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2015

Monday, 13 July 2015

大愛引『杭』菩薩道 佛展盛事祈三好

圖說:『多情自古江南雨』文人筆下江南的雨是愁悵的。杭州,梅雨時日,雨綿綿如同扯不完的絲絲銀線,淅淅瀝瀝下個不停。難怪引發詩人多愁之緒。當台灣正在關心昌鴻(燦鴻)颱風是否放颱風假。2015年第六屆杭州國際佛事展大愛感恩科技展覽團隊則希望颱風消失、沒雨,人人平安、無災無難。(攝影者:虞珊明)多情自古江南雨』文人筆下江南的雨是愁悵的。杭州梅雨時日,雨綿綿如同扯不完的絲絲銀線,淅淅瀝瀝下個不停。難怪引發詩人多愁之緒。當台灣正在關心昌鴻 (燦鴻) 颱風是否放假。 2015年第六屆杭州國際佛事展大愛感恩科技展覽團隊則希望颱風消失、沒雨,人人平安、無災無難。

開展第一天7月10日一早,展覽團隊與杭州、紹興慈濟志工們,忙將人間菩薩招生區妝點布置,希望讓接引的菩薩心生法喜。平時工作忙碌的趙筠筠師姊排除萬難、充當交通,來回杭州聯絡處與展場,載運物資以及幾位菩薩來到展場幫忙。

吳惠仙 (惠仙媽),杭州經營服裝貿易,女兒在2013年時參加蘇州企業家生活營回來大力推讚慈濟,說『媽您很有愛心,但愛心也是要有智慧』,與女兒帶著公司7高管去臺灣尋根,那正是70歲的生日禮物,來到精舍是人生最有意義的感覺,很深刻和感動,即發願茹素。但回來後,有時龍蝦吃一點、排骨吃一塊,三度向菩薩懺悔。外孫女看了,說阿嬤怎麼一直在懺悔,『你這不是在跟菩薩開玩笑嗎?』這一句話一語驚醒夢中人。之後再無破戒、信守誓言。惠仙媽,尋根回來後,即捐出現在的杭州聯絡處,提供大家一個共修處所。也參與菲律賓海燕風災捐大愛屋、四川雅安地震建學等。今天初在精舍住了15天,那天是3月15日看到台灣的紛擾,更在風雨中堅定自己跟隨證嚴上人腳步的決心。

圖說:高雄氣爆事件時與受災鄉親結緣「福富足妙音」播放器,祝福鄉親身心安住的王啓東(左2),從深圳前來參加展覽。因高雄氣爆「福富足妙音」因緣,王啓東皈依  證嚴上人、走入利益眾生的志業上,啟東師兄說他早已衣食無憂、沒有煩惱,現在更找到人生的方向,所以要把慈濟人文注入企業中,心富比財富重要。(攝影者:李慶建)志工們把握每一次菩薩上門的機會,仔細解說慈濟的環保理念,邀約參加志工行列。趙代勝看到櫃檯上擺放著證嚴上人的書籍,前來詢問《清淨在源頭》並現場隨喜。聽著吳惠仙師姊說:「慈濟不是為了他自己,不是在跟佛交易,而是改變自己的地方。」在惠仙師姊鼓勵下,從安徽來杭州工作的趙代勝加入菩薩行列。年輕人劉明宇從事電商,覺得大愛感恩談「價值」這件事情很有道理。很多人計較買東西的價格。其實,若沒有需要,再便宜的東西都是浪費。

高雄氣爆事件時與受災鄉親結緣「福富足妙音」播放器,祝福鄉親身心安住的王啓東,從深圳前來參加展覽。因高雄氣爆「福富足妙音」因緣,王啓東皈依 證嚴上人、走入利益眾生的志業上,啟東師兄說他早已衣食無憂、沒有煩惱,現在更找到人生的方向,所以要把慈濟人文注入企業中,心富比財富重要。虞珊明師兄笑說,啟東師兄啓蒙於東方,啟東師兄發願要時時穿著慈濟衣服。
承擔真善美志工的李慶建師兄,2007年走入慈濟先從環保開始。慈濟使他改變很大,其中在訪視『幫助人也看到自己』。「幫助人很傲,覺得快樂和感恩。」

