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2015

Thursday, 09 July 2015

清淨源頭落實家庭 帶動環保風氣


江蘇省的昆山市,不但是長江沿岸的經濟大城,也是全中國大陸的環保重鎮。當地的慈濟志工,四處推廣環保觀念,像這一個名為「上海公館」的社區,推動資源分類至今才剛滿一年,但社區裡的民眾現在都已經有非常強的環保意識。(5/28、5/30)

熟悉的門鈴聲,熟悉的口音。這裡是昆山的「上海公館」社區。

慈濟志工 呂宛蔚,:「可以說話嗎。」

慈濟志工 與 居民,:「就在那個一樓是吧,(對、對,如果家裡有可回收的資源),帶過去,(如果能賣也一樣賣掉),(也起到回收的目的了),好的,(不能賣的部分),(也是可以回收給我們慈濟),好,(我們賣掉之後也是拿去幫助人)。」

住在社區裡頭的慈濟志工,一年多來,就是這樣推動環保資源分類。

慈濟志工 鄔金玉,:「來,這個是妳自己家裡帶來的對不對,哇,整理的這麼多啊,來,感恩、感恩,我們一起來做一下分類。」

慈濟志工 與 居民,:「(謝謝),謝謝,你看你多有禮貌,這裡、這裡、這裡,好棒喔,蓋蓋要打開喔。」

走過一個年頭的環保路,「上海公館」社區的居民都沒想到,環保、還能增進街坊鄰里間的感情。

慈濟志工 呂宛蔚,:「我們大家進行了一次家聚,就是很多的鄰居,我們一起來到,我住在八樓,六號的801就是我家,大家以後有機會就來喔。」

慈濟志工 鄔金玉,:「去年的五月十七號,是我們第一天的環保日,然後從那天開始,我們每個星期六,等於說風雨無阻,就是冬天,就是過節,我們還是會繼續(做環保)。」

環保志工 楊翠蓮,:「剛開始的時候,就是來參加的人比較少,做了一年多以後,我們現在的垃圾,大家回收回來的,再利用的物品是越來越多了。」

慈濟志工舉辦社區環保周年慶活動,大家回顧過去,也更珍惜未來守護大地、相聚的時光。

真善美志工 江蘇報導

Read more

公家機關起而行 環保觀念深扎根


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年度「節能減碳教育訓練」,請到了慈濟的志工前來分享。隔行如隔山,鐵道專家面對環保生態等議題,都仔細聆聽。

慈濟的環保生態課程,來到了公家機關。

慈濟志工 楊贊弘:「溫度超過800℃,戴奧辛它基本上會被分解掉。」

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舉辦年度「節能減碳教育訓練」,請到了慈濟環保講師授課。

鐵道專家遇上了環保的考題,各個都沒把握,大家唯一確定的是,想省荷包、資源分類、是個不錯的選擇。

鐵工局職員 王鴻元:「我一個月的垃圾(袋)費,只有不到十塊錢其他的,就是等於說要做資源回收,甚至於廚餘就等於說,每天要倒廚餘相對來講,你的垃圾量就會整個減少。」

公部門擺脫保守的形象,跟上綠色潮流,守護地球的腳步、不落後。


真善美志工 翁雪慧 李慶堂 簡玉蓉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大愛職志合一 人文由內而外

圖說:最有別於一般公司的,就是大愛感恩科技透過週會的薰習,來凝聚所有同仁們志願與奉獻的向心力,體解「完全回饋」的精神,期許大家都能職志合一,並能培養出『以志工的精神來做職工的任務』。(攝影者:呂怡德)大愛感恩科技以「環保人文、回饋社會」為品牌的精神,向消費者傳遞『愛護地球、資源再生、節能減碳』的理念,員工更是將『護眾生、惜物命』的理念深植心中。與其它公司相比較,最不一樣、也最有意義的一項活動,便是每個星期一早上所舉辦的人文週會講座。

