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4 March 2015

心靈環保善循環 菁華響應愛接力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藉由「善」的平台接引許多相關企業一同投入「愛」的行列。達到大愛感恩與眾不同的ROI - Return Of Influence ,深植影響力,匯聚每一股清流力量。(左至右)大愛感恩李鼎銘總經理與菁華 黃彥一董事長、葉芸桑副總。(攝影者:李艾錚)2008年全球金融大海嘯,有一家神秘公司跑到桃園大園工業區投資17億元蓋了占地3萬坪的工廠;為了做最好的刷毛布,從上游的化學纖維開始做起到下游的加工絲都自己做,確保品質能達到要求;當刷毛布、衣生產重鎮從台灣轉移到中國甚至往東南亞國家,它卻繼續留在台灣,他就是全球頂尖刷毛布供應商「菁華工業」。

刷毛衣跟寶特瓶一樣,原料都是由聚酯纖維 (PET) 做的,價格相對有競爭力且質輕、有著與皮草衣裘相同保暖的效果,因此有人稱刷毛衣是窮人的皮草」。與一般針織布料相同,但經過三道特殊的製程:『』- 先用金屬鉤子鉤破紗線,讓裡頭的纖維散開拉起,卻不能整條弄斷。』- 跟梳頭髮一樣,梳出一絲絲的毛絨,使布料更加柔軟。『』- 最後將毛絨剪平,就像用除草機割草一樣,絨成為服服貼貼、緊緊交織的草皮。『刷、梳、剪』三道製程讓一塊布料摸起來像高級皮裘、舒適柔軟又具保暖功能。擁有全世界最新、最自動化工廠的菁華工業,在黃彥一 董事長帶領下,做到降低耗能、耗水,扭轉紡織業帶來汙染的形象。這樣充滿愛心的公司,在大愛感恩科技愛的平台上,付出無所求,是大愛感恩最佳合作夥伴之一。

圖說:李鼎銘總經理分享:每一個環保菩薩將垃圾分類、整理,化為有用的資源。大愛感恩科技則匯聚諸如菁華工業等紡織業的專才,將回收資源化為實用的產品、延續物命,啟發更多人的慈悲心。(攝影者:李艾錚)黃董事長認同慈濟環保理念,除了改變紡織業是汙染工業的形象,也帶動公司同仁每個星期五中午素食愛地球。今天不僅素食『身體環保』,針對外界紛紛擾擾、新聞媒體似是而非的批評,特別邀請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與同仁面對面,來場『心靈環保』,分享「環保人文」。

圖說:黃彥一 董事長從生活中帶動同仁素食愛地球外,也帶著同仁一起落實清淨在源頭環保回收,更希望藉此啟發同仁善念。(攝影者:李艾錚)李鼎銘 師兄分享 證嚴上人在1990年8月23日一場演講中,提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號召慈濟人隨手做環保開始,帶動每一個環保菩薩將垃圾分類、整理,化為有用的資源。大愛感恩科技則匯聚諸如菁華工業等紡織業的專才,將回收資源化為實用的產品、延續物命,啟發更多人的慈悲心。藉由分享讓菁華同仁更了解,大愛感恩以『社會企業』的型態、化無用為有用;制度面則是將內部作業流程標準化,且達到ISO 9001品質與ISO 14001環境認證標準。而慈濟志業體,因屬來自各方的志工菩薩,秉持「付出無求,同時感恩」的精神,「以戒為制度,愛為管理」,以真誠的愛,視膚慰天下蒼生為己任。

黃彥一 董事長十分感動於 證嚴上人的無私付出,也希望盡己之力,帶動同仁落實清淨在源頭,更希望能夠啟發同仁善念,因此請購大愛感恩慈悲科技系列「神奇白鞋」與全體同仁結緣,希望穿上這雙鞋,能夠一起「口說好話、心想好意、手做好事、腳走好路」,將善的循環從自身傳給更多的人。

「台灣無以為寶,唯有以愛與善為寶」,大愛感恩科技藉由「善」的平台接引許多相關企業一同投入「愛」的行列,達到大愛感恩與眾不同的ROI - Return Of Influence ,深植影響力,匯聚每一股清流力量,我們都會是改變世界的力量。

