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2015

Sunday, 21 June 2015

飲水髒健康堪慮 慈濟擬發淨水器


尼泊爾擁有許多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但因為年代已久,禁不起地震的搖晃,許多都倒塌了,尤其是尼泊爾的古城區,這裡的下水道系統也很老舊,原本汙水和自來水管線就沒有分開,地震後管線破裂,導致居民的飲用水受到汙染,水的問題沒解決,影響的是當地的衛生安全,所以慈濟加拿大分會與全球醫援會(Global Medic)簽訂合作計畫,要在災區發出2000組淨水器。

古廟建築、華麗宮殿,這從十六世紀保存至今的世界文化遺產,在地震後變了模樣。

大愛台記者 吳志怡:「這裡是加德滿都著名的杜巴廣場,我們看到這邊圍起了紅色警戒線,因為在地震之後,珍貴的歷史遺址已經受到毀損了,對觀光客來說,這裡充滿著歷史的老味道,但是對居住在古城的居民來說,他們連最基本的用水都是個大問題。」

打開蓋子,天然的地下水已經枯竭了,水井沒水可用,只能靠政府提供的自來水。

尼泊爾居民 安蘇拉:「水從這些管子送水出來,六天只來一天的水,那一天只來兩三個小時的水,而且還是很髒的水。」

因為這裡的下水道管線在地震後破裂了,汙水就這麼汙染了飲用水,這透明瓶子裡的水,就是政府提供的自來水,黃黃濁濁,而味道呢?

尼泊爾居民 安蘇拉:「很髒(的味道)。」

尼泊爾居民 蘇曼:「有時候聞起來像糞便味。」

這樣的供水方式,根本不夠一家人使用,所以他們還必須自己買水,不過我們伸頭一探,這即便是買來的水,其實也很髒。

尼泊爾居民 安蘇拉:「最下面的水很髒,可是(舀上面的)水已經很乾淨,我們就可以用這個水了。」

所以廚房裡得有著大大小小的盆子來裝水,除了當作容器,很重要的是為了讓髒水沉澱。

尼泊爾居民 安蘇拉:「乾淨水已經舀上來了,髒的水已經沉澱在下面了。」

沉澱過後的水,這才敢煮沸之後拿來喝,但最近供水的品質變得更差了。

尼泊爾居民 安蘇拉:「因為雨季到了,下雨關係,水非常的髒。」

水攸關著災區的衛生安全,所以慈濟與全球醫援會(Global Medic)合作,在地震災區發放淨水器,設備其實很簡單,兩個水桶,加上四個陶瓷濾心和固定配件,自己就能動手組裝。

慈濟賑災醫療團員 莊立仁:「我們不僅出資金,也出人力,每次都動員一百多人,不僅鑽水桶(的洞),還有把所有物資也把它整理好。」

一個七口之家,可以使用上一年的時間,任何的汙水倒進這個淨水器後,可以過濾掉99%的雜質,從汙水變成乾淨的飲用水。

吳志怡 梁家銘 尼泊爾報導

Read more

Saturday, 20 June 2015

人文理念深化媒體 善念廣傳遠播

圖說:慈濟與中國大陸甘肅省,有很深的淵源,從1998年開始,協助當地遷村、扶貧,興建水窖。這一次甘肅行政機關,一行12人,來台交流,希望能進一步,了解慈濟四大志業的理念。 (圖片來源:轉載自大愛電視)慈濟與中國大陸甘肅省,有很深的淵源,從1998年開始,協助當地遷村、扶貧,興建水窖。這一次甘肅行政機關,一行12人,來台交流,希望能進一步,了解慈濟四大志業的理念。 

上午活動,在慈濟人文志業執行長的陪同下,前往慈濟內湖園區、台北慈濟醫院,透過志工專業解說,了解慈濟在慈善、醫療的理念。在內湖環保教育園區,大愛感恩科技發起人之一 高明善師兄迎接大陸貴賓,除了進行環保體驗之外,也參觀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織品。下午在人文志業中心,除了進一步了解電視媒體運作,如何把慈濟理念與媒體結合,更是讓大家印象深刻,也期望能把好的理念帶回家鄉分享。 

