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2 June 2014

23年來始終如一 環保志工慶周年


說到慈濟環保歷史,要回溯到1990年8月23日,證嚴上人在台中新民工商,勉勵在場所有人,「以鼓掌的雙手做環保」,而開展至今,8萬多名環保志工,遍及全台各地。其中,萬華環保第一顆種子,易鄭招弟,現年69歲。23年前,在自家門口,帶動環保回收,從當初一個人,到現在將近一百位環保園丁。為了啟發更多種子,11年前,因為萬大國小校方支持,而將環保點遷移到校門口外。23周年的今天,志工在萬大國小,舉辦了感恩餐會,大家也發願,要讓環保志業,生生不息。

武術棍,耍得有模有樣,小小個子,展現棍術,不含混,立刻奪得滿堂采。就連中國鼓搭配鐵扇,也讓觀眾看得目不轉睛。

慶祝萬華環保23年,中午空檔,環保志工相聚感恩。第一顆種子,易鄭招弟,長年來,啟發不少母子檔,甚至夫妻檔志工。默默耕耘的身影,始終如一。

慈濟志工,易鄭招弟:「如果說沒有遇到挫折,那是不太可能,但離不開這些環保菩薩,因為我跟他們相處了這麼久,我覺得說,我再苦也值得,雖然有糖尿病,最近身體也不好。」

環保志工,大地園丁,慈濟的寶。因為環保,不少人,從陌生鄰居,變成無所不談。一年一度難得餐會,每一道菜,更是散發滿滿感恩。

慈濟志工,傅鄭里:「早上四點多起床,起來後就開始,切一些香菇和食材,切一切,六點就去組長美月師姊家,有的也是人家結緣的,有的一道(菜),有的兩道。」

頭髮花白、年紀70以上,環保年齡,更超過20年,切下蛋糕,也為地球許一個願。

慈濟志工,傅鄭里:「繼續做,做到不能做為止,對嗎,要繼續做。」

環保志工,翁鄭炎愛:「大家做就對了。」

蕭志傑 林家慧 台北報導

Read more

無常接踵明因果 疼惜大地續慧命


心富大幸福,今天帶您來到台北,看看這位環保志工林金柳。今年68歲,10多年前,卻接連遭受丈夫大腸癌往生,以及大兒子心肌梗塞,早年離開人世。一路來,和第二個兒子林木山相依為命。而木山,雖然已經45歲,卻因為出生後,罹患蕁麻疹、高燒不斷,傷到了大腦。種種打擊,讓幸福的生活,蒙上陰影,連心,也充滿抱怨和不滿。幾年前退休後,真正全身投入慈濟環保,也因為接觸到證嚴上人的法,了解了因緣果報,還發願要用接下來的生命,奉獻環保,延長地球壽命。

環保志工,林金柳:「我有時候住我女兒這邊,我就會幫她拿垃圾下來丟,就會看到有東西還這麼好,就被丟掉,我也看到那個紙板,還這麼好就丟掉,也是很浪費,之後我就來做回收。」

環保志工,林金柳:「有時候連那個衣服也撿來穿,不然太浪費了。」

環保志工,林金柳:「 (垃圾桶裡)有鋁箔包,什麼都有,裡面也有垃圾,你沒有把它拉起來撿不行,因為到時後全部就會被載去(焚化爐)燒掉。」

環保志工,林金柳:「(每天早上)九點就來這邊撿,來整理,然後從十樓,一層一層樓撿到三樓。」

環保志工,林金柳:「你如果覺得辛苦,我們不如待在家翹二郎腿,你說對不對,我們既然要跟著上人的腳步走,也是要忍,也要走。有要幫忙的嗎,你把菜切一切,這個喔,嗯,我洗米去煮。」

環保志工,林金柳:「出生差不多三個半月後,他就罹患麻疹,因為都會互相感染,他就被他哥哥傳染到,當時發燒,馬上就找醫生了,也沒有停,為什麼會這樣(傷到大腦),我也搞不清楚。」

環保志工,林金柳:「(民國)89年7月14號,他(先生)那時住了醫院差不多二十天,就走了,他是得到大腸癌,然後也有肝病,我(大)兒子則是(民國)92年走的,他是心肌(梗塞)意外。」

環保志工,林金柳:「越聽上人說,越覺得有道理,我們的命運就像種子一樣,你如果種得好,收成就跟著好,如果種不好,你收成就不好,我們的命運就像這樣。」

環保志工,林金柳:「(看到)上人這樣不顧自己的身體,那時候花蓮慈院蓋好啟用時,我們有去看,上人那樣打著點滴,不顧自己生病,我們看到這樣心不會軟,不會難過嗎,對不對,我就要趕快雙腳踏出來做。」