大愛感恩科技 李艾錚 桃園市大園區報導

Read more

推行環保十八載 老菩薩恆持初心


慈濟推動環保,已經邁入第二十五年,為了延續可用資源的物命,慈濟環保站如雨後春筍,遍佈全台大小鄉鎮。而早在二十多年前,新北市貢寮區,當時的社區理事長許吳却,感動於證嚴上人的呼籲,不顧外人異樣眼光,親自帶頭撿拾回收物。之後,考慮到固定環保點的必要性,直到十八年前,積極奔走下,終於成立了貢寮區專屬的慈濟環保站,加上當地青年人口逐漸外移,讓這個環保站,扮演起老人家彼此照顧的重要據點。

環保志工 吳丁玉梅:「我做(環保)十多年了, 想說閒著也閒著 鄰居邀約就來了。」

環保志工 張簡月鴻:「我坐公車來的, (坐多久) 差不多半小時。」

 

不論距離多遠,環保站的吸引力,就是沒話說。成立十八年,背後推手,就是她,許吳却。

慈濟志工 許吳却:「上人的法 從二十多年(前), 我就聽在我的腦海裡, 以前剛開始 我就想說也要帶頭, 也要做 那時候(社區)都是垃圾箱, 要去撿什麼的 還有人講說, 許吳却是不是窮啊, 為什麼要去撿那個。」

當時的她,尚未走進慈濟,擔任社區理事長時間,就向鄰居借來這塊地,再自己花了十多萬,打造了貢寮唯一的環保站。

環保志工 劉張秀:「我的女兒住在外面, (都會跟我說)媽 妳要去做, 就等好天氣再去, 妳就多少做一些。」

環保志工 游秀鳳:「(社區現在)幾乎都是, 老人家比較多, 沒有年輕人可以幫忙了。」

慈濟志工 許吳卻:「孩子都到外面(工作)去了, 你要他每天在家裡不行啊, 他就來做 聊聊天, 他們覺得說很快樂, 偶而我們社區也會找幾位老菩薩, 來辦一個茶會什麼 我們也會。」

30多坪的鐵皮屋,意外成了老人輕安居。71歲的她,去年也正式受證,大字不識半個,愛,卻很豐沛。

蕭志傑 李建寬 台北報導

Read more

環保站大課堂 資源回收實作體驗


落實環保教育,德霖技術學院的老師,將教室挪到了慈濟環保站,年輕學子透過親手做回收,學會珍惜資源,也發願要少用塑膠袋及喝罐裝飲料。

德霖技術學院的人文課程,移到了土城頂埔環保教育站,師生分成三組,藉由志工的詳細說明,認識哪些資源可以回收

慈濟志工 與 學生:「這個袋子是屬於複合式包裝,為什麼叫做複合式包裝,因為它有兩種材質,這裡剪開了 這個沒有回收。」

原來多數裝零食的包裝外袋,是不可回收的,學生們上了一課,但哪些又是可以回收的塑膠袋呢?

德霖技術學院慈青 江艾凌:「其實塑膠袋 乾淨的塑膠袋,都可以拿過來回收的,然後還有芭樂的套袋,也是可以回收的,餐盒也是可以回收的。」

環保教育,透過年輕學子的親身體驗,變成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德霖技術學院學生 林親和:「(今後要)多多做環保,少喝飲料 然後塑膠袋那些也少拿,就出去的時候,如果可以(拿)的東西 都自己來,就不要再多拿一些塑膠袋,這樣也節省空間。」

德霖技術學院學生:「我們平常要做好分類,然後也可以多多搭乘,交通運輸工具 然後來,減輕我們的碳足跡。」

大學生透過親自動手做,從做中學,再把難得的環保體驗,推廣出去。


真善美志工 夏小鳳 瞿明成 翁金員 台北報導

Read more

穆斯林拜訪環保站 學習分類資源


馬來西亞東海岸的水患,之前在彭亨州的瓜拉吉撓小鎮,造成很嚴重的災情,其中一所宗教學校,水深高達兩層樓,大水沖毀許多教室和設備,慈濟志工曾動員超過2千人次,協助宗教學校清洗厚厚的泥漿。因為水災的發生,讓校方體悟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所以老師決定帶領學生到瓜拉吉撓慈濟環保點學習。

