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03 March 2015

慈悲科技跨海 傳遞環保理念

圖說:三月在中國大陸蘇州及上海即將展開佛事展及服飾展,為了在中國大陸推廣環保,蘇州喬秋萍師姊、與上海許娟娟師姊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參訪。 (攝影者:曹書豪)為了在中國大陸推廣大愛落實環保,遠從大陸蘇州喬秋萍師姊與、上海的許娟娟師姊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洽談執行規劃3月19-22日「蘇州佛事展」及3月18-20日『第23屆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CHIC』服飾展之相關事宜。

大愛感恩科技的慈悲科技系列,為了考量救災的困難情境,研發以保護人員安全及同時善用減少資源消耗之環保材質製作產品,因應災區沒水、沒電之情況而開發。如同太陽能拉桿後背包,兼具太陽能板,將太陽能轉存電能緊急用電;防穿刺神奇白鞋,為保護第一線慈濟賑災志工險峻環境的安全考量,設計出體重在112 公斤以下穿著遇有金屬異物不穿透鞋底。大愛感恩科技將「環保、愛心還有科技」結合,在社會上承擔教育志業,教化人心,傳遞環保理念。

圖說:設計部廖慧玲師姊分享防菌除臭襪具有防菌、除臭以及舒濕的功能,採用寬口設計,不會造成足部血液循環不良,對於年長者及糖尿病患者有良好的幫助。 (攝影者:曹書豪)喬秋萍師姊分享:「因為即將在大陸蘇州3月19日至22日展開佛事展,為了將環保新知推廣給更多人知道,所以先來大愛感恩科進行了解及洽談執行細節。剛剛參訪的低碳人文概念館非常驚喜,因為在以往的記憶裡大愛感恩科技都只有毛毯或著衣服,但這一次參訪看到寶特瓶不僅能製作成毛毯,還能製成背包、鞋子、襪子等眾多環保日常生活用品,且都具有多功能設計,在賑災外出都能發揮良能,還有剛剛看到的防穿刺白球鞋,說這一定要到蘇州去,因為現在市場很難找到全白完全乾淨的球鞋,希望這次大愛感恩科技來到蘇州佛事展,讓更多人認識真正的慈濟環保理念從 " 心 " 出發,學習惜福愛物再造福。」

許娟娟師姊表示:「經由洪若岑師姊分享與解說,感到大愛感恩科技的太陽能拉桿後背包功用不得了,可透過太陽能板進行充電,到了災區沒水、沒電時,都可以利用到這款太陽能包進行緊急充電。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利用寶特瓶製程環保再生織品,讓我聯想到可口可樂公司曾經說過:『大陸只要每個人喝一瓶可口可樂,就有13億的銷售量。』令人憂心的,只要每個人喝一瓶可樂,就產生13億支寶特瓶,這數量非常驚人,真的要很感恩有大愛感恩科技讓寶特瓶可以再轉化成其他的環保產品,除了愛護地球之外,也延續物命。就如同 證嚴法師所說:『真的希望每個一人要做到知福、惜福、再造福。』」

大愛感恩科技肩負起「掘井人」,往下挖掘出源頭活水,結合環保菩薩與紡織業上中下游超過60家的愛心合作夥伴,將寶特瓶回收化製環保產品,藉著有形的產品,傳遞環保人文的理念,讓更多人認同落實環保的重要。 產品從研發、設計、到低碳概念館,無不都是在說法,傳遞環保理念教化人心,希望人人認同環保理念,一同守護大地,更希望在生活上落實環保,身體力行,對的事,真正地身體力行,做就對了,祈求天下無災無難。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慈悲科技跨海 傳遞環保理念

圖說:三月在中國大陸蘇州及上海即將展開佛事展及服飾展,為了在中國大陸推廣環保,蘇州喬秋萍師姊、與上海許娟娟師姊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參訪。 (攝影者:曹書豪)為了在中國大陸推廣大愛落實環保,遠從大陸蘇州喬秋萍師姊與、上海的許娟娟師姊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洽談執行規劃3月19-22日「蘇州佛事展」及3月18-20日『第23屆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CHIC』服飾展之相關事宜。

大愛感恩科技的慈悲科技系列,為了考量救災的困難情境,研發以保護人員安全及同時善用減少資源消耗之環保材質製作產品,因應災區沒水、沒電之情況而開發。如同太陽能拉桿後背包,兼具太陽能板,將太陽能轉存電能緊急用電;防穿刺神奇白鞋,為保護第一線慈濟賑災志工險峻環境的安全考量,設計出體重在112 公斤以下穿著遇有金屬異物不穿透鞋底。大愛感恩科技將「環保、愛心還有科技」結合,在社會上承擔教育志業,教化人心,傳遞環保理念。

