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5 October 2014

坐而言起而行 環保回收做中學


環保觀念,隨著時代進步越來越受重視,慈濟的環保行動,也因此在香港、福建兩地,漸漸受到居民肯定。像是福建廈門學子,就前往環保站,實際體驗回收分類;香港社區居民,則是希望環保用品,能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學會環保口訣,是基本入門,該怎麼進一步了解,最好的方法,當然是親自動手。

福州師範大學學生 林偉鑫:「我覺得這樣勞動流汗很有意義,這樣子可以呼籲更多人做環保,將垃圾分類覺得很開心。」

大學生特地選擇慈濟環保站做為教室,帶領廈門「同安一中」高中生,體驗環保。而曾經是慈濟助學生的他們,心裡頭想的,是回饋那分受助的恩情。

廈門集美大學學生 蔡耀坤:「我現在是大二,然後高中三年也受了慈濟的幫助,就感覺幫助其他人是很開心的,而且證嚴上人也說過,幫助其他人是最好的。」

香港「小西灣」社區,這天的盛況更勝環保站,包括了靜思人文、大愛感恩科技,都走進鄰里間、推廣環保用品。

民眾 黃劍聰:「好神奇可以用寶特瓶製作衣服,還有毛毯,除了循環再造之外,救援方面也很有用處。」

老一輩的居民,也沒有缺席這股清流風潮。

民眾 周瑞新:「好多公公婆婆對環保的知識不足,很多時候看到他們寶特瓶沒分類,就丟入垃圾桶有些浪費,不過透過這個活動,可以讓公公婆婆有好的觀念。」

在環保觀念漸漸抬頭的今日,已經有越來越多人,將保護地球、視為重要課題。


真善美志工 綜合報導

Read more

2014,10/15-19, 第九屆中國廈門國際佛事用品展覽會

【活動名稱】第九屆中國廈門國際佛事用品展覽會
【活動時間】2014/10/15-19
【活動地點】廈門國際會展中心

大愛心新聞:齊心付出傳大愛 用心展現涵人文
大愛電視:綠色生活護大地 環保精神結善緣

20141017_3.jpg20141018_2.jpg 

 

Read more

麻坡九皇環保+武漢大學生環保+港留英環保Litter in bins, not on ground


It’s important to remember that conservation ideas should not just be discussed, but instead carried out. This is why in Hong Kong and Wuhan(武漢), China, students are taking an active role in not only promoting recycling, but actualizing it in their lives. Meanwhile in Malaysia, as celebrations also means a lot of garbage, organizers of Muar’s Nine Emperor Gods Festival parade asked Tzu Chi volunteers to help promote the message of putting litter in bins. 
環保理念是行動落實,而不是只拿出來討論的事,這就是為什麼在香港與大陸的武漢學生們近期推動環保,而且 落實在生活中,另外,在馬來西亞在熱鬧的慶典中,也是垃圾造成最多的時候,因此九皇大帝神誕慶典,遊行主辦單位請慈濟麻坡志工一起來宣導垃圾不落地,來看看他們身體力行。 

Read more

2014, Oct. 15-17, The 2014 Taipei Innovative Textile Application Show (TITAS)

【EVENT】2014 Taipei Innovative Textile Application Show (TITAS)
【DATE & TIME】October 15-17, 2014
【LOCATION】Taipei World Trade center Nangang Exhibition Hall

20141016_2.jpg20141020_2.jpg 

Read more

2014,10/15-17, 2014台北紡織展 (TITAS)

【活動名稱】2014台北紡織展 (TITAS)
【活動時間】2014/10/15-17
【活動地點】南港展覽館

大愛新聞:紡織展創新科技 回收資源製衣物、

大愛心新聞: 台北TITAS圓滿 傳遞環保“心”人文

20141016_2.jpg 20141020_2.jpg

 

Read more

2014, Oct. 15-19, The 9th Xiamen International Buddhist Items & Crafts Fair

【EVENT】The 9th Xiamen International Buddhist Items & Crafts Fair

【DATE & TIME】October 15-19, 2014

【LOCATION】Xiame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 Exhibition Center, China

