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2015
Tuesday, 03 March 2015
跳蚤市場! 惜福愛物從小扎根
- Article Details
雲林斗南的慈濟親子成長班,設計的課程內容豐富,日前還舉辦跳蚤市場,把家中用不到的東西提供出來,同時捐發票就能選購其他二手物品,讓孩子們學會珍惜物命,種下善因。
【雲林】
愛心跳蚤市場,東西琳瑯滿目,玩具玩偶、保溫杯茶杯、衣服等等,您的舊愛,可以是別人的新歡。
大人小孩開心的選購,只要拿發票就能把喜愛的物品帶回家。
親子成長班學員 李宗哲:「幫助別人還可以節省能源。」
延續物命,懂得惜福,好觀念從小扎根。
家長 廖明珠:「可以讓他們發揮愛心,然後捐贈發票可以幫助更多的人,很多東西可以再次利用。」
慈濟志工 林菲瑜:「我們今天都有種好因會得好果,把我們的善念,每一天都種在我們的心田。」
【台中】
雲林慈濟人舉辦跳蚤市場,台中的志工則是在過年期間,到年貨大街擺攤宣導。
擺攤不忘做環保,清掃環境分類資源物品,清淨在源頭。
真善美志工 台中雲林
Read more海燕情牽千里外 菲國志工心感懷
- Article Details
新春假期中,獨魯萬華商志工一行15人,在菲律賓分會蔡萬擂副執行長帶領下,來到台灣親自向 證嚴上人拜年,除了感懷全球慈濟人在海燕風災後『走在最前、做到最後』,挽救瀕臨棄城的獨魯萬市,並專程來到台北內湖園區大愛感恩科技低碳概念館參訪,了解慈濟環保理念及大愛感恩慈悲科技之成果。
2013年底海燕颱風,帶給菲律賓萊特省的省會獨魯萬 (Tacloban) 居民,難以抹滅的傷痛,然而經過一年多,這個慟已隨時間流逝而淡忘,取而代之的,是『信、願、行』的隊伍在獨魯萬成長,許多民眾開始做環保,同時加入本土志工的培訓行列,當中,並包括三十多位當地華商,他們從最初的誤解,慢慢釋疑,進而認同,如今穿上灰衣,要成為獨魯萬的志工種子。獨魯萬華人志工第一顆種子楊振偉師兄說:「以前華商們靠自己打拚,但是看到『全替別人想,沒有想到自己』的慈濟人,深深打動我們的心。」慈濟菲律賓志工蔡萬擂分享:「若不是因為海燕風災,大家可能不會覺醒,可能一輩子埋頭做自己的生意了。」
華商第二代,陳鴻洋屋頂被掀翻,風災剛發生後幾天,經營的店也被洗劫一空,損失近千萬。在因緣際會下,他參加了慈濟志工舉辦的華商愛灑茶會,也親眼見證慈濟『以工代賑』為獨魯萬市帶來重生。在慈濟人邀約下,陳鴻洋放下家裡重建事宜,擔任起志工,也號召家人、華商朋友一起投入。慈濟本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對於不認識災民,可是什麼事情都幫,陳鴻洋覺得:「如果大家都有這種心態,那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好。」大愛讓陳鴻洋找到了不一樣的人生價值。
經由楊竣翔師兄用影片和簡報說明,一行人不僅更深入了解 證嚴上人的環保理念與大愛感恩科技用心的實踐、力行。黃偉利師兄在現場接受訪問時分享到:「我們從 證嚴上人那學到很多,我們回去獨魯萬之後會開始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計畫開啟我們自己嶄新的生活,並且盡全力做到最好。」證嚴上人開示:「當你心中滿懷感恩,你就有願望,願意你的歡樂散播給別人,用感恩的心觀察每件事情,每件事情都是好事。」新的一年,讓我們用 證嚴上人『新春三願』彼此共勉:
