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2014

Friday, 19 December 2014

幼兒園運動會 宣導環保智慧巧思

{youtube}u3DHHJVBSZw/youtube}
桃園慈濟志工,應一所幼兒園之邀,在運動會的時候,推廣環保,希望將正確觀念,落實於生活中。

小朋友精神抖擻的大會操,讓十度上下的低溫,也不足為懼,桃園威爾幼兒園舉辦運動會,校方特地邀請慈濟志工宣導環保。

慈濟志工 洪寶媛:「知道學校它本來就是很著重,環保跟品格教育所以這一次,我們把主題就放在環保這部分,把我們這些很好的(環保)理念,然後落實在生活中。」

以環保為主題的運動會,裡頭包含了許多,志工花了巧思設計的活動,其中在分類實作的這一站,不僅孩子認識了正確分類,家長們也收穫滿滿。

家長 陳佳英:「到了環保站才發現說,有很多東西去到那邊,還要再做加工過分解,這樣才能做出這邊展示的,這麼多有用的東西,是讓我比較想像不到的。」

威爾幼兒園園長 陳麗枝:「我們結合社區(慈濟志工),然後家長也一起來,那整個其實讓家長更了解,就是說我們為什麼在推廣,這樣的重要性例如品格教學,還有環保的概念,那家長給予我們的評價非常高。」

把環保與品格教育,融入遊戲,孩子不但在寓教於樂中學習,老師和家長的心靈,也有所成長。

真善美志工 楊麗如 黃濟盛 桃園報導

Read more

材料回收製陀螺 環保教育扎根基


為了深耕藝術與人文教育,涵養學生欣賞美的能力,高雄橋頭國小,主動邀請慈濟2014年靜思語書法和繪畫比賽,得獎的百餘件精選作品到學校展出,希望透過靜思語的靜、定、慧靜態展示,推動書法藝術和繪畫意境,啟發學童善念。

利用膠帶環、竹筷,彩繪後就成了小朋友愛玩的陀螺。這些素材全都由環保回收,再製而成,志工透過巧思設計,讓孩子體會惜福愛物。

高雄橋頭國小教務主任 徐瑜珮:「內容很豐富,有那個環保的靜思語的,各方面的闖關活動,讓小朋友可以接觸到,更多元的學習。」

過三關得智慧,每個關卡寓教於樂,富含教育意義,學校同時主動邀請,慈濟靜思語書法和繪畫比賽,得獎的精選作品到校展出。

高雄橋頭國小老師 陸瓊容:「這樣的書法漫畫作品,讓孩子提升在藝術方面的修養,我覺得這樣是很好的,那校長也很贊成,所以就促成這次的活動。」

慈濟志工 朱妍綸:「高雄市的學校,這是屬於第一場展示活動,我們希望說一生無量,透過橋頭國小的這樣的啟發帶動,可以讓更多的學校,能夠透過書法藝術,
落實在生活當中。」

欣賞藝術作品,如同心靈饗宴,透過靜思語的觀摩與學習,潛移默化,涵養學生們的品德教育。

真善美志工 黃連興 黃連財 吳英輝 高雄報導

Read more

過剩藥品應回收 隨意丟棄傷地球


台灣每年花的藥費驚人,占健保的四分之一,但是每年丟棄的藥量恐怕超過一百噸,這不僅是健保資源、金錢的浪費,後續處理系統更是重要。現在台灣因為垃圾大多採取焚化,大部分的藥品只要包好隨垃圾送進焚化爐結構就能被分解,但是有少部分藥品,像是特殊的抗生素、荷爾蒙、抗癌藥物等等有特殊毒性的藥,就需要送到藥局、診所、醫院、衛生所等專門單位集中做處理。如果直接把藥品丟棄到環境中,或是直接沖進水槽或馬桶,都是相當錯誤的行為,因為這些藥物不僅可能造成微生物的抗藥性,讓後續疾病越來越難治療之外,也很可能被抽取作為飲用水源,但現行台灣的汙水處理系統和自來水廠系統都還沒有針對這一塊做處理,威脅飲用水質。

