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2015
Saturday, 24 January 2015
環保毛巾求精進 突破五十環保紗
- Article Details
面對科技世代的日新月異,為保護地球,環保也應精進和努力,大愛感恩科技愛心合作夥伴 富勝紡織 柯漢哲董事長開心的表示:「使用50%再生材質製成毛巾,目前業界未能突破,但我們突破了,這條環保毛巾,再生成份達到50%以上,且仍具吸水、快乾、不易留有異味等特性。」
1993年於一場環保議題講座中,富勝紡織柯漢哲董事長被 證嚴法師的精神所感動,承諾要為地球盡一份力量,即致力於「寶特瓶回收再生纖維」的研究與開發。富勝紡織成為為台灣最早投入做Recycle PET的廠商之一,今天柯漢哲董事長帶著夫人及公司同仁一行人一起來到大愛感恩科技研發與討論。
富勝紡織以往即與大愛感恩科技合作共同開發環保織品,在這個愛心平台上奉獻己力。此次與大愛感恩科技討論的合作針對新開發的環保毛巾,使用的再生紡織成份達到50%以上,領先目前紡織界,更為環保科技立下了標竿和突破。
環保應是人人的責任和義務,柯董事長感恩的說道:「因為這幾年來我們在慈濟 證嚴上人的帶領下,不斷在推展『節能減碳救地球』,我們看全球溫室效應、整個氣候的變遷嚴重,我們都要省思。尤其在 上人、大愛感恩科技的推展之下,能夠開啟回收資源,能更加的落實回歸我們的生活。(大家)要跟著我們大愛感恩科技的方向和目標一起走。」
柯董事長一行人,親自來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實地走訪研發中心、低碳人文生活展示,也更了解一系列過程和掘井人精神。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也與柯漢哲董事長分享:寶特瓶除了能抽成一絲絲柔順的細紗,也能製成堅硬的成品出來。寶特瓶瓶蓋的PP材質已能製成資料夾和筆記本硬質封面。正如靜思語所言:「可用的物資,都是值得珍惜的寶。」一份愛護地球的小小舉動,更是智慧將資源化為大用。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報導
Read more簡樸生活續物命 夫妻不買新衣裳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志工塗許秀智,今年七十歲,投入慈濟20多年,和先生兩個人退休後,全心做環保,現在除了有一個固定的環保點,夫妻倆更把環保落實在生活中,除了在自家陽台做園藝,從原本種花到現在自己做堆肥。而家中的家具、身上穿的衣服,全部都是二手回收來的,塗許秀智延續物命的理念,還跟大家分享,如果不說她身上穿的是二手衣,恐怕你還以為是新衣。
慈濟志工 塗許秀智:「我們夫妻,像我師兄,他自己會做很多事情,我就跟著他的興趣,也是培養我的興趣,結果開始花是他自己種,我覺得也發生興趣了,結果越來越喜歡。所以現在花園大部分都是我自己在整理,三十幾年來就開始做堆肥,所以我們的花就是用堆肥的泥土,也是延長物命,一棵變兩棵,兩棵變三棵,一直延長下去。
這個都是回收的,皮包啊,好多,我都不用花錢去買,你看這個都是我們慈濟可以用。從結婚到現在,在台北,都沒有受台北喧譁的汙染,還是一樣克勤克儉克難,說到這邊你就很感動,我跟我先生19年沒有買過一件衣服,除了我們慈濟的制服,我兩個兒子結婚,我都穿回收的衣服喔!沒有跟你講你也不知道是回收的衣服。媽媽隨便穿,心美看什麼都美!我就這樣跟他(兒子)講,孫子也一樣喔,我的孫子出生到現在,10件差不多9件都是回收的。這個買一件也都是很多錢,你看這麼漂亮,那幾天才回收,剛好可以冬天穿,你看這麼漂亮,對不對,很好看喔!
