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2015

Wednesday, 22 April 2015

推動環保二十多年 與拾荒者互動佳


慈濟推動環保二十多年,斷斷續續都會有人質疑,會不會排擠了拾荒業者的生計,其實,不但沒有排擠,還產生更多良善的互動,以屏東為例,市政府邀約慈濟做回收,也因此認識了更多回收業者,白先生與蔡阿嬤,都是靠回收維生,對他們來說,做回收,可以愛護大地,也能兼顧生計,所以是職業也是志業,他們甚至會將收來的,比較不值錢的資源,交給慈濟處理,愛地球的一顆心,有志一同。

運著滿滿一車的回收物,白先生晚上七點,準時出現在回收點。
資源回收業者 白博文:「我去外面收(回收),搜集起來然後分類,有的給慈濟的,有的就拿去賣了,(要拿給慈濟的是什麼),就是(塑膠)盒,就是餅乾盒。」

哪些是要給慈濟的資源呢,一大包塑膠袋,還有其他塑膠製品,甚至還有破損的玩具,白先生,分門別類整理好,交給志工,而且,他還相當熱情。

帶著鏡頭,用幾乎小跑步的快走,來看看他忙碌一整天的回收成果。

資源回收業者,白博文:「(這邊是收多久的量),(一個禮拜的量嗎)沒有,不是一禮拜,一天而已,(這些都一天嗎)一天,一天就可以這樣多,
(過去)就是工作不穩定,有經濟壓力,然後就想說,有紙,什麼的可以撿,就想說多少可以貼補。」

年輕時,主要工作是清洗,抽油煙機,但業務量不穩定,後來白先生跟著平時就會撿回收的白太太,一起上街頭找資源。

不放過任何機會,白先生的回收,在社區中很徹底,從早到晚的穿梭,能賣錢的,不能賣錢的,他絲毫不含糊的整理分類,對他來說,賺錢和做公益,一點都不衝突。

七十七歲的蔡阿嬤,在自家門前的空地,整理笨重的玻璃瓶。


資源回收業者 蔡阿嬤:「這會受傷流血,有請我戴手套,可是我不習慣戴。」

蔡阿嬤的手,有著歲月的痕跡,二十幾年來靠雙手謀生,現在因為不想造成子女負擔,做回收,對蔡阿嬤來說,眼前這一堆物品中,不可以賣錢的不全然是垃圾,可以用的,就該好好利用。

資源回收業者 蔡阿嬤:「(慈濟)有收,我們多少可以撿來送去,如果可以發揮功能,這樣也很好,不然每樣都當垃圾丟,垃圾就一大堆。」

讓垃圾減量,阿嬤的出發點就是這麼簡單,而有相同理念的。

還有這位退休老師 吳錦珠:「這一袋是給你們慈濟的,最沒用的東西,真的一點價值都沒有),在生活中,注意細節做資源回收,看在吳老師眼中,把有變賣價值的瓶罐紙類,交給資源回收者,和慈濟宣導垃圾分類有牴觸嗎。」

退休老師 吳錦珠:「我覺得並沒有,慈濟又沒有硬性規定說,(民眾)一定要把資源都送過來,沒有,而且那些資源回收者,對慈濟做這一塊,沒有怨言。」

透過屏東市公所的數據,過去一年中,慈濟在當地的回收類別,玻璃容器是最大宗,加上不容易處理的塑膠製品,數量占了回收物的百分之五十,丟棄在街頭的,不一定是垃圾,慈濟志工用最溫柔的手法,和像白先生,蔡阿嬤,一樣的資源回收者,一起來愛護環境,珍惜資源,相互合作著,讓地球生生不息。

朱怡蓉 蕭宏澍 屏東報導

Read more

Tuesday, 21 April 2015

百聞不如一見 環保人文巡禮

圖說:4/20這一天,共45位的台中市北屯區慈誠委員在王郁清師姊帶領下一行人特地北上,參訪大愛台、內湖環保園區和大愛感恩科技,進行台北慈濟志業體巡禮。(攝影者:陳巍少)「最近外界紛紛擾擾,許多會員受到電視媒體報導似是而非恣意渲染、批評慈濟的影響,讓許多師兄、師姊很不捨及心痛。這次北上來到大愛台及內湖園區外特別安排大愛感恩科技的參訪,就是來做更進一步了解。」台中北屯區慈委 蕭婷之師姊表示:這次親自巡禮,就知道事實跟媒體所說完全不同,面對會眾大德,可以解說/分享讓他們更了解。4/20這一天,共45位的台中市北屯區慈誠委員在王郁清師姊帶領下一行人特地北上,進行台北慈濟志業體巡禮。