七十八歲的林伯伯,經常提著藥上藥局,這個看起來好像有點倒過來的行為,他已經做成習慣。

民眾 林添益:「因為我們要保護這個環境,這會汙染還是怎樣,我拿來給他處理。」

在新北市的這間藥局,常有附近的居民把用不完的藥拿過來回收,光是這三天的回收藥品,就已經有…

藥師 溫國雄:「像止痛藥,像腸胃藥,像呼吸道感染的用藥。」

想要了解一個月到底收到多少藥,幾天後,我們再來拜訪藥師。

藥師 溫國雄:「一盒才一片而已,你看他這樣浪費掉幾盒,你看這個瓶口都沒有被開封過的,這個都是沒有,這個很心疼啦。」

光是這裡,回收到用不完的呼吸道用藥、止痛消炎藥、消化胃腸藥,就都各超過兩公斤。

藥師 溫國雄:「其實現在還不是旺季,真正的旺季是在過年前的時候,大家在清自己家裡就會很多,但有的就當廢棄物就把它清走了。」

像這樣由藥局幫忙的藥物檢收站,在新北市就有293個點,每個月要集中送往各區的衛生所,

新北市衛生局簡任技正 李佳琪:「一百年檢收數量三千公斤,到今年的話大概可以少於一千公斤,透過這樣的檢收服務去達到一些用藥安全衛教的功能,另外也推廣居家的廢棄藥品自行處理的正確方式。」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李蜀平:「光是一年要丟的廢棄藥都一百多噸,多少是用藥不當 重複拿藥。」

根據調查,超過半數台灣人會把不再使用的藥物直接丟棄,的確,台灣的垃圾焚化爐的溫度可以破壞大部分的藥物,但是某些特定藥物,就很可能對環境造成汙染。

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李蜀平:「我們大漢溪勝過德國的抗生素汙染,是1500倍,包括我們的荷爾蒙製劑,包括我們心臟用藥的製劑,這些都是很可怕。」

全台各地都有學者監測自然環境水體中的藥物含量,光是東海大學附近,有監測的項目中就有測到29種。

東海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 張瓊芬:「咖啡因是全世界最被普遍使用的一種藥品,目前測到濃度最高的就是咖啡因,大概是20毫克/公升左右,接下來有一些抗生素大概是4毫克/每升左右,還有其它例如像一些退燒藥等等。」

超過7%的人習慣把藥或藥水沖進馬桶或水槽,加上人體無法吸收而排出的劑量,讓這些不該存在環境中的藥品,跑到環境中長期存在,可不是件好事。

東海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 張瓊芬:「就是一種我們所謂的微生物馴養的過程,慢慢它就會對這些藥物具有抗藥性,對於這些細菌來說,以後我們要處理它的時候,會比現在更加得艱難。」

台北慈濟醫院藥師 蕭琦昀:「現在的淨水以及汙水處理設備是沒有辦法分解藥品的,那些藥品因為沒辦法完全地淨化掉,一定也會再進入到比如說自來水或是什麼的進入循環,我們每天這樣喝,當然也是不好。」

衛福部開始推動雲端藥歷,讓醫師能夠看到患者過去三個月的用藥紀錄,避免重複開藥,減少浪費,需要特別處理的藥品,也會在包裝上特別註明。畢竟一顆小小的藥丸,使用得當,能救人,但使用不當,對自己、對環境都是毒。你,真的會吃藥嗎?可要小心。

