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14 June 2014

善念啟發立刻行動 落實環保信念


正值學校假期,馬來西亞檳城,慈濟幼兒園安親班老師推動一項特別的體驗活動,讓孩子們學習保護環境,不要隨意丟垃圾,當一個保護地球的環境魔法師。(6/3)

老師 與 學生:「進去,站在那邊,進去、進去,全部的人進去,啊,骯髒的倉庫。」

原本以為可以出外玩沙的安親班孩子們,沒想到,被老師帶到了一間堆滿垃圾的倉庫裡。

老師 與 學生:「我們站在這裡一個小時好嗎,不好,為什麼不好,很臭,很不爽,為什麼不爽,因為沒有風扇,太骯髒。」

十五分鍾後,老師把孩子帶到另一個完全相反的環境,還有茶水享用。

老師 與 學生「很好喝,很香的,怎樣感覺這裡舒服嗎,舒服,這裡有風扇,這裡不臭,又乾淨,又有好喝的茶。」

慈濟安親班老師 蔡賽梅:「現在的社會人類的生活很好,無形中製造了很多的垃圾,這次活動呢,老師就從家裡,帶來了一些蔬菜果皮,來營造一個汙染的環境,讓孩子去體會。」

真實體驗,親身感受差異,孩子也有了想法。

慈濟安親班小朋友 黃允沛:「(這些垃圾從哪裡來的),從人的家裡來,(以後的家要怎樣做),我們不要丟很多水果的皮,可以去堆肥。」

再次回到倉庫,孩子們雖然害怕,也鼓起勇氣,展開清理和分類,當知道要從自己做起,環境的美好才能延續。

胡慧芬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極端氣候天災頻傳 思維因應之道


每年五月到六月這個時候的梅雨季,都讓農民膽顫心驚,上周連續幾場大雨不僅許多地方出現淹水災情,中南部的蔬果產區,也造成了嚴重水傷,全台超過兩千萬的農業損失,讓農民的辛苦付之闕如,本周大愛探索周報的主題農殤,帶您看這次的農損情形,以及在極端降雨的現況下,我們該如何面對。

五月,梅雨鋒面陸續叩關,瓜果價格慘跌,雨水打在瓜上,痛在農民心上。

瓜農 趙清助:「正常這些根要怎樣,要在泥土裡面包著,包覆著啊,正常這樣子才對,但是因為你下雨,,讓它這些根部都跑出來見人,那太陽一曬,它就爛掉。」

採好的甜瓜,依品質分級包裝,捏起來軟趴趴的還有甜度不足十二度的,通通進不了果菜市場的大門,雖然有政府的農損救助金,對農民生計上的幫助卻很有限,可是農作保險也始終在台灣推動不了。

政大風管系教授 張士傑:「農人對他的農作物比一般人更清楚,如果他願意配合的話,如果他願提供風險控管,讓他自己能重視這個風險,而不要每次都靠外面的人來幫助他,我們也不宜拿納稅人的錢來補助特定產業。」

傳統農業靠天吃飯,收成率總是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而改變,本周大愛探索周報農殤,帶您看極端天候下,我們的農業該如何面對。

Read more

志在付出! 二十餘年清淨大地


住在新北市蘆洲區的環保志工曹阿華,今年60歲,投入環保,已經20多年,回想當初,受到太太鼓勵接觸慈濟,曹阿華,雖然沒有接受培訓授證,但做環保可是不落人後,每周固定三天的環保日,曹阿華都會利用閒暇時間,跟著志工四處做回收。夫妻倆還開一間素食店,不僅在店內貼上靜思語,放幾本慈濟月刊,長久下來,也邀約不少民眾,加入慈濟會員。