20141017_3.jpg20141018_2.jpg 

Read more

汙染危及生物圈 對候鳥影響更劇


土地汙染,危及生物圈,對候鳥的影響更鉅,因為候鳥從覓食地、沿途休息站到最後目的地,是全球遷徙,每一站都面臨生態的破壞威脅,而台灣,剛好是候鳥遷徙的中繼站,地位無可取代,每年冬候鳥來台的第一站,通常是沿海溼地,但飛行時,經常誤觸海岸線林立的「風力發電機組」而受傷死亡,就算幸運通過,還要面對候鳥溼地的事業廢棄物,以及工業汙染,可以說是重重考驗。今天的「候鳥失樂園」專題,一起去了解。

這是2007年,冬候鳥「大杓鷸」遷徙到彰化沿海溼地的情景,台灣迎接遠來嬌客的第一站,竟然是巨大的風力發電機。

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 施月英:「還沒設風機(風力發電機)的時候 有一萬多隻的鳥 在那個地方飛行 設了風機之後 大概過一年 一萬多隻不見了 整個鳥都不見了。」

這隻候鳥「小燕鷗」,飛行時被風扇打到,當場墜落死亡。

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 蔡嘉陽:「因為牠(候鳥)的繁殖巢 就在風機旁邊 牠必須要來來回回去找食物 所以就很容易 被風力發電機給撞到。」

就算平安通過,還有危機四伏的溼地汙染。

溼地覓食的候鳥,無法察覺吃下肚的底棲生物,其實含有重金屬和戴奧辛,因為這片土地,被不肖業者偷倒數十萬公噸的事業廢棄物。

聲音: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 蔡嘉陽:「轉爐石就會像這種比較小顆的 有的像巧克力 有的像粉圓這樣大小 其實是會溶出一些有毒的重金屬。」

嘉義大學生物資源系助理教授 許富雄:「汙染也往往導致裡面的 一些底棲生物 完全就消失了 當然鳥類就沒有食物的來源。」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事業廢棄物取代了 原本的河口灘地 在記者腳底下這塊土地 充滿了有毒的轉爐石和爐渣 而在附近的台中火力發電廠 日以繼夜的工業汙染 連接出來的電線和電塔 影響候鳥飛行。」

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 蔡嘉陽:「高壓電塔對這些候鳥來講 一樣也是一種 視覺的切割跟障礙 以前在大肚溪口 號稱有三、四千隻的水鴨 浮在出海口的水面上 在這些高壓電塔一做起來 水鴨就完全不見了。」

飛行和覓食空間,接二連三受威脅,像「彰濱工業區」沿海,原本是一處候鳥樂園,直到1990年、人類開始填海造陸,發展工業。

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 蔡嘉陽:「彰濱工業區它就是利用 彰化廣大的潮間帶泥灘地 整個的填掉 填掉的面積將進3600公頃 現在全部都變成工業區。」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在記者腳底下的這片沙漠 一望無際 面積有300多公頃 不過您可以想像得到嗎 在20年前 這裡曾經是一片豐富生態的溼地 當時有上萬隻候鳥在這裡棲息 不過因為人為的開發破壞 目前連一隻候鳥 都看不到了。」

賞鳥平台,覆蓋層層沙土。

滿天飛舞的候鳥,只剩下照片,供遊客懷念。

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 蔡嘉陽:「我們好像在做考古學一樣 把這些指示牌 招牌 挖出來給大家看 這些鳥過去曾經很豐富的地方 現在完全看不見 只能用憑弔的方式。」