胡明明父輩因抗戰移居四川,她自小在成都長大,從紡織廠退休,隨女兒移居上海丶再至杭州。感慨眾生人心無明煩惱,這一代需要正信教育。感受到上人對杭州的期許,上人的一句話『每個人都能發揮良能』。所以當下就對自己期許要好好的推動和實踐,最想成為人類心靈的工程師,也就是老師,現在在杭州推動慈濟人文就是最好的實踐。

圖說:胡明明父輩因抗戰移居四川,她自小在成都長大,從紡織廠退休,隨女兒移居上海丶再至杭州。感慨眾生人心無明煩惱,這一代需要正信教育。感受到上人對杭州的期許,上人的一句話『每個人都能發揮良能』。所以當下就對自己期許要好好的推動和實踐,最想成為人類心靈的工程師,也就是老師,現在在杭州推動慈濟人文就是最好的實踐。(攝影者:虞珊明)開展第一天只開放企業人士進塲、且受颱風即將來襲影響,參觀者並不多,有心、有緣而來的參觀者都能享受到靜謐與法喜,展場處處檀香嬝繞、法音雅樂飄揚,來觀展的人也多是深入佛法 之人,我們用慈濟力行「修福又修慧」分享的靜思妙法,邀約人間菩薩「說好話、做好事、發好願」,三好凝聚善緣福業。此刻杭州市區風雨斷續,路樹隨風搖擺,可見風勢仍強勁。祈願颱風速遠離、人人平安、無災無難。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浙江杭州報導

Read more

人龍接力齊清理 回收分類不馬虎


高雄杉林區一名李女士,一直以來以資源回收維生,但因為年紀漸長,體力不如以前,屋內的資源堆積過多,造成附近居民困擾,里幹事尋求慈濟志工幫忙,和李女士溝通,一同打掃。 


眼前這一大片的區域,堆滿了雜物,從廢棄的塑膠製品、鐵架、玩具,各式各樣,琳瑯滿目。 

這裡是高雄杉林區的一處民宅,屋主李女士長期以來,以資源回收維生,但是撿拾堆積的物品,多於真正處理的,經年累月下來,環境衛生成了區里間的隱憂。 

杉林區長 鍾炳光:「我們知道高雄市的登革熱,非常嚴峻,我們也深怕這邊,會產生一些病媒蚊孳生源,我們把這髒亂點,今天拜託我們慈濟的師兄姊,來協助我們幫忙我們清除,希望還給我們,乾淨清爽的生活空間。」 

數量龐大的回收物,慈濟志工分工合作,可以直接分類的,利用人龍傳遞,但有些,像廢棄彈簧床,志工們當場拆除! 

一張床,有金屬、有布條,志工細心分開,花了一整天時間,一車一車的回收品不斷送出,志工們和公部門人員互相搭配,過程中,也得和屋主協調溝通。 

用愛、用疼惜的心,眾人把環境整頓得清爽整齊,也期盼這樣的努力成果,讓居民不再煩惱擔憂。 

真善美志工 張貴珠 陳彥良 高雄報導  Read more

大愛遍傳宇內外 低碳概念獲青睞

圖說: 大愛感恩低碳概念館在設計特色上每間館略有不同構思,例如忠孝低碳館內背牆設計是利用回收木屑紙構成背板牆面,而牆面布與地毯布皆使用寶特瓶回收製成的地毯布去鋪設, 另外陳列展示櫃及隔層夾板皆以瓦楞紙管/紙板回收再製,既環保又堅固在視覺效果也非常吸引參訪的民眾。大愛感恩科技在慈濟各聯絡點都設有服務據點,在慈濟臺北分會同樣也有一個展區來推廣慈濟環保理念與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產品,而這也是邀集更多左鄰右舍加入志工行列的好地方,今天我們訪問到在此服務的楊月左師姊。

