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2015
Thursday, 12 March 2015
星國教育環保行 慈悲科技滿愛心
- Article Details
從新加坡遠道而來國立教育學院的學員,繼內湖環保教育站環保體驗過後,3月9日一行約十位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低碳生活概念館,貴賓們都是新加坡國中、小學的優秀教師,希望能夠了解大愛感恩在環境保護之外、以及慈濟人道精神方面的投入,期許將這些環保觀念帶回去跟學生們分享。
把握此次貴賓參訪機會,大愛感恩分享慈濟精神和環保人文理念。楊竣翔師兄以及研發部的洪碩廷博士,用流利的英語為來訪貴賓說明大愛感恩科技的源起、環保再生產品的生命力,以及研發實驗室的使命,只聽到貴賓們讚歎連連。
「只要有心,任何奇蹟都是有可能的」,Felicia Kuo老師分享今日的參訪啟發了我們每一位,看見世間的苦難,不論是天災或人禍,但只要有心,就能將人性的慈悲與科技結合在一起,開發出慈悲科技系列產品。像是防穿刺白鞋、環保機能舒適襪、太陽能LED帽等,讓賑災的慈濟志工們們不論白天或是夜晚時都能方便工作,這些產品背後都是「創新」、「創造力」,而最重要的是富有美善的「愛心」,很感恩有這次機會能參訪大愛感恩,期待更多人看到這間公司的努力,世間能更美好。
Jerry Soh老師對於大愛感恩的完全回饋之核心價值更是特別深刻,讚歎大愛感恩將全數盈餘捐贈給慈濟基金會,回饋社會與慈善之用,讓這些盈餘在社會上發揮會更大的價值。
慈濟的環保外交,已經是台灣和全球,締結善緣的重要管道;更讓更多善的種子在更多人心中萌芽,形成一個愛的循環。。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Wednesday, 11 March 2015
感恩心念添溫情 關懷互動一家親
- Article Details
印尼巴淡97位慈濟照顧戶,最近參加慈濟志工舉辦的聯誼活動,活動地點很特別,選在慈濟的環保站,是否有特別用意呢,帶您來看。
鋁罐,他們比誰都用力踩。
寶特瓶回收,他們做得比誰都勤。他們不是新進的慈濟環保志工,而是印尼巴淡的照顧戶。
慈濟志工 贊德拉:「參與的人都很熱情,也看到有孩子來,很有活力的踩寶特瓶,總之大家精神飽滿,我們之前曾經辦過這樣的活動,但今年是第一次。」
難得的照顧戶聯誼,選在環保站來辦,志工希望能藉由資源分類的動態活動,提升彼此正面的能量,也增加大家的環保意識。
慈濟照顧戶 羅納多:「我希望環境永遠乾淨,沒有水患,至於我自己平常很省水,睡覺也會記得關燈。」
聯誼活動一舉數得,眾人也都在愉悅的氣氛中,度過美好的一天。
陳素檸 安東尼 印尼報導
環保大白牛車 活潑朝氣繼續前行
- Article Details
慈濟紐西蘭分會舉辦新春祝福活動,約三百人與會。十歲的照顧戶史迪維,罹患腎臟病,很少出門,第一次到分會參加活動,精神還不錯。而為了迎接社區民眾,志工煞費心思布置出喜氣洋洋的氛圍。
新春活動,慈濟志工用心布置。大白牛車是環保站回收資源的嘔心瀝血之作,喻意春牛耕心田。
民眾扶老攜幼參與,照顧戶史迪維(Stevie Hobson)也在志工的護送下,跟著父母與會。罹患腎臟病的他,難得外出,精神還不錯。
透過志工熱情的介紹,了解慈濟的點點滴滴。回顧去年,志工的愛,陪伴大家成長。
全場三百位民眾,從影片感受互助溫情,用感恩的心接下福慧紅包的祝福,希望今年風調雨順,四季平安。
真善美志工 全宏昌 許曉傑 張文德 紐西蘭報導
Read more台星合作備忘錄 攜手推動健康觀
- Article Details
慈濟醫療志業基金會執行長林俊龍,目前也是,台灣健康促進與環境友善醫院委員會主席。適逢來到新加坡,參與2015國際慈濟人醫論壇,慈濟與新加坡的亞歷山大保健集團簽署合作備忘錄。