馬來西亞瓜拉吉撓慈濟環保點,成立至今4年的時間。環保志工一如往常,每月一次回收堆積如山的資源。不過這天卻多了一群意外訪客,他們是隔壁宗教學校的師生。

慈濟志工 楊金蓮:「看到我們慈濟真正地來做,幫助他,有幫到他,所以說這次講到環保,他都認同,帶著他的學生,可以過來學習做環保。」

宗教學校老師 法茲拉:「可能學生曾經在電視上聽到,在廣播中聽過資源回收,可是他們沒有落實,因為沒有真實去接觸,所以帶學生來到這裡見習。」

適逢學校長假,正當全校師生都準備回鄉,法茲拉老師和羅斯蘭宗教師,帶著14位中學生,來到瓜拉吉撓慈濟環保點見習。

宗教學校老師 羅斯蘭:「我們身為老師,也是學生的典範,在教育孩子之前,我們應該學會怎麼做資源回收,以身作則,保持環境整潔。」

宗教學校老師 法茲拉:「新知識就是學會分類資源,書本、紙張,全部都可以變成錢,而且還可以拯救地球,這之後我會說服校方,邀請學生來環保點協助慈濟。」

經歷過水災浩劫,大家學會的不僅是愛惜大地,人與人之間的情誼也充滿了愛的能量。

宗教學校老師 法茲拉:「水災之後,慈濟的到來,我們的學校和社區的關係更密切,和非馬來族群的居民也改善,我們覺得居住的環境充分體現一個馬來西亞精神。」

因為一場水災,讓伊斯蘭教和佛教有機會站在同一個出發點,為地球、為下一代而攜手努力。

林英意 林偉德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誠之情誼愛能量 慈悲不分你我他


慈濟志工廖素琴,投入環保十多年,在市場專門回收別人不收的塑膠袋,同時也會協助,行動不便的資源回收工作者彭麗華,撿拾紙板。志工做環保,為的是守護大地,善的行動中,同時也照顧了許多弱勢族群。證嚴上人在今天(3/24)的志工早會開示,愛的能量,誠之情誼,慈悲心不分別你我,這都是很美的人生,多麼溫馨。

穿梭市場,回收塑膠袋。慈濟志工廖素琴一心做環保,主要收集不易處理、價格不高的回收物。行動不便的彭麗華,也在市場撿回收維生,廖素琴主動協助,成為相互扶持的夥伴。

證嚴上人開示:「誠之情誼她會教她怎麼做,教她眼睛要亮一點等等,這種慈悲等觀,這都是慈悲心她不分別你我,你看她愛她這樣牽著走,這就是菩薩。」

菩薩聞聲救苦,發掘社會暗角,台北市一位91歲的黃阿嬤,平時靠回收賺取收入,狹窄的家中堆滿雜物,慈濟人不捨阿嬤居住在髒亂環境,動員前來打掃,整理家園。

證嚴上人開示:「慈濟的環保菩薩遇到了,我們關懷他我們幫助他,我們長期陪伴他,這都是很美的人生,這都是調和人間調和,情的調和愛的調和,多麼的溫馨。」

志工也送來舒適的床,讓阿嬤感動又歡喜。以誠以情的付出,堅定守護大地也守護了需要幫助的貧苦人。

江杏幸 翁國嘉 花蓮報導

Read more

武漢環保推素Tzu Chi volunteers in Wuhan organized a seminar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e go to Hubei, China at the end of the show where Tzu Chi volunteers in Wuhan organized a seminar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sides teaching members of the public how to sort their recyclables correctly, the volunteers also explained why going meatless is good for both the body and the planet. We will leave you with these images.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a Ai Headlines. Goodbye. 

我們帶大家到中國湖北,武漢慈濟志工舉辦環保講座,除了教導大眾如何正確做分類,志工也分享茹素為何對我們的身體和環境有好的影響,一起來看看,感恩收看,再會。 

Read more

臥龍環保聯誼In Taiwan, 50 recycling coordinators from Daan, Zhongzheng, Zhongshan, Wanhua and Datong districts have pulled together to share their insights on conservation with each other


In Taiwan, 50 recycling coordinators from Daan, Zhongzheng, Zhongshan, Wanhua and Datong districts have pulled together to share their insights on conservation with each other in order to promote such knowledge to more families. Let’s now join them. 

