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2014

Wednesday, 15 October 2014

親子快樂成長課 一起熱愛大自然


江蘇昆山環保教育基地,每個月固定舉辦親子快樂成長課程,這個月的主題是「熱愛大自然」,志工利用大愛農場,作為自然教室,安排孩子們走入菜園,種植草莓等親身體驗,讓孩子從中體會環保對自然生態的影響。

吃過草莓,看過草莓,但孩子們從來沒有自己栽種過草莓,每個人都躍躍欲試。

親子營學員:「第一次體驗吧,就感覺很興奮很歡樂。」

志工 馬天茵:「我們的農場裡有這麼多的農作物,都是他們平時沒有看到過的,那這樣子也是對他們就是說,一個認識同時我覺得孩子,如果他可以走到農場裡面,有一個實際的體驗和感受,他們接受這樣的(環保)概念,會更快接受這樣好的理念。」

延續暑假期間,親子營的環保課題,江蘇昆山慈濟志工,在十月份的成長課程中,特別把主題訂為熱愛大自然,透過親手接觸土壤,讓孩子了解自然生態對動植物的影響。

親子營學員 黃冠杰:「種草莓就類似於(親子關係),媽媽就像那個雨水那樣,呵護我們(就像種子)。」

家長 周駿飛:「像我這個年紀從小時候來說,對環境保護一般來說學校裡面,或者其他的社會上,對這方面的意識應該來說,是比較薄弱的,通過這樣的一個課程讓他知道了,季節對植物的影響。」

除了戶外課程,志工也在課堂上,以回收的寶特瓶當作材料,教導孩子發揮創意,讓每件回收物,都能延續物命。

家長 馬志芳:「用舊物回收讓他們集中手工,也讓他們了解到,其實這些舊物不僅可以回收,還可以開發他們的動手能力。」

透過動靜態課程的學習,家長與孩子之間,增進了互動,也把環保清淨在源頭的觀念,帶回家中落實。


真善美志工 張蘊玉 童茹棠 江蘇報導

Read more

清淨源頭一念心 保護地球防疫情


登革熱疫情擴散,大陸廣東省感染人數破3萬人,是20年來最嚴重的疫情。高雄市登革熱病例同樣創新高,杜絕病媒蚊的孳生,是全民防疫的重要工作。證嚴上人呼籲大家,清淨在源頭,保持環境的清潔,同時也感恩慈濟人投入環保工作,不僅自己落實,還積極向社區民眾推動,付出無所求,只為讓人類身心健康,憑藉智慧與愛心,守護地球。

登革熱疫情持續升溫,大陸廣東省20座城市傳出疫情,防疫拉警報。高雄市,出血熱病例,也是五年來新高,避免病媒蚊孳生,唯有從環境衛生做起,才能有效防範。

證嚴上人開示:「我們一定環保要做好,瓶瓶罐罐不要隨手亂丟,而且盆裡的水也要永遠都是乾淨的,不要讓它囤積著這樣的髒的東西,清淨要在源頭,如何滅掉這樣孳生的源頭,是最重要的。」

清淨在源頭,慈濟志工推動環保,不只身體力行立典範,更積極向社區民眾宣導資源回收的定義,希望家家戶戶從自身做起,舉手之勞,減少浪費,也提高環保品質。

證嚴上人開示:「付出無所求,只要求的是乾淨,要求的是讓人類的身心健康,地球是我們共住的,地球是我們大家賴以生活的,不只是我們這一生,還有下一代,地球要人人來愛護它保護它。」

愛惜環境是每個人的責任,用單純的一念心疼惜地球,秉持智慧,做到身心環保。

江杏幸 翁國嘉 花蓮報導

Read more

響應清淨在源頭 垃圾不進站


新北市中和、永和區慈濟志工,分別利用十月大型環保日這一天,邀請社區民眾參加「清淨在源頭垃圾不進站」宣導活動。除了回收資源種類之外,現場請民眾自己動手分類,有別於以往慈濟志工的方式,而且開始教育民眾,不要拿髒臭的垃圾前來,因為垃圾應該前往垃圾場,不是環保站。