亞歷山大保健集團執行長,陸聖烈,與台灣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共同答署合作備忘錄,未來將攜手,推廣集團旗下醫院,健康促進及綠能的理念。
亞歷山大保健集團執行長 陸聖烈:「過去幾年,我們都一直觀察慈濟怎麼做,我很讚歎慈濟的醫院管理,我們已經準備好互相學習,有了這個備忘錄 我們要做更多。」
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 林俊龍:「因為醫院 它用很多的這個能源,用很多的水,它製造很多的廢棄物,有很多都是有危險性的,所以你要把它做的很好,儘量降低對環境的損壞。」
適逢2015國際慈濟人醫論壇,醫療院所之間,跨國的交流,也是最好的吸收。
蔡寶玲 戴小慶 新加坡報導
繁華城市一隅 環保福田匯聚美善
- Article Details
上海市,是亞洲地區的工商業重鎮,也是中國大陸境內第一個開設的自由貿易區,但這個城市的發展對環境影響甚鉅,每日產生的垃圾量也相當可觀。慈濟志工長年在此推動環保觀念,不但在「嘉定區」成立環保教育站,還把環保觀念帶進社區,最近一次的宣導課程,就看到有民眾自發性做垃圾分類。
來到上海「嘉定環保站」做環保,人人姿勢不同,有蹲著、坐著、還有彎腰,唯一相同的,是守護環境的心。
民眾 劉言:「號召我的家人,盡量將塑料 還有瓶瓶罐罐,能放到社區環保站裡面,然後一個月送過來一次。」
慈濟志工也走出環保據點,將觀念帶進社區。
民眾 彭昊文:「地球的汙染很嚴重,如果說 再不快點,去解決這些問題的話,也許就 地球會變得很困難吧所以來這裡 學習一下能夠多出一分力。」
向年輕孩子宣導分類知識,課程上到一半,被86歲的「沈六妹」奶奶打斷。
民眾 沈六妹:「環保呀(塑膠盒)這個東西,你扔嘛 也是扔掉,扔掉擺在垃圾裡面 它爛不掉,你擺到這裡 用得上。」
83歲的「陳若帆」爺爺,也載來老吊燈。
民眾 陳若帆:「不想賣錢,環保是全民的事情應當大家引起注意,使我們天空更藍水更綠。」
環保意識扎根萌芽,上海市民不分老少,都在注意,地球誰在破壞、誰來愛護。
真善美志工 上海報導
Read more祝融災家園全毀 貼心禮愛心馳援
- Article Details
菲律賓馬尼拉東邊的巴石市(PASIG),今年二月底(2/28),電線走火引發火災,波及九百棟房屋,超過1700戶無家可歸。菲律賓社福部和慈濟基金會,合作展開援助行動(3/6),在避難所發放生活用品和大米。
制高點俯瞰,整個住宅區付之一炬,兩星期前,電線走火引發祝融,燒毀菲律賓巴石市社區。巷弄狹窄,難以救災,一千七百多戶,無家可歸。
受災居民 梅西:「這場火實在太令人傷心了,我們根本無能為力。」
有人持續住在殘破家園,還有居民到附近中學臨時避難。社福發展部(DSWD)和慈濟菲律賓分會合作,在中學,展開物資發放。白米烹飪廚具和毛毯,都是必須。
受災居民 薩拉羅:「這場火災,已經是我經歷過的第三次大火了,三次慈濟都來幫助我們,感謝真主賜福給我。」
居民受災當下,還願意捐獻。
受災居民 薩伊莎:「我們捐出銅板,這樣就能幫助跟我們一樣,遭受火災意外的人。」
受災居民 伊美達:「很難過,悲劇發生在我們身上,但日子還是要過要向前看啊。」
菲律賓貧窮住宅區,設備老舊,電線走火時有所聞,住戶一再受災,百般無奈,卻樂觀向前看。
亞關 娜燕莎 菲律賓報導
Read more電路板提煉黃金 廢棄物汙染環境
- Article Details
3C產品的IC電路板,含有「金」、「銀」、「鉑」等貴金屬,廢五金再處理業者用一萬台電腦,就可提煉出一公斤的黃金,但處理過程,伴隨強酸和重金屬、戴奧辛的汙染,而且產生的終極有毒垃圾,每公噸要花費一萬元左右的固化掩埋處理費用。很多地下業者為了節省成本,將不能再回收的有毒廢棄物,隨意棄置,遍及全台各地,嚴重汙染環境,影響居民健康。今天的「廢3C的旅行」系列報導,帶您了解電子廢棄物危害大地的情況。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 黃煥彰:「檢測數據,銅是39500ppm。」這片土地的銅含量,是自然界土壤的千倍以上,因為被業者偷倒了電子廢棄物。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這個電子廢棄物底渣,已經呈現了藍綠色,顯示含有高濃度的重金屬,這座農田被人棄置了,將近5公噸的電子廢棄物,而且鄰近農作物,旁邊就是灌溉溝渠。」
