團隊帶來壓軸節目,講出一段醫護人員難尋的故事:千百難尋中,找到了各科專業人員加入,讓人醫之愛發揮更多的良能。從義診、居家關懷、洗腎中心、癌友自助會、居家療護、中風互助會,如今,全馬超過一百五十人來參加人醫年會。團隊透過民謠「給了愛」,傳達一份真性情!

慈濟基金會 葉金英 花蓮報導

相關報導

人醫話當年 演繹緣起悲心

更多資訊慈濟國際人醫年會快報





 

 

 
Read more

南寧慈濟心感動 遍灑種子菩提林

圖說:蔡淑芬的慈濟因緣要回搠到1990年在台灣看到報紙上慈濟的報導,於是根據劃撥帳號捐款,開始認識慈濟,而後先生到大陸工作,蔡淑芬隨著來到廣西,也陪伴著南寧慈濟志工成長。「以前南寧都要搭十幾個小時的火車到廣州去上課,看到廣西本地志工的用心,看到他們不畏千里的求法、去學習。南寧孔子文化周從9月28日到今天10月5日持續已經整整一周,慈濟志工 蔡淑芬幾乎天天到慈濟大愛感恩展位幫忙。蔡淑芬的慈濟因緣要回搠到1990年在台灣看到報紙上慈濟的報導,於是根據劃撥帳號捐款,開始認識慈濟,而後先生到大陸工作,蔡淑芬隨著來到廣西,也陪伴著南寧慈濟志工成長。「以前南寧都要搭十幾個小時的火車到廣州去上課,看到廣西本地志工的用心,看到他們不畏千里的求法、去學習。昨日讀書會分享也提到此次大愛感恩科技參展,陳國強師兄、慈青羅美珍等等,都默默的在付出。雖然還沒培訓,但其實都已是上人心目中的弟子了,看到菩提種子的發芽,很感動。」

臨床醫生何開劃利用國慶假期,10月5日也來到南寧孔子文化周大愛感恩展位一起幫忙。在求學時期接觸慈濟,跟著慈濟志工前往敬老院,見證慈濟大愛無私。「我發現慈濟很用心的去做,不會覺得髒,不會因沒辦法溝通,而退步,師兄師姊把他們當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爺爺奶奶。」何開劃分享自己剛開始會抗拒與爺爺奶奶們互動,「在一次敬老院的爺爺奶奶,知道我們要來,都會主動的前來迎接我們,這一次讓我真正感到慈濟付出的很實在,不是只是形式,是很實實在在的在做事。」

圖說:圖說:志工 鄧印成參加慈濟前後的改變,「發現自己心變軟,容易掉淚,容易感動。」對於環保的理念,鄧印成認為大陸是相對的薄弱很多,但慈濟帶動當地小區居民能有環保理念,看從小朋友到老菩薩,都漸漸的在落實了,有改變了。學醫的何開劃知道:「老師也教我們要尊敬大體老師,而慈濟『無語良師』更是讓我感到慈濟的用心與偉大,就知道慈濟這條路是我要走的。從前自己因為身體不好,也很自卑,都不相信自己能夠完成一件事情,但慈濟教我們活在當下,『對的事情,用心去做就對了』不用去在乎得失,不要去想後面的結果會如何,上人說『用心就是專業。』而你會發現,往往收到的結果都是好的。」

志工 鄧印成,因師姊的妹妹嫁到台灣,所以時常帶回慈濟的訊息跟我們分享,因而認識慈濟。而參加後發現,這個慈善團體是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所以自己是可以做到的,而且慈濟是給人很溫馨、溫暖的一種感覺。參加慈濟前後的改變,「發現自己心變軟,容易掉淚,容易感動。」對於環保的理念,鄧印成認為大陸是相對的薄弱很多,但慈濟帶動當地小區居民能有環保理念,看從小朋友到老菩薩,都漸漸的在落實了,有改變了。