志工:「先放在這邊(好),等一下拿回去沖一下。」

怎麼回收?我懂、你也要懂。慈濟志工設立環保點,現在會請鄉親自己做分類。

慈濟志工 林玉桂:「讓他們知道說垃圾不能來這邊,這邊不是垃圾場,這邊是資源(回收)的地方,所以要請他們一一把它分類好,清潔好才拿到這邊來。」

民眾 趙麗蘭:「師姊跟我講我知道了,以後我就不應該,拿這樣臭的東西來了,我一定要用水洗一洗,洗乾淨分類一下。」

過去,慈濟志工是接手幫忙分類,如今則引導民眾自己動手。

宣導、教育的過程,需要時間、需要耐心,但全民環保意識抬頭,樂於學習。

慈濟志工 劉夢萍:「(清淨在)源頭是每一個人,每一個人源頭在哪裡,在你們的心。」

可回收資源,能分為十多類,永和國中環保站裡115位志工,有人站著、有人坐著,繼續細分。65歲的的李川治,帶著孫子一起做環保。

環保志工 李川治:「做一點好事,盡一點義務啦。」

就是想做環保,因為地球會更好,想到這裡,每一張臉譜,都有最美的笑容。

 

真善美志工 台北報導

Read more

一語驚醒夢中人 全心投入環保路


早期在澎湖,慈濟先從訪貧慈善開始,後來拓展福田,開始有環保點,匯聚了許多社區民眾,都投入愛護大地的工作。一九九一年受證為慈濟委員的王玉梅,也是開墾拓荒的成員,當年認識了幾位志工,要到花蓮見證嚴上人,她抱著觀光的心態也跟著去,沒想到,第一次見了上人之後,就確定了要走修行這條路。上人鼓勵她更深入了解慈濟,這一做,二十幾年。先生過世後,孩子也長大到台北發展,她仍獨居澎湖,全心投入。

埋首資源分類,對王玉梅來說,這也是淨化人心的工作。不再打麻將來打發時間,她大夢初醒。

慈濟志工 王玉梅:「做了一個夢覺得很玄,為什麼上人會知道我在打麻將,(夢裡)他就講不要打麻將,去做環保,所以我就開始做環保。」

在環保站,不少朋友是受到王玉梅的影響,跟著投入,還有篤信基督教的人也來,讓王玉梅很感動。

慈濟志工 王玉梅:「慈誠也好 我們的志工也好,我們的委員師姊都好,把你家的事情通通放下,我們來參與這個茶會,我們今天就是來回顧,我們這些資深的師姊,不是功勞有多大,但是那時候一路走來,確實沒有那麼輕鬆。」

登高一呼,在人力資源有限的離島,王玉梅一直很努力散播善種子。跟幾位志工一起透過簡單的茶會,盡可能把左鄰右舍的愛心凝聚起來。

慈濟志工 王玉梅:「這種突然來的情況,大家都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只能先膚慰他們,讓他們發洩一下心裡頭那種情緒。」

一九九一年受證的王玉梅,當年因為證嚴上人的鼓勵,勤耕福田。先生過世後,六十八歲的她獨居澎湖,全心投入慈濟。

每個月一趟,到花蓮精舍學手語,再回來教澎湖的志工,傳法不畏路遙。

鄧寶珠 真善美志工-澎湖報導

Read more

Tuesday, 14 October 2014

一門深入弘揚大愛 職志合一堅定前行

圖說:「我不知道未來的路會怎樣,但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把握當下,心裡的聲音是我要留下來。」謝秋香哽咽地說。(攝影:顏人鵬)「如果你有一個機會,你只有一個人在一個地方做慈濟,做十年不變,你們有沒有信心,願不願意……」一念真心為靜思,經冬歷春開源掘泉;一分善心為茶樹,冷暖晴雨呵護倍至;人間菩薩如農夫,寒來暑往守護大地。秉持著 上人的那一念悲心,陳忠厚師兄護持靜思單純的心念,對的事情做就對了。在慈濟三義茶山堅持耕種有機茶,背後蘊藏著對大地的疼惜與呵護。

來自福建廈門的學員謝秋香,聽到慈濟苗栗園區志工陳忠厚師兄分享的這番話,感受特別深刻,因為她在廈門承擔慈濟環保理念與大愛感恩科技的推廣, 平時人少只有她一個人。因為「離職?轉職?要離開還是留下來?」這樣一個過程,更能理解陳忠厚師兄要長久待在慈濟山三義茶園的那份心情。

