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2015
Saturday, 14 March 2015
慈青推廣環保 「雞公車」穿梭校園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吉隆坡,拉曼大學(UniversityTunkuAbdulRahman)分校,從周一起連續一個星期,舉辦校園社團招募新生活動。馬來西亞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也把握機會,倡導環保運動,也因此,出現一幅奇怪景像,在台灣工地常見的推車,當地叫「雞公車」,學生們推著它,穿梭校園,這需要一點勇氣,也證明他們推動的信心。(3/10)
「雞公車」在校園內穿梭,到底是要做什麼?吉隆坡拉曼大學慈青,趁著為期一周的校園社團日,積極回收校園各個角落的資源。
拉曼大學講師 黃展群:「一般學生他們都忙著繁重的課業,還有許多的功課和測驗,他們不會在乎環境的問題,我很驚訝慈青竟然會關注環保。」
配合慈濟雪隆分會「新芽教育助養」計畫,慈青在拉曼大學號召師生回收資源,把變賣資源後的款項,全數捐入慈濟慈善基金。
拉曼大學慈青 劉欣穎:「那也有同學就主動聯絡我們,告訴我們說他們家裡有很多資源,他需要我們幫忙一起載,然後我們就再安排交通,去他家裡拿然後再拿過來。」
拉曼大學慈青不怕煩累,誠意還一百分。這一分對環境的愛惜,讓身邊的同學讚歎不已。
拉曼大學學生 麥瑋雄:「因為敬元是我的同學,所以我知道他有做慈濟,所以我就叫他來收(資源),保護地球一下。」
拉曼大學學生 羅偉盛:「他們能鞠下躬,然後下去拾那些,普通人們所謂的垃圾,可是對他們來說那是黃金,那些都可以拯救地球環保。」
活動現場經過慈青巧思的布置,也變成了教育同學環保知識的好地方。一整天的回收和分類,拉曼大學慈青在校園內,總共回收了將近一噸重的資源。
拉曼大學慈青 蔡禮靖:「跟(全校)同學的人數來相比,響應度可能比較差一點,但是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也給同學一個概念說,我們自己可以做環保。」
習慣不會一瞬間就改變,但是我們現在開始省思對待環境的態度,邀約身邊的朋友一同加入,終究還來得及,為這個病重的地球降溫。
林英意 林偉德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投入校園做環保 帶動師生愛地球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馬六甲近郊,一所巴洛國民小學,有七百名師生,吳學利是全校唯一的華人老師,而她曾有一個不太好聽的封號「垃圾老師」。原來2012年,她透過大愛台,看到慈濟志工做回收,感到認同,於是投入社區做環保,也在學校帶動。這在學校是新鮮的名詞,學校又因此掀起什麼波瀾呢?
巴洛國民小學,首度開齋節發放,幫助貧困家庭,幕後推手,老師吳學利。但一個人怎麼籌措這麼多發放物資?這得從她曾經不太好聽的封號開始談起。
巴洛小學老師 吳學利:「剛開始的時候,我給人家叫垃圾老師,就覺得,怎麼,我是垃圾老師啊?有這麼糟糕嗎?」
巴洛小學老師 沙迪亞:「她自己先開始做,她去撿可以回收的物資,她收集起來,所以她走到哪裡,學生都叫她垃圾老師」
巴洛小學老師 吳學利:「你知道老師是製造紙張最多的,用到紙張是最多的,我就這樣丟到垃圾桶內,現在我知道了,所以一張紙小小張的紙,我都把它拾起來,我不會再浪費那紙張了。」
吳學利原本也和大家一樣,隨手就把用過的紙張往垃圾桶裡塞。2012年,她透過大愛台看到慈濟志工做回收,感到認同,於是投入社區做環保,也動起在學校推廣的念頭。
巴洛小學校長 曼蘇:「我非常歡迎她提出的建議,因為學生們應該學習如何照顧環境整潔。」
沒想到,全校第一場環保日,五百多公斤戰利品,有些讓她傻眼。
巴洛小學老師 吳學利:「紙巾、紙張、剩下的飯,尿片還有糞是在裡面,整包是這樣子給你的。」
這挫折,在慈濟志工協助指導學生分類後...
