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2014
Tuesday, 07 October 2014
DA.AI, a Story of Great Love
- Article Details

“If they are all made out of crude oil, can we not turn recycled PET bottles into polyesters, and make them into textile apparels?” One of Dharma Master Cheng’s disciples, Walter Huang, heard her simple thought of protecting the Earth and consuming less energy, and started looking into the possibility of making the compassionate wish come true – this was the cradle of DA.AI Technology. “In the business world, we need to always consider the market, customer, and product variety; however, DA.AI is a combination of commerce and charity, turning what seems to be a business into charitable platform.” Worked in the textile industry for over 40 years, Walter Huang wishes to turn DA.AI into a model of Cultur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ircle of Love, and Contribution to Society.
Global Recognitions
Over the history of the company, DA.AI continues to receive awards and certifications from global organizations, recognizing the company’s achievements and ideologies. For example, the signature product – DA.AI Eco-Blanket, received both Carbon Footprint and Water Footprint certifications from TUV Rheinland, and the Japan Eco Mark. Furthermore, the eco textile production chain with over 50 cooperative partners is also certified by Control Union, Global Recycle Standard certifications, and ISO 9001 and ISO 14001 from BSI. What’s even more amazing is that DA.AI received the first Cradle to Cradle Silver Certification in ASIA, with the ability of re-recycle its own PET fabric and turn it into valuable resource and product once again. Together with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of Taiwan Green Classics Award, Taiwan Excellence Award, Made in Taiwan (MIT) Smile Logo on 421 products,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ducation Award,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ward,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wards from several organizations, DA.AI’s goal is not only to lower Earth’s bearing, but also to become the global role model of green brand.
Purification from the Origin