透過食物鏈,重金屬被人類吃下肚。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在500公尺外的一處農田,我們發現更龐大的電子廢棄物,將近有10公噸,而且在土壤的邊緣已經呈現了藍綠色,顯示重金屬已經溶出。」
台南環保局專門委員 周妙旻:「它會流落到這邊,表示在這個管制上面,還是出了一些問題。」
除了銅離子的毒害,還有其他重金屬汙染。
台南社區大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 晁瑞光:「鋅大約3900-4000(ppm)。」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 黃煥彰:「鋅、鉛、可能鎳,這些重金屬慢慢的隨著雨水,就沖到農地裡面了。」
砷、鎘和鉻,都是一級致癌物質,但大多數民眾不知道嚴重性。
受害農民 陳先生:「(這堆是什麼 你知道嗎)不知道。」
用手翻了翻,這名80歲的老農夫、耕作一輩子,卻不明白眼前像土的東西,不但有重金屬,更潛藏了世紀之毒、戴奧辛。
中國附醫毒物科主任 洪東榮:「內分泌疾病、甲狀腺腫瘤,或者是糖尿病,都可能都會跟戴奧辛有關,事實上它毒性相當的大。」
台南社區大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 晁瑞光:「(戴奧辛)真的味道還滿刺鼻的,所以戴上口罩,因為實在是(受不了),我這樣稍微弄一下,很多那個(戴奧辛)粉已經跑出來,我們比較擔心的就是說,這些粉塵其實也不需要(雨水)溶出,這些粉其實裡面重金屬就非常高,風一吹或下雨 ,就直接都跑到旁邊的土地裡面去。」
苗栗後龍鎮大山里的農田,三年前出現一座小山頭,這不是愚公移山,而是電子廢棄物。
苗栗環境監督聯盟成員 林一方:「這裡倒滿了整個山頭 ,銅、鋅、鎘這部分都超標,超標的範圍都是到,幾千到幾萬ppm。」
地方政府挪不出龐大的處理費用,使得重金屬和戴奧辛、長期和農作物共存。
苗栗環境監督聯盟成員 林一方:「下雨天來,往地底下滲漏的話,這附近都是農田,地瓜我們的西瓜,我們的蕃薯,最重要的生產區域。」
短視近利,不肖業者留下千萬年的毒害。像新北市林口地區,非法廢五金工廠林立,電子廢棄物、隨意棄置河床。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 黃煥彰:「有毒廢棄物它的處理費用,去固化的話,處理費用可能要高達,一噸大概要將近一萬塊(新台幣) ,八千到一萬塊,如果一般廢棄物到掩埋場,一噸也要四千塊,你現在看他們把它丟出來(偷倒),就是不用錢。」
廢五金提煉之後,無法分解回收的有毒廢棄物,業者依法必須添加水泥、進行固化,再花錢找合法場地掩埋,但有些不肖商人、抱著僥倖心態,做起無本生意,在桃園「大漢溪」河岸,就被人棄置了數千萬噸的電子廢棄物。
中興大學化學系教授 李茂榮:「溫度的變化,或是酸雨照射的時候,它就會滲出來,滲出來以後,就變成土壤環境的一個汙染,這是一個致癌物。」
電子廢棄物帶來驚人的商機,終極垃圾卻是破壞環境的元兇,一味追求經濟而不顧環保,下場是全盤皆輸。
採訪撰稿:張澤人
攝影剪輯:李岳為
Tuesday, 10 March 2015
甘願法喜長慈悲 歡喜付出顯人文
- Article Details
「從四大志業到八大法印,不同領域的人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不管是醫療、人文、還是國際志工,大家都發揮大愛的精神。」3月4日至8日,慈濟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全臺各志業體同仁齊聚花蓮,參與五天四夜的人文教育研習營,大愛感恩科技共有17位同仁參與這次豐盛的人文饗宴。