圖說:志工 黃媚,「我非常愛用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說起慈濟因緣,因在電台的姊妹是慈濟人,看到她的轉變與改變,所以向她詢問,於是認識了慈濟。我們做傳媒的對東西物質、對外在的讚美、名聲等都有很高的要求,但加入慈濟後我改變了,開始少慾知足,而一位師姊與我結緣淨皂看到,我看到『惜水如金』這是個字,也令我很震撼,漸漸養成惜福愛物的習慣。」志工 鄧瑞珍說起慈濟因緣,「因弟弟要我每天每天只要捐一元『姊,有個團體,每天只要捐一元。」我想我弟也不會因為一元騙我,我就開始繳一個月30元的功德款。」在一次的因緣參加了慈濟的冬令發放,看到一位老奶奶,鍋頭上只有一碗粥,一天就只吃這一碗粥,且是昨天剩下的。回想自己不懂珍惜、惜福,所以回來之後,也開始懂得珍惜米飯,珍惜所擁有的東西。冬令發放回來後,鄧瑞珍發願一定要帶著母親去參加歲末祝福,讓媽媽感受到慈濟的感動與莊嚴,發現慈濟是很美善的團體,「因為是拔苦予樂的,膚慰給與愛和關懷。」在志工當下,鄧瑞珍現在也知道要廣招菩薩,邀約會員,一起來做「哪裡有苦難,就膚慰哪裡的慈善,不分國籍。」要跟著證嚴上人一起走菩薩道。

志工 蘇英,因為婚姻不美滿,最後離婚,那時心情是相當不好的。在親朋好友的接引,來到慈濟,參加了讀書會、訪視等。「原本只想說打發時間,充實自己,但之後是打從內心的喜歡,最重要的是會吸收到上人的法,也見苦知福,發現自己其實是很幸福的,對於前夫的怨恨,現在也變成了感恩。」劉濟雨師兄【心路】一書中,蘇英特別有感觸,「濟雨師兄引用上人所說的,人生如演一齣劇本;人生如一張車票,有先下車和後下車的因緣。心目中我想要皈依的師父就是 上人-而自己習氣也還很重,很感恩何開劃師兄常常指引我在修行路上多用心,而我希望把自己修得好一些,再去見上人。」

圖說:圖說:劉濟雨師兄【心路】一書中,蘇英特別有感觸,「濟雨師兄引用上人所說的,人生如演一齣劇本;人生如一張車票,有先下車和後下車的因緣。心目中我想要皈依的師父就是 上人-而自己習氣也還很重,很感恩何開劃師兄常常指引我在修行路上多用心,而我希望把自己修得好一些,再去見上人。」「師姊,是否知道全球有在做慈善的公益組織?」農美林問。「華東水災的因緣,說起了慈濟,因為而慈濟無私打動了我。在一次跟德懷師父的連線,就發願希望在廣西百色地區,讓慈濟在此發芽。希望改變百色區,百色以傳統佛教徒居多,較熱衷放生,而慈濟則是強調福慧雙修,把佛法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讓我們從實際生活中去體會佛法,真正的去了解經典的含義,體悟佛陀的精神。如果生命對我來說不是很公平,但開啟了另一扇窗,讓我接觸到了佛法,認識了慈濟上人,上人的每一條靜思語都是甘露,洗滌自己的心靈。所以真的很感恩上人和慈濟。」

志工 黃媚,訂購了一件傳薪服飾、請購了兩條吉祥物圍巾,「我非常愛用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說起慈濟因緣,因在電台的姊妹是慈濟人,看到她的轉變與改變,所以向她詢問,於是認識了慈濟。我們做傳媒的對東西物質、對外在的讚美、名聲等都有很高的要求,但加入慈濟後我改變了,開始少慾知足,而一位師姊與我結緣淨皂看到,我看到『惜水如金』這是個字,也令我很震撼,漸漸養成惜福愛物的習慣。」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廣西南寧報導

