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2014
Thursday, 11 December 2014
UN氣候變遷會議 慈濟賑災分享
- Article Details
COP20,第二十屆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持續在利馬舉行(12/1-12/12)。慈濟基金會與國際海洋信託,奈及利亞緊急救難指揮中心,共同舉辦座談會,強調正視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Read more
草根菩提樂回收 身體力行造淨土
- Article Details
證嚴上人行腳雲林,舉行「雲嘉」區歲末祝福,今天上午參與的對象大部分都是環保志工,上人一向視環保菩薩為草根菩提,上人特別感恩草根菩薩守護大地,為環保盡心力。
83歲劉吳金枝,雙腳膝蓋都是人工關節,還天天走路到環保站薰法香,不論筆記或寫經文都相當工整,當志工則是她常保年輕的秘訣。
慈濟志工 劉吳金枝:「要成佛要先和人結好緣,左鄰右舍都跟我說,看起來你不像83歲,你做慈濟做得很好,我說對你們也可以來做。」
環保菩薩劉文成,重大車禍一度命危,無法回到職場的他,把做環保當作生活重心,現在他各方面都明顯好轉。
環保志工 劉文成:「感恩上人,給我們這樣好的修行道場,希望大家都來做環保,做環保沒煩惱。」
證嚴上人說,地球需要大樹保持水土,也需要草根維護土質,上人一向視環保志工為草根菩提,可見得環保菩薩的重要。
證嚴上人開示:「我們這些草根菩提,菩提就是覺悟的意思,菩提就是菩薩的意思,也就是保護大地的菩薩,所以叫做草根菩薩。」
上人行腳雲林,慈濟志工深入經藏演繹佛法,眾人一同發心立願,精進菩薩道。
李雅萍 歐陽光輝 雲林報導
Read moreWednesday, 10 December 2014
瓶瓶罐罐細分類 資源回收護大地
- Article Details
做環保救地球,有益社會。高雄一群受保護管束的青少年,到仁武環保教育站,在志工的帶領之下,做回收物分類,希望用勞動輔導的方式,讓青少年學習為社會付出一己之力,做對事,也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
來到環保站,做分類,慈濟志工先教大家,依照不同材質,將這些瓶瓶罐罐丟進籃子裡。
學生 張浩東:「在家裡都沒有做這樣的分類,滿累的,可是滿值得的,救地球。」
學生 許封胤:「節能減碳愛地球。」
這群迷途的青少年,有的是第一次來到環保站,看到志工們無私付出,只是為了環保救地球,跟著一起完成這項有意義的事情,頗有成就感。
保護官 林書勤:「知道這個世界上,有的人很努力在為社會貢獻心力,為地球做一件很偉大的事情,他們可以在這樣的過程中,變成那樣的一份子,去參與這樣的事情。」
慈濟志工 龔富騵:「青年朋友能夠去認識,去珍惜這些物命,能夠養成節儉勤勞的習慣。」
藉由勞力的付出,做一件有益社會的事,其實就是這麼簡單.有了良善的引導,這些受保護管束的青少年,在未來的人生路上,將會走得更順,更光明。
謝玉如 謝如佳 真善美志工-高雄報導
Read more大愛永續成使命 回饋社會護眾生
- Article Details
大愛廣播網路電台自2014年十月開始,與大愛感恩科技合作,共同推出全新單元「環保愛地兒(IDEA)」,每週四固定時段帶來不同環保主題之分享,多元推廣大愛感恩環保人文、品牌、科技、理念。十月二日下午15:30首播領航員,邀請到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師伯,為大家帶來『環保人文 - 企業社會責任』,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創立因緣、核心價值、理念及使命。