在臺灣,為了凝聚環保意識,台北市大安、中正、中山、萬華和大同等五個區的五十位環保幹事,齊聚一堂,透過交流分享,期待把清淨在源頭的觀念更廣泛地傳遞到每個家庭,一起來看看。 

Read more

緬甸參訪+香港浸大參訪Reps of Myodow Medical Crt. visit Taipei & HKBU visits HK Jing Si Hall


In Hong Kong, a group of students from a prestigious university visited the local Jing Si Hall to learn more about Tzu Chi and its practices. Due to the recent criticisms the charity has received in Taiwan, this group of students did not hold back on their questions. In the end, however, the students were glad to have heard from the volunteers themselves. But first in Taiwan, a group of visitors from Myanmar stopped by Tzu Chi’s Humanitarian Center, among the guests was the superintendent of Myodaw Medical Center who came to Taiwan to sign a contract with the Taipei Tzu CHi Hospital in hopes of future Collaboration. 

香港浸會大學校方安排學生到慈濟香港靜思堂參訪,受到這陣子各界關注慈濟基金會,學生的發問也格外尖銳,但在聽了志工的解釋後,這群學生也更認識慈濟,我們待會在一起看那些畫面。但是首先,一群緬甸貴賓前來臺灣參訪,也順便到慈濟人文志業中心,人群中是緬甸妙禱醫院院長,但是院長這次不是來休閒旅遊,而是來與台北慈濟醫院簽合約,希望兩個醫院一起合作,幫助醫療缺乏的緬甸。 

Read more

城市礦山(4)This is better than mining for gold


As the recycling industry expands in Taiwan, the focus now has turned to more eco-friendly processing techniques and even providing feedback to manufacturers so they may come up with products that either use these reclaimed materials or are easier to be taken apart to be reclaimed. Here’s our fourth report on Urban Mining. 

在台灣,資源回收業者持續擴張版圖,目前重心轉往更環保的工法,也回饋資訊給製造業者,讓產品可以利用回收的資源,甚至在設計上能變得更方便拆解,以下是我們城市礦山專題的第四個報導。 

Read more

真實慈濟路(11)建築篇The building materials used to construct the Jing Si Halls


Among the recent controversies surrounding the Tzu Chi Foundation, one is the building materials used to construct the Jing Si Halls. Many believed that the Halls are designed with high-en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However, the truth is all Jing Si Halls were built to be sturdy and stong but also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最近外界一連串對慈濟的質疑,其中一項是靜思堂所使用的建材,許多人相信慈濟基金會使用高檔建材打造靜思堂,但事實是,靜思堂用的材料不僅堅固,同時兼顧環保。 

Read more

心靈環保善循環 菁華響應愛接力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藉由「善」的平台接引許多相關企業一同投入「愛」的行列。達到大愛感恩與眾不同的ROI - Return Of Influence ,深植影響力,匯聚每一股清流力量。(左至右)大愛感恩李鼎銘總經理與菁華 黃彥一董事長、葉芸桑副總。(攝影者:李艾錚)2008年全球金融大海嘯,有一家神秘公司跑到桃園大園工業區投資17億元蓋了占地3萬坪的工廠;為了做最好的刷毛布,從上游的化學纖維開始做起到下游的加工絲都自己做,確保品質能達到要求;當刷毛布、衣生產重鎮從台灣轉移到中國甚至往東南亞國家,它卻繼續留在台灣,他就是全球頂尖刷毛布供應商「菁華工業」。

刷毛衣跟寶特瓶一樣,原料都是由聚酯纖維 (PET) 做的,價格相對有競爭力且質輕、有著與毛衣相同保暖的效果,因此有人稱刷毛衣是窮人的皮草」。與一般針織布料相同,但經過三道特殊的製程:『刷』- 先用金屬鉤子鉤破紗線,讓裡頭的纖維散開拉起,卻不能整條弄斷。『刷』- 跟梳頭髮一樣,梳出一顆顆的毛球,使布料更加柔軟。『剪』- 最後將毛球剪除、剪平,就像用除草機割草一樣,毛球割掉了留下服服貼貼、緊緊交織的草皮。『刷、梳、剪』三道製程讓一塊布料摸起來像毛衣、舒適柔軟又具保暖功能。擁有全世界最新、最自動化工廠的菁華工業,在黃彥一 董事長帶領下,做到降低耗能、耗水,扭轉紡織業帶來汙染的形象。這樣充滿愛心的公司,在大愛感恩科技愛的平台上,付出無所求,是大愛感恩最佳合作夥伴之一。