環保志工,林金柳:「我們就要趕快為這顆地球(付出),看看壽命會不會更長一點,然後大家,子子孫孫,這些眾生,世界全球的人看看能不能長壽一點。」

攝影剪輯 簡元吉 採訪撰稿 蕭志傑

Read more

多倫多辦台灣周 看見寶島人文美


加拿大多倫多舉辦「台灣傳統周」(5/30~6/01),慈濟多倫多支會也獲邀,推廣慈濟人文與環保,讓全世界看見,台灣是如何愛護地球。

台灣的美,官方行銷,海外僑胞也在加拿大多倫多推廣。

傳統與現代結合,能代表台灣。

愛心與環保,也能讓小小的台灣,被全世界看見。

慈濟多倫多支會,獲邀參與「台灣傳統周」活動,設置的攤位,訴求慈濟人文與環保,其中用廢棄果皮作的多用途環保酵素,最有人氣。

慈濟志工:「(環保酵素)不用沖掉,你可以就把它留下來,就把它留在你的手上,留在你的身上,都可以。」

大多倫多地區的萬錦市(Markham)市長,偕同多倫多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也經由志工導覽,了解慈濟無國界的賑災足跡。

多倫多台北辦事處長 與 萬錦市長:「證嚴法師,這本書是他的人生哲學,非常謝謝。」

五大主題的慈濟環保攤位,把台灣更深層愛護地球的心念,也推向世界。

于化晨 李嘉祥 王佳 真善美志工-加拿大報導

Read more

環保減紙電子書 善用科技法隨身


證嚴上人今天行腳彰化,跟慈誠委員溫馨座談,聞法有工具,善法隨身繞,彰化志工分享,如何在當地推動電子書,甚至用讀書會、聯誼會的方式,帶動更多菩薩一起使用電子書。

溫馨座談,志工分享使用電子書心得,秀水區志工林阿免,原本對電腦不熟悉,拼音也不太行,因此心裡產生極大的壓力。

慈濟志工 林阿免:「以前真的不愛讀書,所以電子書,我聽到電子,我就想說這樣很困難。」

要當上人好弟子,林阿免克服心理壓力積極學習,還在社區推動電子書讀書會,和美區的志工則是舉辦小型聯誼會,推廣電子書,減少紙張浪費。

慈濟志工 江絮:「上人推廣電子書的理念,是要保護地球,和保護我們會員的資料。」

證嚴上人開示:「年輕人應該,如果能看這本(電子)書,不損害視力,同時全部句句都是好話,句句都是指向我們人生正確方向。」

上了年紀的老人家,使用電子書可以把字放大,甚至用聽的都很便利,聞法有工具,善法隨身繞。

黃子玲 郭繼宗 彰化報導

Read more

社區環保教育站 清淨源頭匯美善


證嚴上人行腳彰化靜思堂,下午跟慈誠委員溫馨座談,隨後前往永靖環保教育站。這個環保站,去年開始擴建,在隔壁蓋了共修處,未來可望接引更多人間菩薩,淨化人心,祥和社會。

證嚴上人行腳彰化,來到永靖環保教育站,這個環保站,接引不少更生人做環保。

慈濟志工 魏應充:「後來我們就擴大,因為有這樣的因緣,買了第二期的,原來的倉庫,我們就修建。」

環保站隔壁倉庫改建,成為社區道場,舉辦兒童班、慈少班,善念從小扎根。

慈濟志工 魏應充:「我們希望的就是上人所開示的,怎麼樣的淨化人心祥和社會。」

證嚴上人開示:「賺社會的錢,可以奉獻在鄉里,奉獻給社會,這真的是典範,取之社會的資源,還是應用在回饋人間的資源。」

社區道場傳播美善,菩薩招生,開啟慧命,社會就多一個善的力量,稍早在彰化靜思堂,慈濟志工黃媛鈺帶著生病的媽媽前來。

慈濟志工 黃媛鈺 與 證嚴上人:「因為家庭的因素,憂鬱症,喝農藥自殺。現在好好的啦,幸好妳都在(媽媽)身邊。感恩上人。」

從小爸爸家暴,長大婚後再次面臨,黃媛鈺一生坎坷,她感恩慈濟讓她走出苦難人生,發願下半輩子都要行善付出。

黃子玲 郭繼宗 彰化報導

Read more

樸素儉約過生活 幕後採訪全紀錄


新加坡採訪團隊為了將環保志工柯水源的故事記錄更為詳細,不僅在他的家住上一晚,親身體會不開燈、不使用電風扇的克勤克儉的生活方式,更時刻抓緊拍攝柯水源深夜做回收的每個畫面,克服體力與精神的困難,只為了將人品典範的故事傳播讓更多人學習,這一夜,他們收穫最多。