2008年,為了積極推廣寶特瓶回收再生與呵護地球的理念,同時也為了護持慈濟四大志業,「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的5位實業家志工,經 證嚴法師慈准同意正式成立大愛感恩科技。當初會成立的因緣,首先是 證嚴上人常提及:「來不及了!」身為 證嚴上人實業家弟子,一定要努力發揮專業良能,為 上人及這個社會有所承擔。第二是受到印尼實業家的感動,在發生紅溪河事件及南亞海嘯時,他們不像一般人一樣有災難就往外地跑,反而還深入災區幫忙。印尼實業家人雖少,但是力量卻很大,如今全球最大的靜思堂及唯一無線大愛台都在印尼。第三是看到全世界最大的慈善組織 紅十字會在 katrina風災時在財務上都有遇到困難時就在思考能不能建置一個無私的平台來為慈濟永續經營貢獻一點力量。在這些心念以及因緣具足下,成立了大愛感恩科技。
當初 證嚴上人的一句話: 「既然聚酯纖維 (polyester) 製成的布料跟寶特瓶都是石油做的,那能不能將寶特瓶回收,再回收製成日常生活用品,如此就能減少石油的開發,讓後代子孫有更多的資源?」就是因 證嚴上人的慈示,讓實業家們開始思考如何愛心接力來發揮專業良能,把放錯地方的資源 (垃圾) 回收再利用,做出附有價值的環保產品。寶特瓶是千年不化的,一般製程由於原料的乾淨度影響良率 (不明的耗損),所以要製成紡織業最高等級的長纖是有困難,但很感恩環保菩薩細心地為將寶特瓶按照顏色分類並將不同材質的瓶蓋/瓶環去除,使得整個製程都是在精益求精。現在我們大愛感恩科技各個實體及虛擬通路所看到的環保再生產品都是紡織最高等 " 長纖級 " 的環保再生產品,且都得到各方面的認證及肯定,因此大家使用上是無虞的。
從創立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後,深深感覺到經營一家以公益為主的平台,與經營一般企業公司真的大不相同。一般企業實業家每天只想著如何創造最大的利益,得失心比較重。但是現在我的心情是:希望每天都能更早來工作,這裡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為個人,而是所有努力的成果都對社會有益。每個人在不同崗位/工作上都會遇到困難,在一般的公司最常遇到的則是人事上或工作上與人相處的問題。但在這裡,則是以一種「遇到這件事要怎麼把事情圓滿?」這種心態。一但能夠把問題解決了,我們的內心就會有充實感。而這感覺並不僅是有形的,而更是無形發自內心的愉悅。
成立五年多以來,大愛感恩科技無時無刻始終抱持『本分事』的心情,為著 證嚴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續物命,造福慧」的環保護地球的理念用心努力。大愛感恩科技以「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為核心價值,落實企業的社會責任。從環保菩薩到實業家的愛心接力、到再藉由慈濟回饋社會,期盼成為拋磚引玉的先鋒,帶動更多有心人一起落實,相信明天會更好。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環保愛地兒 (IDEA)**
12/11(四) 15:30~15:50
本週人物專訪:陳意容博士
訪談主題:搖籃到搖籃認證
「環保愛地兒(IDEA)」線上收聽:
http://radio.newdaai.tv/newdaai_radio_wp/radio09/?p=4929
無常襲病苦交煎 環保站絕處逢生
- Article Details
劉文成是環保尖兵,也是生命鬥士,13年前正值壯年他卻發生車禍,在醫院躺了三個月,從接近植物人,氣切,慢慢康復起來,劉文成把做環保當作復健,他真心愛上這項運動,做環保帶給他的快樂,連妻兒都難以置信,在他身上看到了無限可能。
環保志工 劉文成:「腦筋腦筋腦筋想想看,我喜歡喜歡。」
劉文成13年前發生車禍傷及腦部,造成語言,視力,運動神經受損。
劉文成的妻子 許瑩慧:「那時候好慘又沒有記憶,又不認識我又不識字,那時候真的是不知道應該,應該怎麼辦才好。」
所幸,他遇到了慈濟志工。
慈濟志工 游淑華:「上人說人間的苦,每個苦都是不一樣,我能夠幫助他什麼呢,就是把他牽引走進慈濟。」
劉文成做環保當作復健,他不只行動能力越來越好,心理也變得健康。
劉文成的妻子 許瑩慧:「我兒子都跟我說奇怪了,去做環保有那麼快樂嗎,他那個笑容笑得太可愛了。」