大愛感恩科技低碳概念館於臺北分會開設至今約三、四年,臺北分會忠孝低碳概念館是除了總公司內湖低碳概念館,跨出這個區域以外,第一個設立的館。低碳概念館位於台北分會旁的一樓,漫步在長長的走廊上,透明的玻璃窗映著陽光,陽光灑落走廊,一眼就看的出是大愛感恩科技的低碳概念館,低碳概念館前方面對著一個公園,附近居民常到公園散步休憩,時常經過低碳概念館,也會向月左師姊噓寒問暖,相當窩心!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在慈濟各聯絡點都設有服務據點,在慈濟臺北分會同樣也有一個展區來推廣慈濟環保理念與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產品,而這也是邀集更多左鄰右舍加入志工行列的好地方,今天我們訪問到在此服務的楊月左師姊。在設計特色上每間低碳概念館略有不同構思,例如忠孝低碳館內背牆設計是利用回收木屑紙構成背板牆面,而牆面布與地毯布皆使用寶特瓶回收製成的地毯布去鋪設, 另外陳列展示櫃及隔層夾板皆以瓦楞紙管/紙板回收再製,既環保又堅固在視覺效果也非常吸引參訪的民眾。

忠孝低碳館主要展示的是傳薪系列的服飾,有許多海外回來的慈濟人,回到臺灣,大部分都會到臺北分會低碳概念館,請購寒帶或者是熱帶的衣服,所以這些衣服都備齊一定數量,才足夠因應海外慈濟人需求。而門市最齊全的還有傳薪系列的服飾,證嚴上人很注重慈濟人的服儀,傳薪系列的服飾看起來典雅、簡約、端莊又非常的有人文,都非常符合慈濟人的形象。

月左師姊分享:有一天與兒子在圖書館,閱讀到慈濟月刊,當下十分有體悟、也十分感動;第二天早晨就到松山聯絡處,就此加入慈濟。緣到了,人也來了,從社區做環保開始,當時大愛感恩科技正在向外擴展據點,很幸運的可以承擔這個責任,就這樣加入大愛感恩科技。

把環保理念落實在生活當中,許多人知道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是回收寶特瓶所製做時,都覺得不可思議;環保志工們無所求的辛勤付出,心念就是為了環保、為了大地,月左師姊都很有耐心的一一將故事講述給每位顧客聽。每個環保產品上都有QR code,掃進去則是會連結到許多環保志工的故事,結合科技的方式呈現給大家。

感動的事物很多,還記得有個假日的早晨,有輛計程車,停在低碳概念館外頭,有兩位大德從計程車下車,一位拿著助行器,而另一位師姊則是幫她背背包,步伐緩慢的往低碳概念館走,雖然行動不便,但是意志卻是非常堅定,走到低碳概念館內對著月左師姊說,「我想買一件白色傳薪上衣,之前與母親經過低碳概念館時,母親說這衣服好漂亮、好莊嚴。」到那之後,就沒有機會再來低碳概念館,那段期間,母親踏上另一個世界;而會眾本身也因車禍行動不便,心想,媽媽這麼喜歡的白色上衣都一直沒有機會買回去,利用這次的機會要買回去,盡一個孝道;這件衣服可以完成對母親最後的孝道,非常感人。

許多善的點滴,都是因為一份理念、一個感動、一個價值,推廣時,月左師姊花了很大的心力及用心在裡頭,享受這份工作,與大家結個好緣,散播善良的力。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大愛遍傳宇內外 低碳概念獲青睞

