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05 August 2016

Thursday, 04 August 2016

神學院生訪慈濟 志工精神做中學


印尼大學生,求學過程有三個面相要去提升,包括「教育」「研究」以及「奉獻」,有四位就讀大學神學院的學生,為了體驗為人奉獻、增長智慧,特地安排三個星期到慈濟印尼分會學習。 


印尼的大學教育,有三大訓令「教育」、「研究」、以及「奉獻」。日惹「聖那塔達瑪大學神學院」四位學生,因此安排三個星期到慈濟印尼分會。 

神學院學生 菲貝力歐諾:「 來學習 了解佛教, 還有佛教徒如何身體力行慈悲, 慈濟給予社會很大的貢獻, 所以我們就選擇慈濟, 因為很適合讓我們落實 去付出 。」 

「奉獻」需要體驗,在慈濟大愛醫院關懷住院病患,就是「準神父」相當寶貴的學習。 

神學院學生 阿盧斯武:「 我幫病患推輪椅 很感動, 因為有機會幫忙病患, 這是在人生中最少做的事情, 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 

病患 菈嫵任熙婭:「 我很開心 有人與我話家常, 很開心能受到準神父的關懷 。」 

慈悲,奉獻於人、也呵護於大地,環保站裡細細分類,四位大學生除了發覺,應該更珍惜物命之外、也學習環保志工善用時間。 

神學院學生 阿古斯迪努斯:「我們要安排自己的時間, 以前是配合規定的時間, 現在要自己控制, 因為時間由我們來規畫運用 。」 

從四位準神父的學習精神,展現著年輕一代 正為社會延續美善的基礎。 

奕珊 羅吉 嘉朗 迪瑪斯 印尼報導 Read more

廢鐵隨垃圾丟棄 底渣處理再回收


廢鐵,是最便宜,但也是容易回收的金屬之一。雖然台灣的廢鐵,大部分都流入回收系統,但由於價碼不高,很多體積小,回收價值不高的廢鐵,都被當成垃圾丟掉。但是嘉義的鹿草焚化爐來說,他們在底渣處理流程中,增加了全台灣第一套的磁選設備,發現台灣光是從底渣中,可以篩選出來的廢鐵,一年至可能就高達三到五噸。 


下午兩點,我們來到嘉義的鹿草焚化廠,在這個時段等待送進來的垃圾,全部都是事業廢棄物。 
鹿草焚化廠組長呂進標:「這邊裡面全部都是垃圾啦,都是我們傾倒的垃圾。」 

鹿草焚化廠長 林中山:「鹿草焚化廠一年可以處理,28萬6千噸左右的垃圾。」 

不管是來自家戶的垃圾,或是事業廢棄物,負責清運的垃圾車一倒,全都在儲坑裡混成一堆。其中有許多物質無法燃燒,對於這些焚化廠來說,無疑是個嚴峻的挑戰。 

鹿草焚化廠長 林中山:「沒辦法燒的就是……我們出來的就是底渣跟飛灰,大概占了18%,到19%的一個比例。」 

燒不掉的底渣,被視為垃圾中的垃圾,大多數的焚化廠,都會直接送進儲坑,等待再利用業者來清運,但是鹿草焚化廠,卻有點不一樣。 

這是我們後來裝設的磁選機,原始的設備沒有這個部分。在底渣送到儲坑之前,利用輸送帶上的兩個電磁鐵,24小時輪流運作,就能回收所有的廢鐵。 

看看這些從灰渣中回收的廢鐵,多半是因為體積太小,回收價值太低,所以被當成垃圾丟掉;但積沙成塔,一年回收貢獻的實際效益,超過400萬元。 

鹿草焚化廠長 林中山:「焚化以後還是有這樣的鐵,那我們去打聽了以後發覺(回收)業者他們也有到掩埋場去,派人去那邊做撿拾,那我們就運用磁選的方式,把這個廢鐵,把它直接吸附起來。」 