人類從沒放棄向大自然挑戰,贏得一時,卻失去永遠,美麗的候鳥,再也回不去熟悉的天空。

採訪撰稿:張澤人
攝影剪輯:歐陽光輝

Read more

台鳥類生態豐富 氣候變遷候鳥減


台灣鳥類生態豐富,除了「留鳥」,每年過境台灣的「冬候鳥」,像黑面琵鷺,堪稱全球數量之最,台灣曾經記錄的鳥類超過500種,不過,雲林野鳥學會發現,去年造訪台灣的候鳥,數量減少1/6。另一項研究指出,這30年來,每年到台灣度冬的候鳥數量,已經減少30%。溼地生態究竟出了什麼問題,讓台灣從候鳥的「溼樂園」變成「失樂園」?系列專題「候鳥失樂園」第一集,要探討道路開發對候鳥棲息地的影響,像彰化沿海一帶的溼地,以及高雄「茄萣溼地」,都因為道路通車,讓候鳥生態大受衝擊。

這麼多種類的候鳥,都是賞鳥人士在高雄「茄萣溼地」拍到的,占地170公頃,以往記錄的鳥類,超過140種,不過,候鳥滿天飛舞的情景,隨著兩條道路開發,走入歷史。

高雄茄萣生態協會理事長 鄭和泰:「1-1號道路開這麼大,它有60米寬,它會把我們茄萣溼地分割為南北兩塊。」

原本完整的「茄萣溼地」,被1-1道路硬生生從中間切成兩半,1-6道路,又將邊緣的溼地切開。

高雄茄萣居民 楊先生:「造成說這塊很漂亮的溼地從中剖掉,變成一塊很破碎的溼地。」

破碎的茄萣溼地,晚上有路燈的光害,白天有車輛的干擾。

高雄茄萣生態協會理事長 鄭和泰:「車輛呼嘯而過,它的噪音對我們的棲地影響是很大的,鳥類是很敏感的生物,牠只要有風吹草動,牠就飛不見了。」

候鳥樂園正在消失,雪上加霜的是,政府最近準備在「茄萣溼地」興建第三條道路1-4號。

高雄茄萣生態協會理事長 鄭和泰:「這個是1-4號道路的預定地,這有30米寬的地方。」

到時候,破碎的溼地被1-4道路再度割開,加上原先通車的兩條道路,真正四分五裂。

高雄茄萣居民 吳小姐:「心裡其實真的會滿惋惜,滿難過的說,我們曾經看過這樣的景象,可是我們的下一代,他們即將一直在失去了這樣子的一個生態環境、他們成長的環境。」

居民的保育心念,政府注意到了,在即將動工的1-4道路規畫,採用綠色策略。

高雄市新建工程處副處長 陳正武:「我們會完全採用生態的工法,我們在道路的兩側都會做一些隔離綠帶。」

1-4路面30公尺寬,其中一半採用「隔離綠帶」,種植喬木,減少車輛光害和噪音;道路兩側,建造土堤,隔絕人鳥;路面底下,設置生態廊道,讓溼地生物穿越覓食。不過,環保人士質疑,在溼地臉上畫一刀,再用美容手術縫合成一條綠色疤痕,有何意義?

高雄茄萣生態協會理事長 鄭和泰:「再怎麼做防範措施,那也不是補償,只是減少它(道路)的危害。」

同樣飽受道路開發之苦的,還有彰化沿海溼地。道路附近棲息的候鳥「高蹺鴴」,受到車輛驚嚇,成群飛走。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西濱快速道路把大肚溪口生態區一分為二,很多候鳥在飛行時不小心撞上行駛中的車輛。」

嘉義大學生物資源系助理教授 許富雄:「看看牠(鳥類)身體上面如果有比較明顯的外傷或是骨折,我們來判斷牠可能是一些撞擊。」

西濱快速道路衝擊候鳥生態,北從「大肚溪口溼地」,進入「漢寶、福寶溼地」時,改走內陸,影響較小,但到了「芳苑」和「大城溼地」時,又改走海線,綿延彰化海岸線的西濱道路,切割沿海數個溼地。

噪音比馬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高速鐵路,再度威脅台南官田溼地,因為路徑正好穿越當地候鳥棲息地。昔日鳥類成群,現在門可羅雀。

