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2015
Tuesday, 27 January 2015
2015,01/27,慈技資訊科技與管理系博士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月27日(五)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Read more
2015,01/27,英國CEIS蘇格蘭發展組織執行長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月27日(五) 13:4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聲名遠播傳大愛 環保社企共同心


Read more
草根菩提護大地 福田志工護道場
- Article Details
台中靜思堂上午舉行歲末祝福感恩會,有許多環保志工與福田志工齊聚一堂,證嚴上人肯定大家用心做環保,為地球盡心力,更提到最近禽流感疫情,提醒大家愛護生靈。此外,上午會客時間,兩位骨髓受贈者前來見上人,感恩慈濟人的陪伴關懷。
骨髓受贈者,在慈濟志工陪同下來見上人,感恩慈濟人在他生病期間給他的溫暖。
骨髓受贈者 許先生:「我說我如果好起來,我也要來當志工,鼓勵人家關懷人家。」
另一位受贈者陳小姐,則帶了自己親手做的紙黏土作品送給上人,表達感恩之意。
骨髓受贈者 陳小姐:「感謝慈濟的關懷,非常感恩。」
上午的歲末祝福感恩會,有環保志工與福田志工,齊聚一堂,曾是慈濟關懷戶的韓蔡秀鳳,走出生命困境,投入環保行列。
慈濟志工 韓蔡秀鳳:「我越做越高興,越做越快樂,所以我就帶全家人一起做。」
上人發送福慧紅包,肯定環保發揮的功能,不但潔淨大地,也讓原本有許多習氣的人,生活心靈都淨化了。
證嚴上人開示:「他們進來後就慢慢的一直改一直改,改到菸也戒了,酒也沒喝了,檳榔也沒吃了,尤其是也不賭博了。」
上人開示並談到禽流感疫情,導致大量無辜禽類失去生命,也提到日前喧騰一時的河馬阿河。
證嚴上人開示:「牠不會喊痛,但是看到牠流了眼淚,身體受傷,牠也很痛苦。」
上人呼籲大家,誠心齋戒,愛護生靈。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上人再次勉勵志工,做好環保,地球健康,天災自然就少。
張桂端 郭繼宗 台中報導
Read more2015,01/27,證劵櫃檯買賣中心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月27日(二) 10: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學術交流為地球 慈濟大愛一家親
- Article Details
在慈濟基金會宗教處柳宗言師兄的陪同下,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許豪仁老師來訪大愛感恩科技公司,進一步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研發方面的技術成果,並且希望透過慈濟體系,大家可以三方合作、共同為環保盡一份心力。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師兄表示:「大愛感恩科技不只是一家公司,而且是努力成為環保典範;我們掌握研發,基金會有全省環保回收系統,慈濟大學有人才。希望未來三方可以合作,把我們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會談一開始,研發部先介紹大愛感恩研發重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計畫。值得一提的是,研發部希望可以將rePET再生上衣商品化,就是可以把鈕扣、拉鍊也用再生材質製作而成。另外,也希望可以開發LED發光衣,電力來源是來自太陽能,但衣物是可以水洗。日前也在研究利用塑膠袋提煉柴油,還有因 證嚴上人擔心台灣缺水的問題,因而研究出捕霧網,主要是使用親水性的布料,讓水氣可以附著在『網』上,以便收集水資源。
