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5 March 2016

萬事萬物守規律 天人合一致圓融

圖說:為了替香港廢棄物問題尋求出路,香港電台特於21日抵台取經,鑒於慈濟多年來在台灣奉行環保,並積極開發將回收的PET瓶製成紡織品,賦予回收物新生命,外景團隊一行六人於3月24日早上來到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及大愛感恩科技參訪,由顏福江及虞珊明陪同拍攝。(攝影:許育仁)為了替香港廢棄物問題尋求出路,香港電台特於21日抵台取經,鑒於慈濟多年來在台灣奉行環保,並積極開發將回收的PET瓶製成紡織品,賦予回收物新生命,外景團隊一行六人於3月24日早上來到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及大愛感恩科技參訪,由顏福江及虞珊明陪同,拍攝慈濟環保菩薩在各種垃圾分類的處處用心、介紹由寶特瓶紡織成的製品,研發部洪碩廷博士並接受採訪說明環保精質化、搖籃到搖籃、慈悲科技等成果。節目中由曾參選2014 香港小姐榮獲旅遊大使頭銜之年輕主持人吳凱欣(SOPHIEE),從一位香港年輕人的角度,去看其他地方是怎樣做回收、減廢,當中可以有什麼經驗值得香港參考。

香港電台是香港廣播史上首家廣播機構,同時是香港唯一的公共廣播機構及最具公信力的電子傳媒。香港電台擁有3個數位地面電視頻道,以及12個電台頻道。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的部門。香港電台電視部俞芷玲編導指出:「香港的垃圾主要是以掩埋方式處理,掩埋場目前正面臨爆滿危機,回收及減廢的課題已經刻不容緩,雖然香港在多年前即已開始推動資源回收,但因為回收政策方向是朝民眾自願性質,缺乏具體誘因,導致實際上的回收效果並不理想。」

圖說:節目中由曾參選2014 香港小姐榮獲旅遊大使頭銜之年輕主持人吳凱欣(SOPHIEE),從一位香港年輕人的角度,去看其他地方是怎樣做回收、減廢,當中可以有什麼經驗值得香港參考。(攝影:虞珊明)日前透過媒體及網路,獲知台灣在推動資源回收有多年經驗與成果,包括政府政策與民間團體、家家戶戶配合,因此,希望透過專題報導,讓香港民眾及政府正視資源回收的必要性,並將這些政策作為香港執行上的參考依據。這次來台採訪拍攝包括台北市環保局、新北市環保局、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大愛感恩科技專訪交流,希望將寶貴的學習之旅轉為深度報導,為香港的資源回收推廣帶來良好的正面學習量能。

俞芷玲編導表示:「上次(3/10)來訪踏勘,聽到慈濟及大愛感恩科技解說,感受最深的是如果要將回收物資真正能循環再造,需要很多人不斷的努力,而前端越仔細分類,就越能減少後製的成本,才能真正做到保護地球。我們希望透過節目將這觀念傳播出去。」,總經理 鼎銘師兄也提及香港慈濟人也已落實資源分類,相信在香港慈濟人的帶動下必要更多人投入守謢地球的行列。

圖說:慈濟環保志工在各種垃圾分類的處處用心,寶特瓶分色、去瓶環,由大愛感恩紡織成高品質環保製品,研發部洪碩廷博士並接受採訪說明環保精質化、搖籃到搖籃、慈悲科技成果。(攝影:虞珊明)面對近年氣候的急劇變化、環境污染、全球暖化、熱島效應等問題,「保護環境」此概念早已非僅限於專家層面的學術課題,而是結合並影響着我們日常生活兼且日趨重要的一環。歸根究底,此等問題都是由生態系統的失衡所引致,如何透過科技研發及日常生活的參與和推動來減少污染及能源損耗,以求延緩失衡狀態,甚至力圖將之「撥亂反正」,是現時及未來每個人類的課題。古時還沒有「環保」一詞,而是以「陰陽調和」、「五行平衡」,甚至「天人合一」等概念來表達,這些歸納自人類與大自然相處的經驗,是萬物最和諧的共存模式。因此,古代不少哲賢提倡、推行的理念,講求人與大自然的配合和平衡,例如老子曾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表明人與自然的一致與相道。