台南官田溼地農民 李价斌:「其實影響滿大的,因為那邊就沒有鳥類了,為什麼,因為它(高鐵)有震動跟聲音的關係,鳥類會受到驚嚇。」

千百年來的候鳥家園,一旦被人類歸為生活道路系統,面臨存亡關鍵,交通建設背後,鳥類和自然生機,才是永續寶藏。

採訪撰稿:張澤人
攝影剪輯:歐陽光輝

Read more

親子快樂成長課 一起熱愛大自然


江蘇昆山環保教育基地,每個月固定舉辦親子快樂成長課程,這個月的主題是「熱愛大自然」,志工利用大愛農場,作為自然教室,安排孩子們走入菜園,種植草莓等親身體驗,讓孩子從中體會環保對自然生態的影響。

吃過草莓,看過草莓,但孩子們從來沒有自己栽種過草莓,每個人都躍躍欲試。

親子營學員:「第一次體驗吧,就感覺很興奮很歡樂。」

志工 馬天茵:「我們的農場裡有這麼多的農作物,都是他們平時沒有看到過的,那這樣子也是對他們就是說,一個認識同時我覺得孩子,如果他可以走到農場裡面,有一個實際的體驗和感受,他們接受這樣的(環保)概念,會更快接受這樣好的理念。」

延續暑假期間,親子營的環保課題,江蘇昆山慈濟志工,在十月份的成長課程中,特別把主題訂為熱愛大自然,透過親手接觸土壤,讓孩子了解自然生態對動植物的影響。

親子營學員 黃冠杰:「種草莓就類似於(親子關係),媽媽就像那個雨水那樣,呵護我們(就像種子)。」

家長 周駿飛:「像我這個年紀從小時候來說,對環境保護一般來說學校裡面,或者其他的社會上,對這方面的意識應該來說,是比較薄弱的,通過這樣的一個課程讓他知道了,季節對植物的影響。」

除了戶外課程,志工也在課堂上,以回收的寶特瓶當作材料,教導孩子發揮創意,讓每件回收物,都能延續物命。

家長 馬志芳:「用舊物回收讓他們集中手工,也讓他們了解到,其實這些舊物不僅可以回收,還可以開發他們的動手能力。」

透過動靜態課程的學習,家長與孩子之間,增進了互動,也把環保清淨在源頭的觀念,帶回家中落實。


真善美志工 張蘊玉 童茹棠 江蘇報導

Read more

清淨源頭一念心 保護地球防疫情


登革熱疫情擴散,大陸廣東省感染人數破3萬人,是20年來最嚴重的疫情。高雄市登革熱病例同樣創新高,杜絕病媒蚊的孳生,是全民防疫的重要工作。證嚴上人呼籲大家,清淨在源頭,保持環境的清潔,同時也感恩慈濟人投入環保工作,不僅自己落實,還積極向社區民眾推動,付出無所求,只為讓人類身心健康,憑藉智慧與愛心,守護地球。

登革熱疫情持續升溫,大陸廣東省20座城市傳出疫情,防疫拉警報。高雄市,出血熱病例,也是五年來新高,避免病媒蚊孳生,唯有從環境衛生做起,才能有效防範。

證嚴上人開示:「我們一定環保要做好,瓶瓶罐罐不要隨手亂丟,而且盆裡的水也要永遠都是乾淨的,不要讓它囤積著這樣的髒的東西,清淨要在源頭,如何滅掉這樣孳生的源頭,是最重要的。」

清淨在源頭,慈濟志工推動環保,不只身體力行立典範,更積極向社區民眾宣導資源回收的定義,希望家家戶戶從自身做起,舉手之勞,減少浪費,也提高環保品質。

證嚴上人開示:「付出無所求,只要求的是乾淨,要求的是讓人類的身心健康,地球是我們共住的,地球是我們大家賴以生活的,不只是我們這一生,還有下一代,地球要人人來愛護它保護它。」

愛惜環境是每個人的責任,用單純的一念心疼惜地球,秉持智慧,做到身心環保。

江杏幸 翁國嘉 花蓮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