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2015
Sunday, 15 March 2015
2015,03/15,慈籃路跑&義賣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3月15日(日)
【地點】新北市板橋區浮洲橋下河濱公園
大愛心聞: 環保五省小尖兵 穹頂之下願力行

街頭巷尾老寶貝 一呼百應好人緣
- Article Details
心富大幸福,走在環保路上。這位78歲高齡的楊吻阿嬤,在自家旁邊設立一個環保點,一開始只是走路運動時,沿路撿回收,沒想到一做就是18年不停歇,現在整條巷弄的資源回收都集中到阿嬤的環保點,看得出阿嬤,做環保,人緣好。
環保志工 楊吻:「師姊感恩,感恩,謝謝謝謝,拿去回收。(阿婆這支再給你。) 好,來,我撿我撿我撿,我撿去回收。左鄰右舍大家都很好,都會給我,知道我在做資源回收,東西都會留給我,如果他們有,我沒來收,他們就自己拿去後面放。(老菩薩,很棒!做人很好,一度讚,讚!)
做環保真正好,無憂無慮,生命長長久久,這個線去那個印刷廠那裡拿,那裡都有在綁紙的,我就去那裡拿,一個一個串起來,要載比較方便,放下去他就給我們用。(用多久?) 做十八年了,我六十歲做到現在,越做越彎,一直做一直彎,讓我身體健康,讓我做到不能做為止。
十幾年前罐子很多,撿一撿回來集合放在這裡,我們村子裡委員很多,開始來載,一個月收兩次,一遍比較多一遍比較少,我這個走習慣了,都緩緩的下來,我都整理的很細了,去那邊比較不用麻煩,不然那裡很多菩薩,在那裡分類很辛苦,我這個去,他們不太需要再分類了,他們都有車來載才有辦法撿,也很感恩,她撿很久了,為了地球環境也有,我歡喜走慈濟這條路,開始一直做下去。
兒子媳婦很孝順,孫子也很乖,這樣我就覺得很幸福了,注意身體安全,每天來讓我們服務一下,你好,我們也好,大家都好,我會幫忙拉客人,有人在那裡走,我就來來來,來喝茶(來量血壓),這裡有,我也會收回去,好,謝謝,感恩感恩感恩,這好像我的生命一樣,走到那裡看到這個,我趕快撿就對了,很重要,對我很重要。」
Read more一天只用一瓶水 學童省水大挑戰
- Article Details
在沒有自來水的供應下,一瓶六百CC容量的水,可以做些甚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馬來西亞吉打慈濟幼兒園的小朋友,如何運用一瓶水,應付日常生活所需。
小朋友們合心協力挑水儲水,因為「吉打慈濟幼兒園」即將進入一天,沒有自來水的生活。
慈濟幼兒園學生 曾渝恩:「挑戰拿一個瓶子裝水,拿來洗碗 刷牙 還有抹身。
沒錯,一天的日常作息,只能依靠這小小一瓶水。該如何節省水資源,小朋友有妙方。
慈濟幼兒園學生 曾渝恩:「沖涼一下子,還有洗手開小小的水,沒有這樣做 我們會沒有水用。」
一整天下來,孩子們也體會到無水可用的辛苦。
慈濟幼兒園教師 與 學生:「剛才本來是這邊的,然後我用到這邊,(你怎樣節省 你的碗是怎樣刷乾淨),我拿布去抹 (明天你還要裝嗎),(明天我們用這樣來抹身可以嗎),不能(為什麼)太少水了。」
慈濟幼兒園學生 林于軒;「(今天你辛苦嗎)辛苦(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去挑水 水會用完的,(如果水用完了 我們會變成怎樣),沒有水(用)。」
慈濟幼兒園教師 陳慧盈:「就是透過這樣小小瓶的水,其實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也可以讓他們知道 其實,水可以重複性地再使用,就不會浪費那個水。」
慈濟幼兒園學生 李健雍:「(那個水是要做什麼的) 澆花。」
水是大地萬物生命的泉源,珍惜資源,就從你我生活小細節開始。
馬來西亞報導
尤靜蓓