一願 遠離兵厄,去瞋恨,天下無災無難皆安穩;
二願 天下祥和,息紛爭,合心攜手邁向福慧門。
三願 人心淨化,除垢惱,恰似清淨心蓮遍地生。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海燕情牽千里外 菲國志工心感懷
- Article Details
新春假期中,獨魯萬華商志工一行15人,在菲律賓分會蔡萬擂副執行長帶領下,來到台灣親自向 證嚴上人拜年,除了感懷全球慈濟人在海燕風災後『走在最前、做到最後』,挽救瀕臨棄城的獨魯萬市,並專程來到台北內湖園區大愛感恩科技低碳概念館參訪,了解慈濟環保理念及大愛感恩慈悲科技之成果。
2013年底海燕颱風,帶給菲律賓萊特省的省會獨魯萬 (Tacloban) 居民,難以抹滅的傷痛,然而經過一年多,這個慟已隨時間流逝而淡忘,取而代之的,是『信、願、行』的隊伍在獨魯萬成長,許多民眾開始做環保,同時加入本土志工的培訓行列,當中,並包括三十多位當地華商,他們從最初的誤解,慢慢釋疑,進而認同,如今穿上灰衣,要成為獨魯萬的志工種子。獨魯萬華人志工第一顆種子楊振偉師兄說:「以前華商們靠自己打拚,但是看到『全替別人想,沒有想到自己』的慈濟人,深深打動我們的心。」慈濟菲律賓志工蔡萬擂分享:「若不是因為海燕風災,大家可能不會覺醒,可能一輩子埋頭做自己的生意了。」
華商第二代,陳鴻洋屋頂被掀翻,風災剛發生後幾天,經營的店也被洗劫一空,損失近千萬。在因緣際會下,他參加了慈濟志工舉辦的華商愛灑茶會,也親眼見證慈濟『以工代賑』為獨魯萬市帶來重生。在慈濟人邀約下,陳鴻洋放下家裡重建事宜,擔任起志工,也號召家人、華商朋友一起投入。慈濟本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對於不認識災民,可是什麼事情都幫,陳鴻洋覺得:「如果大家都有這種心態,那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好。」大愛讓陳鴻洋找到了不一樣的人生價值。
經由楊竣翔師兄用影片和簡報說明,一行人不僅更深入了解 證嚴上人的環保理念與大愛感恩科技用心的實踐、力行。黃偉利師兄在現場接受訪問時分享到:「我們從 證嚴上人那學到很多,我們回去獨魯萬之後會開始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計畫開啟我們自己嶄新的生活,並且盡全力做到最好。」證嚴上人開示:「當你心中滿懷感恩,你就有願望,願意你的歡樂散播給別人,用感恩的心觀察每件事情,每件事情都是好事。」新的一年,讓我們用 證嚴上人『新春三願』彼此共勉:
一願 遠離兵厄,去瞋恨,天下無災無難皆安穩;
二願 天下祥和,息紛爭,合心攜手邁向福慧門。
三願 人心淨化,除垢惱,恰似清淨心蓮遍地生。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Monday, 02 March 2015
上班族樂在環保 回收資源當休閒
- Article Details
力行環保回收,愛護地球,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有一群上班族,每個月會騰出一天,利用上班前的一個半小時,來到環保站做分類回收,透過身體力行做環保,將環保觀念更落實於生活和工作中。
旭日東昇,又要迎接新的一天,上班之前,您會怎麼運用呢?