採訪撰稿 周玲秀
攝影剪輯 蕭于傑

Read more

暖暖包禦寒小物 用完就丟不環保


寒流來襲,氣溫驟降,暖暖包是很多人會使用的物品,但是市面上販售的暖暖包,一次性使用商品,用完直接丟棄,製造不少垃圾量,其實DIY製造暖暖包相當簡單,包括紅豆、綠豆,還有中藥材等,都能做暖暖包,自己DIY能夠重複使用,環保又節省荷包。

寒流發威,全台各地冷颼颼,不少民眾使用暖暖包取暖。

民眾:「大人小孩每個人身上都帶著暖暖包,製造那個垃圾,實在是很恐怖,現在都講求環保,可以多次使用那是最好。」

不想製造垃圾,又想使用暖暖包,自己DIY最方便!包括紅豆、綠豆、粗鹽,或是米糠,都能當成材料,選擇一樣放進棉布袋,微波時旁邊放上一小杯水。

台中慈院藥學部中藥科組長 謝淑珍:「微波爐設定在中火跟小火之間的位置,這樣的熱度就夠了,調整的時候,溫度時間大概是三分鐘的時間,因為發熱之後 水分子會蒸發掉,你放一杯水的時候,它在裡面共振,就比較能保持共振的熱度。」

溫度至少八十度,使用時先包毛巾避免燙傷,保溫能持久三小時。如果真的很怕冷,可以額外在添加艾草、乾薑、小茴香、桂枝、川芎、白豆蔻等中藥材,放在肚臍下方,有禦寒、改善手腳冰冷的效果,女性朋友經期疼痛也有不錯療效。

黃子玲 李岳為 台中報導

Read more

Thursday, 18 December 2014

大愛一生無量 環保六度萬行

圖說:黃華德董事長獻上年度完全回饋竹筒,宗教處主任謝景貴師兄代表接受之後勉勵:「從大愛感恩科技,看到從社會最底層、到社會菁英,集合大家心中美善,也看到台灣的希望。」這些點點滴滴的愛心,也經由大愛感恩科技,化成美善環保織品,送到全球災難現場,膚慰傷痛、溫暖人心。(攝影者:大愛感恩人文真善美團隊)在震撼人心「鼓動」的聲波中,大愛感恩科技成立6週年感恩會正式揭開序幕。黃華德董事長首先致詞表示:「今天這個特別的日子,要感恩全體環保菩薩、全球慈濟人、以及愛心平台上的夥伴們,對於大愛感恩無私的奉獻與無保留的護持,愛心匯聚只為了珍愛地球。」2008年底,為了積極推廣寶特瓶回收再生與呵護地球的理念,五位實業家志工,經 證嚴上人慈准,同意成立大愛感恩科技。6年來,在『大愛眾生、感恩天地』的期勉之下,大愛感恩科技漸次成長。以一個年輕的公司,連續三年獲得經濟部「綠色典範奬」、連續三年受到「台灣精品奬」的肯定,甚至獲得「國家環境教育奬」與中小企業最高榮譽「國家磐石奬」。在座嘉賓莫不讚歎大愛感恩是台灣的亮點企業、社會企業的典範。

黃華德董事長獻上年度完全回饋竹筒,宗教處主任謝景貴師兄代表接受之後勉勵:「從大愛感恩科技,看到從社會最底層、到社會菁英,集合大家心中美善,也看到台灣的希望。」這些點點滴滴的愛心,也經由大愛感恩科技,化成美善環保織品,送到全球災難現場,膚慰傷痛、溫暖人心。

圖說:各界先進紛紛表示,大愛感恩續物命造福慧及獲得海內外的肯定,背後有 證嚴上人的理念、環保菩薩的支持,人人應學習這份精神。(攝影者:大愛感恩人文真善美團隊)
紡拓會詹正田董事長上台時表示,在公務繁忙中,堅持一定要到場,因為肯定大愛的人們,為社會、為地球做出的事情。企業成功當如大愛感恩無私回饋。紡織業先進、蔡昭倫理事長也表示,大愛感恩續物命造福慧及獲得海內外的肯定,背後有 證嚴上人的理念、環保菩薩的支持。他也願意學習黃華德董事長這份精神。