圖說:臨床醫生何開劃利用國慶假期,10月5日也來到南寧孔子文化周大愛感恩展位一起幫忙。在求學時期接觸慈濟,跟著慈濟志工前往敬老院,見證慈濟大愛無私。從前自己因為身體不好,也很自卑,都不相信自己能夠完成一件事情,但慈濟教我們活在當下,『對的事情,用心去做就對了』不用去在乎得失,不要去想後面的結果會如何,上人說『用心就是專業。』而你會發現,往往收到的結果都是好的。」 

Read more

南寧慈濟心感動 遍灑種子菩提林

圖說:蔡淑芬的慈濟因緣要回搠到1990年在台灣看到報紙上慈濟的報導,於是根據劃撥帳號捐款,開始認識慈濟,而後先生到大陸工作,蔡淑芬隨著來到廣西,也陪伴著南寧慈濟志工成長。「以前南寧都要搭十幾個小時的火車到廣州去上課,看到廣西本地志工的用心,看到他們不畏千里的求法、去學習。南寧孔子文化周從9月28日到今天10月5日持續已經整整一周,慈濟志工 蔡淑芬幾乎天天到慈濟大愛感恩展位幫忙。蔡淑芬的慈濟因緣要回搠到1990年在台灣看到報紙上慈濟的報導,於是根據劃撥帳號捐款,開始認識慈濟,而後先生到大陸工作,蔡淑芬隨著來到廣西,也陪伴著南寧慈濟志工成長。「以前南寧都要搭十幾個小時的火車到廣州去上課,看到廣西本地志工的用心,看到他們不畏千里的求法、去學習。昨日讀書會分享也提到此次大愛感恩科技參展,陳國強師兄、慈青羅美珍等等,都默默的在付出。雖然還沒培訓,但其實都已是上人心目中的弟子了,看到菩提種子的發芽,很感動。」

臨床醫生何開劃利用國慶假期,10月5日也來到南寧孔子文化周大愛感恩展位一起幫忙。在求學時期接觸慈濟,跟著慈濟志工前往敬老院,見證慈濟大愛無私。「我發現慈濟很用心的去做,不會覺得髒,不會因沒辦法溝通,而退步,師兄師姊把他們當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爺爺奶奶。」何開劃分享自己剛開始會抗拒與爺爺奶奶們互動,「在一次敬老院的爺爺奶奶,知道我們要來,都會主動的前來迎接我們,這一次讓我真正感到慈濟付出的很實在,不是只是形式,是很實實在在的在做事。」

圖說:圖說:志工 鄧印成參加慈濟前後的改變,「發現自己心變軟,容易掉淚,容易感動。」對於環保的理念,鄧印成認為大陸是相對的薄弱很多,但慈濟帶動當地小區居民能有環保理念,看從小朋友到老菩薩,都漸漸的在落實了,有改變了。學醫的何開劃知道:「老師也教我們要尊敬大體老師,而慈濟『無語良師』更是讓我感到慈濟的用心與偉大,就知道慈濟這條路是我要走的。從前自己因為身體不好,也很自卑,都不相信自己能夠完成一件事情,但慈濟教我們活在當下,『對的事情,用心去做就對了』不用去在乎得失,不要去想後面的結果會如何,上人說『用心就是專業。』而你會發現,往往收到的結果都是好的。」

志工 鄧印成,因師姊的妹妹嫁到台灣,所以時常帶回慈濟的訊息跟我們分享,因而認識慈濟。而參加後發現,這個慈善團體是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所以自己是可以做到的,而且慈濟是給人很溫馨、溫暖的一種感覺。參加慈濟前後的改變,「發現自己心變軟,容易掉淚,容易感動。」對於環保的理念,鄧印成認為大陸是相對的薄弱很多,但慈濟帶動當地小區居民能有環保理念,看從小朋友到老菩薩,都漸漸的在落實了,有改變了。