貨車裝廣播系統 街頭巷尾推環保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吉隆坡有一對夫妻,李振清與謝月美,他們過去經營餐飲生意,2007年開始參加志工做資源回收。夫妻倆深感保護環境的重要,因此2011年結束生意退休後,更全新投入慈濟志工行列,甚至在自用小貨車上安裝廣播系統,每周固定繞行大街小巷,邀請民眾支持資源回收。
花點巧思安裝廣播系統,李振清、謝月美這對夫妻,每周三早晨,就開著這部「會唱歌的自小客車」回收資源。
慈濟志工 李振清:「就方便我們去收垃圾,有一個喇叭,這樣那些居民認同慈濟的,就會給我們資源,送給我們,不用每一家每一家去講。」
慈濟志工 謝月美:「師伯第一次開了(音樂)出去收(資源)的時候,因為他做環保時是很威風的,我就不敢出去看,等他收回來的時候才幫忙拿,可是這樣一突破,所以收到好像習慣了,沒有去收就不能(習慣)了。」
2007年踏上資源回收志工行列,2011年全職投入慈濟志業,開了17年的紅色小貨車,如今改良成為慈濟環保車,走訪吉隆坡大街小巷,一趟接著一趟回收資源。
民眾 劉耀勝:「賣又不值錢,不過當交到他們的手上就很值錢了,為什麼呢,他可以回饋社會做善事,肯定我們也(做)一個環保,不必那麼多垃圾走出來。」
經營餐飲生意大半輩子,退休原本是愜意的生活,不過李振清和謝月美,卻創造另一段黃金歲月。
慈濟志工 謝月美:「好處就是,不會太得空,坐在家裡相罵,因為有寄託,所以做了累,回家裡就要休息,所以就是講,兩個夫妻退休了,最好的選擇就是做環保,還有做慈濟。」
不為自己得利益,而是把資源變賣後的款項,全數捐給慈濟行善濟助貧病苦難人。環保志業讓李振清、謝月美的心裡,日日充滿知足與感恩。
林英意 林偉德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城市小童下鄉趣 蔬菜雜草分不清
- Article Details
從小在城市裡長大的孩子,如何體驗傳統農村生活?江蘇昆山環保教育基地,舉辦青少年環保體驗營活動,就將教室搬移到農場裡的菜園,讓家長陪著孩子,當起了一日農夫,體驗盤中飧的得來不易。
綠油油的菜園,種滿了各式各樣的蔬菜,看來令人心曠神怡,但若真要讓孩子親自下田採摘,家長和志工卻擔心。
慈濟志工 劉名菊:「小朋友同學們,菜跟草不要分不清楚喔,你的腳不要踩到菜了喔。」
在昆山的大愛農場裡,慈濟第三期青少年環保體驗營開課了,小朋友彎腰當起了一日農夫,親自體驗盤中飧的得來不易。
慈濟志工 與 體驗營學員:「拔深一點,你看喔,它這個都是很嫩,一弄就斷了,是不是很青翠,對不對,這個芽可以讓它再長出來。」
家長:「我覺得這種上課方式跟傳統課堂肯定不一樣的,很活潑,第二個小孩子都很喜歡,第三個最重要的,其實我覺得是可以把這種環保理念傳承下去。」
田裡的摘菜工作完成後,還得進到廚房裡洗菜,很多平常養尊處優慣了的孩子,這會兒還是第一次體驗洗菜、做菜的辛苦。
環保體驗營學員 紀丞佑:「(水很涼啊)嗯,(你們平時在家都是誰洗菜)我老媽,(所以老媽很怎麼樣)很勤勞,(很辛苦對不對)嗯。」
環保體驗營學員 李唯群:「體會到媽媽的辛苦,跟我們自己摘(菜),吃起來比較好吃。」
忙和了一早上,這些豐富的食材總算變成餐桌上的佳餚,品嘗起來,也格外美味。
環保體驗營學員 平青芸:「(平常)吃飯吃那些菜,感覺都滿好吃的,好像不是特別辛苦,但是實際上自己去做做,感覺很辛苦,(以後)摘菜我會主動去幫忙。」
志工利用大愛農場,作為自然教室,透過採摘蔬菜的親身體驗,讓孩子從中體會環保對自然生態的影響。
曹豔豔 童茹棠 真善美志工-江蘇報導
Read more遊戲中學習環保 小朋友懂得惜物
- Article Details
懵懂的孩童,不易了解環保。在美國洛杉磯,蒙洛維亞大愛幼兒園的老師,以海洋的小魚、汙染為主題,啟發小朋友回收資源、不亂丟垃圾的理念。而在核桃大愛幼兒園,老師帶著學生體驗生活周遭的環境,其實有很多東西都可以再利用,垃圾也可以變成寶物。