許豪仁老師也提到:「今天第一次來參訪大愛感恩科技,也了解慈悲科技背後真正的意義,還有 證嚴上人環保的理念。把資源回收這麼大的城市礦產,變成賑災等等資源,真的很令人感動。也代表慈濟大學生科系,了解日後是不是有合作的機會。慈濟大學生科系,主要是針對醫療領域,另外也有植物微生物研究方面的老師,也希望日後在醫療器材的設計應用上也能夠結合環保回收。今天是一個開端,希望未來也可以有更密切的合作。」
另外李鼎銘師兄提到:「希望透過品牌和教育來創造一個世界綠色典範。」賦予品牌背後的價值,那就是有生命力的環保站還有環保菩薩們。期許未來三方合作,投入更多的努力,來為我們的地球盡一份心力。
大愛感恩科技 樊家妤 台北報導
Read more學術交流為地球 慈濟大愛一家親
- Article Details
在慈濟基金會宗教處柳宗言師兄的陪同下,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許豪仁老師來訪大愛感恩科技公司,進一步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研發方面的技術成果,並且希望透過慈濟體系,大家可以三方合作、共同為環保盡一份心力。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師兄表示:「大愛感恩科技不只是一家公司,而且是努力成為環保典範;我們掌握研發,基金會有全省環保回收系統,慈濟大學有人才。希望未來三方可以合作,把我們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會談一開始,研發部先介紹大愛感恩研發重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計畫。值得一提的是,研發部希望可以將rePET再生上衣商品化,就是可以把鈕扣、拉鍊也用再生材質製作而成。另外,也希望可以開發LED發光衣,電力來源是來自太陽能,但衣物是可以水洗。日前也在研究利用塑膠袋提煉柴油,還有因 證嚴上人擔心台灣缺水的問題,因而研究出捕霧網,主要是使用親水性的布料,讓水氣可以附著在『網』上,以便收集水資源。
許豪仁老師也提到:「今天第一次來參訪大愛感恩科技,也了解慈悲科技背後真正的意義,還有 證嚴上人環保的理念。把資源回收這麼大的城市礦產,變成賑災等等資源,真的很令人感動。也代表慈濟大學生科系,了解日後是不是有合作的機會。慈濟大學生科系,主要是針對醫療領域,另外也有植物微生物研究方面的老師,也希望日後在醫療器材的設計應用上也能夠結合環保回收。今天是一個開端,希望未來也可以有更密切的合作。」
另外李鼎銘師兄提到:「希望透過品牌和教育來創造一個世界綠色典範。」賦予品牌背後的價值,那就是有生命力的環保站還有環保菩薩們。期許未來三方合作,投入更多的努力,來為我們的地球盡一份心力。
大愛感恩科技 樊家妤 台北報導
Read moreMonday, 26 January 2015
熱衷慈濟事 全因當年解危之恩
- Article Details
六十歲的韓蔡秀鳳,歷經先生中風癱瘓到往生,家中經濟跌到谷底,還要幫忙照顧年幼外孫,一度灰心喪志,甚至經常暴怒,幸好慈濟人及時給予協助,才讓她走出陰霾,從環保做起,踏入慈濟世界,找到人生新目標。
不論是做環保、做香積、做福田,或是入經藏手語共修,韓蔡秀鳳每一件事都用心投入,因為有慈濟,才有重生的她。九年前,韓蔡秀鳳的先生中風全癱,她要照顧先生還有外孫,經濟出問題,幸好慈濟人及時伸出援手。
慈濟志工 韓蔡秀鳳:「真的很感動,我淚馬上流下來,就像人家講中頭獎一樣。」
感受溫暖,才知道反省自己習氣,韓蔡秀鳳說,從前,自己是家中的武則天,脾氣沒人受得了。
慈濟志工 韓蔡秀鳳:「我叫我孫子做什麼,做不好,我就打她。」
韓蔡秀鳳的外孫女:「功課寫不好也會打。 (用什麼打?) 有時候拿愛心小手,有時候拿抓癢的。」
接觸慈濟,慢慢的,韓蔡秀鳳有所改變。
慈濟志工 韓蔡秀鳳:「發脾氣好像瘋子,我才不要一天到晚當瘋子。」
慈濟志工 林秀滿:「每逢過年的時候,在除夕那兩天,她都會帶著她的三個孫子,甚至知道忙不過來,連她女婿都帶過來,幫我們(做環保)。」
先生在前年往生了,韓蔡秀鳳現在帶著女兒、女婿、外孫,一同做環保,從困境中,用智慧學習,找到人生新目標。