圖說:志工 黃媚,「我非常愛用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說起慈濟因緣,因在電台的姊妹是慈濟人,看到她的轉變與改變,所以向她詢問,於是認識了慈濟。我們做傳媒的對東西物質、對外在的讚美、名聲等都有很高的要求,但加入慈濟後我改變了,開始少慾知足,而一位師姊與我結緣淨皂看到,我看到『惜水如金』這是個字,也令我很震撼,漸漸養成惜福愛物的習慣。」志工 鄧瑞珍說起慈濟因緣,「因弟弟要我每天每天只要捐一元『姊,有個團體,每天只要捐一元。」我想我弟也不會因為一元騙我,我就開始繳一個月30元的功德款。」在一次的因緣參加了慈濟的冬令發放,看到一位老奶奶,鍋頭上只有一碗粥,一天就只吃這一碗粥,且是昨天剩下的。回想自己不懂珍惜、惜福,所以回來之後,也開始懂得珍惜米飯,珍惜所擁有的東西。冬令發放回來後,鄧瑞珍發願一定要帶著母親去參加歲末祝福,讓媽媽感受到慈濟的感動與莊嚴,發現慈濟是很美善的團體,「因為是拔苦予樂的,膚慰給與愛和關懷。」在志工當下,鄧瑞珍現在也知道要廣招菩薩,邀約會員,一起來做「哪裡有苦難,就膚慰哪裡的慈善,不分國籍。」要跟著證嚴上人一起走菩薩道。

志工 蘇英,因為婚姻不美滿,最後離婚,那時心情是相當不好的。在親朋好友的接引,來到慈濟,參加了讀書會、訪視等。「原本只想說打發時間,充實自己,但之後是打從內心的喜歡,最重要的是會吸收到上人的法,也見苦知福,發現自己其實是很幸福的,對於前夫的怨恨,現在也變成了感恩。」劉濟雨師兄【心路】一書中,蘇英特別有感觸,「濟雨師兄引用上人所說的,人生如演一齣劇本;人生如一張車票,有先下車和後下車的因緣。心目中我想要皈依的師父就是 上人-而自己習氣也還很重,很感恩何開劃師兄常常指引我在修行路上多用心,而我希望把自己修得好一些,再去見上人。」

圖說:圖說:劉濟雨師兄【心路】一書中,蘇英特別有感觸,「濟雨師兄引用上人所說的,人生如演一齣劇本;人生如一張車票,有先下車和後下車的因緣。心目中我想要皈依的師父就是 上人-而自己習氣也還很重,很感恩何開劃師兄常常指引我在修行路上多用心,而我希望把自己修得好一些,再去見上人。」「師姊,是否知道全球有在做慈善的公益組織?」農美林問。「華東水災的因緣,說起了慈濟,因為而慈濟無私打動了我。在一次跟德懷師父的連線,就發願希望在廣西百色地區,讓慈濟在此發芽。希望改變百色區,百色以傳統佛教徒居多,較熱衷放生,而慈濟則是強調福慧雙修,把佛法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讓我們從實際生活中去體會佛法,真正的去了解經典的含義,體悟佛陀的精神。如果生命對我來說不是很公平,但開啟了另一扇窗,讓我接觸到了佛法,認識了慈濟上人,上人的每一條靜思語都是甘露,洗滌自己的心靈。所以真的很感恩上人和慈濟。」

志工 黃媚,訂購了一件傳薪服飾、請購了兩條吉祥物圍巾,「我非常愛用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說起慈濟因緣,因在電台的姊妹是慈濟人,看到她的轉變與改變,所以向她詢問,於是認識了慈濟。我們做傳媒的對東西物質、對外在的讚美、名聲等都有很高的要求,但加入慈濟後我改變了,開始少慾知足,而一位師姊與我結緣淨皂看到,我看到『惜水如金』這是個字,也令我很震撼,漸漸養成惜福愛物的習慣。」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廣西南寧報導

圖說:臨床醫生何開劃利用國慶假期,10月5日也來到南寧孔子文化周大愛感恩展位一起幫忙。在求學時期接觸慈濟,跟著慈濟志工前往敬老院,見證慈濟大愛無私。從前自己因為身體不好,也很自卑,都不相信自己能夠完成一件事情,但慈濟教我們活在當下,『對的事情,用心去做就對了』不用去在乎得失,不要去想後面的結果會如何,上人說『用心就是專業。』而你會發現,往往收到的結果都是好的。」 