圖說:李鼎銘總經理分享:每一個環保菩薩將垃圾分類、整理,化為有用的資源。大愛感恩科技則匯聚諸如菁華工業等紡織業的專才,將回收資源化為實用的產品、延續物命,啟發更多人的慈悲心。(攝影者:李艾錚)黃董事長認同慈濟環保理念,除了改變紡織業是汙染工業的形象,也帶動公司同仁每個星期五中午素食愛地球。今天不僅素食『身體環保』,針對外界紛紛擾擾、新聞媒體似是而非的批評,特別邀請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與同仁面對面,來場『心靈環保』,分享「環保人文」。

圖說:黃彥一 董事長從生活中帶動同仁素食愛地球外,也帶著同仁一起落實清淨在源頭環保回收,更希望藉此啟發同仁善念。(攝影者:李艾錚)李鼎銘 師兄分享 證嚴上人在1990年8月23日一場演講中,提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號召慈濟人隨手做環保開始,帶動每一個環保菩薩將垃圾分類、整理,化為有用的資源。大愛感恩科技則匯聚諸如菁華工業等紡織業的專才,將回收資源化為實用的產品、延續物命,啟發更多人的慈悲心。藉由分享讓菁華同仁更了解,大愛感恩以『社會企業』的型態、化無用為有用;制度面則是將內部作業流程標準化,且達到ISO 9001品質與14001環境認證標準。而慈濟志業體,因屬來自各方的志工菩薩,秉持「付出無求,同時感恩」的精神,「以戒為制度,愛為管理」,以真誠的愛,視膚慰天下蒼生為己任。

黃彥一 董事長十分感動於 證嚴上人的無私付出,也希望盡己之力,帶動同仁落實清淨在源頭,更希望能夠啟發同仁善念,因此請購大愛感恩慈悲科技系列「神奇白鞋」與全體同仁結緣,希望穿上這雙鞋,能夠一起「口說好話、心想好意、手做好事、腳走好路」,將善的循環從自身傳給更多的人。

「台灣無以為寶,唯有以愛與善為寶」,大愛感恩科技藉由「善」的平台接引許多相關企業一同投入「愛」的行列,達到大愛感恩與眾不同的ROI - Return Of Influence ,深植影響力,匯聚每一股清流力量,我們都會是改變世界的力量。

大愛感恩科技 李艾錚 桃園市大園區報導

Read more

心靈環保善循環 菁華響應愛接力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藉由「善」的平台接引許多相關企業一同投入「愛」的行列。達到大愛感恩與眾不同的ROI - Return Of Influence ,深植影響力,匯聚每一股清流力量。(左至右)大愛感恩李鼎銘總經理與菁華 黃彥一董事長、葉芸桑副總。(攝影者:李艾錚)2008年全球金融大海嘯,有一家神秘公司跑到桃園大園工業區投資17億元蓋了占地3萬坪的工廠;為了做最好的刷毛布,從上游的化學纖維開始做起到下游的加工絲都自己做,確保品質能達到要求;當刷毛布、衣生產重鎮從台灣轉移到中國甚至往東南亞國家,它卻繼續留在台灣,他就是全球頂尖刷毛布供應商「菁華工業」。

刷毛衣跟寶特瓶一樣,原料都是由聚酯纖維 (PET) 做的,價格相對有競爭力且質輕、有著與毛衣相同保暖的效果,因此有人稱刷毛衣是窮人的皮草」。與一般針織布料相同,但經過三道特殊的製程:『刷』- 先用金屬鉤子鉤破紗線,讓裡頭的纖維散開拉起,卻不能整條弄斷。『刷』- 跟梳頭髮一樣,梳出一顆顆的毛球,使布料更加柔軟。『剪』- 最後將毛球剪除、剪平,就像用除草機割草一樣,毛球割掉了留下服服貼貼、緊緊交織的草皮。『刷、梳、剪』三道製程讓一塊布料摸起來像毛衣、舒適柔軟又具保暖功能。擁有全世界最新、最自動化工廠的菁華工業,在黃彥一 董事長帶領下,做到降低耗能、耗水,扭轉紡織業帶來汙染的形象。這樣充滿愛心的公司,在大愛感恩科技愛的平台上,付出無所求,是大愛感恩最佳合作夥伴之一。