「大愛台」讓大家更了解到「報真導正」的重要性;「內湖環保園區」讓大家看到環保園區所做努力,現場還有環保菩薩-最好的活教材,供民眾見證;「大愛感恩科技」體認掘井人及活泉的意義,大家都只有一個心念,把握機會做對的事。「只有真正走進來,了解慈濟人、慈濟事,才能有更充分的理由回應周遭朋友的疑惑。」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與慈委們做了分享,一般企業強調『整隊好後再走』,然而慈濟是『邊走邊整隊』," 募心 " (因) 與 " 募款 " (果) 的差別,從最初三十位家庭主婦,到現在成為國際NGO組織 ,這一路走來不容易也真是台灣之光,最近的事件讓大家一一印證慈濟的所作所為是正確的,觀念不同,心中的那一把尺也就不同,要用心去看、深入了解,才不會有誤解。

圖說:誠如靜思語所言:「可用的物資,都是值得珍惜的寶。」一份愛護地球的小小舉動,更是智慧將資源化為大用,鼎銘師兄介紹用寶特瓶瓶蓋的PP材質製成之資料夾和筆記本等。(攝影者:陳巍少)針對委員們有疑慮的、有好奇的,鼎銘師兄都一一解答。「感恩李總經理用幽默為我們解惑,不管是最近慈濟、或是公司產品和特色,解說的相當詳細,幫助我們志工在社區推廣環保。」台中北屯一 汪宗斌師兄更信心表示:「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蕭婷之師姊也分享:「之前都認為大愛感恩科技產品都比較貴,今天看到傳薪服飾與知名品牌相當,價錢反而更便宜。上週也陪伴靜思生活營的學員,他們都肯定質料都很棒,而且背後的愛心更是『無價』的。」

誠如靜思語所言:「可用的物資,都是值得珍惜的寶。」一份愛護地球的小小舉動,更是智慧將資源化為大用,鼎銘師兄介紹用最新用寶特瓶瓶蓋的PP材質製成之資料夾和筆記本/檔案夾等。台中北屯二 林明憲師兄則說: 「大愛感恩品質 " 讚 " ,尤其今天知道大愛感恩科技朝向回收廢棄後環保產品再重複再使用(C2C/搖籃到搖籃) 而努力,達成資源永續循環,這是今日最大收穫。」

圖說:大愛感恩品質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百聞不如一見 環保人文巡禮

圖說:4/20這一天,共45位的台中市北屯區慈誠委員在王郁清師姊帶領下一行人特地北上,參訪大愛台、內湖環保園區和大愛感恩科技,進行台北慈濟志業體巡禮。(攝影者:陳巍少)「最近外界紛紛擾擾,許多會員受到電視媒體報導似是而非恣意渲染、批評慈濟的影響,讓許多師兄、師姊很不捨及心痛。這次北上來到大愛台及內湖園區外特別安排大愛感恩科技的參訪,就是來做更進一步了解。」台中北屯區慈委 蕭婷之師姊表示:這次親自巡禮,就知道事實跟媒體所說完全不同,面對會眾大德,可以解說/分享讓他們更了解。4/20這一天,共45位的台中市北屯區慈誠委員在王郁清師姊帶領下一行人特地北上,進行台北慈濟志業體巡禮。

「大愛台」讓大家更了解到「報真導正」的重要性;「內湖環保園區」讓大家看到環保園區所做努力,現場還有環保菩薩-最好的活教材,供民眾見證;「大愛感恩科技」體認掘井人及活泉的意義,大家都只有一個心念,把握機會做對的事。「只有真正走進來,了解慈濟人、慈濟事,才能有更充分的理由回應周遭朋友的疑惑。」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與慈委們做了分享,一般企業強調『整隊好後再走』,然而慈濟是『邊走邊整隊』," 募心 " (因) 與 " 募款 " (果) 的差別,從最初三十位家庭主婦,到現在成為國際NGO組織 ,這一路走來不容易也真是台灣之光,最近的事件讓大家一一印證慈濟的所作所為是正確的,觀念不同,心中的那一把尺也就不同,要用心去看、深入了解,才不會有誤解。

圖說:誠如靜思語所言:「可用的物資,都是值得珍惜的寶。」一份愛護地球的小小舉動,更是智慧將資源化為大用,鼎銘師兄介紹用寶特瓶瓶蓋的PP材質製成之資料夾和筆記本等。(攝影者:陳巍少)針對委員們有疑慮的、有好奇的,鼎銘師兄都一一解答。「感恩李總經理用幽默為我們解惑,不管是最近慈濟、或是公司產品和特色,解說的相當詳細,幫助我們志工在社區推廣環保。」台中北屯一 汪宗斌師兄更信心表示:「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蕭婷之師姊也分享:「之前都認為大愛感恩科技產品都比較貴,今天看到傳薪服飾與知名品牌相當,價錢反而更便宜。上週也陪伴靜思生活營的學員,他們都肯定質料都很棒,而且背後的愛心更是『無價』的。」