臺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邵玉銘董事長談到:「今天他以大愛感恩粉絲受邀參加。回想多年前與 證嚴法師見面時所談到『台灣無以為寶,唯有以善、以愛為寶。』」邵玉銘董事長細數大愛感恩這六年獲獎無數,傳揚美善於國際,肯定台灣未來希望,正需要靠這股清流。主持人靳秀麗師姊身為其同修,接著表示,邵董事長前一晚剛從國外回來,看完國外的發展,原本對台灣未來發展憂心忡忡的心情,在今天這個充滿愛心的感恩會中,終於露出笑容。

圖說:傳達衣著簡約美學、慈悲本懷。台上環保菩薩素人模特兒,穿著自己分類、再生的環保織品,印證『彎腰做環保是種善因、挺腰說環保是結善緣、上台秀環保是分享善果。』(攝影者:大愛感恩人文真善美團隊)以『心』為發想的『傳薪』、『修賢』、『慈悲科技』系列服飾,傳達衣著簡約美學、慈悲本懷。台上環保菩薩素人模特兒,穿著自己分類、再生的環保織品,印證『彎腰做環保是種善因、挺腰說環保是結善緣、上台秀環保是分享善果。』人人用心就是專業,匯聚每一股清流力量,就是改變世界的力量。

《無量義經》一生無量、無量由一生。 上人啟發無限的愛心、匯集成人間最美善的力量。大愛感恩科技願與大家一起精進不懈,以科技馳援讓大愛綿延,作為慈悲慈善永遠的後盾。大愛感恩走過6週年,期盼再創輝煌、紀錄更多的6年。讓我們以 上人「清淨在源頭」為未來進階起點,共同構建一個清淨的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大愛一生無量 環保六度萬行

圖說:黃華德董事長獻上年度完全回饋竹筒,宗教處主任謝景貴師兄代表接受之後勉勵:「從大愛感恩科技,看到從社會最底層、到社會菁英,集合大家心中美善,也看到台灣的希望。」這些點點滴滴的愛心,也經由大愛感恩科技,化成美善環保織品,送到全球災難現場,膚慰傷痛、溫暖人心。(攝影者:大愛感恩人文真善美團隊)在震撼人心「鼓動」的聲波中,大愛感恩科技成立6週年感恩會正式揭開序幕。黃華德董事長首先致詞表示:「今天這個特別的日子,要感恩全體環保菩薩、全球慈濟人、以及愛心平台上的夥伴們,對於大愛感恩無私的奉獻與無保留的護持,愛心匯聚只為了珍愛地球。」2008年底,為了積極推廣寶特瓶回收再生與呵護地球的理念,五位實業家志工,經 證嚴上人慈准,同意成立大愛感恩科技。6年來,在『大愛眾生、感恩天地』的期勉之下,大愛感恩科技漸次成長。以一個年輕的公司,連續三年獲得經濟部「綠色典範奬」、連續三年受到「台灣精品奬」的肯定,甚至獲得「國家環境教育奬」與中小企業最高榮譽「國家磐石奬」。在座嘉賓莫不讚歎大愛感恩是台灣的亮點企業、社會企業的典範。

黃華德董事長獻上年度完全回饋竹筒,宗教處主任謝景貴師兄代表接受之後勉勵:「從大愛感恩科技,看到從社會最底層、到社會菁英,集合大家心中美善,也看到台灣的希望。」這些點點滴滴的愛心,也經由大愛感恩科技,化成美善環保織品,送到全球災難現場,膚慰傷痛、溫暖人心。