嘉義縣環保局長 顏旭明:「透過鐵的回收,我們在整個灰渣的減少量,大概減少了3%左右,整體效益這幾年來,達到了2500萬。」 

以這些回收的數據往回推,台灣一年約650萬噸的垃圾焚化量,其中約15%無法燃燒,會產生約100萬噸的底渣;而底渣中光是廢鐵,就占了3%到5%,也就是3到5萬噸,賣給回收業者每公斤2塊錢。但遺憾的是,我們的焚化廠,缺乏垃圾前處理系統,在焚化前無法再次分類,更無法篩選出資源,讓回收價值大打折扣。 

環保署督察總隊副隊長 林左祥:「以鐵來講,回收的話,每公斤可以賣到5到6塊錢,焚燒之後,幾乎是沒有什麼價格可言。」 

於是從去年底開始,包括新竹縣、雲林縣、南投縣、苗栗縣、台東縣,以及花蓮縣、台南市等地方政府,雷厲風行的執行垃圾破袋稽查,就是因為太多的資源,被當成垃圾丟掉。 

環保署廢管處長 吳盛忠:「尤其像一些,現在沒有焚化爐的縣市,有時候到處拜託人家(焚化),也不是辦法啦,是不是能夠在進爐之前,都有能夠有再一個分類機,再做一次的分類,台灣也在評估啦。」 

垃圾焚化後的灰渣難以處理,經常演變為環境問題;但末端的清運,回收再利用,或許都難以正本清源,又耗費人力,廢鐵只是其中的一角縮影。未來要如何從前端落實分類,加強前處理,減少資源浪費,或許才是追求零廢棄,最重要的關鍵。 

文字撰稿:熊其娟 
攝影剪輯:謝啟泉 Read more

減塑拯救海洋 人人覺醒刻不容緩


澎湖慈濟志工陳邦鋒,居住在「湖西鄉沙港村」,他發現海岸線總是有撿拾不完的廢棄物,尤其保麗龍、塑膠品居多,更大量卡在仙人掌叢。兩年多來,陳邦鋒一直醞釀發起淨灘活動,但總是沒有機會完成,今年是澎湖縣「城市淨化年」,慈濟志工邀約澎湖科技大學學生,一起為海岸線淨化,還特地手工製作「撿拾保麗龍」的獨有工具。 


短短距離、腳下全是人們製造的廢棄物。慈濟志工陳邦鋒,對自己家鄉「沙港村」已經醞釀多年淨灘活動。 

慈濟志工 陳邦鋒,:「去年我們就選中這個地方要淨灘,剛好因緣不具足下大雨,今年是澎湖縣長訂定的城市淨化年。」 

2016年,終於因緣聚合,邀約到澎湖科技大學62位學生參加。還沒走到海邊,碼頭附近就已經看見一整排仙人掌上,卡滿漲潮時被沖上岸的廢棄物。如果徒手清理,很容易被硬刺刺傷,因此陳邦鋒特地以長木條、兩根鐵釘,製作出這一個方便撿拾保麗龍的工具。垃圾量之多,讓大學生瞠目結舌。 

澎湖科技大學學生 秦興帆,:「之前都沒有發現到,這邊有這麼多垃圾,都想說沙灘那邊比較多,結果今天看到的時候覺得,這邊真的很多尤其是保麗龍,真的超級多。」 

才短短一個多小時,一袋一袋的廢棄物一一秤量,總計384公斤。包括慈濟志工在內,77人無不訝異,高於海岸線的地方,為何也有這麼多垃圾,更深深體會「少用一次性塑膠製品」的重要,也彼此勉勵,不製造過多垃圾、不隨意丟棄垃圾,以免環境如此遭受汙染。 

真善美志工 鄧寶珠 澎湖報導 Read more

社區聯歡慶佛誕 志工設攤助布置


南加州佛教界聯合慶祝佛誕節大會,共計有五十多個團體及民眾共襄盛舉。慈濟志工設攤位介紹社區服務,也負責活動前的布置、交通指揮及活動後的善後,圓滿活動。 


廣闊空地上,二十多位慈濟志工同心協力拉線,設置停車場位置。 

迎接南加州佛教界聯合慶祝佛誕節大會,早上七點不到,就位執行交通指揮。一千多輛車駛過,捲起滾滾塵沙,志工堅守崗位。 

慈濟志工 魏力行:「最重要的,只要是能夠淨化人心,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的事情,我們都是全力以赴。」 

