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2015
Monday, 12 January 2015
楠梓親子暖陽 映照馬國水災
- Article Details
當北台灣寒冬的腳步還沒走遠,元月的高雄,已露出初春暖陽臉孔。楠陽國小的川堂裡面,超過20, 30對親子們,正聚精會神聆聽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師伯的分享。主持人高櫻芳師姊稱讚小朋友們身處這個開放空間,仍然能夠專心一致、心無旁鶩,沒有被一旁馬路上車來車往、或樹搖鳥鳴吸引而分神,實在難得。就如靜思語所云:「只要心專,就不會被其他的事情影響,就不容易做錯事。」
今天「環保續物命」這個單元,根據親子班教學組熊貞鳳師姊的規劃,是為了三月份「仁武環保站實作課程」預作準備的先修,希望親子們對於慈濟的環保理念,能有初步了解。據班主任王雅惠師姊表示,雖然因為接近學校期末考、出席率略受影響,但營隊整體仍有80多人投入活動。此外,平常投入推廣環保的湯惠伃師姊與林淵淞師兄也來到今天會塲,與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師兄交流,主要是為了下週 (1/18) 將帶領楠梓國中同學到右昌環保教育站之課程,事先搜集分享資源,包括寶特瓶之瓶片、酯粒、紗,希望更能夠讓同學們理解寶特瓶回收、再製所經歷的過程。
安排在最後是暱稱為學習成果檢視的「贏越多越好」遊戲,擔任今天各國「總統」的都是坐在各組最前面的二年級小菩薩,雖然對於遊戲規則似懂非懂,但每一回合代表各組舉牌前,都很稱職的回頭聽組員的聲音。然而面對眾多「選黑」、或「選白」的意見,往往只能在左右為難下做出「抉擇」。在媽媽謝曉伶師姊的陪伴下參加親子班的六年級黃俊凱小菩薩,非常積極參與課程,一直喊著「白色、白色」,但很多時候他的意見都被「黑色」的聲浪淹沒。看到最後一回合「五黑、一白」的結果,虞珊明師伯宣布:「今天遊戲結果,地球滅亡了!」省思的時候,珊明師伯告訴大家:「不是自己分數高才是贏,要大家共好,才能『與地球共生息』。」
大愛感恩科技高雄靜思堂低碳概念館同仁陳慈娟師姊,一大早就來配合布置場地,並且針對馬來西亞水災,呼籲愛心捐款。去年12月一場超過10天的馬國東海岸大水災,導致8個州、12萬以上災民家園與財物毀於一旦。風雨無情、人間有愛,大愛感恩科技也決定將今天推廣所得全數捐出救助馬國水災。帶動一片護持之愛心,讓楠梓親子班的暖暖的愛心,在寒冬中如陽光般跨越海洋,映照彼岸馬國水災、膚慰鄉親的心。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高雄報導
八旬菩薩疼大地 晨起薰法不懈怠
- Article Details
沒讀書,不代表不懂人生道理。在宜蘭有位高齡超過80歲的慈濟志工甘完,從小家境清苦,還被送做養女,讀書一直都是奢望,更因為家中沒有男孩,到了適婚年齡,養父母就幫她招贅夫婿,家中經濟仰賴先生採礦維生。直到將近八年前,接觸到慈濟,開啟了人生另一道門,不只全心全意投入環保,當今年頭城環保站正式連線花蓮靜思精舍,晨起聆聽證嚴上人開示,甘完阿嬤就開始一個人摸黑走路到環保站,單純的心,只為了多聽上人說話。
慈濟志工 甘完:「(我都凌晨)三點十五分起床,然後敬茶燒香,如果還有時間,我就差不多會念佛二十分鐘,或是半小時都會念。」
清晨四點之前,頂著夜色,就得趕緊出門。
慈濟志工 甘完:「(師姊你起這麼早是要去哪裡?) 要去環保站那邊薰法香。」
路燈,加上一條閃光帶,路再黑、再暗,都不怕。
慈濟志工 甘完:「師父年紀這麼大了,我們自己也年紀大了,要來去聽師父教導我們,跟我們開示,不要懈怠要精進,走到這邊剛好四點十分。」
負責開門,等到有人來,再分工合作鋪地毯、擺蒲團。人生走到81歲了,老人家大字不識半個,跟隨上人的心,卻很篤定。
慈濟志工 甘完:「不認識字如果跟得上,就跟大家一起念誦,如果跟不上,就照師父說的這樣(做),就是不要懈怠,師父的法要聽,不要想說貪睡爬不起來。」
