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2014

Monday, 13 October 2014

大愛心聞宏人文 報真導正淨人心

圖說:大愛台新聞部副理 歐宏瑜師兄:「我們不能控制媒體說什麼、做什麼。但我們有媒體的資格,我們能拿麥克風,而事情真相要去了解、要用同理心報導,這樣子才不會辜負父母的栽培。我們報導的人,也許只有這五分鐘,也許只報導這一次,但是你要如何來寫他?」(攝影:許育仁)「在機艙口對乘客們說『歡迎登機』、『祝您旅途愉快』等問候話,雖然薪資頗為優渥,但這時我也開始思考,應將本身所學傳播專業看看是否能學以致用。」回首年輕時,畢業後空少生涯,大愛台新聞部副理 歐宏瑜師兄來到大愛感恩科技與德式馬公司分享人文心得。

歐宏瑜師兄細數著自己經歷的種種:從航空、商業電視台新聞媒體,到大愛台;從追求火、辣、腥、羶、色,非常感恩最後來到播報社會人文故事和報導社會真、善、美的新聞台來。歐師兄回想以前讀傳播時所說的媒體責任,就是一份使命感:「引導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讓思路還沒有那麼清楚的人,有一些正確的判斷。」當心念、心態改變之後,頓時覺得自己做事情的意義不一樣。

關於媒體清流、新聞媒體的真實性,歐師兄說道:「我們不能控制媒體說什麼、做什麼。但當我們有媒體的資格、我們能拿麥克風,而事情真相要去了解、要用同理心報導。這樣子才不會辜負父母的栽培。被我們報導的人,也許只有這五分鐘,也許只報導這一次,但是你要如何來寫他?」也期許自己和大家,要一起用愛,讓這個世界越來越好。

圖說:大愛台新聞部副理 歐宏瑜師兄人文週會分享結束,立即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人文低碳概念館參觀,大愛感恩科技黃華德董事長(中)、李鼎銘總經理(左)一同解說讓歐副理更了解慈濟環保志業的大愛成果。(攝影:許育仁)證嚴上人告訴我們:「如果人與人之間,不能用愛、利他付出的價值精神的話,人類是乏善可陳的。」然而,我想有這樣的一間公司 -- 大愛感恩科技,而且是在台灣,是真正的台灣之光。歐師兄也在國際賑災中有深刻體會,「從椰子樹的摧殘,見證風災無情,但看到人間有情。」這就是慈濟,很感恩大家對慈濟及人文志業中心的護持很用心。

然而面對氣候異常,環境的變遷,身為地球的一份子,大愛感恩科技更不能停下腳步,要將資源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讓清流繞全球,正如歐師兄分享時所說,「事件已經發生,但我們該反省的是,如何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誠如 證嚴上人的慈示,「社會現象縱有亂序的一面,卻也能藉由宣導美善事,導正偏差的人心。就如一個汙濁的缸子,每天滴一滴清水,相信總有一天會清洗乾淨。」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大愛心聞宏人文 報真導正淨人心

圖說:大愛台新聞部副理 歐宏瑜師兄:「我們不能控制媒體說什麼、做什麼。但我們有媒體的資格,我們能拿麥克風,而事情真相要去了解、要用同理心報導,這樣子才不會辜負父母的栽培。我們報導的人,也許只有這五分鐘,也許只報導這一次,但是你要如何來寫他?」(攝影:許育仁)「在機艙口對乘客們說『歡迎登機』、『祝您旅途愉快』等問候話,雖然薪資頗為優渥,但這時我也開始思考,應將本身所學傳播專業看看是否能學以致用。」回首年輕時,畢業後空少生涯,大愛台新聞部副理 歐宏瑜師兄來到大愛感恩科技與德式馬公司分享人文心得。

歐宏瑜師兄細數著自己經歷的種種:從航空、商業電視台新聞媒體,到大愛台;從追求火、辣、腥、羶、色,非常感恩最後來到播報社會人文故事和報導社會真、善、美的新聞台來。歐師兄回想以前讀傳播時所說的媒體責任,就是一份使命感:「引導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讓思路還沒有那麼清楚的人,有一些正確的判斷。」當心念、心態改變之後,頓時覺得自己做事情的意義不一樣。

關於媒體清流、新聞媒體的真實性,歐師兄說道:「我們不能控制媒體說什麼、做什麼。但當我們有媒體的資格、我們能拿麥克風,而事情真相要去了解、要用同理心報導。這樣子才不會辜負父母的栽培。被我們報導的人,也許只有這五分鐘,也許只報導這一次,但是你要如何來寫他?」也期許自己和大家,要一起用愛,讓這個世界越來越好。