甘肅省靖遠縣委書記 郝效冬:「知福惜福再造福,我看到慈濟的這些,師姊師兄的時候,我感覺到這就是,上人講的這句話 最真實的寫照。」 

圖說: 大愛感恩科技發起人之一 高明善師兄迎接大陸貴賓,除了進行環保體驗之外,也參觀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織品。大愛感恩不鼓勵消費,藉著有形的環保織品傳遞環保理念,接引更多人共同守護大地,最重要的是要讓大家看到背後的價值,非「價格」衡量,大愛感恩將環保產品發揮量能,將愛心注入到每個人內心,將環保落實在生活當中。(圖片來源:轉載自大愛電視)大愛感恩不鼓勵消費,藉著有形的環保織品傳遞環保理念,接引更多人共同守護大地,最重要的是要讓大家看到背後的價值,非「價格」衡量,大愛感恩將環保產品發揮良能,將愛心注入到每個人內心,將環保落實在生活當中。

台北報導 
呂思萱 鄧應忠 

連結:
內文轉載自 大愛新聞  台灣慈濟  人文理念深化媒體 善念廣傳遠播

Read more

人文理念深化媒體 善念廣傳遠播

圖說:慈濟與中國大陸甘肅省,有很深的淵源,從1998年開始,協助當地遷村、扶貧,興建水窖。這一次甘肅行政機關,一行12人,來台交流,希望能進一步,了解慈濟四大志業的理念。 (圖片來源:轉載自大愛電視)慈濟與中國大陸甘肅省,有很深的淵源,從1998年開始,協助當地遷村、扶貧,興建水窖。這一次甘肅行政機關,一行12人,來台交流,希望能進一步,了解慈濟四大志業的理念。 

上午活動,在慈濟人文志業執行長的陪同下,前往慈濟內湖園區、台北慈濟醫院,透過志工專業解說,了解慈濟在慈善、醫療的理念。在內湖環保教育園區,大愛感恩科技發起人之一 高明善師兄迎接大陸貴賓,除了進行環保體驗之外,也參觀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織品。下午在人文志業中心,除了進一步了解電視媒體運作,如何把慈濟理念與媒體結合,更是讓大家印象深刻,也期望能把好的理念帶回家鄉分享。 

甘肅省靖遠縣委書記 郝效冬:「知福惜福再造福,我看到慈濟的這些,師姊師兄的時候,我感覺到這就是,上人講的這句話 最真實的寫照。」 

圖說: 大愛感恩科技發起人之一 高明善師兄迎接大陸貴賓,除了進行環保體驗之外,也參觀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織品。大愛感恩不鼓勵消費,藉著有形的環保織品傳遞環保理念,接引更多人共同守護大地,最重要的是要讓大家看到背後的價值,非「價格」衡量,大愛感恩將環保產品發揮量能,將愛心注入到每個人內心,將環保落實在生活當中。(圖片來源:轉載自大愛電視)大愛感恩不鼓勵消費,藉著有形的環保織品傳遞環保理念,接引更多人共同守護大地,最重要的是要讓大家看到背後的價值,非「價格」衡量,大愛感恩將環保產品發揮良能,將愛心注入到每個人內心,將環保落實在生活當中。

台北報導 
呂思萱 鄧應忠 

連結:
內文轉載自 大愛新聞  台灣慈濟  人文理念深化媒體 善念廣傳遠播

Read more

合作無間互補位 國際賑災好夥伴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也在尼泊爾災區為重建而努力,知道慈濟在帳棚區發放,義務來協助,還帶來三輛手推車,協助福慧床的運送。

這場福慧床和毛毯的發放,有超過千人來認領,除了慈濟志工和本地志工,關注災區兒童失學問題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也有志工來幫忙。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志工 尹茂策:「我叫他們來看來學習,(志工)到一定層次上時,昇華到一定層次上的時候,就回歸美好的一面,這更美啊!」

在多次的國際賑災活動中,就曾與慈濟相遇,謙虛地說是來學習,卻也適時地補到位,一看到要運送的範圍大,立刻送來三台手推車。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志工 尹茂策:「遠一點都可以送,緊急要推什麼東西都可以,我們要移動一些東西比較方便。」

有手推車,效率更高,活動更加順利,也共同分享災民的喜悅。

真善美志工 曾美姬 黃宗保 楊秀春 尼泊爾報導

Read more

愛的能量力無邊 明燈照亮黑暗角


慈濟尼泊爾賑災醫療團持續愛的接力,志工在街頭發現一位身形憔悴的老喇嘛,以尊重的心為他沐浴更衣,修剪頭髮,讓老人家展露笑容。慈濟人的將生命價值發揮到最大,志工張丁日,加入慈濟做環保十多年,享壽92歲,捐出大體,奉獻醫學教育。證嚴上人在今天(6/19)志工早會開示:「人生,我們對的事情做就對了,要分秒不空過。」