Read more

Thursday, 06 October 2016

慈濟大愛聚愛心 環保愛物善接引

圖說:來自山西李雅萍,為此次對面廣西八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參展商。每一天看見慈濟師兄師姊們,處理著這展場觀眾放置的回收物資,許多的瓶瓶罐罐,李雅萍看到,也一起來參與投入,套上手套、彎下腰、轉去瓶蓋、踩寶特瓶,一一跟著師兄姊們完成愛護地球回收使命。李雅萍師姊有感而發說道:「突然地,觸動到了我,感覺到非常的有意義,如果我們不去做這樣有意義的事情,地球能怎辦呢?」並立即捐出愛,護持慈濟。(攝影者/許育仁)南寧孔子文化周10月4日邁進第7天。在南寧孔廟廣場帳篷區、頂著秋日炎炎豔陽,展覽團隊與廣西慈濟志工依然堅守崗位,人間菩薩招生。大愛感恩展位帳篷外側、面對廣場懸掛大型環保推廣海報,既能遮擋陽光、也清楚地將環保分類要訣教育周知。一個一個籃子也整齊盛裝著各類回收物資。來自山西李雅萍,為此次對面廣西八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參展商。每一天看見慈濟師兄師姊們,處理著這展場觀眾放置的回收物資,許多的瓶瓶罐罐,李雅萍看到,也一起來參與投入,套上手套、彎下腰、轉去瓶蓋、踩寶特瓶,一一跟著師兄姊們完成愛護地球回收使命。李雅萍師姊有感而發說道:「突然地,觸動到了我,感覺到非常的有意義,如果我們不去做這樣有意義的事情,地球能怎辦呢?」並立即捐出愛,護持慈濟。

這幾天,天天早、晚載送展覽團隊往返孔廟的慈濟志工 劉鈞 分享著自己的慈濟因緣:多年前,因為遭逢先生去世,面對人生的無常悲慟萬分,兩年的時間都走不出來,此時遇到一個臺灣的師姊,告訴她說臺灣有很多正能量的團體-例如慈濟,也許對劉鈞有幫助。剛好,在南寧有慈濟,劉鈞想說「可以藉由沉浸在正能量的團體,幫自己走出來。」

圖說:「來到這邊(孔廟)你會發覺跟我們在市中心的藍天是不一樣的,這裏的天特別藍,也可以接引更多菩薩,讓他們懂得愛護地球和懂得大愛精神的理念。」慈濟志工 戴蘭茜,來參加大愛感恩科技環保活動,感到很開心,這讓我們有更多機會與群眾互動,讓他們知道塑膠瓶的資源用途,能夠體現慈濟人文,動員大家來愛護地球。 (攝影者/許育仁)劉鈞開始參與敬老院膚老,也下鄉訪視,「看到貧苦的小孩,住著都是泥房子,但整個家庭,都很樂觀,你會知道自己不該如此,應該更堅強,自然而然就走出憂鬱。原來是希望別人能幫助我走出憂鬱困境,但接觸慈濟,會發現自己是可以去助人的,且是你要發揮多大的力量,就有多大的力量去助人,就沒時間憂鬱了。」感恩陳華師姊,一點一滴中教導我們,參與各種社區志工功能,慢慢學習成長。

同樣,面對生命的最低潮,陳敏,在29歲時罹癌、家庭工作不順遂,自從加入慈濟團後,發現到不論文化上和敬老活動等都有愛、有美、有氣質,和道氣,更加奠定決心,發覺慈濟是自己一生所嚮往的團體。陳敏承擔活動組,原本身體不好的陳敏漸漸好轉,「師姊們鼓勵我,你在慈濟裏面浸泡的越久,改變也就越大,原本我的臉是整片黑斑,醫生說是不治之症,還有嚴重的失眠、嚴重的胃炎都得到不可思議的改善。」,回想自己第一次見到證嚴上人時,好像一切問題都有了答案,「記得上人慈示:『我走的路都是直的,沒有走任何彎路。』感到 上人的悲心,和來到世上的使命。」