剛開始出去回收,那時候垃圾落地,每天準時五點就出門了,可以說是半個永和區都有我的足跡,逢人就自我介紹,我是慈濟的環保志工,我在推動環保資源回收。你拿回收物來啊,好好好,謝謝你。
很多很遠的地方,到那邊的SOGO百貨,還是豫溪街,都拿來這邊,我都說你們為什麼知道拿來,他說聞我塗媽媽的名拿來,人家介紹塗媽媽在哪裡,你就回收拿去那邊。好幾個董事長,他就看我去便利超商的回收桶在回收,就跟我說看你的氣質,應該是有讀過書的,應該不是生活有問題的。我說對啊,我是慈濟的環保志工。我雖然沒有很有錢,可是我很幸福,因為我每天過得輕安自在,上人說,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不如意的時候不要怨天怨地,環境不改就改變你的心境,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像我爸爸活到103歲,他種田種到97歲,我常常每天都跟我阿爸(說),阿爸你要給我毅力,我要跟你一樣做長長久久的工作,然後做得很老,為大地付出!」
採訪撰稿 呂思萱
攝影剪輯 李明華
溫馨圍爐併發放 來年羊溢幸福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慈濟麻坡支會,自2003年起,開始舉辦歲末發放,十多年來不曾間斷。今年的歲末發放(1/18),共106戶照顧戶,245人歡喜齊聚一堂。許多照顧戶,帶了存滿愛心的竹筒回娘家,他們說要把從志工身上感受到的愛,回饋給有需要的人。
歡慶的音樂,財神爺出場,炒熱現場氣氛,麻坡慈濟志工,為照顧戶舉辦歲末發放,兩位分別扮成生肖馬和羊的志工,在現場傳遞祝福
志工 邱雅麗:「每年都有一隻生肖出來,讓大家能夠和和樂樂,這樣的把整個節目,呈現給大家的面前。」
提前慶祝華人的農曆新年,志工準備了圍爐餐點,106戶照顧戶彷彿同一個大家庭裡的成員,除了用歌聲助興,也上台分享做環保的喜悅。
志工 與 照顧戶孩童:「小朋友 請問你做環保,做得開心嗎 (開心),會繼續再做下去嗎 (會)。」
慈濟照顧戶 鄭淑珍:「做環保真歡喜,很感恩這些慈濟(志工),幫我丈夫很多忙,(那你怎麼會想要做環保),做環保 救地球,(做得)很快樂。」
歡慶佳節的同時,照顧戶們更將竹筒帶回來捐獻,讓平日感受到的關愛,循環幫助同是苦難中的人。
慈濟照顧戶 蘇儒利:「我每天存兩毛或五毛錢,有時候投一塊錢 有時候沒投,因為慈濟幫助過我,所以我也想要幫助別人,希望這點小錢能幫有需要的人。 」
關心照顧戶,志工處處用心,就連一份小禮物,也照顧到孩子是否喜歡,不管在什麼地方,只要有慈濟人的陪伴,就有家的溫暖。
陳思媚 江妙珍 顏和溫 馬來西亞報導
Friday, 23 January 2015
柔慈聲韻傳妙義 無遠弗屆淨人心
- Article Details
2015年第一場人文週會邀請到出身廣播電視專業的慈韻師姊分享。年輕時曾當過六年公務人員,那段時間的她,生活作息正常,下班後經常是優閒的騎單車、放風箏、做卡片、學插花、習烹飪,過著人人稱羨的自在生活,直到1986年接觸慈濟之後,深受 證嚴法師慈悲濟世偉大精神所感召,毅然決然的走入慈濟、發心受證委員,並承擔起慈濟人文傳播志業的工作。
「永保新鮮感,化複雜為簡單」是 上人叮嚀 慈韻師姊從事廣播工作的原則,主持廣播節目近30年來,單純的環境、簡單的生活,透過聲音、傳遞善法,她越做越歡喜,從來不後悔。廣播節目除了慈濟人外,還有廣大的非慈濟人聽眾,期望能將 上人的清淨大愛、智慧法語,藉由廣播傳遞到每一個角落,淨化一顆顆幽暗的心靈。「大愛廣播穿越高牆」,曾經有一位受刑人黃先生,因為聽了慈濟廣播「靜思晨語」後,心靈產生了一股安定的力量進而改過遷善,假釋出獄後立即尋找生命中的貴人,在 慈韻師姊的接引之下,投入慈濟慈善、環保等工作,並受證成為慈誠隊員。
身為慈濟人文志業中心的一員,承擔著「為淨化心靈作活水、為祥和社會作砥柱;為聞聲救苦作耳目、為顛狂荒亂作正念」的使命,更以推動人文教育理念為責無旁貸的任務, 慈韻師姊分享:人文便是要樹立「人品典範、文史留芳」,要創造「不退流行的人生價值」,而慈濟人文的精粹,便是『將生命用在最有價值的地方,發揮生命良能、做的歡喜自在,進而使人格昇華。』