愛心不間斷,慈濟賑災醫療團持續關懷尼泊爾。一位老喇嘛步行下山尋找援助,身形憔悴在街頭被志工發現,慈濟人了解情形後,以尊重的心為老人家沐浴理髮,換上新的僧衣,誠懇付出。

證嚴上人開示:「看到了當地的菩薩,也發揮了很大的愛心,真的很令人感慨良多,所以他希望上山,回廟裡去,所以慈濟人還陪他一段路,就是這樣的幫助他,這都是愛的能量。」

發揮大愛的生命,感動人心。志工張丁日加入慈濟十多年,每一天把握時間,做環保也收功德款,八十歲受證的張阿嬤,於九十二歲往生,她更捐出大體,奉獻醫學教育。

證嚴上人開示:「能這樣付出,實在是很不簡單,人生啊,我們對的事情,做就對了,要分秒不空過,絕對不要有做錯,對的事,做就對了!」

捨身菩薩的故事,足為人生典範。慈濟大學模擬醫學課程,因為有無語良師的愛,能成就更多醫病醫心的大醫王。

趙又瑩 鄧明怡 花蓮報導

Read more

環保站取經之旅 讚歎草根精神


對海外志工來說,台灣是心靈故鄉,也是學習的充電站。來自中國大陸華東、華北地區的大陸志工,參訪新北市新店屈尺環保站,希望能將交流經驗帶回去,實際帶動社區。

又唱又跳,十二位來自中國大陸華東、華北的環保志工,感受屈尺環保站的熱情活力。

這分精神展現在對環保的投入,罹患僵直性脊椎炎的志工,天天早起來報到。還有七八十歲的奶奶們,細心剪紙做分類。

來自北京的志工有感而發,原來美的追求,不在奢華,而在心地。

北京志工 楊薏寧:「北京大家都知道霧霾很重,然後首善之都那麼重的霧霾,真的是很遺憾,可以說那邊也許在硬體方面,建得要比這邊好,但是這種美這種清淨差太多,這樣回去就有學習進步的空間。」

大連志工 汪雪媛:「現在呢,應該是從自己的一個點,開始去做,然後點點滴滴的,能夠匯集更多的這些,應該說是民眾,然後讓他們能參與我們的環保的志業。」

酷熱的夏天,環保站不吹冷氣,志工們心靜自然涼,做環保,是身心的修行。

真善美志工 余津玫 蕭正義 台北報導

Read more

Friday, 19 June 2015

美味素食多樣貌 禦寒衣物環保心

圖說:今年五月,澳洲昆士蘭的慈濟志工,收到伊普高中餐飲主任的信,希望能邀請志工到學校分享素食烹飪。當天颶風侵襲昆士蘭,但學校照常上課,志工風雨生信心,不願放棄任何淨化人心的機會。不只吃素是環保的一環,志工也分享回收的寶特瓶做成衣物。(圖片來源:轉載自大愛電視)今年五月,澳洲昆士蘭的慈濟志工,收到伊普高中餐飲主任的信,希望能邀請志工到學校分享素食烹飪。當天颶風侵襲昆士蘭,但學校照常上課,志工風雨生信心,不願放棄任何淨化人心的機會。課後,師生們也響應送愛到尼泊爾,慷慨解囊。 

看到志工,學生們主動上前協助搬運物資。慈濟志工到伊普高中分享素食教學,台灣小吃煎餃、糯米糕,讓人興致濃厚。不只吃素是環保的一環,志工也分享回收的寶特瓶做成衣物。原來班上有學生已經買了六條圍巾送給家人,把環保理念戴在身上。

 天災無情、人間有愛,說到 伊普市與慈濟緣分,源於澳洲黃金海岸慈濟志工們進入災區膚慰,與伊普市市長Paul Pisasale結下了深刻的緣分。市長給予慈濟極大肯定與感恩,且誓願成為 證嚴上人在澳洲的好弟子。更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給好朋友 – 伊普市高中校長Simon Riley。 2014年的11月份,大愛感恩科技之400頂印有Ipswich State High School校徽的環保學生帽寄達學校,不但圓滿了校長希望成為澳洲第一綠色學校的願望,也為大愛感恩於海外推廣異業合作寫下新的里程碑,日前更願加購 200頂期待能讓綠色產品長期落實於澳洲學生身上,也期待成為澳洲學校落實環保精進的典範 。