圖說:請購靚夏防曬罩衫的黃芸,想到這件環保織品很實用,平時外出遮陽,在室內辦公冷氣時,有時也可以當蓋布小披一下。黃芸一直想要參與公益性團體,但因本身工作關係,需要時常到外地出差。但黃雲仍把握時間,有空時會來參加親子教育,素食推廣等活動。黃芸說:「環保非常重要,呼籲大家要用環保產品,因為地球越來越受傷了,大家應該一起來愛護地球。」(攝影者/許育仁)「來到這邊(孔廟)你會發覺跟我們在市中心的藍天是不一樣的,這裏的天特別藍,也可以接引更多菩薩,讓他們懂得愛護地球和懂得大愛精神的理念。」慈濟志工 戴蘭茜,來參加大愛感恩科技環保活動,感到很開心,這讓我們有更多機會與群眾互動,讓他們知道塑膠瓶的資源用途,能夠體現慈濟人文,動員大家來愛護地球。

志工 黃文壽,在還沒入慈濟之前,感覺都是無所事事的過一天,感到每天生活都鬆鬆垮垮的。自從來到慈濟就懂得付出,每天生活感到很充實。黃文壽分享:「只要我們恒持一念心,我相信未來的前景,比現在要好很多,所以我們必須要堅持下去,堅定不移的走下去。把能量智慧,全奉獻給社會。」

請購靚夏防曬罩衫的黃芸,想到這件環保織品很實用,平時外出遮陽,在室內辦公冷氣時,有時也可以當蓋布小披一下。黃芸一直想要參與公益性團體,但因本身工作關係,需要時常到外地出差。但黃雲仍把握時間,有空時會來參加親子教育,素食推廣等活動。黃芸說:「環保非常重要,呼籲大家要用環保產品,因為地球越來越受傷了,大家應該一起來愛護地球。」一臉笑容的大會志願者 陳如華,每天看到慈濟志工穿著藍天白雲制服、有次序的推廣宣導,特別引起她的注意,特定前來請購了一件白褲,陳如華:「看大家都穿這件,所以應該是很好穿的。」穿回去讓其他志願者也覺得喜歡,影響更多人,就會也來請購。就像她所看到慈濟志工的正面形象、好的做法,運用真實的善影響力,來引發更多人的認同與全心投入,為社會帶來善的效應。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廣西南寧報導

圖說:一臉笑容的大會志願者 陳如華,每天看到慈濟志工穿著藍天白雲制服、有次序的推廣宣導,特別引起她的注意,特定前來請購了一件白褲,陳如華:「看大家都穿這件,所以應該是很好穿的。」穿回去讓其他志願者也覺得喜歡,影響更多人,就會也來請購。就像她所看到慈濟志工的正面形象、好的做法,運用真實的善影響力,來引發更多人的認同與全心投入,為社會帶來善的效應。(攝影者/許育仁) 

Read more

慈濟大愛聚愛心 環保愛物善接引

圖說:來自山西李雅萍,為此次對面廣西八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參展商。每一天看見慈濟師兄師姊們,處理著這展場觀眾放置的回收物資,許多的瓶瓶罐罐,李雅萍看到,也一起來參與投入,套上手套、彎下腰、轉去瓶蓋、踩寶特瓶,一一跟著師兄姊們完成愛護地球回收使命。李雅萍師姊有感而發說道:「突然地,觸動到了我,感覺到非常的有意義,如果我們不去做這樣有意義的事情,地球能怎辦呢?」並立即捐出愛,護持慈濟。(攝影者/許育仁)南寧孔子文化周10月4日邁進第7天。在南寧孔廟廣場帳篷區、頂著秋日炎炎豔陽,展覽團隊與廣西慈濟志工依然堅守崗位,人間菩薩招生。大愛感恩展位帳篷外側、面對廣場懸掛大型環保推廣海報,既能遮擋陽光、也清楚地將環保分類要訣教育周知。一個一個籃子也整齊盛裝著各類回收物資。來自山西李雅萍,為此次對面廣西八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參展商。每一天看見慈濟師兄師姊們,處理著這展場觀眾放置的回收物資,許多的瓶瓶罐罐,李雅萍看到,也一起來參與投入,套上手套、彎下腰、轉去瓶蓋、踩寶特瓶,一一跟著師兄姊們完成愛護地球回收使命。李雅萍師姊有感而發說道:「突然地,觸動到了我,感覺到非常的有意義,如果我們不去做這樣有意義的事情,地球能怎辦呢?」並立即捐出愛,護持慈濟。