一般公司或許也有週會、甚至晨會,但是,多數都是著重在業務策略的討論、績效目標達成檢討、或是政策方案宣達。不難想像,這一切的努力,都是汲汲營營的為創造經濟獲益而努力,但是,在這麼多0的前面,如果沒有了1,那麼這一切就都是惘然。甚麼是這個重要的1呢? 最有別於一般公司的,就是大愛感恩科技透過週會的薰習,來凝聚所有同仁們志願與奉獻的向心力,體解「完全回饋」的精神,期許大家都能職志合一,並能培養出『以志工的精神來做職工的任務』。

圖說: 平常在努力工作之餘,公司也會鼓勵、帶動大家參與志工服務,其中最常參與的是賑災毛毯的裝櫃。(攝影者:呂怡德)更進一步,同仁們平常在努力工作之餘,公司也會鼓勵、帶動大家參與志工服務,其中最常參與的是賑災毛毯的裝櫃。大愛感恩科技的賑災毛毯榮獲德國萊茵集團碳足跡與水足跡的認證、台灣精品獎以及數次的綠色典範獎。這條毛毯將廢棄的資源轉化成賑災物資,把無用化為大用,真的是很令人感動。另外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寒冬送暖」捐贈衣物活動,利用歲末除舊佈新之際,同仁們將自己家中小孩的新古衣,整理捐出給偏鄉中途之家的孩童使用;另外,也透過公司的支持,捐贈新衣給宜蘭地區的老人院暨身心障礙機構。


圖說: 大愛感恩科技盡企業社會責任,「寒冬送暖」捐贈衣物活動,利用歲末除舊佈新之際,同仁們將自己家中小孩的新古衣,整理捐出給偏鄉中途之家的孩童使用;另外,也透過公司的支持,捐贈新衣給宜蘭地區的老人院暨身心障礙機構。(攝影者:黃歆瑜)公司多方參展與人文教育的推廣活動,藉物傳法背後的意涵,低碳綠色環保的心生活,傳遞6R的環保觀念, Rethink深思慎用 + Reuse重複使用 + Refuse拒絕使用 (一次性產品) + Reduce減少使用 + Recycle回收再造 + Replace (環保材質代替) 使用 。所以在整個環保回收與再生製成的過程中,它就是一個符合6R的環保觀念的過程。此外,在服儀方面我們高雅簡約/樸實及端莊:傳遞服儀人文之美,衣服的〝服〞就是福氣的〝福〞,穿衣要穿出對別人的尊重,也要穿出對自己的祝福。禮不但是做人的本分,也可美化我們的人生。其實一個人外在的禮儀風度,就是內心德行的表現;而一個社會的形象,則在於人民的穿著和聲色。如果希望社會很純真、樸素、端正,就要從個人的形象、穿著來表達,因此,個人的禮節儀容很重要。

大愛感恩科技身為所持續推動的環保人文教育,我們所期待的便是鼓勵與帶動所有的同事家人們,大家都能瞭解人文的意涵,即「人品典範、文史留芳」,要創造「不退流行的人生價值」,而慈濟人文的精粹,便是教導我們要將自己的生命用在最有價值的地方,發揮自己生命的良能、匯聚清流、樹立典範、創造價值,進而使人格昇華、利益社會大眾。願『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人文』,祝福人人:羊羊如意、新年快樂!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大愛職志合一 人文由內而外

圖說:最有別於一般公司的,就是大愛感恩科技透過週會的薰習,來凝聚所有同仁們志願與奉獻的向心力,體解「完全回饋」的精神,期許大家都能職志合一,並能培養出『以志工的精神來做職工的任務』。(攝影者:呂怡德)大愛感恩科技以「環保人文、回饋社會」為品牌的精神,向消費者傳遞『愛護地球、資源再生、節能減碳』的理念,員工更是將『護眾生、惜物命』的理念深植心中。與其它公司相比較,最不一樣、也最有意義的一項活動,便是每個星期一早上所舉辦的人文週會講座。