圖說:李鼎銘總經理分享:每一個環保菩薩將垃圾分類、整理,化為有用的資源。大愛感恩科技則匯聚諸如菁華工業等紡織業的專才,將回收資源化為實用的產品、延續物命,啟發更多人的慈悲心。(攝影者:李艾錚)黃董事長認同慈濟環保理念,除了改變紡織業是汙染工業的形象,也帶動公司同仁每個星期五中午素食愛地球。今天不僅素食『身體環保』,針對外界紛紛擾擾、新聞媒體似是而非的批評,特別邀請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與同仁面對面,來場『心靈環保』,分享「環保人文」。

圖說:黃彥一 董事長從生活中帶動同仁素食愛地球外,也帶著同仁一起落實清淨在源頭環保回收,更希望藉此啟發同仁善念。(攝影者:李艾錚)李鼎銘 師兄分享 證嚴上人在1990年8月23日一場演講中,提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號召慈濟人隨手做環保開始,帶動每一個環保菩薩將垃圾分類、整理,化為有用的資源。大愛感恩科技則匯聚諸如菁華工業等紡織業的專才,將回收資源化為實用的產品、延續物命,啟發更多人的慈悲心。藉由分享讓菁華同仁更了解,大愛感恩以『社會企業』的型態、化無用為有用;制度面則是將內部作業流程標準化,且達到ISO 9001品質與14001環境認證標準。而慈濟志業體,因屬來自各方的志工菩薩,秉持「付出無求,同時感恩」的精神,「以戒為制度,愛為管理」,以真誠的愛,視膚慰天下蒼生為己任。

黃彥一 董事長十分感動於 證嚴上人的無私付出,也希望盡己之力,帶動同仁落實清淨在源頭,更希望能夠啟發同仁善念,因此請購大愛感恩慈悲科技系列「神奇白鞋」與全體同仁結緣,希望穿上這雙鞋,能夠一起「口說好話、心想好意、手做好事、腳走好路」,將善的循環從自身傳給更多的人。

「台灣無以為寶,唯有以愛與善為寶」,大愛感恩科技藉由「善」的平台接引許多相關企業一同投入「愛」的行列,達到大愛感恩與眾不同的ROI - Return Of Influence ,深植影響力,匯聚每一股清流力量,我們都會是改變世界的力量。

大愛感恩科技 李艾錚 桃園市大園區報導

Read more

2015,03/24,興采實業分享

【對象】興采實業員工
【時間】2015年3月24日(二)12:30-13:30
【地點】興采實業

大愛心聞: 
興采愛接力 大愛善凝聚
20150326_1.jpg 
Read more

跨界合作送愛 援助物資抗伊波拉


針對西非伊波拉疫區的援助,慈濟基金會不久前,和美國希利基金會及自由城天主教明愛會,簽署了合作協議,目前首波發放,從上個星期展開,三天的時間,志工走訪了九個社福機構及醫療院所,總計發出了香積飯1525箱(15公噸),福慧床400張,和毛毯550條。

2015年三月,伊波拉疫情滿周年,慈濟與美國希利基金會,及自由城天主教明愛會,在西非獅子山的援助,也揭開序幕

根據世衛組織統計,目前在獅子山,是伊波拉病例最多的國家,因此慈濟基金會,)從今年元月中旬開始,就著手打包香積飯、福慧床和毛毯等救援物資,時隔兩個月,這批物資抵達獅子山,因此志工也立即進行發放。

從三月16號起,出生於獅子山的美國志工史蒂芬,開始在故鄉展開發放,首波發放計畫是,先由政府提供需要援助的機構名單,再由志工一一拜訪及發放。

在第一個星期的三天發放中,志工走訪了九所社福機構及醫療院所,(發放字卡)目前發出了香積飯1525箱,福慧床400張,還有毛毯550條


由於獅子山的伊波拉疫情,最近又開始有攀升的跡象,配合當地政府的禁足規定,志工會在安全無虞的考量下,才會再度展開接續的發放行動,一直陪伴當地民眾度過伊波拉肆虐的恐慌。

綜合報導

Read more

惜福愛物善泉湧 力行清淨在源頭


慈濟從1990年開始,深耕環保,目前全台超過三百個環保站,著重環保教育的推廣,慈濟志工不計辛勞,將一般人視為無用的塑膠袋、保麗龍等,資源回收為的就是減少大地的汙染,留給子孫乾淨的地球。證嚴上人在今天(3/23)的志工早會開示,慈濟人看盡了人世間的物資源頭,開啟了智慧珍惜大地,發揮資源乾淨的復原,再生、再製,這就是慈濟的環保。