企業員工 李婉秋:「睡覺,因為有時候比較遲睡。」
企業員工 方美銀:「我相信大部分還在睡覺吧,所以這段時間呢,如果我們可以早一點起來做一些有意義的工作,它會更加地棒。」
就這樣,每個月騰出一天,方美銀和同事,在上班前抽出一個半小時到環保站回收,久而久之,他們發現早起做環保,並不是苦差事。
企業員工 李婉秋:「不會啊,反而是覺得很愉快,因為至少我們可以出一分力,因為平時都沒有這樣的一個機會。」
企業員工 方美銀:「平時我們也不知道,因為有些東西有用的,我們竟然扔掉,然後來到這邊,環保站(發現)其實它們都不是垃圾,全部都很有用,所以我覺得滿有意義。」
慈濟志工 王繡華:「(他們)很快地就把這些資源分類,也可以配合到我們安排出貨的時間,很感恩他們願意來付出。」
當初這群想要回饋社會的員工,原來是在老闆的鼓勵下,才起而行的。
實業家 蘇意琴:「我就鼓勵他們,你可以早上去,然後遲一點來上班都無所謂,結果每一位同事他們就輪流安排。」
當員工在環保站親身體驗分類,回到辦公室他們也改變原來的分類方式,做得更仔細後再交到環保站。
實業家 蘇意琴:「他們懂得環保分類以後,他就會少用很多的保麗龍,然後也會把這樣的環保意識,帶到他們的家庭,或者影響更多他身邊的朋友。」
黃薇瑜 林志勇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歡喜付出固善念 對的事堅持下去
- Article Details
感恩警消人員的付出,台中慈濟醫院醫護人員,量身訂做健檢項目,還把器材直接搬到消防隊,提高受檢率。同樣身為人民保母,任職於核三廠警察隊的王復呈,把握工作前後的時間,做環保,不嫌辛苦只為回饋鄉里。證嚴上人在今天(3/2)的志工早會開示,慈濟人就是這樣付出,不管是環保,或者是關心為民眾服務的人,愛的力量隱藏在人群中,對的事做就對了,真的很感恩。
天天投入環保的王復呈,任職於恆春核三廠警察隊,守護民眾也守護大地。他運用工作前後的時間,穿梭巷弄載回收物,他不喊累,反而把環保當責任,用行動回饋鄉里。
證嚴上人開示:「慈濟人就是這樣的付出,環保、愛的力量,還是隱藏在人群中,同樣也有一群人,總是做該做的事 做就對了,真的是感恩。」
以愛付出,台中慈濟醫院醫護人員,為作息不定的警消人員,量身訂做健康檢查,體恤他們的忙碌與辛勞,將檢測儀器直接搬到消防隊,提高受檢率。
證嚴上人開示:「看到了這種社會的保母,看到了為社會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他們的勞苦誰能理解,就要有一群社會的,能清楚了解悲智雙運的人,這種的愛的勇氣去付出,真的是很感恩。」
掌握身體狀況,才能繼續奉獻良能為社會大眾付出。無所求的關懷,彼此感恩,也讓人與人之間更加祥和溫馨。
江杏幸 劉泓志 花蓮報導
Read more志工屢訪助清屋 轉念改設環保點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志工長期關懷訪視,最開心的就是看到受助的民眾能夠越來越好,彰化田中蕭先生,獨自帶著身心障礙的兒子,自己的工作也不穩定,志工常去關懷,因為他們家門前有塊空地,平常都堆放雜物,志工提議可以在家門口設置環保點,兒子可以學習做環保,也接引附近鄰居,蕭先生欣然答應,更開心自己也能有所付出。
蕭先生家門口就有一塊空地,平常鄰居都會把雜物堆在這裡,慈濟志工每次來訪視,都會協助清理
於是志工建議,可以在家門口設置環保點,兒子也可以一起來幫忙
慈濟志工 盧惠貞:「你帶你兒子一起來做, 你兒子一起來做, 智慧開 智慧會更好, 你知道學校要教 家裡也要教。」
也可以接引附近鄰居,一起垃圾分類做環保,蕭先生欣然接受,他說,獨自一個帶著身心障礙的兒子,自己工作又不穩定,幸好有慈濟志工的關懷,現在能夠付出一點心力,他非常開心。
蕭家麟 陳美蓮 真善美志工-彰化報導
Read more喧囂城市桃花源 生命開啟一扇門
- Article Details