環保志工 曹阿華:「一天沒有來就怪怪的,自己喜歡做就對了。在(環保站)裡面都做固定的,固定的做分類,還是做什麼,都是一樣的,出來外面透透空氣比較好,只有過年休息一個星期而已,都沒有約束啦,自己做自己的,比較快樂 。一開始就是在陳金海師兄他以前的住家,我們家的樓下,一開始也是環保,都是很多人在做,每個月的第二個星期,差不多七八十個(志工),將近一百個(志工),我們兩個都配合得很好,有人打電話給他,他下午就出來了,(合作)就是20幾年了,他比較有在記這些日子,我都沒有記。自己分配(工作)啊,裡面也是他疊(紙箱),我分類,都不用說你要做什麼,你要做什麼,自己會做就對了。一個星期兩趟,星期五比較多,以前一個星期收差不多一卡車,現在半卡車而已。」

慈濟志工 林秀春:「那時候我想說,師兄下班回來也是閒閒沒事做,總是說他看我這樣做,我說那你一起來做回收啊,82還是83年就開始,我師兄是持續做到現在,都沒有間斷過,緣分就這樣子跟慈濟拉起來了。」

環保志工 曹阿華:「(顧客)看到我們寫的那幾句話(靜思語),他說你們在收會(功德)款嗎?我們說有啊,我太太就是委員啊,可以跟他講說,歡迎加入(慈濟),一個月五百還是一百,都可以啊!」

慈濟志工 林秀春:「有聽到上人的一些法,總是不忍眾生的苦,想說我們能得人身,也是我們一種福報。」

環保志工 曹阿華:「閒著也是閒著,有空就去做啊,做就對了。」

採訪撰稿:呂思萱
攝影剪輯:徐英豪

Read more

環保敦親睦鄰 齊心守護大地

圖說:由來自台灣的「大愛感恩科技」和廈門當地企業所合辦的「再生科技環保展」,吸引大批民眾冒雨參加,啟發對地球的善心,無論一千人、一萬人,都是不可或缺的環保尖兵。(攝影者:轉載自大愛電視)「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這句話,是江蘇昆山的社區大樓主任,在推動環保後的感想。最近,大樓管理單位就邀請「昆山環境教育基地」的環保志工來到社區大樓,把一樓大廳做為住戶體驗回收分類的環保點,熱鬧情況,帶您來看。(昆山6/5、廈門5/29)

【江蘇 昆山】

社區大廈一樓入口處,打破往常安靜,轉變成匯聚清流的小小環保站。

環保志工將「昆山環境教育基地」的運作模式,搬進一般民眾生活圈,無非要拉近他們與環保的距離。但萬事起頭難,挑戰接踵而來。

圖說:「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環保志工將「昆山環境教育基地」的運作模式,搬進一般民眾生活圈,把一樓大廳做為住戶體驗回收分類的環保點。(攝影者:轉載自大愛電視)大樓社區主任 陳亞琴:「剛開始推動的時候,是滿困難的,因為居民不知曉(回收分類),那麼還好就是說,我們社區居住的台商比較多,他們這種(環保)意識理念,確實在我們社區起到一定的示範。」

只要發揮巧思、學會方法,還能把廚餘、果皮變成環保酵素,在場婆婆媽媽,驚嘆不已。

大樓住戶 王秀榮:「(如果沒做這個之前,都是怎麼做?)(寶特瓶)都丟掉啊。(現在呢?)現在都當成寶了。」

【福建 廈門】

珍惜資源、愛惜大地,臨海廈門,她的美麗,除了夜晚燈火,還有精彩走秀。

由來自台灣的「大愛感恩科技」和廈門當地企業所合辦的「再生科技環保展」,吸引大批民眾冒雨參加。

TDK集團副主席 王維娜:「我們TDK(電子企業)在廈門,單單在廈門據點有一萬多個人,那我就想這次的一個環保活動,能有一千個人參加的話,這無非就是啟發一千個人的善心。」

啟發對地球的善心,無論一千人、一萬人,都是不可或缺的環保尖兵。

真善美志工 張文黛 童茹棠 華恆森 綜合報導

連結:內文轉載自大愛電視   海外慈濟   社區環保敦親睦鄰 齊心守護大地  
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46907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