地球近年來陸續出現「不正常」的現象:氣候暖化、物種減少、水源污染、土壤流失、空氣變差等等,一連串的問題都顯示這個星球出現了「失調」、「失衡」、「元氣大傷」的徵狀,環境問題已迫在眉睫,以身為香港公共廣播機構,必須喚起港人意識:「香港作為全球一份子,也難以獨善其身,更別以為這屬於下一代的問題,而拯救地球的工作絕對刻不容緩。」

唯有啟發人人了解環境現況、危機意識,進而採取共行:尋找引發環境問題的源頭以及解決問題的端倪,才能重回天人合一之圓融,還給後代子孫一個乾淨的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萬事萬物守規律 天人合一致圓融

圖說:為了替香港廢棄物問題尋求出路,香港電台特於21日抵台取經,鑒於慈濟多年來在台灣奉行環保,並積極開發將回收的PET瓶製成紡織品,賦予回收物新生命,外景團隊一行六人於3月24日早上來到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及大愛感恩科技參訪,由顏福江及虞珊明陪同拍攝。(攝影:許育仁)為了替香港廢棄物問題尋求出路,香港電台特於21日抵台取經,鑒於慈濟多年來在台灣奉行環保,並積極開發將回收的PET瓶製成紡織品,賦予回收物新生命,外景團隊一行六人於3月24日早上來到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及大愛感恩科技參訪,由顏福江及虞珊明陪同,拍攝慈濟環保菩薩在各種垃圾分類的處處用心、介紹由寶特瓶紡織成的製品,研發部洪碩廷博士並接受採訪說明環保精質化、搖籃到搖籃、慈悲科技等成果。節目中由曾參選2014 香港小姐榮獲旅遊大使頭銜之年輕主持人吳凱欣(SOPHIEE),從一位香港年輕人的角度,去看其他地方是怎樣做回收、減廢,當中可以有什麼經驗值得香港參考。

香港電台是香港廣播史上首家廣播機構,同時是香港唯一的公共廣播機構及最具公信力的電子傳媒。香港電台擁有3個數位地面電視頻道,以及12個電台頻道。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的部門。香港電台電視部俞芷玲編導指出:「香港的垃圾主要是以掩埋方式處理,掩埋場目前正面臨爆滿危機,回收及減廢的課題已經刻不容緩,雖然香港在多年前即已開始推動資源回收,但因為回收政策方向是朝民眾自願性質,缺乏具體誘因,導致實際上的回收效果並不理想。」

圖說:節目中由曾參選2014 香港小姐榮獲旅遊大使頭銜之年輕主持人吳凱欣(SOPHIEE),從一位香港年輕人的角度,去看其他地方是怎樣做回收、減廢,當中可以有什麼經驗值得香港參考。(攝影:虞珊明)日前透過媒體及網路,獲知台灣在推動資源回收有多年經驗與成果,包括政府政策與民間團體、家家戶戶配合,因此,希望透過專題報導,讓香港民眾及政府正視資源回收的必要性,並將這些政策作為香港執行上的參考依據。這次來台採訪拍攝包括台北市環保局、新北市環保局、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大愛感恩科技專訪交流,希望將寶貴的學習之旅轉為深度報導,為香港的資源回收推廣帶來良好的正面學習量能。

俞芷玲編導表示:「上次(3/10)來訪踏勘,聽到慈濟及大愛感恩科技解說,感受最深的是如果要將回收物資真正能循環再造,需要很多人不斷的努力,而前端越仔細分類,就越能減少後製的成本,才能真正做到保護地球。我們希望透過節目將這觀念傳播出去。」,總經理 鼎銘師兄也提及香港慈濟人也已落實資源分類,相信在香港慈濟人的帶動下必要更多人投入守謢地球的行列。