圖說:各界先進紛紛表示,大愛感恩續物命造福慧及獲得海內外的肯定,背後有 證嚴上人的理念、環保菩薩的支持,人人應學習這份精神。(攝影者:大愛感恩人文真善美團隊)
紡拓會詹正田董事長上台時表示,在公務繁忙中,堅持一定要到場,因為肯定大愛的人們,為社會、為地球做出的事情。企業成功當如大愛感恩無私回饋。紡織業先進、蔡昭倫理事長也表示,大愛感恩續物命造福慧及獲得海內外的肯定,背後有 證嚴上人的理念、環保菩薩的支持。他也願意學習黃華德董事長這份精神。

公廣集團邵玉銘董事長談到:「今天他以大愛感恩粉絲受邀參加。回想多年前與 證嚴法師見面時所談到『台灣無以為寶,唯有以善、以愛為寶。』」邵玉銘董事長細數大愛感恩這六年獲獎無數,傳揚美善於國際,肯定台灣未來希望,正需要靠這股清流。主持人靳秀麗師姊身為其同修,接著表示,邵董事長前一晚剛從國外回來,看完國外的發展,原本對台灣未來發展憂心忡忡的心情,在今天這個充滿愛心的感恩會中,終於露出笑容。

圖說:傳達衣著簡約美學、慈悲本懷。台上環保菩薩素人模特兒,穿著自己分類、再生的環保織品,印證『彎腰做環保是種善因、挺腰說環保是結善緣、上台秀環保是分享善果。』(攝影者:大愛感恩人文真善美團隊)以『心』為發想的『傳薪』、『修賢』、『慈悲科技』系列服飾,傳達衣著簡約美學、慈悲本懷。台上環保菩薩素人模特兒,穿著自己分類、再生的環保織品,印證『彎腰做環保是種善因、挺腰說環保是結善緣、上台秀環保是分享善果。』人人用心就是專業,匯聚每一股清流力量,就是改變世界的力量。

《無量義經》一生無量、無量由一生。 上人啟發無限的愛心、匯集成人間最美善的力量。大愛感恩科技願與大家一起精進不懈,以科技馳援讓大愛綿延,作為慈悲慈善永遠的後盾。大愛感恩走過6週年,期盼再創輝煌、紀錄更多的6年。讓我們以 上人「清淨在源頭」為未來進階起點,共同構建一個清淨的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報導

 

Read more

2014,12/18,新加坡公共衛生理事會參訪

【對象】新加坡公共衛生理事會會長一行約15位和外交部亞東太平洋司劉韋甄
【時間】2014年12月18日(四) 14:00-15: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41219_4.jpg20141219_5.jpg 
Read more

綠能學者訪大愛 產學交流創新猷

圖說:美國國家工程學院2013年新科院士廖俊智博士(左四)在宗教處謝景貴主任(右三)及慈大教務長劉怡均教授(右四)陪同下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彼此交流如何改變現階段環境汙染及節能減碳等議題。(攝影者:曹書豪)美國國家工程學院2013年公佈的69名新科院士中,廖俊智院士是唯一一位具有台灣背景的科學家。台灣大學化工系畢業,任教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廖俊智院士研究將大氣中二氧化碳原子進行轉換,轉為可用的化學能,解決地球能源枯竭問題,並創造新的綠能產業。「吐新納垢、化無用為妙用」,廖俊智院士表示,過去科學界能做到間接將二氧化碳轉換成可使用的液態燃料,而他的研究是首度成功利用基因改良,將藍綠藻直接由二氧化碳轉換成常見的「醇類」,直接用於汽車燃料。一旦量產,每年將能替代14種石油燃料,為地球減少近5億噸的碳廢氣。

廖院士與慈濟基金會及慈濟大學曾進行學術合作,並在世界級學術研究中榮獲肯定。這次返台,藉由至慈濟各志業體及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交流,更了解慈濟基金會與 證嚴上人環保理念。廖院士希望能給予慈濟一些意見,也希望能與大愛感恩科技進行研究,一起探討如何改變現階段環境汙染及節能減碳議題。