真善美志工 楊三忠 黃麗友 宜蘭報導
Read more入慈濟肩挑米籮 胸懷苦難蒼生事
- Article Details
每年年底,都有一批新進志工完成培訓,加入慈濟大家庭,今年在福建也有179位志工,成為生力軍,在接受花蓮靜思精舍法師祝福的同時,他們也發願,未來要更積極投入志工行列,為更多需要的人付出心力。(1/3)
歲末年終,福建五個地區志工齊聚一堂,完成培訓的志工,正式成為慈濟大家庭的一員。
慈濟志工 鍾清江:「高興的嘛因為說,可以一家人一起做慈濟,感覺挺不錯的,因為說可以付出幫助別人,是我們的福報。」
76歲的許梅花,是這批新進志工中年紀最大的,她和女兒王杏菜,都因做環保而走出心靈的苦。
慈濟志工 許梅花:「環保真的好,做環保沒有煩惱,身體又好保護地球好,後來子孫代代好。」
慈濟志工 王杏菜:「那我們覺得我們這條路,是走對了上人說,只要是做對的事就做。」
而中醫師翁麗麗,則希望發揮自己的專業,讓大愛精神傳出去。
慈濟志工 翁麗麗:「在閩南地區我一定要,發揮自己的能量,發揮我自己的長處,幫助我們應該幫助的人。」
在慈濟,這群新志工找到了自己的路,從此轉苦為樂,更能為人群付出。
真善美志工 王雅珊 曾美伶 福建報導
Read more2014,01/12,內湖毛毯裝櫃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1月12日(一)
【地點】慈濟內湖環保站 (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五段168號)
Read more
緬雨水回收Collecting rainwater for all water needs
- Article Details
As most schools in Myanmar are without running water, they rely on collecting rainwater for all their water needs. However, unfiltered rainwater is not drinkable and can be hazardous to our health. Thus as Tzu Chi helps rebuild 12 schools in Thanlyin Township as part of its post-Cyclone Nargis recovery efforts, it thoughtfully included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filtration systems that can provide drinkable water.
緬甸大部分的學校沒有自來水,用水必須靠收集雨水來供給,但沒有過濾過的水不適合飲用,也會影響健康,因此慈濟在丹茵鎮 ,為納吉斯颶風重建工程而蓋的12所學校,也貼心的包含了有過濾系統的雨水收集裝置,能供應飲用水。 Read more
火燒垃圾濃煙刺鼻 彭亨河畔變色
- Article Details
彭亨河是馬來西亞半島最長的一條河流,長度434公里,淡馬魯縣就處於河的中下遊,多山洪,常泛濫成災。縣內,在綿延12公里長的河岸邊,散居著七八百戶的馬來同胞。水患之後,重返家園的受災鄉親,不得已把家裡清出來的家具、家電及垃圾放在河岸公路邊,因此雪隆慈濟志工再度在彭亨河畔,發起以工代賑。(1/10)
曾經是旅遊勝地的彭亨河畔,水災過後依然是汪洋一片,由於垃圾太多無法及時運出,沿岸居民開始用火燒垃圾,濃煙瀰漫,味道刺鼻。慈濟雪隆分會600多位志工,從吉隆坡驅車兩個小時,趕往彭亨河畔和瓜拉吉撓,與當地的受災鄉親,在兩地同時展開以工代賑、清理家園。不同的種族、不同語言的勞動口號聲,匯聚成一股大愛的力量。