真善美志工 張長發 林淑懷 台中報導
Read more我心呼喚海地 活出生命熱力
- Article Details
二十多歲的你,能為世界做些什麼?身為地球一份子的我們,是否該站出來?「自己過得好,更要盡力幫助他人。」今日大愛感恩科技的人文講座,特別邀請到52屆十大傑出青年、慈青學長 陳珞韶師姊分享她於衣索匹亞、海地當國際志工的故事。珞韶師姊放棄優渥的生活,憑著無畏的大愛,走進被貧窮、疾病、災難蹂躪的衣索匹亞、海地,在霍亂橫行的黑色大地上,陪伴被遺棄的孩子們,忘了膚色、忘了國籍,把自己獻給天下的孤兒,緊緊擁抱受苦的生命,也從中探索生命的本質與價值。『每個孩子都是我生命中的良師,從他們身上,我學習到「活在當下」。』珞韶師姊說。
修行要在人群裡,珞韶師姊十二歲就接觸慈濟,十九歲還是慈青身分,便參與國際賑災。很感恩有這些機會付出,遇到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人,不光是幫助她人,更是自己成長。「當初只覺得做一個開心的志工就好了,但最近一直聽 師公上人說: 『來不及』,現在更是要做『勇於承擔』的志工。」自幼移民美國、認為自己中文不好,原本不喜歡演講,但現在更歡喜去做,成為推進自我成長的力量。
「第一次踏進海地,當你看到保麗龍、玻璃罐、塑膠瓶等垃圾遍地,你很難想像這底下是一條河道,當地的人吃喝拉撒都在這裡。」剛開始向當地人推環保真的很困難,因為他們教育程度很低,不理解什麼是『丟垃圾』、什麼是『資源回收』,加上海地政府沒有收垃圾、也沒有工廠可以處理,試過『以工代賑』、寄去他國處理,因成本高這些管道都不可行。所謂:「清淨在源頭。」這過程中讓珞韶師姊學習到要「從最根本解決問題」,告訴海地人民:「雖然沒有系統可以『處理』,但起碼可以做到『減量』。」並開始教育他們少用保麗龍、少買寶特瓶飲料,拿寶特瓶與他們結緣當水壺。為解決這個問題,當地有一位志工,本身是位藝術家,發揮才能,運用巧思用鐵絲將寶特瓶其編織成一個垃圾桶,這是一個「recycle、reuse」化無用為有用的實例。「當你用心的時候,真正去了解當地,發掘出這樣一個imagical solution。」
「每當跟國外人提到台灣環保,他們都非常讚歎。」珞韶師姊笑著說,這是『震撼三部曲』。第一,因為在國外很少有人會願意這樣付出,尤其是聽到環保站從早到晚都有菩薩們,不畏髒亂、不支薪水的默默付出,都覺得是不可思議的事情。」珞韶師姊便會向他們解釋:環保站是快樂道場,老菩薩們做環保都很歡喜,運動兼復健、彼此關心陪伴、身心健康無煩惱。第二,讚歎有大愛感恩科技將這些回收寶特瓶製成各式各樣環保織品。第三,這些環保織品更是做為賑災物資,全部盈餘又回饋給慈濟。「這真的是一個愛的循環。」除了介紹環保,藉由這些環保織品,也與很多人結了許多好因緣,現在也很多國外的貴賓來台灣參訪慈濟環保、慈善等整個體系,環保站不只是資源回收,更是個環保教育站,真的是很棒,很感恩 師公上人創造慈濟世界。
一念愛心或許渺小、力量或許微不足道,但點滴都可能是走向希望的轉折點。現在有些人迷失了方向,卡在自身世界,珞韶師姊希望藉由自身故事啟發他們的善念,影響給更多人,把愛的循環繼續的傳下去,更送給大家:「難行能行、難捨能捨、難忍能忍」,一念心轉變,事情就會不一樣。更呼籲年輕人,把握學習,開拓視野,找到自己生命熱愛的事情,讓自己慧命增長。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報導
Read more我心呼喚海地 活出生命熱力
- Article Details
二十多歲的你,能為世界做些什麼?身為地球一份子的我們,是否該站出來?「自己過得好,更要盡力幫助他人。」今日大愛感恩科技的人文講座,特別邀請到52屆十大傑出青年、慈青學長 陳珞韶師姊分享她於衣索匹亞、海地當國際志工的故事。珞韶師姊放棄優渥的生活,憑著無畏的大愛,走進被貧窮、疾病、災難蹂躪的衣索匹亞、海地,在霍亂橫行的黑色大地上,陪伴被遺棄的孩子們,忘了膚色、忘了國籍,把自己獻給天下的孤兒,緊緊擁抱受苦的生命,也從中探索生命的本質與價值。『每個孩子都是我生命中的良師,從他們身上,我學習到「活在當下」。』珞韶師姊說。