這幾天,天天早、晚載送展覽團隊往返孔廟的慈濟志工 劉鈞 分享著自己的慈濟因緣:多年前,因為遭逢先生去世,面對人生的無常悲慟萬分,兩年的時間都走不出來,此時遇到一個臺灣的師姊,告訴她說臺灣有很多正能量的團體-例如慈濟,也許對劉鈞有幫助。剛好,在南寧有慈濟,劉鈞想說「可以藉由沉浸在正能量的團體,幫自己走出來。」

圖說:「來到這邊(孔廟)你會發覺跟我們在市中心的藍天是不一樣的,這裏的天特別藍,也可以接引更多菩薩,讓他們懂得愛護地球和懂得大愛精神的理念。」慈濟志工 戴蘭茜,來參加大愛感恩科技環保活動,感到很開心,這讓我們有更多機會與群眾互動,讓他們知道塑膠瓶的資源用途,能夠體現慈濟人文,動員大家來愛護地球。 (攝影者/許育仁)劉鈞開始參與敬老院膚老,也下鄉訪視,「看到貧苦的小孩,住著都是泥房子,但整個家庭,都很樂觀,你會知道自己不該如此,應該更堅強,自然而然就走出憂鬱。原來是希望別人能幫助我走出憂鬱困境,但接觸慈濟,會發現自己是可以去助人的,且是你要發揮多大的力量,就有多大的力量去助人,就沒時間憂鬱了。」感恩陳華師姊,一點一滴中教導我們,參與各種社區志工功能,慢慢學習成長。

同樣,面對生命的最低潮,陳敏,在29歲時罹癌、家庭工作不順遂,自從加入慈濟團後,發現到不論文化上和敬老活動等都有愛、有美、有氣質,和道氣,更加奠定決心,發覺慈濟是自己一生所嚮往的團體。陳敏承擔活動組,原本身體不好的陳敏漸漸好轉,「師姊們鼓勵我,你在慈濟裏面浸泡的越久,改變也就越大,原本我的臉是整片黑斑,醫生說是不治之症,還有嚴重的失眠、嚴重的胃炎都得到不可思議的改善。」,回想自己第一次見到證嚴上人時,好像一切問題都有了答案,「記得上人慈示:『我走的路都是直的,沒有走任何彎路。』感到 上人的悲心,和來到世上的使命。」

圖說:請購靚夏防曬罩衫的黃芸,想到這件環保織品很實用,平時外出遮陽,在室內辦公冷氣時,有時也可以當蓋布小披一下。黃芸一直想要參與公益性團體,但因本身工作關係,需要時常到外地出差。但黃雲仍把握時間,有空時會來參加親子教育,素食推廣等活動。黃芸說:「環保非常重要,呼籲大家要用環保產品,因為地球越來越受傷了,大家應該一起來愛護地球。」(攝影者/許育仁)「來到這邊(孔廟)你會發覺跟我們在市中心的藍天是不一樣的,這裏的天特別藍,也可以接引更多菩薩,讓他們懂得愛護地球和懂得大愛精神的理念。」慈濟志工 戴蘭茜,來參加大愛感恩科技環保活動,感到很開心,這讓我們有更多機會與群眾互動,讓他們知道塑膠瓶的資源用途,能夠體現慈濟人文,動員大家來愛護地球。