印度裔志工 維嘉:「一雙手可能做不到,但十雙手或更多雙手就很容易,證嚴上人的一個心願,我們要竭盡心力去完成。」
瓜拉吉撓和彭亨河畔兩地距離車程45分鐘,其中彭亨河畔,以工代賑的點多,線長路又窄,當然難度不小。
慈濟志工 劉濟雨:「受災比較嚴重的是,彭亨河河畔這12公里地段的,這些住戶大部分是馬來人,馬來人的住戶都是散居在公路,或河岸邊的這些叢林裡面,跟我們之前的海燕啊,斯里蘭卡的救災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戰線拉得非常的長,所以這個地方的以工代賑方式,跟瓜拉吉撓也是不一樣,所以我們在這個地方,也是要因地制宜。」
烈日下,志工除了清掃,也要指揮交通,確保作業安全。在傳遞中,勞動也變成了一場友情的交流。慈青慈少也來付出,年齡雖小,卻愛心滿滿。
慈少 謝景擇:「今天來這個災區其實是,因為我們自己在家很幸福,所以看人家這裡需要幫助,所以你可以幫得到人家,其實是一種福報啊。」
當天,有600多位慈濟志工,和990位以工代賑的受災鄉親們,攜手為災區的恢復帶來了晴朗和光明。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九旬環保志工 發願受證鼓舞後進
- Article Details
慈濟目前在全台各地舉辦歲末祝福,在桃園靜思堂的活動上,邀請了一位91歲的長者「李登山」蒞臨致詞,值得一提的是,他不但是慈濟的環保志工,更打算在今年受證,這樣的精神、鼓舞了在場參與祈福的民眾。(1/9-10)
去年大愛新聞,率先報導桃園慈濟環保志工「李登山」的故事,他本尊、也在桃園歲末祝福上、現身說法。
慈濟環保志工 李登山:「我有一天喔想說轉台轉看看,轉到789第九台的時候,寫兩個字大愛很大的字,我才想說來看看。」
91歲高齡,今年還即將受證,「李登山」在台上說起與慈濟的因緣,就是希望大眾行善、切莫遲疑。
參與祈福的民眾受到激勵,也勇敢說出新年的期許。
民眾:「我覺得幸福就是,我們知道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自己都行在菩薩道上。」
平安如意、行善積德就是福,無論是年輕人、還是年長者,大家都期待透過祈福、能造更多福。
真善美志工 桃園報導
Read more親子闖關考驗默契 思考人生課題
- Article Details
高雄竹後國小舉辦校慶活動,邀請慈濟志工設計闖關活動。透過靜思語教學,這六個關卡,讓參與的家長與學生,不只有體力考驗、默契挑戰,也有值得思考的人生課題。
不管是單獨的挑戰,還是講求相助合作的團體遊戲。
在高雄仁武的竹後國小操場上,加油聲此起彼落,這一天是校慶,但除了體力上的考驗外,其實還有豐富心靈的靜思語!
透過六個關卡,藉由遊戲來教育孩子毒品的可怕、省水省電的重要,還有反思對家人的回饋,每站,多少都有親子得共同參與的部分,讓家長發現原來校慶,這麼不同!
家長 邱子晴:「說最近開始有限水,然後雨量也變少,(孩子)自己也發現,今年下雨的天數比較少,所以有跟他們說,水盡量要減少用,洗澡的時候以前都是淋浴,我們現在都是放在臉盆裡,大家一起洗那個臉盆的水。」
慈濟志工 陳蕙穗:「在念靜思語的當下,(有人)就會發現自己念得比較快,我希望他們學會等待其他同學。」
在過程中學習,無論是對孩子本身,或者陪同的家長,不只有歡樂,更希望能帶來深遠影響。
真善美志工 謝如佳 謝玉如 高雄報導
Read more志工之愛注勇氣 奮發向上有力量
- Article Details
在越南北部的海陽省,慈濟志工從去年九月,開始在清河縣境內,為貧困的孩子發放助學金,時隔四個月,慈濟志工再度前來(12/26),這次不僅送來助學金,也親手為他們縫製圍巾,希望孩子們在志工的溫暖陪伴下,更努力學習。
冬天的越南北部,太陽升起得晚,天氣也特別冷,不過海陽省的慈濟志工,卻已在清晨微亮的天色下集合出發,為清河縣內四所中小學的貧困孩子,發放助學金。
慈濟志工 林三堂:「我們期待每一位,活潑可愛的小朋友,都能夠在那麼好的環境之下,每天用功地念書守規矩,那麼個個將來都成為,社會的好公民,能夠為社會來服務。」