一般公司或許也有週會、甚至晨會,但是,多數都是著重在業務策略的討論、績效目標達成檢討、或是政策方案宣達。不難想像,這一切的努力,都是汲汲營營的為創造經濟獲益而努力,但是,在這麼多0的前面,如果沒有了1,那麼這一切就都是惘然。甚麼是這個重要的1呢? 最有別於一般公司的,就是大愛感恩科技透過週會的薰習,來凝聚所有同仁們志願與奉獻的向心力,體解「完全回饋」的精神,期許大家都能職志合一,並能培養出『以志工的精神來做職工的任務』。

圖說: 平常在努力工作之餘,公司也會鼓勵、帶動大家參與志工服務,其中最常參與的是賑災毛毯的裝櫃。(攝影者:呂怡德)更進一步,同仁們平常在努力工作之餘,公司也會鼓勵、帶動大家參與志工服務,其中最常參與的是賑災毛毯的裝櫃。大愛感恩科技的賑災毛毯榮獲德國萊茵集團碳足跡與水足跡的認證、台灣精品獎以及數次的綠色典範獎。這條毛毯將廢棄的資源轉化成賑災物資,把無用化為大用,真的是很令人感動。另外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寒冬送暖」捐贈衣物活動,利用歲末除舊佈新之際,同仁們將自己家中小孩的新古衣,整理捐出給偏鄉中途之家的孩童使用;另外,也透過公司的支持,捐贈新衣給宜蘭地區的老人院暨身心障礙機構。


圖說: 大愛感恩科技盡企業社會責任,「寒冬送暖」捐贈衣物活動,利用歲末除舊佈新之際,同仁們將自己家中小孩的新古衣,整理捐出給偏鄉中途之家的孩童使用;另外,也透過公司的支持,捐贈新衣給宜蘭地區的老人院暨身心障礙機構。(攝影者:黃歆瑜)公司多方參展與人文教育的推廣活動,藉物傳法背後的意涵,低碳綠色環保的心生活,傳遞6R的環保觀念, Rethink深思慎用 + Reuse重複使用 + Refuse拒絕使用 (一次性產品) + Reduce減少使用 + Recycle回收再造 + Replace (環保材質代替) 使用 。所以在整個環保回收與再生製成的過程中,它就是一個符合6R的環保觀念的過程。此外,在服儀方面我們高雅簡約/樸實及端莊:傳遞服儀人文之美,衣服的〝服〞就是福氣的〝福〞,穿衣要穿出對別人的尊重,也要穿出對自己的祝福。禮不但是做人的本分,也可美化我們的人生。其實一個人外在的禮儀風度,就是內心德行的表現;而一個社會的形象,則在於人民的穿著和聲色。如果希望社會很純真、樸素、端正,就要從個人的形象、穿著來表達,因此,個人的禮節儀容很重要。

大愛感恩科技身為所持續推動的環保人文教育,我們所期待的便是鼓勵與帶動所有的同事家人們,大家都能瞭解人文的意涵,即「人品典範、文史留芳」,要創造「不退流行的人生價值」,而慈濟人文的精粹,便是教導我們要將自己的生命用在最有價值的地方,發揮自己生命的良能、匯聚清流、樹立典範、創造價值,進而使人格昇華、利益社會大眾。願『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人文』,祝福人人:羊羊如意、新年快樂!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Wednesday, 08 July 2015

2015,07/08,東港環保志工參訪

【對象】東港環保志工
【時間】2015年7月8日(三)09:00-11: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大愛環保心生活 慈悲善行展循環

20150710_2.jpg 
Read more

快健營環保闖關 寓教於樂氣氛熱


暑假到了,慈濟中區快樂健康感恩營,今天(7/7)正式開始,150多位照顧戶與關懷戶子女,來到台中分會參加快健營活動,在慈大學生及慈濟志工帶領下,大家一同學習環保常識,同時也自己設計表演活動,培養自信心。小學員們透過一連串的課程,快樂學習、充實自我。