“DA.AI is certainly Taiwan’s miracle; a small island we may be, yet many international groups came to visit and learn from what we have achieved,” Walter Huang said with joy, “it is one of the first corporations in the world with a core value completely based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global charity.” DA.AI’s 3C core values, Cultur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ircle of Love, and Contribution to Society forms the uniqueness of the brand. It not only backs up Tzu Chi volunteers with gears and equipment out in disastrous area to provide safety and convenience, but also donates 100% of its net proceed to Tzu Chi Foundation for global charity purposes. This is certainly a role model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ulfilling our duty as the world citizen.
Great Love from Everyone’s Contribution
“The world is full of disaster, everyone should pick up the responsibility, purify our heart, stable our society, and spread seed of love and goodness to the world.” Even though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brought human convenience and power of mass production, but also massive consumption and pollution. Following Dharma Master Cheng Yen’s teaching, Walter Huang took action and set a role model of how entrepreneur should contribute back to the society, “I was a rich, yet poor, person before I learned how to contribute; only through self-less contribution that I found real richness and joy in my heart.” DA.AI’s co-founder and general manager, James Lee, further added “the greatest power of DA.AI comes from Master Cheng Yen’s great vow, and we need everyone’s help together in making what seems impossible into possible.” DA.AI has initiated this platform of love and goodness, and is asking for everyone’s participation and Great Love together.
DA.AI Technology, Taipei Read more
全球氣候異常 造成物種滅絕
- Article Details
地球暖化、異常氣候在全球各地不斷發生,另外人類過度使用資源,讓許多動物失去棲息,不但數量逐年銳減甚至面臨滅絕,科學家甚至指出全球正進入第六次的「物種大滅絕」時期。而且元凶可能都是因為人類,從今天起,大愛新聞將從海底生物、陸地動物、甚至高山植物,到公共衛生現今所發生的現象,帶領觀眾一起省思。
加拿大罕降九月雪,三萬戶斷電。
乾燥少雨亞歷桑那州,九月突降傾盆暴雨,一天降雨量,破80年來紀錄。
巴基斯坦信德省,連續三年不下雨,一千人死亡,多達三十萬的牲畜死亡。
地球暖化、極端氣候,導致全球天災不斷,2014年七月份「科學」期刊,就有三篇論文同時指出,全球正進入,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副主任 彭瑞祥:「不斷有科學數據提出來,像去年就有講說,
3分之1的爬蟲動物快要消失,然後再來是哺乳動物,3分之1到5分之1,就是會在我們這個世紀內消失。」
科學期刊其中一篇論文指出,全球人口比過去,35年增加一倍,甲蟲、蝴蝶、蜘蛛、蠕蟲等,無脊椎動物,同時期則銳減了百分之45。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員 鄭明修:「昆蟲類呢已經是,在我們整個動物界裡面,牠竟然占了四分之三的物種。昆蟲少是不是好,不對,昆蟲就是代表,我們生態系最低層的食物鏈,食物塔裡面非常重要的基礎,根不見了,上面最後大家都沒有食物。」