圖說:設計部廖慧玲師姊分享防菌除臭襪具有防菌、除臭以及舒濕的功能,採用寬口設計,不會造成足部血液循環不良,對於年長者及糖尿病患者有良好的幫助。 (攝影者:曹書豪)喬秋萍師姊分享:「因為即將在大陸蘇州3月19日至22日展開佛事展,為了將環保新知推廣給更多人知道,所以先來大愛感恩科進行了解及洽談執行細節。剛剛參訪的低碳人文概念館非常驚喜,因為在以往的記憶裡大愛感恩科技都只有毛毯或著衣服,但這一次參訪看到寶特瓶不僅能製作成毛毯,還能製成背包、鞋子、襪子等眾多環保日常生活用品,且都具有多功能設計,在賑災外出都能發揮良能,還有剛剛看到的防穿刺白球鞋,說這一定要到蘇州去,因為現在市場很難找到全白完全乾淨的球鞋,希望這次大愛感恩科技來到蘇州佛事展,讓更多人認識真正的慈濟環保理念從 " 心 " 出發,學習惜福愛物再造福。」

許娟娟師姊表示:「經由洪若岑師姊分享與解說,感到大愛感恩科技的太陽能拉桿後背包功用不得了,可透過太陽能板進行充電,到了災區沒水、沒電時,都可以利用到這款太陽能包進行緊急充電。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利用寶特瓶製程環保再生織品,讓我聯想到可口可樂公司曾經說過:『大陸只要每個人喝一瓶可口可樂,就有13億的銷售量。』令人憂心的,只要每個人喝一瓶可樂,就產生13億支寶特瓶,這數量非常驚人,真的要很感恩有大愛感恩科技讓寶特瓶可以再轉化成其他的環保產品,除了愛護地球之外,也延續物命。就如同 證嚴法師所說:『真的希望每個一人要做到知福、惜福、再造福。』」

大愛感恩科技肩負起「掘井人」,往下挖掘出源頭活水,結合環保菩薩與紡織業上中下游超過60家的愛心合作夥伴,將寶特瓶回收化製環保產品,藉著有形的產品,傳遞環保人文的理念,讓更多人認同落實環保的重要。 產品從研發、設計、到低碳概念館,無不都是在說法,傳遞環保理念教化人心,希望人人認同環保理念,一同守護大地,更希望在生活上落實環保,身體力行,對的事,真正地身體力行,做就對了,祈求天下無災無難。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南幼兒環保Da Ai Kindergarten in Tainan City tried their hands at sorting recyclables at a local recycling station


We go to Taiwan’s Tainan(台南) City at the end of the show, where students of the local Da Ai Kindergarten tried their hands at sorting recyclables at a local recycling station. We will leave you with these images. Thank you for tuning in. Goodbye. 
節目最後,我們到臺灣,台南大愛幼兒園小朋友,到環保站向志工學做環保分類,小朋友們希望做個環保小尖兵,把愛地球的理念帶到家庭推廣到社區。我們一起來看,感謝您的收看,再見。 

Read more

內湖Q&A(一)Tzu Chi’s dedication to the environment


Lately, the fate of the Tzu Chi Neihu(內湖) grounds in Taipei has come under national attention. The main controversy is that since the land is inside a conservation area, it should not be developed. To help our viewers better understand Tzu Chi’s stand point on the issue of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we have prepared this report. 
最近關於慈濟內湖園區的計畫案,在國內討論得沸沸揚揚,因為爭論點是保護區的土地是否能開發,而為了讓觀眾更清楚慈濟對環境的承諾,以下請看我們的報導。 

Read more

大陸推環保Spreading eco-friendly concepts


In China’s Guangdong(廣東) Province, students of the Taiwan Businessmen’s Dongguan(東莞) School and their parents visited the Tzu Chi Risheng(日盛) Recycling Station to try their hands at sorting recyclables. Meanwhile in Tianjin(天津) City, Tzu Chi volunteers organized a community event to remind the public of the need to protect the planet. 
中國大陸的廣東省,東莞台校的學生和家長,最近來到日盛環保站,親手體驗分類環保,此外在天津 ,慈濟志工在社區舉辦活動,提醒民眾保護大地的重要性。 