圖說: 大愛感恩低碳概念館在設計特色上每間館略有不同構思,例如忠孝低碳館內背牆設計是利用回收木屑紙構成背板牆面,而牆面布與地毯布皆使用寶特瓶回收製成的地毯布去鋪設, 另外陳列展示櫃及隔層夾板皆以瓦楞紙管/紙板回收再製,既環保又堅固在視覺效果也非常吸引參訪的民眾。大愛感恩科技在慈濟各聯絡點都設有服務據點,在慈濟臺北分會同樣也有一個展區來推廣慈濟環保理念與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產品,而這也是邀集更多左鄰右舍加入志工行列的好地方,今天我們訪問到在此服務的楊月左師姊。

大愛感恩科技低碳概念館於臺北分會開設至今約三、四年,臺北分會忠孝低碳概念館是除了總公司內湖低碳概念館,跨出這個區域以外,第一個設立的館。低碳概念館位於台北分會旁的一樓,漫步在長長的走廊上,透明的玻璃窗映著陽光,陽光灑落走廊,一眼就看的出是大愛感恩科技的低碳概念館,低碳概念館前方面對著一個公園,附近居民常到公園散步休憩,時常經過低碳概念館,也會向月左師姊噓寒問暖,相當窩心!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在慈濟各聯絡點都設有服務據點,在慈濟臺北分會同樣也有一個展區來推廣慈濟環保理念與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產品,而這也是邀集更多左鄰右舍加入志工行列的好地方,今天我們訪問到在此服務的楊月左師姊。在設計特色上每間低碳概念館略有不同構思,例如忠孝低碳館內背牆設計是利用回收木屑紙構成背板牆面,而牆面布與地毯布皆使用寶特瓶回收製成的地毯布去鋪設, 另外陳列展示櫃及隔層夾板皆以瓦楞紙管/紙板回收再製,既環保又堅固在視覺效果也非常吸引參訪的民眾。

忠孝低碳館主要展示的是傳薪系列的服飾,有許多海外回來的慈濟人,回到臺灣,大部分都會到臺北分會低碳概念館,請購寒帶或者是熱帶的衣服,所以這些衣服都備齊一定數量,才足夠因應海外慈濟人需求。而門市最齊全的還有傳薪系列的服飾,證嚴上人很注重慈濟人的服儀,傳薪系列的服飾看起來典雅、簡約、端莊又非常的有人文,都非常符合慈濟人的形象。

月左師姊分享:有一天與兒子在圖書館,閱讀到慈濟月刊,當下十分有體悟、也十分感動;第二天早晨就到松山聯絡處,就此加入慈濟。緣到了,人也來了,從社區做環保開始,當時大愛感恩科技正在向外擴展據點,很幸運的可以承擔這個責任,就這樣加入大愛感恩科技。

把環保理念落實在生活當中,許多人知道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是回收寶特瓶所製做時,都覺得不可思議;環保志工們無所求的辛勤付出,心念就是為了環保、為了大地,月左師姊都很有耐心的一一將故事講述給每位顧客聽。每個環保產品上都有QR code,掃進去則是會連結到許多環保志工的故事,結合科技的方式呈現給大家。

感動的事物很多,還記得有個假日的早晨,有輛計程車,停在低碳概念館外頭,有兩位大德從計程車下車,一位拿著助行器,而另一位師姊則是幫她背背包,步伐緩慢的往低碳概念館走,雖然行動不便,但是意志卻是非常堅定,走到低碳概念館內對著月左師姊說,「我想買一件白色傳薪上衣,之前與母親經過低碳概念館時,母親說這衣服好漂亮、好莊嚴。」到那之後,就沒有機會再來低碳概念館,那段期間,母親踏上另一個世界;而會眾本身也因車禍行動不便,心想,媽媽這麼喜歡的白色上衣都一直沒有機會買回去,利用這次的機會要買回去,盡一個孝道;這件衣服可以完成對母親最後的孝道,非常感人。

