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0 March 2015

甘願法喜長慈悲 歡喜付出顯人文

圖說:「從四大志業到八大法印,不同領域的人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不管是醫療、人文、還是國際志工,大家都發揮大愛的精神。」3月4日至8日,慈濟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全臺各志業體同仁齊聚花蓮,參與五天四夜的人文教育研習營,大愛感恩科技共有17位同仁參與這次豐盛的人文饗宴。「從四大志業到八大法印,不同領域的人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不管是醫療、人文、還是國際志工,大家都發揮大愛的精神。」3月4日至8日,慈濟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全臺各志業體同仁齊聚花蓮,參與五天四夜的人文教育研習營,大愛感恩科技共有17位同仁參與這次豐盛的人文饗宴。

五天四夜的人文營,學員們不僅更深入了解慈濟精神,也更清楚慈濟是如何一步一腳印的走過50年,也更知道自己的使命與責任。大愛感恩樊家妤師姊分享:「要我幫助一位不認識的陌生人我覺得很困難,但在我隊輔懿德爸爸媽媽身上印證『甘願做,歡喜受』,這種無私、愛的付出,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尤其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真的很令人感動。每天都比我們早起、比我們晚睡。想到他們如此付出,雖然身體疲憊,但心靈依然充滿法喜。」

「飲一杯智慧的水」,大愛感恩廖姵妤師姊分享:在工作中若犯錯會太過在意,煩惱自己否會砸了公司招牌,責怪自己怎會犯下這樣的錯。不過, 常住師父告訴我們『把握當下』最重要,因為『未來是妄想,過去是雜念』,犯錯就應該想著現在要怎麼解決、怎麼精進。這句話我也將深刻的放在心裡,奉為我的座右銘,時時警惕自己,別讓自己再次陷入過去或未來的執著當中。

課程當中也安排許多不同領域的講師分享,其中有幾場印象深刻。由李彝邦醫師的分享中,讓學員們感受到『大愛無國界』,大醫王的大愛不分國家、不分膚色。從治病中發現病人也是值得學習的對象,並且「感恩」病人給他治療的機會。李醫師分享說他喜歡收集病人的微笑,這真得很令人感動。

資深慈濟人羅美珠的分享也很精彩,從她身上讓人了解到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擋我們去做善事。師姑雖然年紀大、也不會英文,但就憑著一顆想幫助別人的心,排除萬難到海外參與國際賑災的工作。其中一句特別令我感動:「竭盡所能的努力,意想不到的感動」。這種付出無所求、散播善的種子的行動真得很令人深感佩服。

經過人文營的洗禮,學員們發現,我們在一生當中也許做不了偉大的事;然而卻可以用偉大的心,成就小小的善行。『人間菩薩大招生』,慈濟想傳遞的就是這種大愛,如果每個人都願意做善事,會集成一股善念,那社會就會祥和,天下無災。最近慈濟也被捲入了一些風風雨雨當中,慈濟人秉持著誠正信實,做的是善事是好事,我們只要做好本份事,別去在意外面的流言蜚語,只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別人了解就好,李毅醫師說「別人說三道四,我們堅持做好事,最後看是誰不三不四」,相信一定能夠撥雲見日,傳遞慈濟人的「念」。

『甘願做,歡喜受』,甘,就是甜;願,就是志願。在付出時,即使身體疲憊,但是內心仍感到甘甜、歡喜;志願是人生正確的道路,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方向。從內心很歡喜地將生命投入正確的道路上,就會愈走愈光明,愈走路愈寬,力行在慈濟志業上精進。

大愛感恩科技 樊家妤、廖姵妤 花蓮報導

Read more

甘願法喜長慈悲 歡喜付出顯人文

圖說:「從四大志業到八大法印,不同領域的人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不管是醫療、人文、還是國際志工,大家都發揮大愛的精神。」3月4日至8日,慈濟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全臺各志業體同仁齊聚花蓮,參與五天四夜的人文教育研習營,大愛感恩科技共有17位同仁參與這次豐盛的人文饗宴。「從四大志業到八大法印,不同領域的人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不管是醫療、人文、還是國際志工,大家都發揮大愛的精神。」3月4日至8日,慈濟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全臺各志業體同仁齊聚花蓮,參與五天四夜的人文教育研習營,大愛感恩科技共有17位同仁參與這次豐盛的人文饗宴。