圖說:慈濟環保志工在各種垃圾分類的處處用心,寶特瓶分色、去瓶環,由大愛感恩紡織成高品質環保製品,研發部洪碩廷博士並接受採訪說明環保精質化、搖籃到搖籃、慈悲科技成果。(攝影:虞珊明)面對近年氣候的急劇變化、環境污染、全球暖化、熱島效應等問題,「保護環境」此概念早已非僅限於專家層面的學術課題,而是結合並影響着我們日常生活兼且日趨重要的一環。歸根究底,此等問題都是由生態系統的失衡所引致,如何透過科技研發及日常生活的參與和推動來減少污染及能源損耗,以求延緩失衡狀態,甚至力圖將之「撥亂反正」,是現時及未來每個人類的課題。古時還沒有「環保」一詞,而是以「陰陽調和」、「五行平衡」,甚至「天人合一」等概念來表達,這些歸納自人類與大自然相處的經驗,是萬物最和諧的共存模式。因此,古代不少哲賢提倡、推行的理念,講求人與大自然的配合和平衡,例如老子曾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表明人與自然的一致與相道。

地球近年來陸續出現「不正常」的現象:氣候暖化、物種減少、水源污染、土壤流失、空氣變差等等,一連串的問題都顯示這個星球出現了「失調」、「失衡」、「元氣大傷」的徵狀,環境問題已迫在眉睫,以身為香港公共廣播機構,必須喚起港人意識:「香港作為全球一份子,也難以獨善其身,更別以為這屬於下一代的問題,而拯救地球的工作絕對刻不容緩。」

唯有啟發人人了解環境現況、危機意識,進而採取共行:尋找引發環境問題的源頭以及解決問題的端倪,才能重回天人合一之圓融,還給後代子孫一個乾淨的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路跑無懼風和雨 合和互協聚愛心

圖說:起跑槍響起,參賽者們奮力向前衝,雖然這天下著綿綿細雨甚至一度下起大雨,但卻沒有澆熄選手們的熱情,大家拿出運動家的精神跑完全程。(攝影者:梁榮為)3月19日這一天是慈濟青少年籃球家族聯誼會一年一次親子路跑活動在新北市板橋區浮洲橋下河濱公園開跑,共有800多人報名參加,雖然這天下著綿綿細雨甚至一度下起大雨,但卻沒有澆熄選手們的熱情,大家拿出運動家的精神跑完全程。大愛感恩科技同仁也共襄盛舉,除了承擔路跑工作人員,也在活動第二階段義賣園遊會上推廣環保織品。

起跑槍響起,參賽者們奮力向前衝,為的就是要拿下好成績,這次最特別的一位選手是來挑戰自己的勇士-吳維軒,雖然身障,但他乘著運動輪椅奮力向前推,在下雨的天氣裡,跑完七公里路程,他覺得特別有難度:「推的時候是要靠這個(輪子),還有跟這個鐵圈,它太滑了,方向也不太容易掌控。殘障更需要運動,因為你一直坐著,下肢更容易萎縮。」

20160325-1-2.jpg另外一位李仁琳同學,已連續三年參加路跑,並在今年拿下國中組冠軍,她認為:「這次比賽,自己有很大進步,是因為掌握了一些跑步技巧,調整呼吸,所以不會很累。」

路跑結束後,大家回到板橋園區,迎接大家的是滿滿的愛心園遊會攤位,板橋八個和氣區社區志工,加上大愛感恩科技、慈青、慈籃家族各隊,總共34個義賣攤位,每個攤位擺上熱騰騰的炒米粉、鬆餅、麵線等等美味佳餚,以及守護大地的純手工香皂、環保織品等。每位慈籃家人熱情招呼著大家,用美味餐點填飽大家的肚子,同時匯聚大家滿滿的愛全部捐助國際賑災,幫助國際間更需要幫助的孩子與家庭,給予他們滿滿的關懷。

圖說:慈籃親子路跑,現場攤位包括大愛感恩科技義賣所得,匯聚大家滿滿的愛,總共募得150萬捐入國際賑災,幫助國際間更需要幫助的孩子與家庭,給予他們滿滿的關懷。(攝影者:梁榮為)這次的慈籃路跑活動,籌備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考驗,慈籃原申請通過借用日期為3月20日,但另一個團體透過主管機關協調希望借用同一個時段。由於涉及近千人的安全問題,承辦之慈籃板橋江翠組團隊用心折衝協調,最後選擇禮讓成全對方、慈籃路跑改在3月19日舉辦,過程中,是克服所有的考驗;而每組慈籃家人包容體諒,面對變化不抱怨而是感恩,感恩彼此的付出與努力。