長得一副秀麗模樣,謝秋香師姊微笑地說:2012年參加五月浴佛節,看到慈濟志工臉上笑容非常的美,2013年換工作時,剛好廈門需要專人推廣環保與大愛感恩科技,讓會眾了解環保回收,以及回收後做成什麼樣的東西,就開始這份『職志合一』因緣。雖然平常師姊們也會來關心,但是大部份都是只有自己一個人,在那邊調貨、發貨,有時候臉色也會不好看、會煩躁,所以經常會有人對我說,妳看起來非常嚴肅。

圖說:10月5日,慈濟志工陳忠厚在苗栗園區和三百七十八位大陸灰衣志工,分享他為什麼會在慈濟山,守著慈濟三義茶園的因緣。(攝影:顏人鵬)身受過大學教育,比較自我,也很自負的謝秋香師姊,本來萌生去意,驚覺自己很傻,我不應該離開,這是一個可以修行,也可以讓我知道未來的路要怎麼走。所以她從二月份開始薰法香,用心感受上人的智慧法語,覺得好像上人都在說她,給她解答,也了解因緣果報,開始茹素,愈來愈愛慈濟。更能感受到自己所做的不是一份『工作』,而是承擔一份 上人期勉大家『續物命造福慧與地球共生息』的『使命』。

謝秋香肯定地表示:「我也是一個非常固執的人,只要我決定走,我就走,如果不是自己想通的話,是很難留下來的。」覺得陳忠厚說的話,對她有很大的鼓舞作用。

「我不知道未來的路會怎樣,但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把握當下。」謝秋香哽咽著說,這趟回臺灣尋根之行,深刻感受到上人為了慈濟很辛苦,上人為什麼要這麼的辛苦,就是「甘願」兩個字,她把這兩個字寫下來,牢牢的記在心中。她發願要像陳忠厚一樣,慈濟職志合一,做 上人的好弟子、付出無所求、慈濟路不退轉,一直做下去。

轉載慈濟全球資訊網 人文真善美志工 袁淑珍(明妍)/苗栗市報導

連結:
轉載慈濟全球資訊網 忠厚惜茶緣 感動大陸學員

Read more

資源回收細分類 推廣清淨在源頭


許多民眾都誤以為慈濟環保站是收垃圾的地方,為了向民眾推廣不要將垃圾回收到這裡,從今年七月開始,全台開始推動名為清淨在源頭、垃圾不進站的 觀念,希望教育大眾回收的觀念,(CG)其中有幾類東西是慈濟環保站不收的,包括:有銀色內層的零食袋、和銀色內膜的泡麵包裝、以及用熱熔封口過的塑膠袋、還有用過的尿布,也千萬不要回收到環保站。才能讓環保站的回收工作更有效率,落實環保精神。

環保志工埋頭做分類,但資源回收可不能一股勁兒,什麼都收,為推廣清淨在源頭、垃圾不進站觀念,志工忍痛教育很重要。

慈濟志工 陳月珠:「不用怕不好意思, 人家拿東西來時, 我們打開袋子來看, 假使有我們不回收的東西, 我們就婉轉跟對方說, 這個東西我們沒有在回收 。」

忍受惡臭與髒污,整理各類回收物,環保志工雖然沒有怨言,但這並非環保教育的初衷,教育大眾有效分類與清潔,才能真正落實環保。

慈濟志工 陳月珠:「我們不是要收垃圾, 這是上人要我們教育會眾的。」

不只在做分類回收時宣導,慈濟志工也把握環保站聯誼活動,希望透過活潑的方式,讓大家更了解宣導清淨在源頭的意義,共同愛護大地。

黃武龍 劉奕男 洪素琴 王芊俋真善美志工-台中報導

Read more

回收觀念未落實 黃金資源變垃圾


臺灣民眾的資源回收觀念,跟其他國家相比,已經完整許多。科學家統計,全世界可回收的垃圾中,有41%的資源,因為回收觀念沒有落實,直接被送進了焚化爐,經過長時間的悶燒,不僅產生有毒物質,甚至白白糟蹋了可以重複利用的資源。 