五天四夜的人文營,學員們不僅更深入了解慈濟精神,也更清楚慈濟是如何一步一腳印的走過50年,也更知道自己的使命與責任。大愛感恩樊家妤師姊分享:「要我幫助一位不認識的陌生人我覺得很困難,但在我隊輔懿德爸爸媽媽身上印證『甘願做,歡喜受』,這種無私、愛的付出,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尤其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真的很令人感動。每天都比我們早起、比我們晚睡。想到他們如此付出,雖然身體疲憊,但心靈依然充滿法喜。」

「飲一杯智慧的水」,大愛感恩廖姵妤師姊分享:在工作中若犯錯會太過在意,煩惱自己否會砸了公司招牌,責怪自己怎會犯下這樣的錯。不過, 常住師父告訴我們『把握當下』最重要,因為『未來是妄想,過去是雜念』,犯錯就應該想著現在要怎麼解決、怎麼精進。這句話我也將深刻的放在心裡,奉為我的座右銘,時時警惕自己,別讓自己再次陷入過去或未來的執著當中。

課程當中也安排許多不同領域的講師分享,其中有幾場印象深刻。由李彝邦醫師的分享中,讓學員們感受到『大愛無國界』,大醫王的大愛不分國家、不分膚色。從治病中發現病人也是值得學習的對象,並且「感恩」病人給他治療的機會。李醫師分享說他喜歡收集病人的微笑,這真得很令人感動。

資深慈濟人羅美珠的分享也很精彩,從她身上讓人了解到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擋我們去做善事。師姑雖然年紀大、也不會英文,但就憑著一顆想幫助別人的心,排除萬難到海外參與國際賑災的工作。其中一句特別令我感動:「竭盡所能的努力,意想不到的感動」。這種付出無所求、散播善的種子的行動真得很令人深感佩服。

經過人文營的洗禮,學員們發現,我們在一生當中也許做不了偉大的事;然而卻可以用偉大的心,成就小小的善行。『人間菩薩大招生』,慈濟想傳遞的就是這種大愛,如果每個人都願意做善事,會集成一股善念,那社會就會祥和,天下無災。最近慈濟也被捲入了一些風風雨雨當中,慈濟人秉持著誠正信實,做的是善事是好事,我們只要做好本份事,別去在意外面的流言蜚語,只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別人了解就好,李毅醫師說「別人說三道四,我們堅持做好事,最後看是誰不三不四」,相信一定能夠撥雲見日,傳遞慈濟人的「念」。

『甘願做,歡喜受』,甘,就是甜;願,就是志願。在付出時,即使身體疲憊,但是內心仍感到甘甜、歡喜;志願是人生正確的道路,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方向。從內心很歡喜地將生命投入正確的道路上,就會愈走愈光明,愈走路愈寬,力行在慈濟志業上精進。

大愛感恩科技 樊家妤、廖姵妤 花蓮報導

Read more

內湖參訪回應What foreigners have to say


The Tzu Chi Neihu Grounds has been carrying out recycling daily for the past 18 years. It is also here that rolls of synthetic fabrics made from recycled PET bottles are stored, which can be cut and made into Tzu Chi`s relief blankets on short notice. Over the years, Taiwan`s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has also brought many international delegates here to witness the fruit of the country`s recycling efforts. 

慈濟內湖園區過去18年來,不停斷的持續資源回收分類,這裡也是賑災用,寶特瓶做成的毛毯的倉儲,只要有需要,馬上就可以裁切成毛毯,近年來 在外交部安排下,許多國際人士也都來此,見證台灣回收資源的成果。 

Read more

環保對外影響Tzu Chi volunteers dedication in safeguarding Mother Earth has also garnered much public attention and even helped Taiwan form good affinities with various countries


Over the years, Tzu Chi volunteers across the globe have been promoting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to members of the public. Their selfless dedication in safeguarding Mother Earth has also garnered much public attention and even helped Taiwan form good affinities with various countries. 