圖說: 學生 迦勒:「這條圍巾是回收的寶特瓶做的,我覺得很有趣,而且我也發現它很好用,所以每天都使用。」(圖片來源:轉載自大愛電視)學生 迦勒:「這條圍巾是回收的寶特瓶做的,我覺得很有趣,而且我也發現它很好用,所以每天都使用。」  職員唐娜 與 茱莉:「環保圍巾和帽子很熱銷,因為是用回收的塑膠瓶做成,學生買了都覺得自己有為環保盡力。」  志工也講解認養的竹筒,善款都會運用在伊普市,幫助貧困居民。分享的同時,還有一群志工在廚房裡料理著大家剛剛自己包的煎餃。熱騰騰的台灣素食送上,還嚐到了愛的味道! 

真善美志工 彭慈含 邱佩宜 洪婉雯 澳洲報導

圖說: 職員唐娜 與 茱莉:「環保圍巾和帽子很熱銷,因為是用回收的塑膠瓶做成,學生買了都覺得自己有為環保盡力。」 (圖片來源:轉載自大愛電視)連結: 
內文轉載自: 大愛新聞  海外慈濟  美味素食多樣貌 禦寒衣物環保心



Read more

美味素食多樣貌 禦寒衣物環保心

圖說:今年五月,澳洲昆士蘭的慈濟志工,收到伊普高中餐飲主任的信,希望能邀請志工到學校分享素食烹飪。當天颶風侵襲昆士蘭,但學校照常上課,志工風雨生信心,不願放棄任何淨化人心的機會。不只吃素是環保的一環,志工也分享回收的寶特瓶做成衣物。(圖片來源:轉載自大愛電視)今年五月,澳洲昆士蘭的慈濟志工,收到伊普高中餐飲主任的信,希望能邀請志工到學校分享素食烹飪。當天颶風侵襲昆士蘭,但學校照常上課,志工風雨生信心,不願放棄任何淨化人心的機會。課後,師生們也響應送愛到尼泊爾,慷慨解囊。 

看到志工,學生們主動上前協助搬運物資。慈濟志工到伊普高中分享素食教學,台灣小吃煎餃、糯米糕,讓人興致濃厚。不只吃素是環保的一環,志工也分享回收的寶特瓶做成衣物。原來班上有學生已經買了六條圍巾送給家人,把環保理念戴在身上。

 天災無情、人間有愛,說到 伊普市與慈濟緣分,源於澳洲黃金海岸慈濟志工們進入災區膚慰,與伊普市市長Paul Pisasale結下了深刻的緣分。市長給予慈濟極大肯定與感恩,且誓願成為 證嚴上人在澳洲的好弟子。更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給好朋友 – 伊普市高中校長Simon Riley。 2014年的11月份,大愛感恩科技之400頂印有Ipswich State High School校徽的環保學生帽寄達學校,不但圓滿了校長希望成為澳洲第一綠色學校的願望,也為大愛感恩於海外推廣異業合作寫下新的里程碑,日前更願加購 200頂期待能讓綠色產品長期落實於澳洲學生身上,也期待成為澳洲學校落實環保精進的典範 。

圖說: 學生 迦勒:「這條圍巾是回收的寶特瓶做的,我覺得很有趣,而且我也發現它很好用,所以每天都使用。」(圖片來源:轉載自大愛電視)學生 迦勒:「這條圍巾是回收的寶特瓶做的,我覺得很有趣,而且我也發現它很好用,所以每天都使用。」  職員唐娜 與 茱莉:「環保圍巾和帽子很熱銷,因為是用回收的塑膠瓶做成,學生買了都覺得自己有為環保盡力。」  志工也講解認養的竹筒,善款都會運用在伊普市,幫助貧困居民。分享的同時,還有一群志工在廚房裡料理著大家剛剛自己包的煎餃。熱騰騰的台灣素食送上,還嚐到了愛的味道! 