記者 蔡寶玲:「這個是我們三個人要吃的,我們明天的早餐,這樣就不用用到水,就去買了濕紙巾。」

除了這,還自備開水,原因是。

記者 蔡寶玲:「師伯一個月水費一毛多,然後我們三個人去,那肯定會超過師伯的錢 。」

在拍攝前,了解採訪對象省水省電的生活作息,採訪團隊做足準備。沒想到,體力,才是考驗。拍攝慈濟志工柯水源沿街撿拾回收物,記者用追的、跑的,緊緊跟上,二十來歲的體力漸漸吃不消。

記者 戴小慶:「都走得很快,環保動作也很快,我要跟都很難,就會覺得很喘,然後就很佩服師伯的體力,因為他一天只吃一餐。」

記者 蔡寶玲:「其實坦白講,我們要跑,我們又背一些採訪的東西,然後又要拿燈這樣,其實是手會很酸。」

而這一晚的打擾,跟著柯水源,過著不開燈,不使用電風扇的生活。

記者 蔡寶玲:「覺得師伯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他可以不需要這麼的辛苦,可是他就是選擇在自己的生活方面做調整,然後把那個錢拿去做慈善。」

當手燈成為整個家唯一的光源,這加深了拍攝的困難;當鏡頭追不上環保的速度,這採訪任務卻是受用一輩子。

記者 戴小慶:「師伯這種簡樸的生活,讓我很好學習的典範,所以我就很盡量在拍下他所有的動作。」

記者 蔡寶玲:「透過師伯這個人物故事,讓我覺得,其實人生裡面是有很多事情,都是有可能實現,只要你堅持不放棄,就可以去完成。」

周麗梅 姚凌凌 新加坡報導

Read more

法入心長養慧命 菩薩道步步堅定


一天的睡眠時間只有三個小時,除了上班,慈濟志工柯水源,每分每秒都與環保為伍。他每晚準時到住家附近的垃圾桶翻找回收物,二十一年點滴地儲蓄,讓他在五年前存到臺幣一百萬,捐出第一個榮董。現在他即將圓滿第二個榮董。

這一台推車,回收物堆疊,近四十公斤重,比柯水源的身高還高。他熟練的越過路障,穿過大街小巷,目的地是資源回收商的定點。

資源回收商老闆 劉道德:「(認識)幾十年了,他很勤勞,差不多每晚都來,他說做慈善,很好。」

慈濟志工 柯水源:「我們要救這個地球,不可以用錢來計較,如果這樣計較,就沒有人做了。」

每晚回收平均所得不到新幣六元,柯水源卻堅持了二十多年。每一晚,他就是這樣,一再反覆的動作,為環保,一天睡眠時間,不到三個小時。

慈濟志工 柯水源:「(怕人家看到)以前,現在不會了,現在我就是說了,要出去做工,我不能其他的時間,因為我(早上)八點就要上班了,所以一定要在這個時間收。」

每分、每秒都寶貴,這也讓他激盪出更有效率的方法,在推車綁七個塑膠袋就是其一。

慈濟志工 柯水源:「這個放透明的,這個就是那些雜紙,這樣就省掉一個工作。」

慈濟志工 柯水源:「手進去裡面的話,萬一割到,好像,我知道這邊有就在這裡拿囉,摸這邊囉,摸到有罐的就知道是咖啡袋,其他的是食物袋,我就不去撿了。」

經驗的累積,讓柯水源靠著手摸,就知道哪個袋子裡有寶。選擇凌晨時間來,因此刻正是垃圾箱最多垃圾的時候。髒、臭都不是問題,就連冰鎮啤酒的水,也被他帶回家回收使用。

這就是柯水源的家,以回收蠟燭取代電燈,也節省用水,雨水更要儲存,每個月的水費僅僅新幣一角錢。五年前,他已存到台幣一百萬,圓滿第一個榮董。現在,即將圓滿第二個榮董,這念心影響鄰居。

鄰居 王月來:「他跟我講可以做好事,以前我們是全部丟掉的,現在收起來給他。」

慈濟志工 柯水源:「對錢的看法就看得很開了,不像以前那樣有一要存九,現在就看得很開了,現在知道什麼都帶不去。」

什麼都帶不去,他卻為地球做了好多,無怨無悔的環保路,69歲的柯水源還要一直走下去。

慈濟志工 柯水源:「我沒辦法幫上人做其他的東西,就是上人呼籲我們要環保,我們就盡可能,身為弟子就做到這一點囉,可以跟上人講我做到了。」

蔡寶玲 戴小慶 新加坡報導

Read more

果園捐地做環保 歡喜勤積功德財


南投集集慈濟志工邱碧緞與她的先生劉國璋,將自家柳丁園一部分土地改建成環保站,兩人天天牽手歡喜做環保。但無常來得突然,去年五月先生中風半身癱瘓,邱碧緞辭去居家服務員的工作,照顧先生,心力交瘁之際,邱碧緞一度想要結束自家果園旁的環保站,幸好有先生的堅持,加上慈濟法親的陪伴,讓她重拾力量,現在仍舊每天努力投入環保。