劉文成 與 慈濟志工:「我看你走出來我真的很高興,師姊謝謝。」
語言能力還沒完全恢復,劉文成總是安安靜靜,認真的獨自在角落資源回收,但他不畏病苦努力付出的身影感動許多人。
找到生活目標,找到快樂的泉源,劉文成當志工的步伐更加堅定。
環保志工 劉文成:「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
真善美志工 劉雪貞 沈雅玲 陳建宇 程文人 雲林報導
Read more大愛永續成使命 回饋社會護眾生
- Article Details
大愛廣播網路電台自2014年十月開始,與大愛感恩科技合作,共同推出全新單元「環保愛地兒(IDEA)」,每週四固定時段帶來不同環保主題之分享,多元推廣大愛感恩環保人文、品牌、科技、理念。十月二日下午15:30首播領航員,邀請到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師伯,為大家帶來『環保人文 - 企業社會責任』,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創立因緣、核心價值、理念及使命。
2008年,為了積極推廣寶特瓶回收再生與呵護地球的理念,同時也為了護持慈濟四大志業,「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的5位實業家志工,經 證嚴法師慈准同意正式成立大愛感恩科技。當初會成立的因緣,首先是 證嚴上人常提及:「來不及了!」身為 證嚴上人實業家弟子,一定要努力發揮專業良能,為 上人及這個社會有所承擔。第二是受到印尼實業家的感動,在發生紅溪河事件及南亞海嘯時,他們不像一般人一樣有災難就往外地跑,反而還深入災區幫忙。印尼實業家人雖少,但是力量卻很大,如今全球最大的靜思堂及唯一無線大愛台都在印尼。第三是看到全世界最大的慈善組織 紅十字會在 katrina風災時在財務上都有遇到困難時就在思考能不能建置一個無私的平台來為慈濟永續經營貢獻一點力量。在這些心念以及因緣具足下,成立了大愛感恩科技。
當初 證嚴上人的一句話: 「既然聚酯纖維 (polyester) 製成的布料跟寶特瓶都是石油做的,那能不能將寶特瓶回收,再回收製成日常生活用品,如此就能減少石油的開發,讓後代子孫有更多的資源?」就是因 證嚴上人的慈示,讓實業家們開始思考如何愛心接力來發揮專業良能,把放錯地方的資源 (垃圾) 回收再利用,做出附有價值的環保產品。寶特瓶是千年不化的,一般製程由於原料的乾淨度影響良率 (不明的耗損),所以要製成紡織業最高等級的長纖是有困難,但很感恩環保菩薩細心地為將寶特瓶按照顏色分類並將不同材質的瓶蓋/瓶環去除,使得整個製程都是在精益求精。現在我們大愛感恩科技各個實體及虛擬通路所看到的環保再生產品都是紡織最高等 " 長纖級 " 的環保再生產品,且都得到各方面的認證及肯定,因此大家使用上是無虞的。
從創立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後,深深感覺到經營一家以公益為主的平台,與經營一般企業公司真的大不相同。一般企業實業家每天只想著如何創造最大的利益,得失心比較重。但是現在我的心情是:希望每天都能更早來工作,這裡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為個人,而是所有努力的成果都對社會有益。每個人在不同崗位/工作上都會遇到困難,在一般的公司最常遇到的則是人事上或工作上與人相處的問題。但在這裡,則是以一種「遇到這件事要怎麼把事情圓滿?」這種心態。一但能夠把問題解決了,我們的內心就會有充實感。而這感覺並不僅是有形的,而更是無形發自內心的愉悅。
成立五年多以來,大愛感恩科技無時無刻始終抱持『本分事』的心情,為著 證嚴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續物命,造福慧」的環保護地球的理念用心努力。大愛感恩科技以「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為核心價值,落實企業的社會責任。從環保菩薩到實業家的愛心接力、到再藉由慈濟回饋社會,期盼成為拋磚引玉的先鋒,帶動更多有心人一起落實,相信明天會更好。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環保愛地兒 (IDEA)**