圖說:大愛台新聞部副理 歐宏瑜師兄人文週會分享結束,立即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人文低碳概念館參觀,大愛感恩科技黃華德董事長(中)、李鼎銘總經理(左)一同解說讓歐副理更了解慈濟環保志業的大愛成果。(攝影:許育仁)證嚴上人告訴我們:「如果人與人之間,不能用愛、利他付出的價值精神的話,人類是乏善可陳的。」然而,我想有這樣的一間公司 -- 大愛感恩科技,而且是在台灣,是真正的台灣之光。歐師兄也在國際賑災中有深刻體會,「從椰子樹的摧殘,見證風災無情,但看到人間有情。」這就是慈濟,很感恩大家對慈濟及人文志業中心的護持很用心。

然而面對氣候異常,環境的變遷,身為地球的一份子,大愛感恩科技更不能停下腳步,要將資源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讓清流繞全球,正如歐師兄分享時所說,「事件已經發生,但我們該反省的是,如何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誠如 證嚴上人的慈示,「社會現象縱有亂序的一面,卻也能藉由宣導美善事,導正偏差的人心。就如一個汙濁的缸子,每天滴一滴清水,相信總有一天會清洗乾淨。」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滅絕世代(三)How the melting of polar ice caps due to global warming has upset the balance of the seas


In today’s look on extinction, we see how the melting of polar ice caps due to global warming has upset the balance of the seas, thus leading to a reduction in fish population. Worse, manmade pollution and overfishing are quickly depleting our ocean’s resources. If we don’t stop, soon no fish will be left in the sea. 

在今天的滅絕世代的專題中,我們看看全球暖化造成南北極的冰山融化,嚴重影響海洋的平衡也造成魚類的減少,更嚴重的是因為人為的汙染與濫捕,讓海洋資源正在快速消失,假使我們不馬上改變,不久後大海裡可能連一隻魚都沒有。 

Read more

廣東環保併&竹林訪環保A group of students from Chu-Lin Private High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visited the Shuanghe recycling station & recycling activities in Guangdong


As purification begins at the source, 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informing the public about how recycling is done. In Taiwan, a group of 80 students from Chu-Lin Private High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recently visited the Shuanghe recycling station. Meanwhile in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senior bodhisattvas from Shenzhen and students from Guanhua Elementary in Foshan are also doing their part for the planet. 

清淨在源頭是個重要的理念能讓民眾多認識資源回收,在臺灣 八十位來自竹林中學學生前往雙和環保站參訪,另外,在大陸的廣東來自深圳的老人家也和佛山冠華小學的學生,一起用行動愛護地球。 

Read more

雙和塑膠袋回收Sorting plastics into categories


In Taiwan, at the Shuanghe Tzu Chi Recycling Station in New Taipei City, large amounts of plastics are being sorted each day by nearly 30 recycling volunteers. As plastics can be divided into many categories, these volunteers have become experts at differentiating and sorting them.

在台灣,新北市雙和環保站,每天都有大量塑膠袋,由將近三十位志工分類,由於塑膠種類千奇百怪,志工們也在回收的過程,都變成了專家。 

Read more

水源環保茶會Inviting more people through gathering

In the indigenous community of Shuiyuan in Hualien, Taiwan, Tzu Chi volunteer Fang Chunying has long carried out Tzu Chi’s environmental mission, while inspiring her husband and fellow tribesmen in the process. At a recent tea gathering to further promote Tzu Chi’s cause, faculty and students from Tzu Chi University were also present to help the village’s children learn to better care for their health. 

台灣花蓮水源部落,慈濟志工方春英長期投入慈濟環保志業,帶動先生與部落居民也一起加入,這次舉辦環保茶會除了要感恩這些志工的幫忙,也要邀請更多人一起投入環保,慈濟大學社工系師生也趁機對部落的小朋友進行衛教宣導。 設大愛村,多年來,慈濟志工提升了居民的環保意識,更啟發政府以大愛村為範本,興建國宅,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Read more

大陸志工環保&陸志工謝香積Chinese volunteers visit Taichung


As some 300 trainee volunteers from China visited Taiwan recently, Tzu Chi volunteers in Taichung came together to ensure their counterparts from across the sea felt right at home. During their stay, these overseas volunteers also visited a recycling station where they were inspired by the work of the local volunteers. 