五天四夜的人文營,學員們不僅更深入了解慈濟精神,也更清楚慈濟是如何一步一腳印的走過50年,也更知道自己的使命與責任。大愛感恩樊家妤師姊分享:「要我幫助一位不認識的陌生人我覺得很困難,但在我隊輔懿德爸爸媽媽身上印證『甘願做,歡喜受』,這種無私、愛的付出,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尤其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真的很令人感動。每天都比我們早起、比我們晚睡。想到他們如此付出,雖然身體疲憊,但心靈依然充滿法喜。」
「飲一杯智慧的水」,大愛感恩廖姵妤師姊分享:在工作中若犯錯會太過在意,煩惱自己否會砸了公司招牌,責怪自己怎會犯下這樣的錯。不過, 常住師父告訴我們『把握當下』最重要,因為『未來是妄想,過去是雜念』,犯錯就應該想著現在要怎麼解決、怎麼精進。這句話我也將深刻的放在心裡,奉為我的座右銘,時時警惕自己,別讓自己再次陷入過去或未來的執著當中。
課程當中也安排許多不同領域的講師分享,其中有幾場印象深刻。由李彝邦醫師的分享中,讓學員們感受到『大愛無國界』,大醫王的大愛不分國家、不分膚色。從治病中發現病人也是值得學習的對象,並且「感恩」病人給他治療的機會。李醫師分享說他喜歡收集病人的微笑,這真得很令人感動。
資深慈濟人羅美珠的分享也很精彩,從她身上讓人了解到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擋我們去做善事。師姑雖然年紀大、也不會英文,但就憑著一顆想幫助別人的心,排除萬難到海外參與國際賑災的工作。其中一句特別令我感動:「竭盡所能的努力,意想不到的感動」。這種付出無所求、散播善的種子的行動真得很令人深感佩服。
經過人文營的洗禮,學員們發現,我們在一生當中也許做不了偉大的事;然而卻可以用偉大的心,成就小小的善行。『人間菩薩大招生』,慈濟想傳遞的就是這種大愛,如果每個人都願意做善事,會集成一股善念,那社會就會祥和,天下無災。最近慈濟也被捲入了一些風風雨雨當中,慈濟人秉持著誠正信實,做的是善事是好事,我們只要做好本份事,別去在意外面的流言蜚語,只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別人了解就好,李毅醫師說「別人說三道四,我們堅持做好事,最後看是誰不三不四」,相信一定能夠撥雲見日,傳遞慈濟人的「念」。
『甘願做,歡喜受』,甘,就是甜;願,就是志願。在付出時,即使身體疲憊,但是內心仍感到甘甜、歡喜;志願是人生正確的道路,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方向。從內心很歡喜地將生命投入正確的道路上,就會愈走愈光明,愈走路愈寬,力行在慈濟志業上精進。
大愛感恩科技 樊家妤、廖姵妤 花蓮報導
Read more甘願法喜長慈悲 歡喜付出顯人文
- Article Details
「從四大志業到八大法印,不同領域的人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不管是醫療、人文、還是國際志工,大家都發揮大愛的精神。」3月4日至8日,慈濟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全臺各志業體同仁齊聚花蓮,參與五天四夜的人文教育研習營,大愛感恩科技共有17位同仁參與這次豐盛的人文饗宴。
五天四夜的人文營,學員們不僅更深入了解慈濟精神,也更清楚慈濟是如何一步一腳印的走過50年,也更知道自己的使命與責任。大愛感恩樊家妤師姊分享:「要我幫助一位不認識的陌生人我覺得很困難,但在我隊輔懿德爸爸媽媽身上印證『甘願做,歡喜受』,這種無私、愛的付出,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尤其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真的很令人感動。每天都比我們早起、比我們晚睡。想到他們如此付出,雖然身體疲憊,但心靈依然充滿法喜。」