歡迎大家踏進慈濟內湖園區,那麼,接著就來看,真正走進來的人到底有了甚麼改變,內湖園區,位處於交通便利的成功路五段旁,每天上下班,都是車水馬龍,但,繁忙的生活中,這塊園地,卻成了不少人,尋找勇氣的生命園地。
汽機車、公車來往呼嘯,大湖公園前,成功路五段170巷,內湖慈濟園區所在地,忙碌人車中,會走進這扇大門的人,都有一段故事。
遊戲軟體老闆 郭璟德:「如果問我入慈濟的因緣,我應該是沒有任何的因緣,因為我以前不了解,也不想了解慈濟這一塊。」
2012年底,一場經濟海嘯,意外將這位科技大老闆,同時也是內湖本地居民,牽引了進來。
遊戲軟體老闆 郭璟德:「 所以當時確實是有所求自己的福報,想說那我就來做一點事,那時候剛好有一位,馬來西亞的師兄跟我講說,你家離內湖(園區)這麼近,你也多少去做個環保。」
找到生命沉澱的還有這位,陳志文,同樣是科技電子業大老闆,放下身段做環保,腰彎的比誰都還低。直到11年前,公司遭竊,損失超過兩千萬,低潮時,從大愛台找到了這,也開啟生命出口。
慈濟志工 陳志文:「然後又看到這些志工菩薩們,有的年紀很大了,那我就想到說我媽媽在鄉下,也是做環保 那我也希望是說,可以來陪伴 來關懷,所以說我就把這邊的志工,是自己的長輩,所以說有這個動力,促成我每天來這邊跟他們問好。」
不同的人生,都因為這塊土地,重新點燃生命勇氣。
台北報導
蕭志傑 梁家銘
2015,03/02,大陸蘇州上海志工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3月2日(一)15: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慈悲科技跨海 傳遞環保理念


Read more
宣導環保零浪費 回收物再創作
- Article Details
菲律賓計順市有一場環境生態展,各個環保團體集盡巧思設計攤位,希望能吸引民眾認識、支持綠色觀念,「慈濟基金會」也是其中一個參展的團體。
菲律賓計順市的「零浪費」環境生態展,現場有許多展區,呈現出愛護地球的不同巧思,其中慈濟基金會的攤位上,能看到資源回收做成的各種動物模型,吸引了許多孩子的目光。而對一般大人來說,環境與人文的結合,更能得到認同。
民眾 馬龍:「通常當我們說到環境,對一般人來說,這與我們的生活是很有距離的,但是慈濟基金會,重視環境已然變成他們的哲理,像這衣服和毯子,裡面都能看到藏有愛與關懷。」
愛與關懷,來自於每一次災難後,慈濟人的身影。
慈濟志工 維吉妮亞:「我看到來這的人都很高興,他們知道我們是在助貧,這已深深刻畫在大家的印象中。」
愛護環境,守護貧困,原來都離我們這麼近,一場宣導活動,打動了許多人的心。
李佳美 羅登 菲律賓報導
Read more寶特瓶製作環保龍 提倡節水概念
- Article Details
迎接新年到來,慈濟板橋園區在今天(3/1)舉辦新春團拜,同時慶祝慈濟環保25周年,志工利用寶特瓶製作環保龍,希望提倡資源回收和節約用水的概念,而板橋靜思書軒也新增品茗區,未來民眾不僅能在書軒看書,也能喝杯好茶。
新春團拜,舞龍出場,帶來熱鬧氣氛,但仔細ㄧ看,這條龍,是用寶特瓶,串聯而成的環保龍。
慈濟志工 洪崇義:「有師兄有提議說,這個龍身要大一點比較明顯,大家的集思廣義,我們有文宣美編還有木工,大家來共同成就。」
慈濟志工 陳志文:「最近有比較缺水,上人要我們節約用水,所以我們今年特別準備一條環保龍,就是用寶特瓶,大的寶特瓶做的,總共有16支的寶特瓶。」
慶祝慈濟環保25周年的同時,板橋靜思書軒,也新設立品茗區,未來在這,不僅能看好書、還能喝好茶 開幕當天,還有小志工,獻上表演。
板橋靜思書軒店長 王家輝:「靜思書軒它的另外一個名稱,叫做社區客廳,藉由希望設立這個品茗區,讓大家可以坐下來喝一杯好茶。」
趁著年節,把大家齊聚一堂,由慈籃隊帶來的親子活動,讓台上台下樂成一團,也期許未來ㄧ年,有好的開始。
呂思萱 鄧應忠 台北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