快健營的小學員們參加環保闖關活動,透過影片介紹及實際操作,深入體會環保的意義。

快健營學員 小筑:「 就特別推薦這個遊戲, 這個可以考驗你的記憶力。」

小蓁的媽媽是越南籍新住民,小蓁第一次來到快健營,學到很多實用的環保常識。
快健營學員 小蓁:「喝完飲料的話要分類, 然後要分鋁罐或塑膠那些。」
快健營總協調 鄭雅筠:「 我們有設計, 自主獨立這樣的課程, 還有一些環保, 結合當地的資源帶給他們。」

活動中並安排小學員親自參與表演,用熱鬧的廟會方式呈現。
快健營課務組長 陳祖琦:「 讓他們透過上台表演的時候, 希望可以增加, 他們的自信心跟成就感 。」

150多位慈濟照顧戶與關懷戶子女,參加兩天一夜快健營活動,在慈大學生規劃與慈濟志工帶領下,大家一起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張桂端 李岳為
台中報導

Read more

大愛「青」流繞全球 環保人文愛地球

圖說:竣翔師兄也期勉在座的學生們可以好好思考自己人生的目的,每個人都可以貢獻自己的良能,上人說過:「對的事情,做就對了。」(攝影者:樊家妤)2015年7月6日慈濟大學「國際學生交流營」展開為期四天的環保人文之旅,營隊目地在於了解全球暖化,探索自己在愛護地球這議題裡所扮演的角色、推廣慈濟大學特有的人文、提供環保觀念給予學員們,讓學員們帶著這些理念回到學校、祖國進行宣導與實踐其理念,及藉由這機會體驗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以及加以了解與接受,培養國際觀。學員們有來自瑞典、菲律賓、秘魯及印尼。今年大愛感恩科技受邀分享環保人文之理念,希望可以推廣續物命的觀念,也可以與不同國家的學生們交換不同的意見,一起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大愛感恩科技由楊竣翔師兄到場分享,竣翔師兄由自身經歷開始說起,再慢慢帶出慈濟到大愛感恩,從求學到出社會,當夢想達成之後、滿足於現況,之後呢?人生的目的是什麼?他開始自省,就在這個時候他接觸到了慈濟,讓他的人生多了更多的目標及意義。接觸慈濟之後,開始茹素,慢慢也跟隨 上人的腳步,加入環保的行列,也就是加入今日的大愛感恩科技。

圖說:慈悲科技則是因國際慈濟人道救援會(TIHAA),在考量救災的困難情境下,所以研發出慈悲科技產品,災區沒水沒電,以保護、安全及減少資源的消耗而研發出太陽能LED帽、太陽能LED拉桿後背包等產品,透過太陽能板,可以即時充電、提供緊急用電,完成救災行動;防穿刺神奇白布鞋承受112公斤以下不會被鐵釘、鋼釘穿刺;灰色賑災毛毯為受寒的災民獻上最溫暖的膚慰。(攝影者:樊家妤)大愛感恩科技的品牌理念是從上人1990年「從鼓掌雙手開始」。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為公司三大主軸,從傳薪服儀開始介紹到慈悲科技產品。 證嚴上人慈示:「衣服的『服』同福氣的『福』,要穿出對別人的尊重,也要穿出對自己的祝福。」傳薪系列分為敬默黑、包容灰、淨純白及敦厚系列,一件傳薪服飾也是一顆善的種子,傳薪的美感可薰陶氣質、蘊育人文涵養,是無聲說法,將美學內化,再提升生活品味價值。慈悲科技則是因國際慈濟人道救援會(TIHAA),在考量救災的困難情境下,所以研發出慈悲科技產品,災區沒水沒電,以保護、安全及減少資源的消耗而研發出太陽能LED帽、太陽能LED拉桿後背包等產品,透過太陽能板,可以即時充電、提供緊急用電,完成救災行動;防穿刺神奇白布鞋承受112公斤以下不會被鐵釘、鋼釘穿刺;灰色賑災毛毯為受寒的災民獻上最溫暖的膚慰。