志工 與 學生:「這個要切掉,這是鐵,而這是紙皮。」
漸漸的,獲得改善。2014年初,學校還成立一間環保教室,甚至有其他老師,也在特殊班教育這群學習緩慢的孩子。
老師 與 學生:「如果這些盒子不洗會怎樣?骯髒,會有臭味,所以我們需要清洗,如果不洗乾淨,我們就不能回收,不然全部都會被弄髒。」
回收量也透明化,收入與支出都有紀錄,化作學校的愛心基金。
而在這所以馬來學生為主的學校,七百多名師生中,吳學利是全校唯一的華人老師,她做到了!
Read moreFriday, 13 March 2015
慇懃做環保 法喜又感恩
- Article Details
證嚴上人一再慈勉大眾:「實地去做才能走出康莊大道,要使地球永續長存,環保的推廣至為重要。」各社區不論是大愛媽媽、慈誠委員、或正在培訓見習的菩薩們,要深入了解慈濟環保志業,除了在環保站力行付出之外,都會更進一步走訪大愛感恩科技。有別於一般週休二日的星期六上午,這天的大愛感恩科技內湖低碳概念館裡熙來攘往,平常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的近四十為基隆環保菩薩們扶老攜幼經由盤師姑的邀約到此參訪,深入了解環保菩薩愛心接力的下一棒 - 大愛感恩科技,是如何透過環保科技製作出貼心實用且具有生命力的綠色再生產品。
從單項的大愛心品、到系列的用品,所陳列這些再生織品全是符合環保低碳概念生活用品。進入研發實驗中心,經過大愛感恩科技同仁的詳盡解說,讓環保菩薩們了解『搖籃到搖籃』這個世界環保的遠大理念與目標。而「搖籃到搖籃」正是如同地球上的自然生態一樣,每樣東西不管成、住、壊、空都還是有用的資源,正如果實從樹上掉落下來,不是垃圾,而將是土地的資源。這也正是大愛感恩科技成立研發中心的目的,不斷的努力精進,雖然跟收益沒直接關係,卻是跟我們愛謢地球資源的具體落實。
何彬才師兄分享說:「這次參訪讓我們更了解大愛感恩這些愛心的產品,對於環保回收再生也更有概念。」廖玉英師姊說:「今天來參觀大愛感恩科技,經過介紹了解大愛感恩科技所做的,真的是符合社會的需求,希望我們繼續努力,跟著師父走。」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師兄分享,大愛感恩科技無私的平台上,結合近 200,000萬環保菩薩的人品典範及超過 60家有專業/愛心的的合作夥伴,並將努力的成果來回饋社會,並串聯大家的愛心,期盼共同守護我們的大地。
大愛感恩科技 陳巍少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慇懃做環保 法喜又感恩
- Article Details
證嚴上人一再慈勉大眾:「實地去做才能走出康莊大道,要使地球永續長存,環保的推廣至為重要。」各社區不論是大愛媽媽、慈誠委員、或正在培訓見習的菩薩們,要深入了解慈濟環保志業,除了在環保站力行付出之外,都會更進一步走訪大愛感恩科技。有別於一般週休二日的星期六上午,這天的大愛感恩科技內湖低碳概念館裡熙來攘往,平常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的近四十為基隆環保菩薩們扶老攜幼經由盤師姑的邀約到此參訪,深入了解環保菩薩愛心接力的下一棒 - 大愛感恩科技,是如何透過環保科技製作出貼心實用且具有生命力的綠色再生產品。
從單項的大愛心品、到系列的用品,所陳列這些再生織品全是符合環保低碳概念生活用品。進入研發實驗中心,經過大愛感恩科技同仁的詳盡解說,讓環保菩薩們了解『搖籃到搖籃』這個世界環保的遠大理念與目標。而「搖籃到搖籃」正是如同地球上的自然生態一樣,每樣東西不管成、住、壊、空都還是有用的資源,正如果實從樹上掉落下來,不是垃圾,而將是土地的資源。這也正是大愛感恩科技成立研發中心的目的,不斷的努力精進,雖然跟收益沒直接關係,卻是跟我們愛謢地球資源的具體落實。
何彬才師兄分享說:「這次參訪讓我們更了解大愛感恩這些愛心的產品,對於環保回收再生也更有概念。」廖玉英師姊說:「今天來參觀大愛感恩科技,經過介紹了解大愛感恩科技所做的,真的是符合社會的需求,希望我們繼續努力,跟著師父走。」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師兄分享,大愛感恩科技無私的平台上,結合近 200,000萬環保菩薩的人品典範及超過 60家有專業/愛心的的合作夥伴,並將努力的成果來回饋社會,並串聯大家的愛心,期盼共同守護我們的大地。