第一次前來大愛感恩科技參訪的 慈韻師姊,發現在低碳人文概念館的每一個細節上,處處都可以看到大愛感恩對於環保理念落實的用心,非常感動有這麼一群身為實業家的慈濟人,這麼愛慈濟、護大地,親身投入來推廣慈濟的環保人文理念,在這世界潮流重要的議題上,透過實業家的專業良能,來帶動環保人文的普世價值,進而為我們的社會開啟了一個綠色潮流的概念與示範的作用,這真是功德無量。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報導
Read more柔慈聲韻傳妙義 無遠弗屆淨人心
- Article Details
2015年第一場人文週會邀請到出身廣播電視專業的慈韻師姊分享。年輕時曾當過六年公務人員,那段時間的她,生活作息正常,下班後經常是優閒的騎單車、放風箏、做卡片、學插花、習烹飪,過著人人稱羨的自在生活,直到1986年接觸慈濟之後,深受 證嚴法師慈悲濟世偉大精神所感召,毅然決然的走入慈濟、發心受證委員,並承擔起慈濟人文傳播志業的工作。
「永保新鮮感,化複雜為簡單」是 上人叮嚀 慈韻師姊從事廣播工作的原則,主持廣播節目近30年來,單純的環境、簡單的生活,透過聲音、傳遞善法,她越做越歡喜,從來不後悔。廣播節目除了慈濟人外,還有廣大的非慈濟人聽眾,期望能將 上人的清淨大愛、智慧法語,藉由廣播傳遞到每一個角落,淨化一顆顆幽暗的心靈。「大愛廣播穿越高牆」,曾經有一位受刑人黃先生,因為聽了慈濟廣播「靜思晨語」後,心靈產生了一股安定的力量進而改過遷善,假釋出獄後立即尋找生命中的貴人,在 慈韻師姊的接引之下,投入慈濟慈善、環保等工作,並受證成為慈誠隊員。
身為慈濟人文志業中心的一員,承擔著「為淨化心靈作活水、為祥和社會作砥柱;為聞聲救苦作耳目、為顛狂荒亂作正念」的使命,更以推動人文教育理念為責無旁貸的任務, 慈韻師姊分享:人文便是要樹立「人品典範、文史留芳」,要創造「不退流行的人生價值」,而慈濟人文的精粹,便是『將生命用在最有價值的地方,發揮生命良能、做的歡喜自在,進而使人格昇華。』
第一次前來大愛感恩科技參訪的 慈韻師姊,發現在低碳人文概念館的每一個細節上,處處都可以看到大愛感恩對於環保理念落實的用心,非常感動有這麼一群身為實業家的慈濟人,這麼愛慈濟、護大地,親身投入來推廣慈濟的環保人文理念,在這世界潮流重要的議題上,透過實業家的專業良能,來帶動環保人文的普世價值,進而為我們的社會開啟了一個綠色潮流的概念與示範的作用,這真是功德無量。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報導
Read more2015,01/23,板橋慈籃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月23日(一)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慈籃家族擴大愛 環保力行護大地


獨魯萬環保心Begin the day by protecting the planet
- Article Details
In the wake of Typhoon Haiyan, Tzu Chi volunteers in the Philippines have begun to pass on the practice of recycling to local residents. Inspired by the Buddhist NGO’s philosophy, many residents have decided to become recycling volunteers themselves. Next, we go to Tacloban City to see how local volunteers are carrying out Tzu Chi’s recycling mission.