以19世紀前期,北美洲東部天空,數量曾高達,50億隻的旅鴿為例,曾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鳥種,後來居然滅絕,一隻都不剩。」
台師大生命科學系教授 李壽先:「這種鳥在自然界狀況下,牠本身來講數量,
就是上下劇烈的波動,在這波動的過程中,如果不是人類破壞的話,它是有機會回復的。」
台灣學者跟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跨國合作,取旅鴿標本的DNA進行研究,揭發一百年前旅鴿,會消失的主因。
台師大生命科學系教授 李壽先:「人類的這種破壞的速度非常快,而且獵殺的量非常大,所以以至於牠的數量下降之後,沒有機會再反彈回來,如果我們沒有對,
這事情警覺的話,我們的漁業資源,很短的時間點裡面,可能會很容易消失。」
根據IUCN國際自然保育聯盟,最新的報告,巴西世足賽的吉祥物三帶犰狳,也因人類濫捕與棲地破壞,數量驟減,另外日本的日本鰻,同樣也因人類過度捕撈,
數量不斷減少,兩者都已列入受威脅物種。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員 鄭明修:「地球它本身本來是一個平衡,它慢慢叫做動態平衡,可是我們人類的干擾,讓這動態也沒有了,少吃一些比較肉食性的東西,盡量吃素一點,對身體對環境都是友善的。」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副主任 彭瑞祥:「我們希望我們可以好好的,去回過頭看看我們,自己使用資源的速度,及使用資源的狀況,到底是處於什麼狀況,超過了,
很明顯是超過了,我們必須去節制。」
科學家指出五百年來,地球上322種脊椎動物消失,剩下的脊椎動物數量,減少約25%,不過地球人口,在短短35年來卻增加1倍,人類唯有節制,使用現有資源,不再對自然環境過度開發,或許才不會成為,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的始作俑者。
耕福田十多載 欣見志工一生無量
- Article Details
慈濟環保站,不只是愛護地球、延續物命的地方,還是社區長者們敦親睦鄰的輕安居。在雙和環保站,每一天都有一百多位環保志工來這做環保,疼惜大地。其中,裡頭年紀最長的是高齡91歲的鄭姜流妹阿嬤。幾乎天天早上八點報到,做到下午五點才肯回家,除了年紀長,只要看到人也都是笑容滿面,成了大家眼裡最慈祥和藹的長輩。
環保志工 鄭姜流妹:「你猜我幾歲了(八十歲)。」
還沒聊到天,就開心得考起記者來,滿臉笑容、精神奕奕,流妹阿嬤,竟然已經高齡91歲。環保資歷,更是超過了15年。
環保志工 鄭姜流妹:「(之前環保點)是鐵皮屋,搭建在現在的加油站那,我就去做了,那時候只有兩個人在做,直到這邊興建好之後,人家才知道這邊在做環保。」
走過克難的環保歲月,如今雙和環保站,不論是硬體設施,甚至是環保志工人數,天天都有百多人來報到,裡頭阿嬤年紀最長,成了大家眼裡的阿祖。
環保志工 鄭姜流妹:「就像自己子孫滿堂,很歡喜就對了,歡喜心。」
環保站,大家庭的幸福,阿嬤天天滿臉笑呵呵,隨著年紀漸長,卻依然耳聰目明、身子挺直,內心的願望,更不曾改變。
環保志工 鄭姜流妹:「(祝福大家)身體好,子子孫孫大家平安最好。」
蕭志傑 簡元吉 台北報導
Read more年逾九旬阿嬤 把握付出不空過
- Article Details
帶您認識一位92歲的慈濟志工,身體還很健朗,每天早上,她都會搭接駁車來到環保站,帶著一顆歡喜心,幫忙紙類回收,其他志工都喜歡叫她「阿嬤」。特別的是,她還有一手好廚藝,每周都有一天,她會來擔任香積志工,而且總是前一天先想好菜單,從買菜到處理食材,通通自己來。
:「我如果先準備好 煮的人比較方便 大黃瓜是用來炒 我們就自己來變化 有什麼菜就變什麼菜 是一個師姊在我們這裡做義工 她跟我說 阿嬤我們那裡 欠一個煮飯的 妳要去嗎 我說好啊。」
:「鹹菜我們等一下看看 跟竹筍一起炒也可以 不然直接炒也可以 輪到我煮的時候 我的方法是要買比較好的給別人吃 喜歡吃的像是買土豆來做泡菜 或是做裡面比較沒有的 不一樣的菜。」
:「我固定來就做這個 這裡大家都好 都在照顧我 早上我都差不多六點半 六點就聽上人開示 做到十一點半休息 聽上人開示 吃飽再回家 結緣 好緣 大家不嫌棄 都叫我阿嬤 我就想大家都很好 都對我很好 阿嬤很努力 阿嬤就像我的母親。」
:「回家就想說無聊隨便寫 讀書會多少學一點 差不多一年多才有在拿筆 不然也都沒在拿筆 現在是沒什麼負擔。」
:「做這個(環保)最快樂 大家在一起是一個緣。」
採訪撰稿 蔡怡琳
攝影剪輯 邱品豪
Monday, 06 October 2014
大愛人文尋根取經 落實當地環保使命
- Article Details
2014大陸志工參訪交流活動,9/29在三重志業園區熱鬧展開,為期七天,來自華東華北將近三百位志工,抱著尋根心情回歸心靈故鄉,探訪慈濟四大志業、八大腳印,近距離了解志業運作,10/2第四天主題為環保,學員們上午先至雙和環保站巡禮,下午則陸續抵達內湖園區環保教育站,與環保老菩薩們一起體驗「清境在源頭」的回收分類,並聆聽大愛感恩科技帶來「環保精質化」的人文分享。總經理鼎銘師兄與大家分享「 證嚴上人的悲心與“來不及”的心念,與所有慈濟人應發心立願傳承大愛的使命」,志工學員們紛紛表予贊同,對環保人文細微觀察後就越發感動,也更堅定落時當地的環保使命。