「飲一杯智慧的水」,大愛感恩廖姵妤師姊分享:在工作中若犯錯會太過在意,煩惱自己否會砸了公司招牌,責怪自己怎會犯下這樣的錯。不過, 常住師父告訴我們『把握當下』最重要,因為『未來是妄想,過去是雜念』,犯錯就應該想著現在要怎麼解決、怎麼精進。這句話我也將深刻的放在心裡,奉為我的座右銘,時時警惕自己,別讓自己再次陷入過去或未來的執著當中。
課程當中也安排許多不同領域的講師分享,其中有幾場印象深刻。由李彝邦醫師的分享中,讓學員們感受到『大愛無國界』,大醫王的大愛不分國家、不分膚色。從治病中發現病人也是值得學習的對象,並且「感恩」病人給他治療的機會。李醫師分享說他喜歡收集病人的微笑,這真得很令人感動。
資深慈濟人羅美珠的分享也很精彩,從她身上讓人了解到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擋我們去做善事。師姑雖然年紀大、也不會英文,但就憑著一顆想幫助別人的心,排除萬難到海外參與國際賑災的工作。其中一句特別令我感動:「竭盡所能的努力,意想不到的感動」。這種付出無所求、散播善的種子的行動真得很令人深感佩服。
經過人文營的洗禮,學員們發現,我們在一生當中也許做不了偉大的事;然而卻可以用偉大的心,成就小小的善行。『人間菩薩大招生』,慈濟想傳遞的就是這種大愛,如果每個人都願意做善事,會集成一股善念,那社會就會祥和,天下無災。最近慈濟也被捲入了一些風風雨雨當中,慈濟人秉持著誠正信實,做的是善事是好事,我們只要做好本份事,別去在意外面的流言蜚語,只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別人了解就好,李毅醫師說「別人說三道四,我們堅持做好事,最後看是誰不三不四」,相信一定能夠撥雲見日,傳遞慈濟人的「念」。
『甘願做,歡喜受』,甘,就是甜;願,就是志願。在付出時,即使身體疲憊,但是內心仍感到甘甜、歡喜;志願是人生正確的道路,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方向。從內心很歡喜地將生命投入正確的道路上,就會愈走愈光明,愈走路愈寬,力行在慈濟志業上精進。
大愛感恩科技 樊家妤、廖姵妤 花蓮報導
Read more內湖參訪回應What foreigners have to say
- Article Details
The Tzu Chi Neihu Grounds has been carrying out recycling daily for the past 18 years. It is also here that rolls of synthetic fabrics made from recycled PET bottles are stored, which can be cut and made into Tzu Chi`s relief blankets on short notice. Over the years, Taiwan`s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has also brought many international delegates here to witness the fruit of the country`s recycling efforts.
慈濟內湖園區過去18年來,不停斷的持續資源回收分類,這裡也是賑災用,寶特瓶做成的毛毯的倉儲,只要有需要,馬上就可以裁切成毛毯,近年來 在外交部安排下,許多國際人士也都來此,見證台灣回收資源的成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