圖說:洪碩廷博士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發展現狀,包括介紹實驗室檢驗設備,大愛感恩科技如何檢測環保商品的安全無毒性。從從環保再生機能性材質到C2C(搖籃到搖籃) 工業循環的研發,到利用回收塑膠袋提煉柴油、布花園、捕霧網的研究,讓回收物發揮更大經濟效益,並延續物命。」(攝影者:曹書豪)陪同前來的宗教處謝景貴主任說到:「現在四大不調,氣候越來越極端, 證嚴上人曾經提到這個社會需要的就是綠色產業,而大愛感恩科技就是綠色產業的典範企業,大愛感恩科技在回收PET寶特瓶抽紗製成賑災毛毯等日常生活用品,延續物命並延續愛心。」

慈濟大學教務長劉怡均:「今天很高興可以陪同廖俊智院士參觀大愛感恩科技。特別希望慈大這方面能與大愛感恩科技合作,透過課程設計、教育目標到學用合一的方向;慈濟大學有責任去成為慈濟志業體的後盾,如果可以更了解慈善志業在救災後所遇到的問題,同時在環保回收的問題,更可以將問題落實在課程、教育當中,讓慈濟大學的師生共同想出解決的方案,這樣的教育才會更實際也是理論與實際的結合。」

圖說:李鼎銘總經理向廖院士分享慈濟賑災毛毯生產與原料,並提到:「以環保再生為起點,建立一個愛心平台,結合大家的愛心,以有形產品影響別人,傳達環保理念、進而淨化人心。」(攝影者:曹書豪)黃華德董事長說到:「大愛感恩科技可以結合學界合作,影響別人、影響政策、影響全球,讓環保理念落實在台灣每個角落。」

李鼎銘總經理提到:「以環保再生為起點,建立一個愛心平台,結合大家的愛心,以有形產品影響別人,傳達環保人文及回饋社會理念、進而淨化人心。」

洪碩廷博士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發展現狀:「去年底大愛感恩科技研發/實驗室成立,結合環保菩薩資源分類,從環保再生機能性材質到C2C(搖籃到搖籃) 工業循環的研發,到利用回收塑膠袋提煉柴油、布花園、捕霧網的研究,讓環保回收物發揮更大經濟效益,並延續物命。」

最後廖俊智院士回應:「大愛感恩科技做的東西非常好,從環保概念對全世界的貢獻很大,可能是唯一一家將廢棄塑膠物料回收製成紡織終端成品。更可貴是在艱難的情況之下把這件事情變成『社會企業』。在製造過程當中,不但將廢棄物轉化成有用的材質,且在教化人心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所以我相信在未來大愛感恩科技能秉持這樣的信念,克服更多技術上的問題,把環保理念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藉由短短交流訪談,大愛感恩科技更了解未來如何發茁壯,與政府、業界、學界合作,解決現階段遇到的瓶頸,提升台灣環保及再生產業,讓台灣環保能揚名到全球,更要做到「清淨在源頭」改變每個人的生活習慣,減少地球資源開發,讓有限資源,發揮更大效用。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報導


 

Read more

綠能學者訪大愛 產學交流創新猷

圖說:美國國家工程學院2013年新科院士廖俊智博士(左四)在宗教處謝景貴主任(右三)及慈大教務長劉怡均教授(右四)陪同下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彼此交流如何改變現階段環境汙染及節能減碳等議題。(攝影者:曹書豪)美國國家工程學院2013年公佈的69名新科院士中,廖俊智院士是唯一一位具有台灣背景的科學家。台灣大學化工系畢業,任教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廖俊智院士研究將大氣中二氧化碳原子進行轉換,轉為可用的化學能,解決地球能源枯竭問題,並創造新的綠能產業。「吐新納垢、化無用為妙用」,廖俊智院士表示,過去科學界能做到間接將二氧化碳轉換成可使用的液態燃料,而他的研究是首度成功利用基因改良,將藍綠藻直接由二氧化碳轉換成常見的「醇類」,直接用於汽車燃料。一旦量產,每年將能替代14種石油燃料,為地球減少近5億噸的碳廢氣。