掉在地上的落葉,沒有變成垃圾,而是袋中的寶物。核桃大愛幼兒園將環保融入課程,利用回收的紙盒,落葉、枯草,做成一座座小山。
核桃大愛幼兒園學生:「我做的是山(你也是做山),我也是做山,(那你的山上面有什麼東西)有一個超人。」
核桃大愛幼兒園老師 艾麗莎:「我用山的圖片向學生解釋,山裡面應該會有的東西,讓他們用手摸摸落葉,而不是直接丟掉(變成垃圾),(很多東西)還可以再利用。」
懵懵懂懂的孩童,不容易了解資源回收、分類。蒙洛維亞大愛幼兒園的學生,從家裡帶寶特瓶來回收,老師以海裡的小魚為主題,告訴他們亂丟垃圾,汙染海洋,小魚會很難過。
珍惜資源,從生活做起。
蒙洛維亞大愛幼兒園學生 凱莉:「(你剛剛洗手的時候,有用很多水嗎)沒有,因為那個我會(用)太多水的話,我們不能洗澡,(不能)刷牙還有漱口。」
蒙洛維亞大愛幼兒園學生 克萊爾:「(為什麼我們要種樹)因為我們要保護地球。」
師生齊力將在校園裡光禿禿的地方,種上草,綠化校園,愛護地球。
殷肇霙 施嘉 蔡怡暄 陳伊柔 真善美志工-美國報導
Read moreSaturday, 14 March 2015
合心勤精進 大愛法入心
- Article Details
「什麼是人文?人文就是彼此用生命走入生命。生活在人世間,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承擔了各個志業的責任,任何一個單位都是很重要的單位,發揮整體愛的能量,人人連心互動,整個的志業,就是為利益眾生,維護社會的安全,這都需要人人打從內心體會到那一分『誠之情誼人間祥兆』。」3月4日至8日慈濟各志業體新進同仁參與人文教育營研習,營隊中每一天早睡早起,勉勵大家「慈濟志業的道路,方向清楚、目標遠大」,希望大家鍛鍊身體,養成良生活習慣,才能走得既長且遠。
『心要定、志要堅!』面對最近外界對慈濟諸多不實的報導,大愛感恩李鼎銘總經理行前愛語叮嚀,勉勵同仁 :「一般企業追求的ROI (Return Of Investment) 投資回報率,但大愛感恩科技努力的目標 ROI (Return Of Influence) 則是 " 對社會影響力 "。50前年克難慈濟基金會成立,善款來自從每位家庭主婦每日買菜所省下來的五毛錢開始,匯聚愛心成就今日。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更要戒慎虔誠,大家發揮良能讓環保落實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因為我們是一家人,相依相信彼此都感恩;因為我們是一家人,分擔分享彼此的人生。」來自全臺慈濟各志業體齊聚來到花蓮,慈濟不分宗教、不分種族、不分你我,天蓋之下、地載之上都是一家人,「既來之,則安之,做好自己本分事。」讓身心靈安定,以法喜的心情來到人文營,學習慈濟人文。
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 證嚴法師期許人人要法入心、法入行,「彼此同心同方向,在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的大直道上,每一件事都是為社會、為社區及為人群付出,不斷把握時間為世間的祥和而努力,時時多用心。」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花蓮報導
Read more合心勤精進 大愛法入心
- Article Details