拿著鐵鎚,按部就班拆解鐵鉤和塑膠,慈濟新北市雙和環保站,每個月都會收到好幾噸,百貨公司廢棄的衣架。因為過程繁瑣,坊間回收站不收,慈濟志工,珍惜物命化為資源。

證嚴 上人開示:「慈濟人看盡了,人世間的物資源頭,開啟了智慧也珍惜大地,發揮資源很乾淨的復原,再提供再生、再製,這就是慈濟的環保。」

廢塑膠袋,占空間回收價值低,過去只能當成垃圾處理。志工到商圈、市場,號召大家響應環保,回收塑膠袋,維護環境,減少垃圾量。

證嚴 上人開示:「環保菩薩,不講究它的價錢,有沒有價值,他只是講究,不要汙染大地,不要的、不起眼的垃圾,不只是在回收,我們還要讓資源翻身,變成了真正能再生、再製,成為優質的物資。」

不會腐爛的保麗龍,燃燒過後更是汙染環境,志工堅持回收,用單純的心念付出,要為子子孫孫,留下乾淨的地球。

江杏幸 鄧明怡 花蓮報導

Read more

做就對了環保行 親子成長體會深


環保觀念,隨著時代進步越來越受重視,慈濟的環保行動,在大陸各省,透過志工的宣導推廣,也逐步落實每個家庭,像福建廈門志工,在為助學生發放助學金的同時,也帶著他們和家長,實地到環保站體驗分類回收。

跟著慈濟志工,廈門這群中小學助學生,走進環保站,實地做分類回收。

慈濟志工:「比較硬的塑料(放這),那這個是放鐵,鐵的放在這邊。」

面對像小山一樣的各類回收物,助學生和家長,大家手不停歇,彷彿在尋寶,彎腰努力分類。

慈濟助學生 潘紫雯:「很想把它(垃圾)全部都弄乾淨,我們只要把環境保護好,小孩子、大人就不會吸到(髒空氣),然後對身體就不會有壞處。」

慈濟助學生 陳美艷:「(對地球有什麼貢獻?) 保護環境。 (好,還有呢?) 空氣好啊!」

短暫的環保體驗,回到教室,志工再配合影片及簡報分享,讓節省資源的觀念更深植孩子心中。

慈濟助學生 蘇成杰:「洗菜水、洗米水什麼的,也可以用來澆花什麼的,然後那些紙張,像草稿紙,也是不用扔掉,可以先回收。」

孩子們這一趟到慈濟,不僅學會做環保,志工送上助學金,在他們的小小心田也播下善的種子。

慈濟助學生 張萍萍:「以前在家裡面,很小的時候,都不懂應該怎樣幫助爸爸媽媽做事情,現在懂了,以後我也要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做環保,不但能愛護大地,心中的善也被啟發,孩子們從自愛到愛人,愛的力量也無限延伸。

真善美志工 顧海虹 曾美伶 福建報導

Read more

叫太陽起床!薰法香沿途做回收


馬來西亞吉隆坡、冼都的慈濟志工陳金蘭,天天做環保,讓冼都互愛環保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運作。天天晨鐘起薰法香的她也非常精進,在往返薰法香的路途,還不斷的撿資源做回收,心都放在環保上。

慈濟志工 陳金蘭:「因為我父親很早就沒有(逝世),變成我們的家裡(經濟)是很難的,我們又沒有讀到書,什麼都不會 總之我一路來,我很喜歡聽這個佛法,後來我聽上人(說法),因為他講得很明白。」

兩年來,日復一日。六十四歲的陳金蘭,薰法香之後,又到公園繼續撿回收物,身邊晨起運動的人受到影響也跟著投入。

民眾:「有時早上路上來 一路走一路拾,拾了就倒在這裡(集中),等下走進去又再拾。」

長達十年,陳金蘭做環保全年無休。

慈濟志工 黃翠芬:「沒有說正月初一 新年,她就會休息 她不能,那個心 整天就是在這個環保站,我其實想叫她不要這麼辛苦,講真的 因為她滿身是病,不是不鼓勵她做,就是要她多休息一點。」