廖院士與慈濟基金會及慈濟大學曾進行學術合作,並在世界級學術研究中榮獲肯定。這次返台,藉由至慈濟各志業體及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交流,更了解慈濟基金會與 證嚴上人環保理念。廖院士希望能給予慈濟一些意見,也希望能與大愛感恩科技進行研究,一起探討如何改變現階段環境汙染及節能減碳議題。

圖說:洪碩廷博士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發展現狀,包括介紹實驗室檢驗設備,大愛感恩科技如何檢測環保商品的安全無毒性。從從環保再生機能性材質到C2C(搖籃到搖籃) 工業循環的研發,到利用回收塑膠袋提煉柴油、布花園、捕霧網的研究,讓回收物發揮更大經濟效益,並延續物命。」(攝影者:曹書豪)陪同前來的宗教處謝景貴主任說到:「現在四大不調,氣候越來越極端, 證嚴上人曾經提到這個社會需要的就是綠色產業,而大愛感恩科技就是綠色產業的典範企業,大愛感恩科技在回收PET寶特瓶抽紗製成賑災毛毯等日常生活用品,延續物命並延續愛心。」

慈濟大學教務長劉怡均:「今天很高興可以陪同廖俊智院士參觀大愛感恩科技。特別希望慈大這方面能與大愛感恩科技合作,透過課程設計、教育目標到學用合一的方向;慈濟大學有責任去成為慈濟志業體的後盾,如果可以更了解慈善志業在救災後所遇到的問題,同時在環保回收的問題,更可以將問題落實在課程、教育當中,讓慈濟大學的師生共同想出解決的方案,這樣的教育才會更實際也是理論與實際的結合。」

圖說:李鼎銘總經理向廖院士分享慈濟賑災毛毯生產與原料,並提到:「以環保再生為起點,建立一個愛心平台,結合大家的愛心,以有形產品影響別人,傳達環保理念、進而淨化人心。」(攝影者:曹書豪)黃華德董事長說到:「大愛感恩科技可以結合學界合作,影響別人、影響政策、影響全球,讓環保理念落實在台灣每個角落。」

李鼎銘總經理提到:「以環保再生為起點,建立一個愛心平台,結合大家的愛心,以有形產品影響別人,傳達環保人文及回饋社會理念、進而淨化人心。」

洪碩廷博士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發展現狀:「去年底大愛感恩科技研發/實驗室成立,結合環保菩薩資源分類,從環保再生機能性材質到C2C(搖籃到搖籃) 工業循環的研發,到利用回收塑膠袋提煉柴油、布花園、捕霧網的研究,讓環保回收物發揮更大經濟效益,並延續物命。」

最後廖俊智院士回應:「大愛感恩科技做的東西非常好,從環保概念對全世界的貢獻很大,可能是唯一一家將廢棄塑膠物料回收製成紡織終端成品。更可貴是在艱難的情況之下把這件事情變成『社會企業』。在製造過程當中,不但將廢棄物轉化成有用的材質,且在教化人心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所以我相信在未來大愛感恩科技能秉持這樣的信念,克服更多技術上的問題,把環保理念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藉由短短交流訪談,大愛感恩科技更了解未來如何發茁壯,與政府、業界、學界合作,解決現階段遇到的瓶頸,提升台灣環保及再生產業,讓台灣環保能揚名到全球,更要做到「清淨在源頭」改變每個人的生活習慣,減少地球資源開發,讓有限資源,發揮更大效用。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報導

 