「什麼是人文?人文就是彼此用生命走入生命。生活在人世間,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承擔了各個志業的責任,任何一個單位都是很重要的單位,發揮整體愛的能量,人人連心互動,整個的志業,就是為利益眾生,維護社會的安全,這都需要人人打從內心體會到那一分『誠之情誼人間祥兆』。」3月4日至8日慈濟各志業體新進同仁參與人文教育營研習,營隊中每一天早睡早起,勉勵大家「慈濟志業的道路,方向清楚、目標遠大」,希望大家鍛鍊身體,養成良生活習慣,才能走得既長且遠。
『心要定、志要堅!』面對最近外界對慈濟諸多不實的報導,大愛感恩李鼎銘總經理行前愛語叮嚀,勉勵同仁 :「一般企業追求的ROI (Return Of Investment) 投資回報率,但大愛感恩科技努力的目標 ROI (Return Of Influence) 則是 " 對社會影響力 "。50前年克難慈濟基金會成立,善款來自從每位家庭主婦每日買菜所省下來的五毛錢開始,匯聚愛心成就今日。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更要戒慎虔誠,大家發揮良能讓環保落實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因為我們是一家人,相依相信彼此都感恩;因為我們是一家人,分擔分享彼此的人生。」來自全臺慈濟各志業體齊聚來到花蓮,慈濟不分宗教、不分種族、不分你我,天蓋之下、地載之上都是一家人,「既來之,則安之,做好自己本分事。」讓身心靈安定,以法喜的心情來到人文營,學習慈濟人文。
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 證嚴法師期許人人要法入心、法入行,「彼此同心同方向,在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的大直道上,每一件事都是為社會、為社區及為人群付出,不斷把握時間為世間的祥和而努力,時時多用心。」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花蓮報導
Read more稽查電子廢棄物 空拍蒐證防漏網
- Article Details
3C電子產品報廢後,衍生的「電子廢棄物」,目前被環保署列為「有毒事業廢棄物」,環保人員不但要核對廢棄物資料,載運電子廢棄物的車輛,也裝上衛星定位系統,接受GPS監控。儘管如此,不肖業者為了節省處理廢棄物的成本,台灣仍然一再發生電子廢棄物的偷倒事件,環保人員疲於奔命,查不勝查,近年來使用空拍機,用空中攝影蒐證。今天的「廢3C的旅行」系列報導,帶您了解國內目前電子廢棄物的把關和管理情況。
台南環保局專門委員 周妙旻:「稽查人員要查獲他們這種行為,不容易,因為圍牆圍籬相當高,只好用空拍的方式,無人駕駛的飛機 ,這樣子去拍攝到他們實際操作的行為。」
發現空拍機蒐證,這名非法業者趕緊躲起來,但行徑仍被拍下。環保署查緝廢五金汙染,多管齊下。
環保署北區督察大隊二隊長 張乃仁:「這個工廠裡面,其實設備非常簡陋,然後他把這些東西(廢五金) 收來以後,粉碎,然後就水洗,把這個銅回收回來。」
重金屬汙泥,不肖業者直接埋進土壤。汙染從土地和水源,延伸空氣。
深夜趁著四下無人,現場20公噸的廢IC板,露天燃燒。
環保署南區督察大隊隊長 王世昌:「這些不法的業者為了要節省成本,所以他們用這種露天燃燒的方式,不需要再用破碎、分裂的機器,也不需要再用人工來分類,所以它的成本非常的低。」
非法的廢五金工業,是稽查重點,而合法的再處理業者,也得通過環保署層層檢驗。不要的電線電纜,從輸送帶送入粉碎機器。粉碎過程,產生大量的金屬和塑膠粉塵。
廢五金再處理業者 陳先生:「非法的(業者),就是他也沒有隔音間,也沒有集塵器,這些東西他都沒有。」
重金屬和戴奧辛粉塵,最後被「集塵器」收集下來。
環保署南區督察大隊隊長 王世昌:「收集起來這些(集塵)灰,就送到合格的處理廠,我們來查核,看看他有沒有設置(集塵器)。」
清查廢棄物聯單,每一筆申報資料,稽查人員仔細核對。