過去的日子裡,世界各地的慈濟人,都努力傳遞給民眾,環保的重要性,他們無私付出,保護大地的精神,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更讓臺灣與他國結善緣。 

Read more

內湖Q&A(八)Visitors come to TC Neihu grounds to learn


The Tzu Chi Foundation first started its environment mission two decades ago and in Taipei one of Tzu Chi`s most important conservation footholds is the Tzu Chi Neihu Grounds. Not only has Tzu Chi`s dedication to the environment helped protect Mother Earth, but it has also drawn a flock of visitors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慈濟推行環保二十餘年,而在台北市的內湖園區,是慈濟貫徹環保的重要基地,慈濟人的努力不止保護環境,也吸引來自海內外的訪客,前來取經學習。 

Read more

印珊瑚區環保&彰回收續爆量&親子護水源Green efforts gain momentum


To educate children on the importance of cherishing resources, Tzu Chi volunteers in Tainan, Taiwan took members of the local Tzu Chi parent-child class on an outing to the Zengwun Reservoir. While in Changhua, a group of volunteers show their love for the planet through action and dedication. But first, we go to Indonesia North Jakarta, where Tzu Chi volunteers and community members are helping to make our planet a cleaner place. 

為了教導孩子珍惜資源的重要性,臺灣台南的慈濟志工,帶著子成長班的學員以及家長一起到曾文水庫,此外在彰化,一群慈濟志工付出時間整理回收物,表達對大地的愛,但一開始,我們先到印尼的北雅加達,慈濟志工和社區民眾一起合作,要讓這個地球更乾淨、更美好。 

Read more

新澤西祈福&新澤西延物命Starting the year off right


Next, we go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join students of the Tzu Chi Academy in Central New Jersey, where they put on various performances to celebrate the New Year. Meanwhile, to help spread the New Year spirit, volunteer Yang Qingyuan decorated the Tzu Chi New Jersey Chapter with second-hand materials, givning them an extended lease of life. 

接著帶各位到美國,參予新澤西中部慈濟人文學校舉辦的新春祈福活動,另外為了慶祝農曆新年,慈濟志工楊清源將環保概念融入活動場地的布置。 

Read more

內湖Q&A(七)Spending time more wisely


Currently, Tzu Chi`s Neihu recycling station offers seniors in the area a place to spend their time more wisely and find companionship. In the newly proposed development project of the Neihu Grounds, there will also be a senior daycare center to help Taipei deal with its rapidly aging population. 

最近,慈濟內湖園區要規劃一個讓長者做些有意義的活動或是陪伴的地方,在內湖園區新規劃的提案中就有社區老人照護或日托中心,因應人口老化快速成長的趨勢。 

Read more

基滯洪省水Collecting rain at Keelung Jing Si Hall


To help maintain the plants surrounding the Keelung Jing Si Hall, a complex rainwater collection system was integrated into the Hall. Though an amateur in the beginning, volunteer Wang Wenchong(王文崇) is now an expert in the area three years later. 
為了灌溉基隆靜思堂周圍的植栽,這裡有一套複雜的雨水收集系統,而志工王文崇邊做邊學,三年多來竟成了這方面的專家。 

Read more

內湖Q&A(六)Neihu Grounds in need of overhaul


Since purchasing the Neihu Grounds in 1997, Tzu Chi has not made any modifications to the land or the buildings on it. Now that the metal sheds that were there originally are in need of a replacement, Tzu Chi hopes to use this opportunity to overhaul the land and restore greenery to this part of Neihu. 
自從1997購入慈濟內湖園區的土地後,慈濟維持既有樣貌,並沒有修改土地或建物,如今園區的既有鐵皮屋,因為使用年代已久需要更換,慈濟希望藉此機會整頓整個園區,讓綠意回歸這塊土地。 