慈濟志工 陳金蘭:「我說我都不需要去想要得到(什麼),家裡平平安安,過得了 兩餐就是算了。」

低頭耕耘,抬頭平安,就是陳金蘭美麗的生活寫照。

馬來西亞報導
黃薇瑜 林志勇

Read more

幸福職場與人生 大愛感恩化祝福

圖說:「祝你生日快樂,祝大家幸福美滿」在辦公室內傳來生日快樂歌,大愛感恩科技替同仁主辦慶生活動,獻上感恩與祝福,感謝同仁平時的付出,營造幸福職場。(攝影者:許育仁)「祝你生日快樂,祝大家幸福美滿」在辦公室內傳來生日快樂歌的祝福,大愛感恩科技替同仁主辦慶生活動,獻上感恩與祝福,感謝同仁平時的付出,營造幸福職場。

「大愛狗、感恩貓變成蛋糕!」大愛感恩科技與基隆世紀蛋糕異業結合,藉著有形的生日祝福蛋糕將大愛感恩科技吉祥物化為生日蛋糕獻上祝福,讓更多人認識環保大愛狗與素食感恩貓;基隆世紀蛋糕以新鮮美味的口感吸引顧客的目光,藉著造形蛋糕傳達背後吉祥物的涵義,不止帶給顧客在吃口感,也希望與您分享喜悅的感覺,讓享用過蛋糕的人都幸福滿滿。

什麼是「幸福」?幸福是每個人心中最美好的夢想,是人人日常行動追求的指標,那什麼是幸福呢?證嚴法師開示:「幸福不是在物質,幸福也不是在地位高,幸福是靠自己的行為,最好的生活品質是心靈,只要我們的心靈快樂,哪一個地方不是淨土?假如能看淡人生,不要要求那麼多,自然我們的心就能時時感恩,人與人之間互相有愛,就是最快樂的人生,也是最幸福的人生。」

圖說: 用感恩心,事事都圓滿;大愛感恩科技與基隆世紀蛋糕異業結合,藉著有形的產品向大家推廣環保,將吉祥物化生為生日蛋糕獻上祝福,讓更多人認識大愛感恩科技吉祥物 (環保大愛狗與素食感恩貓)。(攝影者:許育仁)大愛感恩科技也期許大家在這無私的平台上為接引更多的實業家/企業體共同為『掘井人』,在每個人內心種下愛及美善的種子,共同為愛護大地盡心力,建立幸福職場。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幸福職場與人生 大愛感恩化祝福

圖說:「祝你生日快樂,祝大家幸福美滿」在辦公室內傳來生日快樂歌,大愛感恩科技替同仁主辦慶生活動,獻上感恩與祝福,感謝同仁平時的付出,營造幸福職場。(攝影者:許育仁)「祝你生日快樂,祝大家幸福美滿」在辦公室內傳來生日快樂歌的祝福,大愛感恩科技替同仁主辦慶生活動,獻上感恩與祝福,感謝同仁平時的付出,營造幸福職場。

「大愛狗、感恩貓變成蛋糕!」大愛感恩科技與基隆世紀蛋糕異業結合,藉著有形的生日祝福蛋糕將大愛感恩科技吉祥物化為生日蛋糕獻上祝福,讓更多人認識環保大愛狗與素食感恩貓;基隆世紀蛋糕以新鮮美味的口感吸引顧客的目光,藉著造形蛋糕傳達背後吉祥物的涵義,不止帶給顧客在吃口感,也希望與您分享喜悅的感覺,讓享用過蛋糕的人都幸福滿滿。

什麼是「幸福」?幸福是每個人心中最美好的夢想,是人人日常行動追求的指標,那什麼是幸福呢?證嚴法師開示:「幸福不是在物質,幸福也不是在地位高,幸福是靠自己的行為,最好的生活品質是心靈,只要我們的心靈快樂,哪一個地方不是淨土?假如能看淡人生,不要要求那麼多,自然我們的心就能時時感恩,人與人之間互相有愛,就是最快樂的人生,也是最幸福的人生。」

圖說: 用感恩心,事事都圓滿;大愛感恩科技與基隆世紀蛋糕異業結合,藉著有形的產品向大家推廣環保,將吉祥物化生為生日蛋糕獻上祝福,讓更多人認識大愛感恩科技吉祥物 (環保大愛狗與素食感恩貓)。(攝影者:許育仁)大愛感恩科技也期許大家在這無私的平台上為接引更多的實業家/企業體共同為『掘井人』,在每個人內心種下愛及美善的種子,共同為愛護大地盡心力,建立幸福職場。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