台南環保局專門委員 周妙旻:「清運的車輛要有GPS,要有聯單交代,可是他非法來載運這個東西,然後就去處不明,甚至亂倒,的確要嚴格來要求取締。」
「電子廢棄物」被列為「有毒事業廢棄物」,環保署GPS掌控。
環保署北區督察大隊二隊長 張乃仁:「如果他有一些不正常的路線,或是說不正常的停留時間,就會列入我們的監控重點。」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百密有一疏,在環保人員的層層監控下,還是有很多電子廢棄物流竄到全台,像新北市的這處土地,就被人棄置了龐大的電子廢棄物,還有熔煉金屬的廢爐,也被人隨意丟棄 。」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 黃煥彰:「運送的過程會有GPS,可是當你變成一般事業廢棄物的時候,就是所有車輛都可以運送,它跑到哪裡去了,我們完全失控 。」
學者的憂心,不是沒有道理,因為環保署曾經考慮鬆綁廢五金進口,但「電子廢棄物」一旦變更為「一般事業廢棄物」,政府就不能用GPS追查流向,可能流竄全台。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 黃煥彰:「我們台灣掩埋場大概剩下4年的容量而已,當我們去處理全世界的電子廢棄物的時候,沒有地方可以去。」
環保署廢管處第三科科長 顏振華:「衍生的廢棄物,會對台灣的這些掩埋容量會有影響,所以建議我們署(環保署)裡面再審慎的評估。」
電子廢棄物以往的漏洞,還沒補起來,如今繼續挖洞,如何彌補電子毒害的巨壑,關係您我和下一代的未來。
採訪撰稿:張澤人
攝影剪輯:李岳為
歷經浩劫生靈塗炭 以愛重啟新生
- Article Details
2004年,南亞大海嘯,一場災難,串連起全球之愛。慈濟基金會南亞專案,援助受災的印尼、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泰國,四個國家。而重建期間,國際性災難不斷,因此,以專案賸餘款13億8309萬元,向主管機關內政部申請變更,擴大至全球各國各項災害重建。一直到去年底,專案報結,愛心遍及22個國家地區。
在海岸線上,重新迎接幸福和夢想。千年佛國,斯里蘭卡,曾經鋪天蓋地的海嘯,慈濟大愛村,矗立新市鎮。印尼,一度淪為死寂之城的亞齊,生命勇士,也從慈濟大愛村出發。
2004年底,南亞大海嘯,慈濟基金會發起「大愛進南亞‧真情膚苦難」專案募款活動,全球三十國家地區愛心動員。
慈濟共募得26億1551萬2556元,賑災重建支出近13億。而餘款13億8309萬元,於2009年9月24日,向內政部申請變更用於國際急難。同樣的應用於遭受重大天災侵襲之國家,以及糧食人道援外計畫。
2009年菲律賓凱莎娜風災、2010年海地強震、2011年北朝鮮糧荒、2011年緬甸水患、2012年美國桑迪風災,這愛心,持續送到共十九個國家。
2014年12月23日,慈濟南亞專案執行完畢,依法向衛福部申請報結,支出29億1390萬5478元,較收入超出了350萬5705元,這不足款項,由基金會國國賑災項目支應。
從2004到2014,十年期間,許多您或許未曾踏上的國度,愛心足跡已烙印。榮耀,回歸台灣。若真要問它的價值,南亞海嘯,斯里蘭卡第一批當地慈濟種子,今年二月來台接受慈濟委員受證,他的一席話。
斯里蘭卡慈濟志工 阿羅沙:「到目前為止,在斯里蘭卡,慈濟會員人數不多,大約只有將近260位會員,這次我和我的夥伴回去,要帶出1000位慈濟會員,在斯里蘭卡。」
愛心的真締,或許就在這裡。南亞款項的意義,也超乎金錢數字。用一分愛,啟發另一分愛。這也是為什麼,在不同國度、各種族裔,您認為的陌生人心中,永遠為台灣保留一個位置的原因。
綜合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