Read more

產官學研“獎”不完 恆持善愛初發心

圖說: 行政院 馮燕政務委員代表主辦單位將2014年GCCA Later Stage Awards 『Waste Management廢棄物管理』類項世界第一名此世界獎座,轉頒予大愛感恩科技。她更敬祝大愛感恩科技在慈濟志業這沃土上做更多的天下事。(攝影者:林科成)大愛感恩科技六周年感恩茶會於12月15日在關渡人文志業中心圓滿落幕,此次活動除了向所有合作夥伴、環保菩薩表達誠摯的感謝之意,更呈現整年度與產官學研等單位在綠色、能源、科技、永續等專案的合作成果。2014年GCCA Later Stage Awards選拔,全世界超過100家被提名的企業中,大愛感恩科技受經濟部推動綠色貿易專案辦公室推薦參選,決選名單於12月3日在瑞士洛桑揭曉,大愛感恩科技秉持 證嚴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而於今年歲末榮獲此獎『廢棄物管理』類項世界第一名(Best in Waste Management),代表我們的努力獲得國際的肯定。該獎項獎盃為最新3D科技列印製出,底座為天然石材,依阿爾卑斯山主峰之一 馬特洪峰形狀呈現,將地理與環境作結合,馬特洪峰是阿爾卑斯山脈中最後一個被征服的主要山峰,意味著攀登技術上的種種困難,更象徵大愛感恩科技將環保與科技帶上世界的巔峰。



圖說:該獎項獎盃依阿爾卑斯山主峰之一馬特洪峰形狀呈現,此峰是阿爾卑斯山脈中最後一個被征服的主要山峰,意味著攀登技術上的種種困難,更象徵大愛感恩科技將環保與科技帶上世界的巔峰。綠辦溫麗琪副執行長上台介紹這個獎項的意義,並由任教於臺大社會學系的行政院 馮燕政務委員代表主辦單位將此世界獎項,轉頒予大愛感恩科技。馮燕教授表示:「這兩年來她所開的社會企業課程都與大愛感恩科技合作,讓學子們來慈濟環保教育站及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交流,每次參訪都非常感動,對於這麼棒且具國際知名度的社會企業,尤其百分之百盈餘全部回饋社會的精神,印象非常深刻。這對於年輕人、對未來教育來說,真的有非常重要的啟發作用。」她更敬祝大愛感恩科技在慈濟志業這沃土上做更多的天下事。綠辦 溫麗琪副執行長則表示:「有大愛感恩科技的存在,全世界都感受到台灣的溫暖,今天這個國際獎項,不僅是綠色企業最高價值,也代表大愛過去六年來不斷在綠色資源管理與環保人文上所得到肯定。」

圖說: 大愛感恩科技秉持 證嚴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而於今年歲末榮獲此獎,綠辦 溫麗琪副執行長上台介紹這個獎項的意義,並表示:「有大愛感恩科技的存在,全世界都感受到台灣的溫暖,今天這個國際獎項,不僅是綠色企業最高價值,也代表大愛感恩科技過去六年來不斷在綠色資源管理與環保人文上所得到肯定。」(攝影者:林科成)近年來,大愛感恩科技與政府及學研各界積極合作,共同推展綠色經濟與環保人文,善用各方資源,包括 經濟部綠辦、貿協、紡拓會、工研院、紡综所及塑膠中心等單位,共同投入大愛感恩科技研發、設計、人文關懷的慈悲科技平台。透過回收再利用,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科技走在綠色環保最前端,誰能想像六年來的努力竟能創造出這樣的奇蹟? 將環保與綠色的普世價值,一步一腳印的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誠如大愛感恩科技 李鼎銘總經理分享時最常提到「Simple Action/ Big Difference」 我們於六周年中,要特別感念起環保菩薩彎腰撿拾寶特瓶為資源,這個簡單的初發心,已匯聚這麼多美善的行動力與國際的肯定。並時時提醒自己,莫忘這一念簡單的初心,以善引善,帶動世界人心,恆持愛與善念守護大地。


大愛感恩科技 李明瑩 台北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