志工 黃文壽,在還沒入慈濟之前,感覺都是無所事事的過一天,感到每天生活都鬆鬆垮垮的。自從來到慈濟就懂得付出,每天生活感到很充實。黃文壽分享:「只要我們恒持一念心,我相信未來的前景,比現在要好很多,所以我們必須要堅持下去,堅定不移的走下去。把能量智慧,全奉獻給社會。」

請購靚夏防曬罩衫的黃芸,想到這件環保織品很實用,平時外出遮陽,在室內辦公冷氣時,有時也可以當蓋布小披一下。黃芸一直想要參與公益性團體,但因本身工作關係,需要時常到外地出差。但黃雲仍把握時間,有空時會來參加親子教育,素食推廣等活動。黃芸說:「環保非常重要,呼籲大家要用環保產品,因為地球越來越受傷了,大家應該一起來愛護地球。」一臉笑容的大會志願者 陳如華,每天看到慈濟志工穿著藍天白雲制服、有次序的推廣宣導,特別引起她的注意,特定前來請購了一件白褲,陳如華:「看大家都穿這件,所以應該是很好穿的。」穿回去讓其他志願者也覺得喜歡,影響更多人,就會也來請購。就像她所看到慈濟志工的正面形象、好的做法,運用真實的善影響力,來引發更多人的認同與全心投入,為社會帶來善的效應。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廣西南寧報導

圖說:一臉笑容的大會志願者 陳如華,每天看到慈濟志工穿著藍天白雲制服、有次序的推廣宣導,特別引起她的注意,特定前來請購了一件白褲,陳如華:「看大家都穿這件,所以應該是很好穿的。」穿回去讓其他志願者也覺得喜歡,影響更多人,就會也來請購。就像她所看到慈濟志工的正面形象、好的做法,運用真實的善影響力,來引發更多人的認同與全心投入,為社會帶來善的效應。(攝影者/許育仁) 

Read more

Wednesday, 05 October 2016

2016,10/05 高雄讀書會線上分享

【對象】高雄慈委、社區志工
【時間】2016年10月5日(三)09:00-11:30
【地點】高雄

 20161005-1.jpg20161005-2.jpg20161005-22.jpg20161005-23.jpg20161005-24.jpg20161005-25.jpg
Read more

Eco USB Makes Spreading Environmental Ideology Easy

CAPTION: DA.AI’s business size Eco USB can be kept inside wallet, and is filled with of educational contents, and demonstrated by Loving Puppy and Blessing Kitty mascot emotional icons, seasonal greeting cards, Jing Si Aphorism and DA.AI corporate films that allows people to easily spread environmental ideology. (Photo by: DA.AI Technology Co., Ltd.)According to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each Taiwanese consumes 728 bags per year, and thus, over 18 billion plastic bags are consumed on this island annually. Adding to that, Taiwanese also consumes 4.6 billion PET bottles per year, an average of 200 bottles per person in a year. All these plastics are non-biodegradable, and burning them would only lead to an incineration process that releases large amount of air pollution and toxin.

Disposed plastic bags, bottles and caps are most common items found on beach. They do not decompose, but instead, damaging the marine ecology. This is not only caus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 but also ecosystem problem as many marine animals died from accidentally eating or being trapped by these man-made garbage. Thus, DA.AI revives recycled PET bottles and caps into functional products, wishing to deal with such problems and extend material life.

Not just eco-textile products, but DA.AI is also turning recycled PET bottles into Eco USB storage device, and recycled caps into Eco Stationery. DA.AI’s business size Eco USB can be kept inside wallet, and is filled with of educational contents, and demonstrated by Loving Puppy and Blessing Kitty mascot emotional icons, seasonal greeting cards, Jing Si Aphorism and DA.AI corporate films that allows people to easily spread environmental ideology. DA.AI has long being promoting recycling, and educating all to lower plastic demands. Developing useful accessories is another step towards inviting more people to join this path of protecting Earth for all our future generations.

DA.AI Technology, Jasmine Li, Taipei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