真善美志工 彭慈含 邱佩宜 洪婉雯 澳洲報導

圖說: 職員唐娜 與 茱莉:「環保圍巾和帽子很熱銷,因為是用回收的塑膠瓶做成,學生買了都覺得自己有為環保盡力。」 (圖片來源:轉載自大愛電視)連結: 
內文轉載自: 大愛新聞  海外慈濟  美味素食多樣貌 禦寒衣物環保心



Read more

社區環保日!邀約鄉里身體力行


雅加達長期以來,因為民眾環保意識不高,垃圾問題積存已久,為了解決這樣的困擾,一群定居在印尼的日本人,組成了環保團體,在雅加達帶動環保,他們也邀約印尼大愛台員工一起參與;事實上,推動環保一直是雅加達志工,致力在做的工作,他們深入各社區,用實際行動,帶動民眾落實回收。

搭棚子、擺桌椅,這天是北雅加達卡布馬斯住宅區的環保日,一大早,志工挨家挨戶邀約。

志工 威廉:「一開始社區民眾反應不是很好,因為他們還不了解慈濟,現在他們會參與回收,有些人甚至還會捐竹筒。」

慈濟志工從一年前,開始在這個社區倡導回收,隨著時間的推移,民眾逐漸對環保感興趣,有些家長甚至把環保日,當成全家大小最重要的家庭活動日。

社區民眾 阿生:「我很開心能來參與回收,帶小孩來教導他們要愛護大地。」

愛護地球非口號 日環保組織響應。

慈濟志工,對推動環保的不遺餘力,也得到雅加達日本環保組織的認同,這天,他們舉辦環保宣導活動,特地邀約印尼大愛台員工一起參與。

日本環保組織創辦人 蘆田剛:「我住在印尼很久了,看到雅加達的垃圾情況,越來越嚴重,很令人頭疼,我認為只要有心是可以解決的,所以我們帶動民眾來落實做環保。」

印尼大愛台員工 張煙秋:「因為環保也是大愛台的使命,雖然這活動是由日本環保組織,發起舉辦的,但我們一起參與,希望進而帶動民眾一起響應,共同愛護雅加達的環境。」

環保的落實,不光只是口號,更應表現在實際行動,志工們的帶動,讓雅加達的環境問題,向前邁進一大步。


印尼報導

Read more

鐵面無私執法者 謙卑彎腰做環保


台中市交通警察大隊小隊長林省富,值勤時針對違規車輛開單拖吊,工作執法吃力又不討好,林省富紓壓的好方法就是做環保,開著資源回收車清淨大地,工作休假都是在維護環境整潔,林省富覺得做環保時,那種甘願做歡喜受的心情特別開心。

台中市交通警察大隊小隊長 林省富:「就是以拖吊交通違規為主,違規的取締也是功德一件,直接面對一般民眾。」

車輛被拖吊的人幾乎都沒有好臉色,林省富的工作吃力又不討好。

台中市交通警察大隊小隊長 林省富:「有時候一天工作下來,遇到的事情很多,難免心情比較會起伏一點。」

台中市交通警察大隊小隊長 林省富:「不要說就因為這樣取締違規,
跟一般民眾鬧得不愉快。」

台中市交通警察大隊小隊長 林省富:「見苦知福,沒有去做這個區塊,你也不會相信在我們周遭,還是有那麼多的苦難的人。」

台中市交通警察大隊小隊長 林省富:「盡量找時間去配合,去做這樣 。」

做環保是他紓解壓力的法寶,哪怕是汗流浹背也開心的笑。

台中市交通警察大隊小隊長 林省富:「做這個比較高興,比較沒有什麼壓力。」

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他借鏡學習的對象。

台中市交通警察大隊小隊長 林省富:「有的是各行各業都有,他們都是毫無私心的在這邊。」

慈濟志工 趙樹藤:「他們的習慣,要他們放下身段不容易,但是我們慈濟人,總是會很有耐心的陪著他們。」

做環保讓林省富懂得縮小自己,每一次的謙卑彎腰,都是一次心靈的洗滌。

台中市交通警察大隊小隊長 林省富:「個人的習氣 對人生的意義,對生命的價值都會改變。」

上班時,取締違規維護環境,休假當志工,開著貨車資源回收也是清淨大地,但這兩者之間的心境轉折卻大不相同。

台中市交通警察大隊小隊長 林省富:「在工作時比較嚴謹一點,來做環保發心自己想來做的,所以來這邊當志工,比當警察快樂一點。」

台中報導
李雅萍 楊俊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