大愛感恩科技 陳巍少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昆山環保參展Tzu Chi volunteers from Kunshan were invited to further educate the public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ecycling
- Article Details
In China`s Jiangsu Province, the local government recently held an event in which Tzu Chi volunteers from Kunshan were invited to further educate the public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ecycling. The volunteers` dedication and patience in teaching these ideals has helped instill the practice in many of the residents` heart and mind. We will leave you with these images at the end of the show. Thank you for watching. Goodbye.
在大陸江蘇的昆山市,市府舉辦民間大型活動,就邀請慈濟人來宣導環保,志工展現出專業與耐心,將守護大地的觀念 從小扎根,一起來看看,感恩收看,再會 Read more
廢3C的旅行(二)Illegal dumping of electronic waste
- Article Details
Recycling electronic waste is actually a lucrative business, because precious metals such as gold, silver, and palladium can be extracted and then sold for money. In fact, up to one kilogram of gold can be extracted from about ten thousand personal computers. As we reported yesterday, the residual waste that remains after all the extractions are complete is very toxic and therefore should be discarded by enclosing it in concrete. However, as this process costs money, many opportunists decide to dump such waste illegally, an act which puts everyone at risk. Here`s more in our report.
廢3C處理電子廢棄物帶來驚人的商機,因為可提煉出,金、銀、鉑等貴重金屬,一萬台電腦,就可提煉出一公斤的黃金,但就如昨天的報導指出,回收過程剩下的渣渣,毒性很強,必須由水泥包覆後才能掩埋,但因為需要花費,許多不肖業者,任意棄置這些有害廢棄物,也因此危害了每個人的健康,一起來看看我們報導。 Read more
廢棄衣架拆解 回收資源再利用
- Article Details
一般家庭在做回收分類,常見的有金屬,有瓶瓶罐罐,但是提到衣架,您可知道該怎麼處理?慈濟雙和環保站,每個月都會收到好幾車百貨公司不要的衣架,因為處理過程繁瑣麻煩,業者都會直接交給慈濟環保志工解決,敲敲打打,分成塑膠和鐵類,才有回收站願意收取再製。
鐵鎚輕輕一敲,衣架的鐵鉤和硬塑膠體,立刻解體,但別以為就這麼簡單。