Read more

好話一條街!敦親睦鄰走春拜年


新北市板橋區的慈濟志工,新春期間,沿街拜年散播歡喜與祝福,同時分送平安吊飾,藉機宣導分類回收,和社區民眾結緣。

新年祝福的順口溜,怎麼講,才能好話連連,這裡有速成班。

慈濟志工:「嘴要甜 好緣結甲滿厝邊。」

新年假期後,板橋慈濟志工社區送祝福,在公園裡,大家看著寫滿吉祥話的海報字條,好話接龍。

慈濟志工:「吃鹹鹹 什麼,做人做事沒人嫌,我們都要結好緣喔!」

練習好拜年的祝福話語,志工穿梭大街小巷,分送喜氣

慈濟志工 與 民眾:「平安 健康,來送你一個平安(吊飾),祝你天天都健康 (謝謝 感恩)。」

慈濟志工 與 民眾:「這是資源回收(牛奶罐)做的,你下次也可以這樣做,平安送給你 (謝謝),不過那個火要小心就是了,感恩 平安。」

慈濟志工 與 店家:「靜思語送給你 (好 謝謝),這是我們這附近的環保站,能夠回收的 這有註明,這給你做參考,感恩你 祝福你 (謝謝 謝謝),生意興隆。」

不管住家或店家,志工臉上的笑容沒少過,和社區居民,分享好話與環保,所到之處,都是歡喜。


真善美志工 吳思慧 黃清風 台北報導

Read more

靜思堂大門廣開 具社福文教功能


高雄靜思堂費時多年,歷經兩任市長才由工業用地變更為社會福利用地;也全力投注在社區服務上,平時民眾可在靜思堂內的社會教育推廣中心進修,從老到少都可在此學習一技之長。當有重大意外發生時,更是志工統籌協助救援的指揮中心。

你認識高雄靜思堂嗎?!

民眾 鄭小姐:「不清楚 其實我不清楚。」

民眾 吳小姐:「有一些課程 有些進修課程吧。」

其實莊嚴的外觀內,整個建築除了講究自然節能外,靜思堂從工業用地轉變成為社會福利用地,也竭力在社會教育推廣。

慈大社教中心學員 陳添振:「有很多學員有的是基督教徒, 有的是天主教徒, 也有一貫道的, 並不盡然一定要是佛教徒才進來。」

慈大社教中心講師 徐進成:「發現靜思堂不是我先前所想的, 那麼的悠閒, 而是大家非常的忙碌, 在為社區 在為所有大眾, 提供一個非常好的學習環境。」

慈大社教中心專員 許淑媛:「來到靜思堂做不同課程的成長, 有孩子班 有成人班 有老人班, 他們來學習都有很好的回響。」

在靜思堂內的社教中心,鎖定全人教育,課程包羅萬象,從2009年一開始的168班,三千多人,到2014年大幅成長,一年內將近一萬三千人學習。六年來總開設一千八百多班,服務高雄在地將近四萬人。

家長 鍾佩珊:「這個開放式的空間, 不只是這個社區, 整個高雄市的市民, 他們都可以來使用的, 才參與這邊的活動, 是個很有意義的地方。」

社會教育推廣外,靜思堂內還設立幼兒園著重培育幼童的人格養成。除了教育服務、弱勢關懷,更是重大意外發生時志工們的災害應變指揮中心。無論白晝入夜,靜思堂靜靜的矗立在愛河邊,一直守護高雄。

高雄綜合報導

Read more

山光水色清幽境 內湖園區好地利


慈濟內湖園區成立前,當地是一處廢棄的公車總站維修處;鐵皮屋老舊,甚至雜草叢生,當地居民更擔心成為治安死角,自從慈濟購地之後,重新整理環境,老內湖人說,路過這塊地不再讓人擔心害怕,十幾年下來,不論是路過的,晨起運動的,或者是現在的捷運族,志工都歡迎大家踏進內湖園區,一探究竟,化解外界疑慮。

台北清晨,繁忙起步;捷運文湖線,來回穿梭,猶如活絡都市的葉脈。
慈濟內湖園區,就座落在大湖公園站旁。園區隔著馬路,和大湖公園相互輝映;湖光山色的清幽,讓居民每天能從,幸福樂活開始。尤其園區成立後,讓在地的內湖人說,越住、越自在。

內湖居民 葛先生:「以前的話那些,公園裡面就很多人,在那邊吸安非他命 那些東西,有了這個(慈濟園區)聯絡處之後,這些人的話 有點寄託了嘛,尤其有人會好好勸他,所以說就減少很多。」

不只改善當地的治安和風氣;志工與居民們的互動,無形中帶來安定的力量。

內湖居民 鄧女士:「(志工)來這裡聊天啊,瞭解他(居民)的狀況啊,宗教嘛 為了大家好,為社會安寧,能夠平平安安過日子就好了。」

居民的心聲很實際,社會安寧大家就平安,路過的民眾,也一眼,就被園區的清爽和整潔所吸引。

民眾 吳女士:「慈濟人都整理得好好的啊,做環保啊,主要做這方面的,對環境的保護啊。」

志工的用心,希望被看得更深更廣,期盼每一個人邁開步伐走進來,內湖園區敞開大門,歡迎每一位的探訪。

綜合報導

Read more

湖泊早先演化溜地 後經人工填土


慈濟內湖園區的地質層面有三:斷層、順向坡與礦區,目前社會所關心的是,這裡的地質會不會對這片基地造成安全上的威脅?其實各方專業人士已有公正客觀的調查,慈濟內湖園區不但遠離活動斷層和礦區,也沒有順向坡的問題。