誠如靜思語所言:「可用的物資,都是值得珍惜的寶。」一份愛護地球的小小舉動,更是智慧將資源化為大用,鼎銘師兄介紹用最新用寶特瓶瓶蓋的PP材質製成之資料夾和筆記本/檔案夾等。台中北屯二 林明憲師兄則說: 「大愛感恩品質 " 讚 " ,尤其今天知道大愛感恩科技朝向回收廢棄後環保產品再重複再使用(C2C/搖籃到搖籃) 而努力,達成資源永續循環,這是今日最大收穫。」

圖說:大愛感恩品質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板橋濕地回收Tzu Shaos recently visited the Fuzhou Manmade Wetlands also helped picked up recyclables in the area in Banqiao, New Taipei City


Returning to Banqiao, New Taipei City, Tzu Shaos recently visited the Fuzhou Manmade Wetlands on a field trip. Besides learning more about plant ecology, students also helped picked up recyclables in the area. We will leave you with these images at the end of the show. Thank you for watching. Goodbye. 

到新北市板橋慈少班的課程來到浮洲濕地進行戶外學習,除了觀察到動植物的生態也進行了資源回收,一起來看看,感恩收看,再會。

Read more

離島變色錄(四)生態危害Marine debris harmful to humans


Every year tens and thousands ton of plastic debris are found floating in the ocean. Research shows that these plastic debris do not decompose naturally, but instead break down into smaller parts that fish or other organisms consume confusing them as a food source. In today`s report we find out just how harmful these marine debris are to humans. 

每年有成千上萬公噸的塑膠廢棄物被棄置海洋,研究發現,這些塑膠漂流物並不會被自然界分解掉,而是裂解成細小的塑膠微粒,這個誤以為是食物的塑膠 
被魚吃掉,今天的專題,帶您了解海漂垃圾對於人們 的傷害。 

Read more

馬環保蔡美發Tzu Chi volunteer Cai Meifa in Malaysia


We stay in Malaysia and meet Cai Meifa, a diabetes patient who undergoes dialysis treatments three times a week. To ease his financial burden, back in 2008, Tzu Chi gave him 500 Ringgits a month until he received government subsidies in 2010. To reciprocate the help he has received from Tzu Chi, for the past four years, he volunteers at the Tzu Chi recycling station. 

我們來到馬來西亞認識一位洗腎病患蔡美發,她一星期必須洗腎三次才能維持生命,慈濟志工為減輕他的付擔 ,2008年每個月補助500令吉的洗腎費用,直至2010年獲得政府補助,為了感恩慈濟的援助,蔡美發已經在環保站做了四年的環保志工。 

Read more

2015,04/21,弘碩紡織科技參訪

【對象】弘碩紡織科技
【時間】2015年4月21日(二)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擁抱蒼生獻大愛 科技掘井為後盾

20150423_1.jpg20150423_2.jpg 
Read more

受災無助伸援手 一條毛毯牽情緣


人海茫茫,生命要何去何從?慈濟關渡園區的社區志工課,有的學員是九二一大地震的受災戶,念著志工的援助,他在孩子長大之後,抱著回饋的心,走入慈濟,參與志工培訓。也有學員,因為女兒的一句話「行善不能等」,決定用行動支持,她說,前陣子面對慈濟的紛紛擾擾,她只有真正走進來,了解慈濟人、慈濟事,才能有更充分的理由回應周遭朋友的疑惑。

慈濟志工 魏杏娟:「那把繩子是什麼?因緣,要不要拉?靠誰?靠自己。」

生命中,遇到貴人拉一把,要把握因緣。魏杏娟說,如果沒有加入慈濟,她也會像迷茫眾生。透過八八風災的回顧,看一群志工援助受災鄉親。九二一地震時,祖厝被沖走的彭文貴,也上台分享,從慈濟人手上接過毛毯的感動。