巨大的垃圾山,夾帶各式各樣的廢棄物,但是其中絕大多數都可以回收。 

高山回收公司副總裁 西德布蘭:「我們看到裡面有很多珍貴資源,真的能找到很多自然資源。」 

在美國,垃圾主要以焚化方式處理,但是資源回收觀念沒有落實,許多塑膠產品長時間悶燒,釋放出戴奧辛等有毒的致癌物質。 

現在,有一群人創立了資源回收公司,試著在垃圾堆裡找寶藏,也呼籲民眾,隨手做分類。 

不僅在美國,世界上還有許多地區,沒有垃圾分類的習慣。這家回收公司希望,從個人開始,推廣資源回收觀念,讓一般人眼中的垃圾,也能變黃金。 

APTN 
魏德琦 謝雅嵐 編譯 Read more

落實環保教育 傳遞回收正確觀念


為推廣清淨在源頭、垃圾不進站觀念,位於台中市的福音、錦志兩個慈濟環保教育站,舉行宣導活動,希望志工能教育大眾,將垃圾、廚餘排除在外,並把回收物有效整理與清潔,這樣不但能有效再利用,更能落實環保精神。

環保志工埋頭做分類,但資源回收可不能一股勁兒,什麼都收,為推廣清淨在源頭、垃圾不進站觀念,志工忍痛教育很重要。

慈濟志工 陳月珠:「不用怕不好意思,人家拿東西來時,我們打開袋子來看,假使有我們不回收的東西,我們就婉轉跟對方說,這個東西我們沒有在回收。」

忍受惡臭與髒汙,整理各類回收物,環保志工雖然沒有怨言,但這並非環保教育的初衷,教育大眾 有效分類與清潔,才能真正落實環保。

慈濟志工 陳月珠:「我們不是要收垃圾,這是上人要我們教育會眾的,像這種東西,這我們就沒有回收,保麗龍這是沒在回收的。」

不只在做分類回收時宣導,慈濟志工也把握環保站聯誼活動,希望透過活潑的方式,讓大家更了解宣導清淨在源頭的意義,共同愛護大地。

黃武龍 劉奕男 洪素琴 王芊俋 真善美志工-台中報導

Read more

回收物細心分類 教育民眾動手做


慈濟志工推動環保,超過20年的時間,各地環保據點,每天幾乎都有很多志工在做分類回收,不過環保教育的落實,其實應該清淨在源頭,從每個人、每個家戶開始就要確實做到少用、清潔等工作,所以台北各區慈濟志工這星期也利用大型環保日,向社區民眾積極宣導。

又到了每個月的大型環保日,慈濟志工在中正區各個環保點,進行前置準備工作,要開始這天的分類,不過仔細一瞧,回收站前卻多了好多放置回收物的籃子。

龍光里長 陳萬龍:「我發覺到說今天有這麼多籃子,然後把它分類起來,可以教育我們的里民,他很容易知道,什麼東西是哪一種的分類,他在家裡就會另外再做,更細的分類。」

慈濟志工 侯秋燕:「本來會眾都自己拿(回收物)來,我們就幫他們分類,結果今天我們是讓他們自己分類,讓社區的人都有把回收做得很好。」

推廣資源回收,清淨在源頭的觀念,中正區慈濟志工從環保日前,就深入社區各鄰里,賣力宣導如何分類。

像這位太太,拿瓶罐來時,都是已經清理乾淨的了。

民眾:「空罐子我用好(喝完飲料),我就裝水然後這個水,我就搖一搖澆花,然後再把它弄這樣子(倒放)滴乾,把水滴乾淨再收起來。」

慈濟志工 莊春桃:「就是讓會眾了解這種東西是資源,我們要在家裡做好(分類),才拿出來做到清淨在源頭,做到忍痛教育,沒有很多的垃圾都拿出來。」

提高環保回收品質,也減少環保志工的工作量,大安區慈濟志工,同樣也拿著看板,在社區裡穿梭宣導,減少資源浪費,有些志工也貢獻自己的小撇步。

慈濟志工 與 民眾:「醬油瓶裡面還有一點點醬油,以後我們如果煮菜,最後可以加點開水沖一沖,再倒進鍋子裡跟著菜一起煮,比較不會浪費。」

愛護環境,人人改變觀念,清淨在源頭,才能讓地球降溫永續生存。

真善美志工 台北報導

Read more

自購貨車載回收 鼓掌雙手作環保


住在台南佳里的黃明坤,擔任國小老師三十年,作育英才無數,受到「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以及感受到焚化爐興建讓社會動盪,他從二十年前開始,用自己存款買的小貨車開始載回收!從社區、擔任過教職的國小校園,黃明坤環保足跡不斷延伸,換過四台環保車、手臂因為長久勞動無法高舉,黃明坤依舊不放棄做環保,他說出門回收就當做去旅遊,到處走走看看,一點都不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