修行要在人群裡,珞韶師姊十二歲就接觸慈濟,十九歲還是慈青身分,便參與國際賑災。很感恩有這些機會付出,遇到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人,不光是幫助她人,更是自己成長。「當初只覺得做一個開心的志工就好了,但最近一直聽 師公上人說: 『來不及』,現在更是要做『勇於承擔』的志工。」自幼移民美國、認為自己中文不好,原本不喜歡演講,但現在更歡喜去做,成為推進自我成長的力量。
「第一次踏進海地,當你看到保麗龍、玻璃罐、塑膠瓶等垃圾遍地,你很難想像這底下是一條河道,當地的人吃喝拉撒都在這裡。」剛開始向當地人推環保真的很困難,因為他們教育程度很低,不理解什麼是『丟垃圾』、什麼是『資源回收』,加上海地政府沒有收垃圾、也沒有工廠可以處理,試過『以工代賑』、寄去他國處理,因成本高這些管道都不可行。所謂:「清淨在源頭。」這過程中讓珞韶師姊學習到要「從最根本解決問題」,告訴海地人民:「雖然沒有系統可以『處理』,但起碼可以做到『減量』。」並開始教育他們少用保麗龍、少買寶特瓶飲料,拿寶特瓶與他們結緣當水壺。為解決這個問題,當地有一位志工,本身是位藝術家,發揮才能,運用巧思用鐵絲將寶特瓶其編織成一個垃圾桶,這是一個「recycle、reuse」化無用為有用的實例。「當你用心的時候,真正去了解當地,發掘出這樣一個imagical solution。」
「每當跟國外人提到台灣環保,他們都非常讚歎。」珞韶師姊笑著說,這是『震撼三部曲』。第一,因為在國外很少有人會願意這樣付出,尤其是聽到環保站從早到晚都有菩薩們,不畏髒亂、不支薪水的默默付出,都覺得是不可思議的事情。」珞韶師姊便會向他們解釋:環保站是快樂道場,老菩薩們做環保都很歡喜,運動兼復健、彼此關心陪伴、身心健康無煩惱。第二,讚歎有大愛感恩科技將這些回收寶特瓶製成各式各樣環保織品。第三,這些環保織品更是做為賑災物資,全部盈餘又回饋給慈濟。「這真的是一個愛的循環。」除了介紹環保,藉由這些環保織品,也與很多人結了許多好因緣,現在也很多國外的貴賓來台灣參訪慈濟環保、慈善等整個體系,環保站不只是資源回收,更是個環保教育站,真的是很棒,很感恩 師公上人創造慈濟世界。
一念愛心或許渺小、力量或許微不足道,但點滴都可能是走向希望的轉折點。現在有些人迷失了方向,卡在自身世界,珞韶師姊希望藉由自身故事啟發他們的善念,影響給更多人,把愛的循環繼續的傳下去,更送給大家:「難行能行、難捨能捨、難忍能忍」,一念心轉變,事情就會不一樣。更呼籲年輕人,把握學習,開拓視野,找到自己生命熱愛的事情,讓自己慧命增長。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報導
Read moreWinter Clothing Donation Brings Great Love to Society
- Article Details

Lyu Yi Jing, a staff from DA.AI’s procurement department, took a trip back home to Haulien to pack clothes for donation over her New Year vacation. While going through her closet, Lyu Yi Jing found that she often purchase clothes out of impulse in the past, but not really out of a need. Thus, participating in this program made her realize that she should follow simpler life style in the future, reduce desire and help others in need. With help from staff like Lyu Yi Jing, DA.AI gathered together over 150 brand new sweaters, 30 jackets, and 40 pairs of pants - a total of 10 cartons of love.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