最後,竣翔師兄也期勉在座的學生們可以好好思考自己人生的目的,每個人都可以貢獻自己的良能,上人說過:「對的事情,做就對了。」透過今日環保人文大愛感恩希望透過一場場的分享,來人間菩薩大招生,人人都可以做環保、為這地球盡一份心力。

大愛感恩科技 樊家妤 花蓮市報導

Read more

大愛「青」流繞全球 環保人文愛地球

圖說:竣翔師兄也期勉在座的學生們可以好好思考自己人生的目的,每個人都可以貢獻自己的良能,上人說過:「對的事情,做就對了。」(攝影者:樊家妤)2015年7月6日慈濟大學「國際學生交流營」展開為期四天的環保人文之旅,營隊目地在於了解全球暖化,探索自己在愛護地球這議題裡所扮演的角色、推廣慈濟大學特有的人文、提供環保觀念給予學員們,讓學員們帶著這些理念回到學校、祖國進行宣導與實踐其理念,及藉由這機會體驗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以及加以了解與接受,培養國際觀。學員們有來自瑞典、菲律賓、秘魯及印尼。今年大愛感恩科技受邀分享環保人文之理念,希望可以推廣續物命的觀念,也可以與不同國家的學生們交換不同的意見,一起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大愛感恩科技由楊竣翔師兄到場分享,竣翔師兄由自身經歷開始說起,再慢慢帶出慈濟到大愛感恩,從求學到出社會,當夢想達成之後、滿足於現況,之後呢?人生的目的是什麼?他開始自省,就在這個時候他接觸到了慈濟,讓他的人生多了更多的目標及意義。接觸慈濟之後,開始茹素,慢慢也跟隨 上人的腳步,加入環保的行列,也就是加入今日的大愛感恩科技。

圖說:慈悲科技則是因國際慈濟人道救援會(TIHAA),在考量救災的困難情境下,所以研發出慈悲科技產品,災區沒水沒電,以保護、安全及減少資源的消耗而研發出太陽能LED帽、太陽能LED拉桿後背包等產品,透過太陽能板,可以即時充電、提供緊急用電,完成救災行動;防穿刺神奇白布鞋承受112公斤以下不會被鐵釘、鋼釘穿刺;灰色賑災毛毯為受寒的災民獻上最溫暖的膚慰。(攝影者:樊家妤)大愛感恩科技的品牌理念是從上人1990年「從鼓掌雙手開始」。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為公司三大主軸,從傳薪服儀開始介紹到慈悲科技產品。 證嚴上人慈示:「衣服的『服』同福氣的『福』,要穿出對別人的尊重,也要穿出對自己的祝福。」傳薪系列分為敬默黑、包容灰、淨純白及敦厚系列,一件傳薪服飾也是一顆善的種子,傳薪的美感可薰陶氣質、蘊育人文涵養,是無聲說法,將美學內化,再提升生活品味價值。慈悲科技則是因國際慈濟人道救援會(TIHAA),在考量救災的困難情境下,所以研發出慈悲科技產品,災區沒水沒電,以保護、安全及減少資源的消耗而研發出太陽能LED帽、太陽能LED拉桿後背包等產品,透過太陽能板,可以即時充電、提供緊急用電,完成救災行動;防穿刺神奇白布鞋承受112公斤以下不會被鐵釘、鋼釘穿刺;灰色賑災毛毯為受寒的災民獻上最溫暖的膚慰。

最後,竣翔師兄也期勉在座的學生們可以好好思考自己人生的目的,每個人都可以貢獻自己的良能,上人說過:「對的事情,做就對了。」透過今日環保人文大愛感恩希望透過一場場的分享,來人間菩薩大招生,人人都可以做環保、為這地球盡一份心力。