慈籃家族「以球會友‧以愛相挺」凝聚慈籃家族的力量,用大手拉小手,跑出互相扶持的情感,如同呂福堯師兄最後代表慈籃家人送上滿滿感恩,藉由一張小小的感謝狀感謝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慈籃總協調李鼎銘師兄,以及王穎駿師兄和鄭芬蕙師姊長期的陪伴,做為慈籃家族最堅強的後盾,期許未來慈籃家族即便分為三大合心區運作,大家的情感依舊一樣相互扶持。


人文真善美志工 新北市板橋區 綜合報導

圖說:慈籃家族「以球會友‧以愛相挺」,凝聚慈籃家族的力量,用大手拉小手,跑出互相扶持的情感,最後代表慈籃家人送上滿滿感恩,藉由一張小小的感謝狀感謝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慈籃總協調李鼎銘師兄、王穎駿師兄和鄭芬蕙師姊長期的陪伴,做為慈籃家族最堅強的後盾,期許未來慈籃家族大家的情感依舊一樣相互扶持。(攝影者:黃秀琴) 

Read more

路跑無懼風和雨 合和互協聚愛心

圖說:起跑槍響起,參賽者們奮力向前衝,雖然這天下著綿綿細雨甚至一度下起大雨,但卻沒有澆熄選手們的熱情,大家拿出運動家的精神跑完全程。(攝影者:梁榮為)3月19日這一天是慈濟青少年籃球家族聯誼會一年一次親子路跑活動在新北市板橋區浮洲橋下河濱公園開跑,共有800多人報名參加,雖然這天下著綿綿細雨甚至一度下起大雨,但卻沒有澆熄選手們的熱情,大家拿出運動家的精神跑完全程。大愛感恩科技同仁也共襄盛舉,除了承擔路跑工作人員,也在活動第二階段義賣園遊會上推廣環保織品。

起跑槍響起,參賽者們奮力向前衝,為的就是要拿下好成績,這次最特別的一位選手是來挑戰自己的勇士-吳維軒,雖然身障,但他乘著運動輪椅奮力向前推,在下雨的天氣裡,跑完七公里路程,他覺得特別有難度:「推的時候是要靠這個(輪子),還有跟這個鐵圈,它太滑了,方向也不太容易掌控。殘障更需要運動,因為你一直坐著,下肢更容易萎縮。」

20160325-1-2.jpg另外一位李仁琳同學,已連續三年參加路跑,並在今年拿下國中組冠軍,她認為:「這次比賽,自己有很大進步,是因為掌握了一些跑步技巧,調整呼吸,所以不會很累。」

路跑結束後,大家回到板橋園區,迎接大家的是滿滿的愛心園遊會攤位,板橋八個和氣區社區志工,加上大愛感恩科技、慈青、慈籃家族各隊,總共34個義賣攤位,每個攤位擺上熱騰騰的炒米粉、鬆餅、麵線等等美味佳餚,以及守護大地的純手工香皂、環保織品等。每位慈籃家人熱情招呼著大家,用美味餐點填飽大家的肚子,同時匯聚大家滿滿的愛全部捐助國際賑災,幫助國際間更需要幫助的孩子與家庭,給予他們滿滿的關懷。

圖說:慈籃親子路跑,現場攤位包括大愛感恩科技義賣所得,匯聚大家滿滿的愛,總共募得150萬捐入國際賑災,幫助國際間更需要幫助的孩子與家庭,給予他們滿滿的關懷。(攝影者:梁榮為)這次的慈籃路跑活動,籌備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考驗,慈籃原申請通過借用日期為3月20日,但另一個團體透過主管機關協調希望借用同一個時段。由於涉及近千人的安全問題,承辦之慈籃板橋江翠組團隊用心折衝協調,最後選擇禮讓成全對方、慈籃路跑改在3月19日舉辦,過程中,是克服所有的考驗;而每組慈籃家人包容體諒,面對變化不抱怨而是感恩,感恩彼此的付出與努力。

慈籃家族「以球會友‧以愛相挺」凝聚慈籃家族的力量,用大手拉小手,跑出互相扶持的情感,如同呂福堯師兄最後代表慈籃家人送上滿滿感恩,藉由一張小小的感謝狀感謝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慈籃總協調李鼎銘師兄,以及王穎駿師兄和鄭芬蕙師姊長期的陪伴,做為慈籃家族最堅強的後盾,期許未來慈籃家族即便分為三大合心區運作,大家的情感依舊一樣相互扶持。