學員 彭文貴:「你會覺得說,天要滅掉了,我是真的是第一次接受到慈濟的幫助,那時候路是不通的,他們就送來毛毯,因為整個家都流走了,沒有任何東西。」

抱著回饋的心,彭文貴加入志工培訓。前陣子有關慈濟的紛紛擾擾,也讓李孟倩深感行善不能等。

學員 李孟蒨:「我覺得今天這個時間已經到了,我應該自己走進來,我才有資格,就是說服我身邊的朋友,讓他們也認同慈濟。」

350位學員、工作人員一起分享彼此的人生,在社區志工課,心靈交流。

真善美志工 陳清香 曾柏翔 台北報導

Read more

誠懇無私長情在 楓葉之國延續愛


海外慈濟會務報告,今天進行到第四天,早上第一場來到北美洲,由加拿大慈濟人,分享22年來如何在當地深耕醫療、人文,以及慈善,尤其慈善愛的足跡,感動了加拿大全球醫援會,主動將家庭淨水器的技術,免費教導慈濟人,為國際援助注入大力量,另外,街友關懷,近三年,每年照顧超過千位邊緣人,獲得政府、教會和其他相關團體的大力肯定。

加拿大冬天,溫度常常一降,就是零下三四十度,11年來,加拿大慈濟人,和當地街友關懷團體合作,冒著極凍低溫,三年來採取移動式發放,提供街友最急需的衣物和熱食。

加拿大慈濟志工 鄭楊河:「在教會付出(發放)的時候,他(教會人員)都非常的高興,因為看到藍天白雲的出現,就是帶來一股和平的力量,所以他們都是無私的,把教堂奉獻出來給我們使用。」

加拿大慈濟志工 朱啟誠:「在零下三十度的溫度走五十分鐘,你的臉馬上是僵硬的,而且你是完全沒辦法講話,所以五十分鐘之後,我們就必須進到室內,當我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我們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

一步一腳印,每位分享者,徐徐道來,22個年頭,加國慈濟人,如何讓慈濟慈善在當地遍地開花,更受到政府和其他NGO團體肯定。

加拿大慈濟志工 唐嘉濱:「(塑膠軟墊)鎖緊的時候,水不會從旁邊下去,一定會從濾心下去,這樣就達到了過濾的效果。」

一個塑膠桶,內裝四個陶瓷濾心,就成了家庭淨水器,是加拿大著名的全球醫援會,無償將技術傳承給慈濟志工,希望為慈濟國際援助,盡分心力。

加拿大慈濟志工 唐嘉濱:「這個陶瓷的濾心,是經過按照加拿大政府,國家標準來檢測過,是符合這個功能,能夠濾除大腸菌等好多種細菌。」

一個創意,足夠一個家庭使用一年,成了災難來時的重要利器。而真誠、無私的愛,也讓各國慈濟人見證,慈濟在加拿大,發光發熱。

蕭志傑 翁國嘉 花蓮報導

Read more

大甲媽遶境慶典 宣導環保護大地


大甲媽遶境橫跨四個縣市,每年吸引眾多人潮,昨天(4/19)晚上雲林西螺可說是人山人海,慈濟志工在現場沿街宣導垃圾不落地,今天(4/20)清晨,許多志工趕在上班之前又投入掃街,減輕清潔隊的負擔,也能盡快讓街道恢復整潔。

大甲媽遶境吸引數以萬計的香客跟隨,沿途產生的垃圾量相當驚人。

慈濟志工:「垃圾不亂丟,環境好清幽。」

慈濟志工宣導環保,發現民眾的觀念越來越好。劉先生20多年來,每年都煮熱食給民眾享用,今年開始他採用環保碗筷。

民眾 劉木林:「用環保碗筷是正確的,以後要走的路。」

繼前一天晚上的宣導活動之後,清晨,慈濟志工大約一百人又來到西螺街上。

慈濟志工:「把這個街面這樣清除,就好像我們我們不好的習氣,也清掉一樣就會覺得很清爽。」

天才剛剛亮起來,把握上班前的時間,慈濟志工分成三條路線配合清潔隊掃街,當地民眾也自動自發的加入。

民眾 黃先生:「有這些志工或什麼人,出來掃街,覺得很好。」

志工黃先生:「大家這樣無私奉獻,我覺得這個舉動很好,就想說如果可行的話,我也想要一同參加,希望可以感染更多人。」

慈濟志工 林秋麗:「他看到我們掃,他就一起來當作是在運動,很感動他就沿街一直撿資源。」

一年一度大甲媽遶境,來回都會經過西螺鎮,也是當地清潔隊最累的時刻。

西螺鎮清潔隊長 張銀來:「增加差不多30公噸的垃圾量,增加整個西螺鎮約兩天的垃圾量,我們投注的人力,每一年(這兩天)差不多要,增加一百個人力。」

體恤清潔隊的辛勞,慈濟志工也來掃街,共同為清淨大地盡一分心力。

李雅萍 廖學信 吳正隆 雲林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