大愛感恩科技 樊家妤 花蓮市報導

Read more

Tuesday, 07 July 2015

樂當環保小尖兵 親子同行習分類


倡導環保觀念,四川什邡慈濟志工和當地環保局,聯合舉辦環保周宣導活動,志工設置了攤位,教孩子們如何把環保落實生活;另外在廈門同安,也有一群小朋友,由爸爸媽媽陪同,在慈濟環保站,親手做回收。

小朋友:「因為我們愛地球,地球是我們的寶貝。」

帶著這樣的想法,小朋友跟著爸爸媽媽,來到廈門同安環保站,學做分類。

家長 吳淑娟:「因為現在環境這麼不好,我想從小孩子這麼小就開始讓他懂得,要怎麼愛護環境,怎麼來做環保。」

環保站變成教室,志工教導孩子如何分類,大家努力尋找可回收的資源,儘管汗流浹背,卻沒有人想休息。

家長 劉偉娟:「這個環保分類對孩子對整個社會都很重要,然後就很有興趣,自己得到教育,然後孩子們也得到教育,這個是最重要的。」

同樣是親子環保活動,在四川的什邡,大愛感恩科技公司首次與當地政府合作,舉辦環保推廣。

家長 楊洲錦:「我們的小孩從小就接觸這種環保意識、可再生資源,對地球乃至我們整個人類的生存環境,都是有很好、很重要的意義的。」

志工利用闖關遊戲,讓孩子學習環保知識,也體會做環保的重要。

小朋友 楊薏煊:「我今天學到了,我們不能亂丟垃圾,因為亂丟垃圾就會破壞地球,地球就會生病,我們也會生病。」

環保的教育從小扎根,藉由生活實踐,讓孩子們在無形中,一起愛護地球。

曾美伶 柯幼碟 陳莉婷 葉萍 綜合報導

Read more

慈青同事度 關懷八仙樂園傷患


慈濟大專青年利用暑假在花蓮舉辦營隊,這段期間他們也心繫八仙塵爆的傷患,因為年紀相仿,更能同理感受傷患的苦。同時也感恩在第一線的醫療人員,為了搶救傷患犧牲奉獻。證嚴上人在今天(7/6)志工早會開示:「醫師、護理師,都是大悲願的心,希望社會人人要有同理心,為醫護同仁打氣加油,雖然我們沒有辦法靠近,但是精神上一定要支持,要真正的讚歎感恩醫護人員。」

家屬激動的握者醫護人員的手,感謝他們為傷患的照護。八仙塵爆意外,醫療人員除了要發揮專業,照護燒燙傷患者,看到他們的疼痛,以及家屬的焦急,更要耐心安撫,發揮菩薩「醫病又醫心」的精神。

證嚴上人開示:「醫者、護(理)者,無不都是大悲願的心,希望社會人人要同理心,不只是要有受傷者的,傷在他的身上,痛在我們的心裡,這種的同理心,更要為醫護同仁打氣打氣,雖然我們沒有辦法靠近,精神上一定要支持,要真正的讚歎感恩(醫護)。」

虔誠的祈禱,為八仙傷患祝福,同樣是年輕的生命,更能同理感受。慈濟大專青年,利用暑假齊聚花蓮,除了精進共修,也分享如何將「環境保護」落實校園以及社區。

證嚴上人開示:「你看,也可以淨灘,也可以掃道路,也可以去做環保等等,這都是道理存在,所以期待我們的慈青菩薩,總是要多用心體會,這個一切的道理,你把這樣的道理通了,那一種的法喜充滿,了解到了大自然的道理,這就是法。」

將年輕的生命,利益人群,這一顆善的種子,也將影響一輩子,許多畢業慈青,依舊發揮生命良能,成為社會的棟樑。

陳信羽 劉泓志 花蓮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