邱碧緞:「這地是自己的,自己的地,以前種水果,就把果園挖掉鋪平,鋪平之後再鋪水泥地。」

邱碧緞:「當然做環保比較值得啊,環保是功德財,(種水果)那是世間財,對嗎。」

邱碧緞:「他會去載的回收點都沒去載,我回到家裡也全都暗的,我想這下一定還在山裡,因為他都是,做這邊(環保)跟那邊(果園),跟我一樣,跟現在一樣,我也都是做這邊(環保),跟那邊(果園),結果他就躺在門口這邊。」

邱碧緞:「我們去客廳那邊,過去那邊,這邊太暗了,來,站起來。」

邱碧緞:「他思思、念念都是環保。」

邱碧緞:「我也跟他說,我做一些(功德)給你,有時出門,如果晚一點回來,我說,你不要見怪啊,因為我沒辦法啊,要連你的份一起做啊。」

邱碧緞:「今天(資源回收)賣多少,我也都會讓他知道,我都會拿帳目給他看,(他看了會高興嗎),會點點頭啦,賣多少我都有算給你看,對嗎,賣多少啊,環保啊。」

劉國璋&邱碧緞:「(師姊環保有繼續做),(您覺得高不高興),有啊,(有高興嗎),嗯,(不能沒有做),嗯,(不能沒有做),嗯,(會不會怕她做得太累),不會啦,有時候,我晚上要去做(環保),他不讓我去做,他也會怕我太累,我就會想說,好啦,不要,聽你的話啦,我也是要保重。」

邱碧緞:「說起來我們兩個,現在算是相依為命,他現在這樣子,我不能再出事情,對嗎。」

邱碧緞:「除了做環保之外,就是跟他作伴,這樣也算是他的福報啊,是不是。」

邱碧緞:「師父說,人生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當然要認真做,不管是功德財、世間財,都要認真做。」

採訪撰稿:張桂端
攝影剪輯:楊俊亭

Read more

2014,6/22,新加坡教聯會參訪大愛感恩科技

【對象】新加坡教聯會
【時間】2014年6月22日(日) 10:40 -11:4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Read more

Saturday, 21 June 2014

清大環境總動員 大愛環保同護持

圖說: 日前(6/7)「清大環境月」舉辦「環境總動員-聯合互動成果展」,大愛感恩受邀擺攤推廣,除推廣環保織品,也期望透過校方多元化/成果展活動,與更多的綠色團體、校園師生、家長學生,傳達「與地球共生息」、「回收好不用更好」的核心理念。(攝影者: 清大環境月提供)大愛感恩科技每年有近五十場國內外展覽和三百多場愛灑推廣,平時也著力於環境教育與產學合作,日前「清大環境月」舉辦「環境總動員-聯合互動成果展」,大愛感恩科技與台灣青年氣候聯盟TWYCC、清華綠市集、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台灣分部) 等共計11個團隊一起共襄盛舉。當日大愛感恩吉祥物「環保大愛狗」和「素食感恩貓」與民眾互動,除推廣環保織品並配合清大慈青的加入及當區的師姑/伯,也期望透過校方多元化/成果展活動,與更多的綠色團體、校園師生、家長學生,傳達「與地球共生息」、「回收好不用更好」的核心理念。

為其近兩個月的「清大環境月」,為學生團體“綠動清華小組"所舉辦,自4月22日開始舉辦五大面向主題的工作坊,主要希望透過年輕人的號召與影響力,促使清大學生對於環境議題的責任與使命,增進清大校內的環保意識。同為綠色平台上的大愛感恩所推廣的環保人文之精神理念,與清華小組用愛與智慧守護大地之概念相符,期待宣導環保理念讓人人能落實環保於日常生活上。

圖說: 此次「清大環境月」活動,大愛感恩除了將當日推廣一半所得捐出,亦提供大愛感恩摺疊收納扇、北極熊圖案萬用頭巾以及環保大愛狗/素食感恩貓證件套,與現場會眾、老師、同學結緣,護持學生推動環保,並期望能讓更多的力量投入,為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攝影者:大愛感恩科技提供)“Becom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 沒有任何行動是微不足道的;夠多的小行動便能積沙成塔,環保宣導需要眾人雙手一起推動與響應,此次「清大環境月」活動,大愛感恩除了將當日推廣一半所得捐出,亦提供大愛感恩摺疊收納扇、北極熊圖案萬用頭巾以及環保大愛狗/素食感恩貓證件套,與現場會眾、老師、同學結緣,護持學生推動環保,並期望能讓更多的力量投入,為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