Read more

3C產品應回收 避免毒物質汙染


智慧型手機和3C產品,已經占據現代人生活,但您是否想過:被拋棄的3C產品,到哪裡去了?3C產品含有重金屬、戴奧辛等有毒物質,如果沒有做好完善的回收管制,二次汙染、不容忽視。今天的「廢3C的旅行」系列專題,帶您了解3C產品快速的生命周期,在台灣高度的汰舊換新習慣下,讓大家在不知不覺中,成為環境的汙染者。

民眾 李先生:「(多久換一隻手機) 大概一年 (為什麼) 因為有新功能的時候。」

民眾 鄭小姐:「像現在有iPhone 6 手機是iPhone 5 就(新款)一出來 馬上就換成iPhone)6了。」

智慧型手機,是汰換率最高的電子產品。

環保志工 謝金允:「十支(回收手機)裡面 差不多一半都是好的。」

2013年在台灣製造和進口販賣的筆記型電腦,有86萬4千多台,而環保署同年回收的筆記型電腦,有5萬8千多台,換句話說:「回收率」遠不及「汰換率」。

不要的手機和3C產品,何去何從?

廢五金回收大盤商 王先生:「3C產品也好 包括小家電也好 如果沒有回收的話 亂丟棄在土地上面的話 一定會造成更多的汙染。」

電子廢棄物被政府列為「有害事業廢棄物」,不能送進焚化爐,因為材質含有「溴化阻燃劑」和「聚氯乙烯」,直接燃燒會產生戴奧辛,危害健康,因此回收過程,要經過環保認證。


廢五金回收大盤商 周女士:「不能拆解 若是有破損 處理場就不收了 處理場的(環保)認證 這個都要完整。」

大盤商回收之後,交給合法的再處理公司。

工作人員先回收冷媒,再把整台冰箱,送進破碎機絞碎,再分離回收。

除了冰箱,其他3C家電,不能直接送入破碎機,必須由人工方式、一一拆解。

那麼3C產品最重要的IC電路板,怎麼處理?

電子廢棄物再處理業者 洪啟峰:「將它細粉碎成細粉 細粉的過程當中 藉由這粉碎過程當中 再提鍊裡面的金跟鈀 還有銀 一些貴金屬出來。」

中醫附醫毒物科主任 洪東榮:「但事實上 它(IC電路板)除了貴重金屬之外 它還有很多其他 可能有毒的金屬 大家比較清楚的就是 鎘 鎳 汞 鉛 。」

有規模的再處理廠,可以避免回收汙染,令人擔心的是:地下的再處理業者,為了節省成本,可能引發二次汙染,甚至將不要的有毒廢棄物,偷偷傾倒。像石門水庫旁的中庄調整池預定地,怪手一挖下去,嚇壞了工程人員。

綠色陣線協會常務理事 林長茂:「一挖 裡面全部是電子廢棄物 這會影響到 差不多三、四百萬人的 飲用水的安全。」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電子廢棄物經由再處理業者 分解回收之後 有1/5會變成 無法再利用的終極垃圾 而其中這種集塵灰 含有重金屬和戴奧辛劇毒 卻被人經常任意棄置。」

綠色陣線協會常務理事 林長茂:「戴奧辛有多毒 一公克的戴奧辛 等於四公斤砒霜的毒 這些東西竟然就在我們環境中 四處流竄 隨著風 到處跑。」

享受現今便利科技,很少人想到:電子廢棄物對環境,造成多大負擔?延長3C產品的使用壽命,才是減緩大地汙染的根本方法。

採訪撰稿:張澤人
攝影剪輯:李岳為

Read more

太陽能飛機啟航 挑戰環遊世界


去年6月,我們曾經報導過,瑞士打造的太陽能飛機,太陽動力2號(Solar Impulse 2),試飛順利,預計在2015年3月挑戰環遊世界。他們的計畫,果真如期實現。這架飛機,完全依靠太陽能,不需要任何一滴燃料,也不會排放廢氣,非常節能又環保。兩位飛行員,今天(3/9)從中東國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阿布達比出發,展開冒險之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