從高空俯瞰慈濟內湖園區,除了入口成功路這一側,三面都有山坡環繞。這塊地最早時是湖泊,經過自然演化成為溜地,再經過人工填土成為網球場,易手做為公車維修站後,民國八十六年由慈濟購入。透過抽絲剝繭,可以更加了解它的地質情況。

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主任 石瑞詮:「台北地區有這麼多斷層,但是其實它現在對我們最相關的,就是這條活動的,會活動的山腳斷層,基隆斷層它只是其中的一條斷層,但是它跟這個坎腳斷層,還有台北斷層,都不是一條會活動,現在會活動的斷層。」

學者石瑞詮指出,台北盆地的活斷層,也就是山腳斷層,距離慈濟內湖園區有十四公里遠,不會造成威脅。
而早在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六日,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第620次的會議紀錄當中,就已經明確記載,「依環境地質調查資料顯示,斷層帶並未經過本基地」。(CG out)斷層問題在慈濟內湖園區並不存在。

根據礦業公會的調查,南基地右側經過鑽探五個三十公尺深的孔洞之後發現,這裡並沒有礦坑,距離最近的聯豐煤礦區大約二十公尺之遠,未來規畫的建物會再退二十公尺,總共距離四十公尺遠。

台大地質系教授 陳文山:「我看你們的那個,未來想要開發的,或者想要有建築物的地方,基本上沒有在礦坑上面,所以我想基本上,也不會受到影響就是。」

關注度最高的是環繞在三面的邊坡,只有南北基地中間的這片山坡地屬於慈濟所有。

慈濟基金會營建處主任 林敏朝:「我們內湖園區的,向基地順向坡,在地質圖裡面有三個位置,第一個位置是指,這三棟大樓的這個基座,這個基座 它在地質圖顯示,還是向著我們,可是實際上它已經變成,這棟大樓地下室的停車場了。」

未來將以八公尺寬的道路隔開這個順向坡,再加上後縮八公尺後才會有建物,安全距離總共會拉大到十六公尺。

慈濟基金會營建處主任 林敏朝:「那這個(第二個)山丘的順向坡,是向著南的方向,也是在我們基地外,也不是我們慈濟的土地,那第三個我們來看,就是這座山,這就在我們的,南基地跟北基地之間,這座山那這座山的,順向坡的方向,是向西著的方向,也不是向著我們北基地,我們山是保留它原來的原貌,我們也不會做任何的興建。」上字:河谷

至於外界最關切的湖泊回填的地質問題,必須透過地質鑽探報告解讀。

台大地質系教授 陳文山:「現在很多的一些專家說,你這邊河谷裡面會有土石流,對不對 好,那我們也不敢告訴你,是不是 未來會不會有,
或沒有 對不對,但是呢,以前在這裡面幾千年的堆積,它會告訴我們。」

慈濟基金會營建處主任 林敏朝:「(那這裡這樣會不會),(有土石流的問題),沒有 這裡完全從來就沒有任何,土石流的紀錄,在歷史的地質資料裡面,可以顯示出來 完完全全是沒有的。」

台北報導
許斐莉 余國維

Read more

百聞不如一見!親自走一趟園區


慈濟內湖園區,鄰近大湖公園,周末假日本來就有不少固定散步運動的群眾,最近因為計畫案議題,每天都吸引不少民眾登門拜訪,透過導覽志工的介紹,解開心中疑惑,也才了解慈濟志工保護這片土地,疼惜的行動,從不間斷。 

指著電腦的行事曆,慈濟內湖園區,每年國內外預約參訪人數就超過上萬人,負責導覽的慈濟志工,超過三十位輪班接待,最近因為計畫案,來了不少意外的訪客。

慈濟志工 謝秀連:「(所以很多民眾都是), 第一次來, 對於內湖環保教育站做些什麼, 他們完全都不知道, 看了以後才知道說, 慈濟環保分得那麼清楚。」

百聞不如一見,許多民眾走進園區,從建築物、景觀空間,到回收分類,再到後端的資源再利用,志工們每天的行動,都是希望用環保教育的模式,以身作則,保護大地。

慈濟志工 官徵祥:「回去的時候 把他們的所看所見, 知道的這些東西, 分享給他們周遭的人, 大家一起來推廣我們的環保。」

透過導覽,讓有心了解的民眾,見證保護地球的用心,如果民眾想參訪慈濟內湖園區,不用預約,隨時都歡迎。

彭淑珮 張竣瑋 台北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