12/11(四) 15:30~15:50
本週人物專訪:陳意容博士
訪談主題:搖籃到搖籃認證
「環保愛地兒(IDEA)」線上收聽:
http://radio.newdaai.tv/newdaai_radio_wp/radio09/?p=4929
科大生環保之旅 資源回收學中覺
- Article Details
醒吾科技大學學生,由老師帶領,到新北市泰山區的黎明環保教育站,進行環保之旅(12/06)。從拆解寶特瓶的過程中,學生說,感受到環保志工辛苦的一面,也有學生願意把回收觀念,帶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醒吾科大學生,徒步一公里,到黎明環保教育站,以行動節能減碳。雖然受到天氣寒冷,參與學生,臨時大幅減少三分之二(90→30),但志工準備的活動,用心不減。
同學在環保站,實際體驗回收,拆解寶特瓶,也是大有學問。
慈濟志工:「綠色是綠色,白色是白色,因為做出來的東西不一樣,因為我們混在一起的時候,他們還要再拆這個。」
慈濟志工 錢鳳蘭:「14支(寶特瓶)就可以做一個毯子,兩人份的毯子,一件大的毯子。」
醒吾科大老師 戈家仁:「那我們也希望說學生,能從這裡面學到服務的觀念,然後從裡面學到愛地球的觀念。」
醒吾科大學生 游莉琪:「這些(環保)志工很辛苦,因為其實回收的東西,有些人沒有用水沖是滿髒的,可是志工都不會覺得說很害怕髒,然後都還滿辛苦的。」
志工期待,短暫的體驗,讓這三十位大學生,成為環保種子,把回收觀念,帶回校園,帶進家庭。
真善美志工 徐璟宜 吳威龍 台北報導
Read more昆山大愛農場The Da Ai Farm at Kunshan Recycling Education Center
- Article Details
The Tzu Chi Kunshan Recycling Education Center in Jiangsu, China used to be a factory and thus has a big open field attached to it. One year ago, local volunteers decided to do something with the barren field, and thanks to their hard work, the area is now a fertile organic farm.
位於中國江蘇的,慈濟昆山環保教育基地,原本是工廠用地,幅員廣闊,除了建築物,還有一片的空地,一年多前,當地的慈濟志工,決定要好好利用這塊空地,在經過他們的努力後,這塊空地終於變成了,一個有機農場。 Read more
2014,12/10,美國華府慈濟人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12月10日(五)15:00 - 16: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關心受暴婦與童 歲末寒冬送溫暖
- Article Details
美國俄亥俄州的慈濟德頓聯絡點,慈濟人已經第十年受邀到基督教女青年會,為受到家暴的婦女及孩童舉辦歲末感恩祝福活動。慈濟志工今年準備毛帽、圍巾來送給他們當禮物,禮輕情意重,讓婦女們深深感動,孩子們也玩得開心。慈濟志工還藉機會鼓勵孩子向母親表達敬愛之意。
鼓勵孩子 表達孝心,慈濟志工打鐵趁熱。
慈濟志工 林國城:「大家都想看他擁抱母親,對嗎?好的,去吧,快點快點,做得好。」
慈濟德頓聯絡點的志工們,第十年來到 基督教女青年會(YWCA)舉辦歲末感恩祝福活動,以誠、以情,溫暖了婦女及孩童、每一顆遭逢苦難的心。
毛帽、圍巾,禮輕情意重;無以回報,只能學好這句中文。
為了表達內心的澎湃,一句我愛妳,說出口、不肯停。
林國城 龔思維 龔彤芸 真善美志工-美國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