海燕風災後,菲律賓慈濟志工開始在當地推廣環保,受到慈濟的理念所感動,許多民眾決定成為環保志工,下一則新聞,我們到獨魯萬看看當地志工如何推廣慈濟的環保志業。 Read more
Family of Great Love Joining the Year End Blessing Ceremony
- Article Details



Going into 2015, DA.AI will continue to participat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gether with the help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unteers (promoters) and entrepreneurs, we look to influence more to join our path of “prolonging material life and creating blessing,” and to “coexist with the Earth.”
DA.AI Reporter, San Ming Yu, Taipei
Media Link
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953087#.VL4oyXzf-xU.facebook
Read more
善念共聚凝道氣 新春團拜繫情誼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北加州志業園區目前正在改建當中,因此慈濟志工租借了附近一處倉儲中心,作為活動與共修場地。迎接2015年,新春團拜舉行後,志工們步行前往園區,由慈濟北加州分會執行長帶領大家認識園區的各項規畫。(1/1)
在租借來的倉儲中心舉行2015年新春團拜,慈濟北加州分會的志工們,更把滿心祝福,帶到正在改建中的「北加州志業園區」。
慈濟北加州分會執行長 謝明晉,:「等一下有機會,大家去參觀園區,就知道我們真的、真的,道氣很足,元氣很旺。」
未來慈濟北加州志業園區,包含六大功能中心、佛堂、齋堂、以及靜思書軒等,與社區更緊密地結合,意味著需要更多志工投入。
而每一個使用空間都設計了天窗,也是慈濟志工在環保節能行動上,最踏實的體現。
真善美志工 游慧鵑 宋伯官 美國報導
Read more晨起薰法願力堅 反觀自照心念轉
- Article Details
證嚴上人歲末行腳,今天早上在桃園靜思堂舉行歲末祝福,三千多人,視訊連線三個場地。尤其,看見在座將近五百位環保志工,證嚴上人開示時,再三說出內心的感恩之意。而桃園龜山地區的慈濟志工,也透過影片和上台,見證薰法香帶來的生命轉變。
「要忙,大家都很忙,做弟子的最高興的就是師父,看到上人這樣。」
法親的一句話,點醒陳文正,將近兩年來,薰法香不間斷,回收來的學生作業簿,寫滿整整16本。法入心,心念轉,過去十多年,四處跑道場,因為薰法香,林純如找回堅定信心。
慈濟志工 林純如:「長久以來放蕩在外面的憨弟子,上人說,聽法聞法要用心。」
慈濟志工 陳文正:「我媽媽一個人在宜蘭那邊,有時候會孤單,有時候會想兒子,那我就跟她說,我們一起來薰法香好嗎?結果我媽媽真的,她也能夠早上五點半就起來。」
桃園歲末祝福,三千多人歡喜迎新年,除了警察、醫護人員,現場更來了好幾百位環保志工。
證嚴上人開示:「環保,可以疼惜地球,可以為子孫顧好這片地球,所以(環保)老菩薩常常這樣說,做環保,沒煩惱,子孫好。」
對環保志工的感激說之不盡,證嚴上人更殷切叮嚀,隨著人口增加,地球資源跟著迅速消耗,也成了未來隱憂。
證嚴上人開示:「尤其是桃園地區,常常聽到說缺水用,石油也是一樣,我們如果一直抽下去,未來我們的子孫要用什麼呢?」
環保志工,守護後代子孫的家,上人期許,人人都要時時回歸檢樸之心。
蕭志傑 邱品豪 桃園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