大愛感恩科技成立六年以來,連續三年皆於南京這個古城參展,在這次學員當中,有幾位是過去長久護持大愛感恩科技的海外推廣志工們,因為有他們護持,讓大愛感恩於海外推廣環保人文時,有著最堅實的後盾。來自江蘇南京的羅培勤師姊就是其中一員,自南京佛事展以來一直都護持大愛感恩科技產品,積極推廣給身旁周邊朋友。在這次南京名品展中,師姊更擔任場佈角色給予極大幫助。培勤師姊本身是傳統文化傳播者,六年前偶然機會看到靜思書軒產品,被慈濟人文之美所吸引,主動認識慈濟,加入之後很喜歡在慈濟團體的感覺,找到自己所嚮往的團隊,也得到精神上的依靠。現在在南京承擔會所場佈工作的她,「自己付出越多得到越多。」培勤師姊分享:原本沒想要承擔這麼多,但看到師兄師姊這樣付出及努力,心中受到很大觸動,希望做好崗位接引更多菩薩。因為工作忙碌沒機會回來,這次特地停下工作來台學習,師姊表示就是要回來見見 上人,除了好好學習台灣場佈,還有學習環保這塊,想將台灣靜思人文和環保做法帶回大陸傳承,接引更多人認識慈濟和做環保。
同樣來自江蘇南京的李鈞師姊,2012年底因為環保與慈濟結緣,加入一周時間就已授服,至今參加了數次筆耕及環保團隊,李鈞師姊分享參與慈濟學習到的就是要以情以誠去待人,自己也收穫很多,在南京環保課程團隊師姊則承擔課務專門進行環保講解和實作。這次來台灣就非常期待這天環保之旅,僅管以前看過很多照片影片,今天實地參觀感覺真的不同,看到那些環保老菩薩無私付出,期許自己回去實實在在做環保,將環保實行在生活中。
另一位學員來自天津的張秀芬師姊分享自己社區每週都有一次環保日,除了做環保回收、淨山、淨灘,也會對民眾進行愛灑,宣傳慈濟環保理念,這次環保取經,師姊表示真是不虛此行,收穫滿滿,要帶回去與社區志工一起分享,模仿台灣好的作法,帶動更多的人一起做環保。親自走過,對於慈濟人文,感受更加深刻,期待一顆顆善種子,隨著大家的足跡,遍地開花。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報導
Read more大愛人文尋根取經 落實當地環保使命
- Article Details
2014大陸志工參訪交流活動,9/29在三重志業園區熱鬧展開,為期七天,來自華東華北將近三百位志工,抱著尋根心情回歸心靈故鄉,探訪慈濟四大志業、八大腳印,近距離了解志業運作,10/2第四天主題為環保,學員們上午先至雙和環保站巡禮,下午則陸續抵達內湖園區環保教育站,與環保老菩薩們一起體驗「清境在源頭」的回收分類,並聆聽大愛感恩科技帶來「環保精質化」的人文分享。總經理鼎銘師兄與大家分享「 證嚴上人的悲心與“來不及”的心念,與所有慈濟人應發心立願傳承大愛的使命」,志工學員們紛紛表予贊同,對環保人文細微觀察後就越發感動,也更堅定落時當地的環保使命。
大愛感恩科技成立六年以來,連續三年皆於南京這個古城參展,在這次學員當中,有幾位是過去長久護持大愛感恩科技的海外推廣志工們,因為有他們護持,讓大愛感恩於海外推廣環保人文時,有著最堅實的後盾。來自江蘇南京的羅培勤師姊就是其中一員,自南京佛事展以來一直都護持大愛感恩科技產品,積極推廣給身旁周邊朋友。在這次南京名品展中,師姊更擔任場佈角色給予極大幫助。培勤師姊本身是傳統文化傳播者,六年前偶然機會看到靜思書軒產品,被慈濟人文之美所吸引,主動認識慈濟,加入之後很喜歡在慈濟團體的感覺,找到自己所嚮往的團隊,也得到精神上的依靠。現在在南京承擔會所場佈工作的她,「自己付出越多得到越多。」培勤師姊分享:原本沒想要承擔這麼多,但看到師兄師姊這樣付出及努力,心中受到很大觸動,希望做好崗位接引更多菩薩。因為工作忙碌沒機會回來,這次特地停下工作來台學習,師姊表示就是要回來見見 上人,除了好好學習台灣場佈,還有學習環保這塊,想將台灣靜思人文和環保做法帶回大陸傳承,接引更多人認識慈濟和做環保。
同樣來自江蘇南京的李鈞師姊,2012年底因為環保與慈濟結緣,加入一周時間就已授服,至今參加了數次筆耕及環保團隊,李鈞師姊分享參與慈濟學習到的就是要以情以誠去待人,自己也收穫很多,在南京環保課程團隊師姊則承擔課務專門進行環保講解和實作。這次來台灣就非常期待這天環保之旅,僅管以前看過很多照片影片,今天實地參觀感覺真的不同,看到那些環保老菩薩無私付出,期許自己回去實實在在做環保,將環保實行在生活中。
另一位學員來自天津的張秀芬師姊分享自己社區每週都有一次環保日,除了做環保回收、淨山、淨灘,也會對民眾進行愛灑,宣傳慈濟環保理念,這次環保取經,師姊表示真是不虛此行,收穫滿滿,要帶回去與社區志工一起分享,模仿台灣好的作法,帶動更多的人一起做環保。親自走過,對於慈濟人文,感受更加深刻,期待一顆顆善種子,隨著大家的足跡,遍地開花。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報導
Read more2014,10/6,雲南大陸志工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10月6日(一)13:00 - 16: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Read more
大愛茶會週末有約 讓愛延續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是眾人合和互協的愛心平台,為了感恩全台人文推廣志工愛心付出和會員粉絲們長久以來的護持,大愛感恩10/4早上舉辦【週末有約、感恩茶會】,現場有二十多位志工粉絲共襄盛舉,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 李鼎銘師兄與經營規劃室/業務部/研發部/總務部共十位團隊參與,對人文推廣志工及粉絲團過去對大愛感恩科技發揮良能及無私的付出護持表達誠摯的感恩之意。