人文真善美志工 新北市板橋區 綜合報導

圖說:慈籃家族「以球會友‧以愛相挺」,凝聚慈籃家族的力量,用大手拉小手,跑出互相扶持的情感,最後代表慈籃家人送上滿滿感恩,藉由一張小小的感謝狀感謝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慈籃總協調李鼎銘師兄、王穎駿師兄和鄭芬蕙師姊長期的陪伴,做為慈籃家族最堅強的後盾,期許未來慈籃家族大家的情感依舊一樣相互扶持。(攝影者:黃秀琴) 

Read more

小蔬童蔡善淵 Chua Shan Yuan


While many people enjoy lavish meals with their families and loved ones during the Chinese New Year, there are some who insist on keeping to a vegetarian diet. A student at the Tzu Chi Johor Bahru Kindergarten in Malaysia, Chua Shan Yuan, began to refrain from eating meat after participating in the Passport to Vegetarian Land campaign held at his school. As he has persevered with his vegetarian diet, his family was moved to also follow suit. 


當許多人過年少不了大魚大肉,有一些人還是堅持茹素,一位就讀馬來西亞新山慈濟幼兒園的孩童蔡善淵,因為響應蔬果星球活動,開始茹素,當他堅持茹素後,家人也欣然接受跟著吃素。 Read more

習慣資源分類 提升居家環境品質


環保在這裡,不是口號,而是一種習慣。五年前,印尼慈濟人把資源分類的觀念,帶進這個名叫「阿利艾斯」的住宅區裡,現在當地居民做環保,就像呼吸一樣自然。 

印尼「西雅加達」的「阿利艾斯」住宅區,是個著名的環保社區,家家戶戶動手做資源分類行之有年,當地居民把功勞,歸功於五年前、把環保觀念帶進社區的慈濟志工。 

里長 偉迪阿摩苟:「確實剛開始推動很難,只有兩三個人。但五年過去了,現在發展得挺不錯,幾乎每家每戶都會做好分類,每個月都固定交給慈濟,這表示大家認知到環境的重要。」 

在社區裡,守護環境、已經變得如同呼吸一樣,是個不可或缺、且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民眾 布思碧妲:「環境當然有改善,以前只會亂丟垃圾,現在學會怎麼做資源分類再交給慈濟。」 

改變習性、養成習慣,現在社區的好環境,不僅居民滿意,也羨煞了許多外地人。 


伊菈瓦蒂 嘉朗 印尼報導 
Read more

「不浪費市集」 綠色再生產品吸睛


保不是個無聊的口號,更不是難以下嚥的教條,環保原來可以如此貼近人心。菲律賓慈濟人最近參與了馬尼拉的「不浪費市集」,現場展示各式各樣的綠色再生產品,結果吸引眾多的年輕學生圍觀。(1/31) 


菲律賓2016年的「不浪費市集」、在馬尼拉熱鬧開張,為了傳達惜福愛物的觀念,各路創意好手,紛紛展示了綠色再生產品,推廣環保有成的慈濟基金會,也占有一席之地。 

民眾 漢娜:「我們對慈濟不是很了解,但是這些東西吸引了我們,特別竹筒歲月讓我們很好奇,志工就向我們解說背後的意涵,我們因此有所啟發。」 

賦予可回收物新生命,慈濟的攤位上擺滿了各式精巧的手工藝品,不過最吸引年輕人目光的,當推這艘寶特瓶製的小艇。 

民眾 西里爾:「這點子不賴精確一點的說法,應該是棒透了,因為這展示了如何減少浪費,與人們的創造力。」 

當年輕族群願意拿出手機,開始拍照打卡的時候,帶團的師長們觀察,某種程度、這也代表著網路世代的認同。 

大學教職員 柯菈松:「年輕人需要這一類的知識,比如說(處置)廢棄物的重要性,我希望他們學到,回收的資源能夠再製成什麼。」 

用時尚與創意包裝的環保觀念,成功打入不同年齡層,也製造了新的話題。 

丹尼斯 朱琉斯 菲律賓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