許多善的點滴,都是因為一份理念、一個感動、一個價值,推廣時,月左師姊花了很大的心力及用心在裡頭,享受這份工作,與大家結個好緣,散播善良的力。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Sunday, 12 July 2015

2015,07/12,幸福講座分享

【對象】社區大德
【時間】2015年7月12日(日)13:30-14:30
【地點】松山聯絡處 (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5段188號16樓(南京東路5段、三民路口)) Read more

水資源得來不易 雨撲滿點滴珍惜


台中市的文芳香環保站,設置了五十幾個雨水儲存桶,這些雨水撲滿,全部裝滿,有二十多噸的水,除了用來清洗寶特瓶,還可以用來澆花澆樹也能種菜,雨水回收再利用,珍惜水資源,又省下一筆水費。

位在台中市南屯區的文芳香環保站,裡裡外外堆滿大大小小的桶子 。

慈濟志工 賴漢權:「雨水就是,我們從屋頂 用管子,(水)流下來 流下來這裡。」

雨水回收再利用,不浪費任何一滴水資源 。

慈濟志工 賴漢權:「讓我們這些菩薩洗寶特瓶用,一次盛好幾桶,大家比較多人來洗比較快。」

清淨在源頭,刷刷洗洗,寶特瓶不殘留一點髒汙。

慈濟志工 鐘新柑:「這也洗的很乾淨,雨水最好了,自來水什麼都要錢阿。」

慈濟志工 林招美:「如果下雨他(賴漢權)很忙,雨衣穿著,一桶一桶 一直提,拿去那邊盛雨水。」

環保站擺不下的桶子,住對面的賴漢權,乾脆把桶子移回家,繼續收集雨水。

慈濟志工 賴漢權:「在室內對不對,雨水沒辦法進來,就是從外面的水槽,接水管,水管接進來。

兩邊加起來,總數有五十多個雨水撲滿,全裝滿有二十多噸水可用,除了清潔刷洗,還用來澆花澆樹,種種蔬菜 。

慈濟志工 賴漢權:「這絲瓜剛摘起來的,最新鮮的 健康的,給師姑吃。」

慈濟志工 張爵:「很健康,吃他的菜很健康。」

雖然不像自來水,打開開關就能方便用水,志工費心力存雨水撲滿,是種幸福的付出

台中報導
黃子玲 廖學信

Read more

命多舛鬱卒難解 做環保轉念開闊


29年次的蕭運妹,小時候在刻苦耐勞的客家庭長大,後來有過兩段婚姻,但是兩位先生卻都相繼往生,讓她覺得人生好孤單、絕望,對於自己的遭遇,蕭運妹有很長一段時間走不出憂鬱的情緒,甚至有過輕生的經驗,直到有一天朋友帶她做環保,三年多來,她才逐漸忘掉自己過去的不開心,找到幸福的滋味。

記者:「妳覺得每天腦子裡都在想什麼。」

慈濟志工 蕭運妹:「想說,天亮了,來去,沒有事,來去環保站,來去澆菜。」

慈濟志工 蕭運妹:「好,摘菜瓜,自己種的菜比較好吃啊,比較甜,又沒打農藥,這條啊,要一個還兩個,一個就好。」

慈濟志工 蕭運妹:「(親友說)妳怎麼這麼傻,家裡不是很好嗎,妳為什麼要去環保站,煮飯給人吃,我覺得來這裡很好、很快樂。」

慈濟志工 蕭運妹:「(環保站)那個地是他的,他捐出來給我們慈濟用。我就沒有讀到書啊,我要講國語講不標準,來這個環保站,跟他們(志工)一直說、一直說,偶爾會講閩南語「我今天要來去做環保」,對不對,這樣對不對,(對對對,講得很好),我沒有來這個環保站(之前),我這樣一直想過去的事情,結婚兩個先生都早早(往生)就離開我。」