浴佛典禮正式開始。 

供養隊伍,依序表達對佛陀的禮敬和感恩。 

超過五十個團體及民眾,以莊嚴且歡喜心共襄盛舉。 

(聲音)司儀:「我們感謝總統歐巴馬,和加州州長傑利的賀詞,共同慶祝佛誕節。」 

美西的慈濟志工及社區志工列隊,虔誠完成禮佛心願。 

慈濟志工 蔡晉宏:「師兄們這麼發心,來此地布置這個會場,以及現在的交通指揮,甚至於在善後的時候,我們慈濟的師兄金剛們,也是一樣的在協助。」 

人群中,弘揚佛法。慈濟志工設立兩個攤位,介紹環保、醫療等方面的社區服務,歡迎更多人加入行善行列。 

真善美志工 高銘哲 美國報導 Read more

浴佛典禮喜洋洋 新人互許誓約


在馬來西亞,五月當中的月圓日是「衛塞節」,是佛教徒重要的節日。今年在古晉,同樣在入夜後有來自各佛教團體的遊行,慈濟志工今年沿路還淨化街道,彎腰撿拾垃圾與回收資源的動作,引起了其他團體與民眾的學習。而在笨珍縣文律小鎮,今年第一次辦理浴佛,有一對新人,舉辦完結婚儀式後,專程來浴佛祈福。 


【馬來西亞 笨珍】 

許願卡,人人幾乎寫過。但浴佛,在笨珍縣文律小鎮,是第一次舉辦。一部禮車抵達現場,讓大家感覺驚喜、也洋溢幸福。 

新郎 黃國霖:「這個日子剛好這樣巧,又說是公共假日啊,然後又是這邊的浴佛衛塞節,希望大家都身體健康啦,希望家人都身體健康,這個是最重要的。」 

新娘 彭益鳳:「今天可以在我結婚當天,來到這裡浴佛覺得是很感恩,有這個機會。」 

雖然文律目前只有六位慈濟志工,但感念佛恩、親恩、眾生恩的觀念,大家努力藉著活動深耕社區。 

【馬來西亞 古晉】 

而在古晉,每年衛塞節入夜後,街道就是這樣的莊嚴法喜,各個佛教團體一起遊行。往年,慈濟志工也在隊伍中,但今年,大家手上多了回收袋。 

沿街走、沿街撿拾,把垃圾與可回收資源立即分類。這樣的舉動,也讓其他團體、民眾當場效法。 

垃圾不落地、隨手做環保,把佛陀的慈悲、與教化人心的願,一布一腳印落實在古晉。 

馬來西亞報導 真善美志工 Read more

關注社會議題 由點而面提供資源


台灣有許多社會企業,但多數的人都倚著商業的模式認知社會企業,忽略了背後真正的意義。因此政大特別舉辦了為期三天的政大社企月,邀請20間社會企業,用市集的方式讓新生代能正視台灣的社會問題。 


從小農自產的農產品,到以協助酪農營運的集資平臺,這些社會企業齊聚一堂說的不是產品而是經營理念。 

鮮乳坊行銷部 袁嘉翎:「其實酪農他們本身來講,目前生乳收購價等等,就是成本上漲得很快,其實他們是沒有得到應有的回饋,就是希望說可以透過群眾的力量,然後讓牧場可以走出來。」 

政大教育系學生 陳郁:「了解他的理念或者是他們企業的運作等等,然後我覺得這個機會滿棒的。」 

政大社企月總召 封華:「他可以去透過,不過是產品的買,或是他去詢問你們這家社企究竟在服務些什麼,進而從這些商品還有這些服務去了解台灣到底發生什麼社會問題。」 

政大社企月邀請了20家社會企業,讓學生不再以商業模式瞭解社會企業,而是能從中理解理念,正視台灣的社會問題,大愛感恩科技也是受邀的其中一個。 

大愛感恩科技資訊部協理 虞珊明:「工藝的過程當中,其實我們除了把這個寶特瓶做成衣服之外,我們在傳達其實它是可以循環,將來這些衣服、毛毯壞的時候,我們都還可以循環製造成下一次的再利用。」 

透過走秀的方式,呈現產品的特性,更融入企業永續發展,愛護地球的理念,期望透過市集的方式,讓新生代看見台灣社會企業的努力。 


雷雅 簡元吉 台北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