環保志工 陳麗莉:「你看這個不一樣,它海綿不能賣,你就要把它拿掉,這樣把它拿起來,這樣抓乾淨,這個就是垃圾。」
過程再繁瑣,也沒人抱怨。黑色衣架,來自百貨公司,隨著清倉、換季,或是販售款式不同,每個月,雙和環保站都會收到將近五噸的廢棄衣架。
慈濟志工 謝素珍:「這個沒有分類分清楚,回收站不收這個,而且這個裝起來很占空間,所以一般民眾,像平時在外面撿、撿紙的,他們不收這個。」
鐵歸鐵,塑膠歸塑膠,拆解動作看似簡單,對這幾位阿嬤級的志工,卻是相當吃力,尤其還得忍受十度左右的溼冷低溫,因為沒有人想浪費一絲一毫可回收再利用的資源。
慈濟志工 謝素珍:「(回收的)價錢很低,這個也是不容易爛,這個都要一二十年才會爛,這個硬膠。」
環保志工 陳麗莉:「一般人在弄,都沒有弄這麼複雜的,他們嫌麻煩,就丟掉燒掉,都製造垃圾,對不對,汙染空氣。」
別人嫌麻煩、不碰的東西,對慈濟環保志工來說,卻像個寶,一個念頭,要減少大地過多的負擔。
蕭志傑 張竣瑋 台北報導
Read more燈會宣導環保 志工現場分類資源
- Article Details
今年台灣燈會有四大燈區,其中豐原燈區也是每天吸引大量人潮參觀,除了靜思書軒在現場推廣有機產品之外,慈濟志工也每天到場,宣導資源回收分類,帶動賞燈民眾一同愛護地球。
慈濟志工將桶子裡沒分類的垃圾,一一夾起來,重新分類。
另一頭,則有志工忙著跟民眾宣導,如何分類。
慈濟志工 林全福:「只要是垃圾本來就是很髒,但是我們要有一種歡喜的心,為地球的環境來打拚。」
台灣燈會四大燈區之一的豐原燈區,每天吸引大批人潮,垃圾量也暴增,慈濟人前往宣導資源回收分類。
在慈濟志工宣導下,民眾無形中也學會了基本的分類工作。
此外,靜思書軒也參與燈會活動,推廣清淨無染的有機產品,跟民眾結緣,希望大家一同為愛護大地而努力。
真善美志工 台中綜合報導
Read more環保拯護地球 慈青招募生力軍
- Article Details
位於大馬吉隆坡的拉曼大學(University Tunku Abdul Rahman)分校,從週一起連續一個星期舉辦校園社團招募新生活動。目的在於鼓勵就讀該私立大專的學生,不只是靜靜地坐在課室學習,還要走入人群結識新的朋友,投入新的興趣和活動,培養團隊精神默契。馬來西亞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也把握機會在社團招募新生活動中,宣導環保的重要性,並且募集更多有善心的同學一起參與”慈濟教育助養”計劃。
拉曼大學,是馬來西亞華裔學生選擇就讀的私立高等教育學府之一。每年大學都會舉辦社團日,讓大學生走出教室,多參與社團活動。有一群同學就算備考,也要藉機在校園宣導環保的重要性。
慈青 劉穎凡:「那其實現在我們是期中考,所以每一個學生 不只是慈青,全校的學生都在忙著考試,考試 趕一些課業要交,所以這個過程其實還滿挑戰的,就是因為每天都有不同夥伴考試,不能配合出席會議,不能出來討論。」
雖然考試近在眉梢,拉曼大學的慈青並沒有卻步,反而妥善分配時間把課業和志業都照顧好。
慈青 劉穎凡:「最大的動力就是因為,我們覺得這個環保是刻不容緩的,
是一定要去做的,那這一次也是主要要告訴大家,我們的資源是可以變黃金,那黃金可以變愛心,所以我們就用這樣子的一個方式,配合我們即將推動的那個,(慈濟新芽)助養計畫一起進行。」
回收資源,款項全數用來助養清寒學生。拉曼大學慈青的誠懇,獲得校方認同,這是年輕人的愛心實力。
林英意 林偉德 吉隆坡報導
Read more提升環保意識 有志一同身體力行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基金會在福建省的福鼎,以慈善和環保聞名,志工平常交流極為頻繁,帶您來看慈濟人的足跡。
慈濟志工 林玉瓊:「寧德的夜市很多,經常那個夜市你走過去,一片都是垃圾、塑膠袋啊!」
彼此分享對環境的看法,福鼎與寧德兩地慈濟志工,都希望環保意識能夠更普及。
民眾 趙蔚華:「有個師姊問我,什麼動力 讓你們這麼早,開了車,大老遠的來,我跟她說,是一心向上,想做好事。」
無論是環保還是行善,志工想透過聯誼活動,號召更多有志之士,共同付出。
真善美志工 福建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