慈濟志工 蕭運妹:「我孫子不放心我,說奶奶,妳為什麼要這樣子,妳坐在那裡,每一天都在那裡呆呆,變呆呆的。我要去自殺好幾次,都我哥哥跟我牽回來。」

慈濟志工 蕭運妹:「我現在來這裡做環保了,什麼(難過)事情好像,對我沒有意義了。他(孫子)說,妳去環保站改變很多,笑容很好,不會在家裡(皺眉),好像苦苦的臉年輕很多。」

慈濟志工 蕭運妹:「以前我這麼辛苦,我現在要帶人走出一條路,給他開心不要去煩惱。」

慈濟志工 蕭運妹:「那個師姊以前來,很困難,妳看現在很會做事情,(妳以前有幫忙過他對不對),對啊,妳問她。」

慈濟志工 彭春枝:「我以前手不會拆東西,手會抖抖抖,她幫我好多忙,她教我,她是我的師姊。」

慈濟志工 蕭運妹:「(這個是不是妳這輩子做過最認真的事情?)對,好像我來環保站,這個事情好像是我自己的一樣,所以我現在,妳問我我不想這個事情,不愛講(往事),現在我覺得很幸福了。」

Read more

門市推廣傳大愛 志工七寶志願行

圖說: 「臉要笑、嘴要甜、腰要軟、耳要利、眼睛要亮、手腳要快、頭腦要清楚。」為志工七寶,莊桂廂師姊(中)利用志工七寶落實在自己工作上,將志工的精神與責任放進職工裡面,在做得當下體悟 做中學,學中覺,學習慈濟人文、環保及愛心。(攝影者:曹書豪)大愛感恩科技在各地都有門市服務,不管是靜思堂,或著聯絡點,都可以看到大愛感恩科技的門市專櫃,這次邀請雙和靜思堂莊桂廂師姊分享「門市推廣傳大愛」,談談大愛感恩科在各地點設立服務據點的主要目的。

一般來說,在百貨公司專櫃主要是在販售產品,但大愛感恩科技門市與一般百貨公司、購物臺不同,希望能向會眾推廣環保理念,是在推廣一個理念、一種心生活。「回收好,不用更好;不鼓勵民眾多消費,主要推廣環保理念,珍惜地球的資源。」桂廂師姊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宗旨與目標,希望藉著各地門市據點宣導環保理念、廣邀民眾做環保、做公益,以愛與善的方向推動,改變生活習慣,以低碳心生活友愛大地。大愛感恩以「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為核心價值,將每年投資與盈餘回饋給慈濟基金會,所以非常感恩請購大愛環保生活用品的會眾大德,不僅愛護地球,也在護持慈濟做善事。

「臉要笑、嘴要甜、腰要軟、耳要利、眼睛要亮、手腳要快、頭腦要清楚。」為志工七寶,莊桂廂師姊利用志工七寶落實在自己工作上,將志工的精神與責任放進職工裡面,在做得當下體悟 做中學,學中覺,學習慈濟人文、環保及愛心。除了在雙和靜思堂大愛感恩科技門市職工外,也在人醫會承擔西藥醫師聯絡人,「在北區人醫會當中負責招募醫師,廣邀大醫王參與偏鄉往診,從家裡開始關懷,也邀請大醫王家人一同參與,共同做有意義的事,來增進家庭和諧、親子互動。」做到兼顧家業、事業、志業三方面的兼顧。

大愛感恩科技,在這個愛與善的循環,繼續行善,就是愛的回饋,在每個地點、門市,透過小小的據點、簡單空間向大家推廣人間菩薩大招生,讓更多會眾認識慈濟、認識環保。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門市推廣傳大愛 志工七寶志願行