感恩茶會中大家一同品茶香,賞心品並涵福慧,並參觀大愛低碳人文概念館暨研發實驗中心,藉此了解大愛產品背後環保人文及環保紡織科技的新動態。人文推廣志工同時也是大愛感恩的美學顧問志工賴佩慧老師,以往都是去幫忙展覽,第一次看到研發實驗室,賴老師內心受到很大觸動,分享: 日前食安問題嚴重,良心對於一些人來說是不重要的,相較於大愛那樣用心為品質做把關,讓消費者穿著放心,感恩大愛感恩給社會更祥和和正面力量,真的「淨化人心、祥和社會」。
鼎銘師兄與現場志工粉絲們分享大愛感恩科技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雙方也針對公司理念、產品進行問答互動和心得交流。宜蘭人文推廣志工代表-林鴻欽師兄和江天鐘師兄收穫滿滿,表示回去除了會將和氣區的課程推薦給大愛感恩科技分享, 更要組團來參訪。江天鍾師兄一直以來都是大愛感恩科技的愛用者,師兄將家裡所有衣服都換成大愛感恩科技,表示:「要護持就要先從自身做起,自己體驗後才知道大愛感恩科技好在哪裡。」台南地區的志工代表-蕭文傑師兄與李秀敏師姊夫婦同修同樣也邀請大愛去溫馨座談/互動,兩人一進慈濟就是做環保到現在,「我們夫妻法號合起來為「大愛」,一定要護持大愛感恩科技!」秀敏師姊分享到:「護持大愛就是護持慈濟。」一方面捐錢做好事,一方面自己穿也是施福,相信 上人所做每件事,做就對了。
大愛感恩科技粉絲江淑芬師姊,先前因骨捐聯誼會看到 李鼎銘師兄捐了許多背心給捐隨者,內心很感動,這次剛好看到臉書上感恩茶會訊息就立刻報名參加。「我身為老師在校園推廣環保,更有責任和義務要“報真導正”。」 淑芬師姊分享這兩年內湖園區開發案遭受到一些誤解,同時也是宜蘭教聯會合心幹部的她,未來要規劃內湖園區和大愛感恩參訪活動,希望能讓更多人深入暸解慈濟,明白全台環保菩薩平日所做的事,也讓更多老師認識了解慈濟環保理念。
大愛感恩科技傳遞的是「環保、科技、人文、回饋」的品牌價值,推廣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外,最重要是藉此 "人間菩薩大招生",大家一同共「造善業、護地球」,一生無量,讓這份愛不斷綿延下去。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報導
Read more大愛茶會週末有約 讓愛延續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是眾人合和互協的愛心平台,為了感恩全台人文推廣志工愛心付出和會員粉絲們長久以來的護持,大愛感恩10/4早上舉辦【週末有約、感恩茶會】,現場有二十多位志工粉絲共襄盛舉,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 李鼎銘師兄與經營規劃室/業務部/研發部/總務部共十位團隊參與,對人文推廣志工及粉絲團過去對大愛感恩科技發揮良能及無私的付出護持表達誠摯的感恩之意。
感恩茶會中大家一同品茶香,賞心品並涵福慧,並參觀大愛低碳人文概念館暨研發實驗中心,藉此了解大愛產品背後環保人文及環保紡織科技的新動態。人文推廣志工同時也是大愛感恩的美學顧問志工賴佩慧老師,以往都是去幫忙展覽,第一次看到研發實驗室,賴老師內心受到很大觸動,分享: 日前食安問題嚴重,良心對於一些人來說是不重要的,相較於大愛那樣用心為品質做把關,讓消費者穿著放心,感恩大愛感恩給社會更祥和和正面力量,真的「淨化人心、祥和社會」。
鼎銘師兄與現場志工粉絲們分享大愛感恩科技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雙方也針對公司理念、產品進行問答互動和心得交流。宜蘭人文推廣志工代表-林鴻欽師兄和江天鐘師兄收穫滿滿,表示回去除了會將和氣區的課程推薦給大愛感恩科技分享, 更要組團來參訪。江天鍾師兄一直以來都是大愛感恩科技的愛用者,師兄將家裡所有衣服都換成大愛感恩科技,表示:「要護持就要先從自身做起,自己體驗後才知道大愛感恩科技好在哪裡。」台南地區的志工代表-蕭文傑師兄與李秀敏師姊夫婦同修同樣也邀請大愛去溫馨座談/互動,兩人一進慈濟就是做環保到現在,「我們夫妻法號合起來為「大愛」,一定要護持大愛感恩科技!」秀敏師姊分享到:「護持大愛就是護持慈濟。」一方面捐錢做好事,一方面自己穿也是施福,相信 上人所做每件事,做就對了。
大愛感恩科技粉絲江淑芬師姊,先前因骨捐聯誼會看到 李鼎銘師兄捐了許多背心給捐隨者,內心很感動,這次剛好看到臉書上感恩茶會訊息就立刻報名參加。「我身為老師在校園推廣環保,更有責任和義務要“報真導正”。」 淑芬師姊分享這兩年內湖園區開發案遭受到一些誤解,同時也是宜蘭教聯會合心幹部的她,未來要規劃內湖園區和大愛感恩參訪活動,希望能讓更多人深入暸解慈濟,明白全台環保菩薩平日所做的事,也讓更多老師認識了解慈濟環保理念。
大愛感恩科技傳遞的是「環保、科技、人文、回饋」的品牌價值,推廣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外,最重要是藉此 "人間菩薩大招生",大家一同共「造善業、護地球」,一生無量,讓這份愛不斷綿延下去。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