海陽省在越南六十三個省市裡,算是相對貧困的地區,慈濟從2014年九月,首次舉辦助學金發放,這趟是第二度前來。
清河縣教育局副主席 黎士香:「慈濟的溫情讓學童們,這一年來更努力學習,每個人都變成了好學生乖孩子。」
圓孩子的求學夢,志工不僅送來助學金,也給予機會教育,透過一公分鉛筆的故事,讓大家體驗大陸小朋友們求學的辛苦。
發放結束,志工一一為孩子們,圍上親手縫製的圍巾,期盼這分溫暖,能夠陪伴孩子在新學期快樂學習。
真善美志工 陳氏苓丹 沈盟欽 越南報導
Read more環保清流入校園 大愛媽媽心知識
- Article Details
大愛媽媽是慈濟進入校園推廣人文與環保教育的重要推手,來自土城區的大愛媽媽,為了可以更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如何在環保方面的落實並推廣給更多人知道,因而安排此參訪。在分享之前經過人文低碳館,大愛媽媽們看到產品時都很好奇的摸摸看,並且引起熱烈的討論。在經過分享之後,才發現很多人其實對大愛感恩科技早有耳聞,卻不知道該公司確切在做什麼,經過鼎銘師伯活潑又熱情的介紹之後,大家對大愛感恩科技不僅了解,更多了一分佩服與尊重。
在分享期間,大愛媽媽們都很踴躍的發言,並與主講者鼎銘師伯熱烈的互動。由此可見,大家對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產生許多好奇。在發問的同時,鼎銘師伯也介紹公司許多的展品,並且將它其材質、功能、還有使用心得一一跟大家分享。以「神奇白褲」為例子,有志工曾經因救災而沾染到血跡,但因救災區域沒水沒電而無法清洗,回到台灣竟可以沖洗掉污漬。聽到這裡台下許多大愛媽媽臉上都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這時,也有媽媽分享她的經驗,當她的褲子被原子筆墨水畫到,她自己做酵素去漬。利用果皮、水、黑糖以1:10:3的比例同時也達到廢物利用、零廚餘的觀念。也有人提出疑問,既然衣物是用不可分解的寶特瓶當其材質,那我們的衣物也不是不可分解的嗎?對此,鼎銘師伯表示大家可以將穿不到的衣物回收,大愛感恩科技會利用大愛感恩科技回收系統繼續沿用廢棄衣物,將它們在再生做成另外的產品,這是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朝「從搖籃到搖籃」的落實在努力當中,將我們的產品永續利用,且將 " 減廢達成零廢 " 為終極目標 。
在導覽期間,大愛媽媽參觀公司的實驗室也對如何將寶特瓶做成衣物的過程相當感興趣,頻頻拿出手機拍照做紀錄。同時來自土城區的沙慮廷師姐表示:「一直以來都很想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也覺得產品很好。至於怎麼跟我們的會員大德還有我們的下一代分享,這是我們最大的一個目的,因為現在很多的學校機關都會來參訪,我們希望給他們最正確、最先進的的資訊。」土城和氣三的卓銘祿師兄也分享:「我今天覺得參訪大愛感恩科技收穫滿滿,覺得很多環保的東西都可以做成衣服、棉被等等東西,也可以惜福、再造,減少地球的汙染。」大愛媽媽謝淑美師姐也表示:「大家在出發前都很期待這次的參訪,在參觀過後也都收穫很多,但我覺得光自己了解還不夠,需要推廣給更多人知道。它真的是一個環保人文也是一個愛的接力,更是一個完全的回饋。尤其我們的產品也是獨一無二,有必要推廣給更多人知道。」
這次的參訪不僅讓大愛媽媽收穫滿滿也希望透過他們可以讓更多人認識大愛感恩科技,並將環保人文的觀念從學校帶給小朋友,從小紮根。大愛感恩科技不僅推廣環保概念也將環保注入生命力,以證嚴上人期許掘井人之精神,期望藉由慈濟回饋社會,帶動更多有心投入環保。
大愛感恩科技 樊家妤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