圖說: 「臉要笑、嘴要甜、腰要軟、耳要利、眼睛要亮、手腳要快、頭腦要清楚。」為志工七寶,莊桂廂師姊(中)利用志工七寶落實在自己工作上,將志工的精神與責任放進職工裡面,在做得當下體悟 做中學,學中覺,學習慈濟人文、環保及愛心。(攝影者:曹書豪)大愛感恩科技在各地都有門市服務,不管是靜思堂,或著聯絡點,都可以看到大愛感恩科技的門市專櫃,這次邀請雙和靜思堂莊桂廂師姊分享「門市推廣傳大愛」,談談大愛感恩科在各地點設立服務據點的主要目的。

一般來說,在百貨公司專櫃主要是在販售產品,但大愛感恩科技門市與一般百貨公司、購物臺不同,希望能向會眾推廣環保理念,是在推廣一個理念、一種心生活。「回收好,不用更好;不鼓勵民眾多消費,主要推廣環保理念,珍惜地球的資源。」桂廂師姊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宗旨與目標,希望藉著各地門市據點宣導環保理念、廣邀民眾做環保、做公益,以愛與善的方向推動,改變生活習慣,以低碳心生活友愛大地。大愛感恩以「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為核心價值,將每年投資與盈餘回饋給慈濟基金會,所以非常感恩請購大愛環保生活用品的會眾大德,不僅愛護地球,也在護持慈濟做善事。

「臉要笑、嘴要甜、腰要軟、耳要利、眼睛要亮、手腳要快、頭腦要清楚。」為志工七寶,莊桂廂師姊利用志工七寶落實在自己工作上,將志工的精神與責任放進職工裡面,在做得當下體悟 做中學,學中覺,學習慈濟人文、環保及愛心。除了在雙和靜思堂大愛感恩科技門市職工外,也在人醫會承擔西藥醫師聯絡人,「在北區人醫會當中負責招募醫師,廣邀大醫王參與偏鄉往診,從家裡開始關懷,也邀請大醫王家人一同參與,共同做有意義的事,來增進家庭和諧、親子互動。」做到兼顧家業、事業、志業三方面的兼顧。

大愛感恩科技,在這個愛與善的循環,繼續行善,就是愛的回饋,在每個地點、門市,透過小小的據點、簡單空間向大家推廣人間菩薩大招生,讓更多會眾認識慈濟、認識環保。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Saturday, 11 July 2015

飲料吸管也回收 疼惜物命志不移


香港兩所中學,組成台灣環保研習交流團,因為學校師生聽說台灣提倡環保有成,所以打算來一場環保之旅。他們從南到北參訪多個單位,其中慈濟關渡環保教育站,是他們觀摩學習的最後一站。

慈濟志工:「吸管,每個人都會用,對不對,我們都要再回收,這些都是PV的材質,也是跟這個(寶特瓶),材質都是一樣的。」

夏天喝飲料常用到的吸管,竟然可以回收,這讓遠從香港前來的中學生有些驚訝。

中學生 黃楚峰:「在台灣這裡就是環保,真的是,做得很好很好,比香港做的,真的是好很多,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多來這些地方學習,怎麼可以環保做得那麼好。」

為了解台灣的資源回收情形,香港喇沙書院和聖保祿中學,兩所學校師生近一百人,組成台灣環保研習交流團,花了七天走訪全台,最後一站在慈濟關渡環保教育站觀摩。

香港喇沙書院副校長 唐煥星:「那麼參觀了你們的機構以後,我覺得你們對於推動環保,也做了很大的功夫。」

中學生 黎彥嫣:「無論是這裡這個回收中心,還是那些家具回收中心等等,我們都發現台灣人就是環保意識比香港好,感覺就是,(環保)教育方面肯定就是比我們好啦,因為怎麼說,你們分類都有很好的教育,那我們在香港這個意識就沒有這麼高。」

從香港來到台灣,這群香港中學生的環保之旅,不只飽覽寶島美景,還有台灣人落實生活的環保教育,也要帶回香港實踐。

真善美志工 張義川 台北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