三百位大陸見習志工來台參訪,台中慈濟志工動員準備好吃的食物招待,讓海外的家人有回家的感覺,見習志工們 也前往台中的環保站參觀,並深受當地志工的啟發。 

Read more

2014,10/13,墨西哥第一大電視台Televisa來訪

【對象】墨西哥第一大電視台Televisa
【時間】2014年10月13日(一)13:30 - 15: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41021_10.jpg20141021_11.jpg 
Read more

環保站尋寶趣 回收物找到新主人


環保站除了資源回收外,也是另類的二手物大賣場,民眾家中派不上用場的回收用品,反而變成其他人找了好久的必需品。慈濟環保站,從今天開始,落實回收教育,環保志工除了擔任環保回收的角色,更多了一份小老師的工作,教每位民眾怎麼落實分類,讓家戶都能清淨在源頭。

搬下一箱又一箱的二手物,到環保站回收,好多看起來都還算新的家中用品,反倒成了許多民眾需要的囊中物。

民眾:「感謝,因為他們捐出來的東西都滿好的,你雖然講說 二手二手,但我覺得 二手是滿高級的。」

民眾:「因為我也用不到了,倒不如給需要的人,這樣不是兩全其美。」

小心翼翼擦著玻璃杯,閃亮的杯盤組,全都是回收來的,再經過志工的巧手,整間惜福屋,就像是大賣場應有盡有,不論是外表需要的衣服包包,或充實內在的書籍CD,環保站裡的志工落實分類多年,民眾也時有耳聞。

慈濟志工 蕭秀珠:「他們(民眾)都常常不會做,其實是志工沒有說,社區志工一說(宣導),他們都很開心 還說不知道,原來(回收)分那麼多種。」

慈濟的環保站,即日起各個志工,會向民眾落實回收分類宣導,讓民眾自己分類做環保,當然除了分類回收外,還是要回歸愛物惜物的觀念,讓物命延續,也才是環保站設立的初衷。

彭淑珮 李俊葳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共聚大愛善業 共好感恩福緣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將滿六週年,除了感恩環保菩薩無怨無悔的付出,時時刻刻無不兢兢業業善盡本分事。更用日日精進的營運,向大家證明如何用商業力量改善社會問題,成就社會公益。正如 證嚴上人以慈悲心和善心啟動領導慈濟,以無比堅強的毅力,改變每個人、共聚善福緣。證嚴上人說:「道理就是在做中證實出來的,期許『已度者』,要度『當度者』,『當度者』要接引『未度者』,讓慈濟的空間愈寬廣,讓我們的社會更祥和。」大愛感恩科技志為環保領頭羊,乃至世界典範,就是讓『愛』更有力量,讓人人能發揮『生而為人的價值』,實現『改變世界的願景』,因為以慈悲當後盾,所以我們並不孤獨。

《我們,創業的愛》30社會企業創業家真誠地述說創業的甘苦、分享生命話語,有人改善小農生計、有人協助弱勢自立,更有大愛感恩科技黃華德師兄倡議綠色環保。若將他們比擬成『已度者』,這些創業家期待啟發更多創新的思維與營運模式,創造社會環境改變的契機,接引更多的『當度者』、『未度者』,給予當下的群眾及未來世代一個更良善的生活空間。編著者林芳盈女士比喻:「三十顆珍珠,創造改變的起點。」

圖說: 結合5432個慈濟環保站及20多萬名志工菩薩,其孕育的環保人文,正是台灣最具內涵的軟實力。(攝影者:陳品穎)「1013一人一善」李鼎銘總經理分享:「畢竟大家都是在台灣與CSR的平台下共同為台灣軟實力努力,一家企業、一個品牌的扶持與穩健成長確實是不容易。」在美商中經合集團董事總經理朱永光先生的邀約下,大愛感恩科技將認購100本書,接引、影響更多中小企業來落實,期待有志一同的企業/品牌都能發揮『一生無量.無量從一而生』的概念,『人間菩薩招生』,共聚善念福緣、共同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創業不易,尤其是社會企業,大愛感恩科技知之甚深。在創業將滿六週年,除了感恩環保菩薩無怨無悔的付出,時時刻刻無不兢兢業業善盡本分事。更用日日精進的營運,向大家證明如何用商業力量改善社會問題,成就社會公益。正如 證嚴上人以慈悲心和善心啟動領導慈濟,以無比堅強的毅力,改變每個人、共聚善福緣。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