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014
Thursday, 22 May 2014
打牌雙手做環保 生命終點不放棄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慈濟環保志工禤翠萍,於2003年參加慈濟投入環保志業,不曾停歇。無私付出的精神,在兩年前,還曾獲得吉隆坡蕉賴區國會議員陳國偉的表揚。不過回首往事,她因為婚姻失敗,一度沉迷在麻將檯上,直到認識慈濟,生命有了180度的大轉變。打麻將的雙手,變成做環保的雙手。而她五月初,在家中過世,享年78歲。臨終前,她一樣,在住家附近散步撿回收。
環保志工 禤翠萍(2008):「(有沒有想過要做到幾時?)做到死為止,做到我不能動為止,我能動的一天 我就做一天。」
這句話,如今,令人感佩也感傷。投入環保11年,禤翠萍,5月4日晚間倒臥在住家廚房,享年78歲。屋外的腳踏車,陪伴她度過無數個撿紙箱的日子。
鄰居 諾密:「她那一晚在屋外走著,我問她要去哪裡,她說,她要去做運動,我看到她翻找東西,往有紙箱的方向走去,我就沒有再去留意她了,那些放在腳踏車上的,就是她最後撿到的(回收物)。」
禤翠萍的小女兒 顏秀薇:「其實直到昨天(5/4)六點多,她還是在做環保,然後她才回家沖涼,然後就煮飯吃,然後就這樣(往生),(她)差不多早上到晚上都是在做環保,她覺得,她有力量就去做環保,因為她說,很多比她貧窮的人需要錢,需要幫忙,雖然她很老,她至少可以回饋社會。」
年輕時婚姻破裂,曾經沉迷在麻將桌上,投入環保後,禤翠萍摒除嗜賭惡習。
環保志工 禤翠萍(2008):「上人不是說身體力行,我就記得這個名詞,身體力行。」
慈濟志工 詹月美:「我相信翠萍老菩薩,她一定會乘願再來,因為她很愛慈濟,她很愛上人,所以她改變得很快。」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依然不忘守護大地,禤翠萍,做環保的毅力,留給大家無限追思。
林麗珍 林志勇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轉迷為悟幕戒賭博 用生命實踐慈悲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環保菩薩「禤翠萍」,過去曾經沉迷賭博,接觸慈濟後,改變習氣,積極投入環保。她曾經發願,要做慈濟做到最後一口氣,在5月4號,如她所願,做完環保後,輕安自在的往生。在宜蘭的「許克明」,投入慈濟超過20年,他生前為慈濟付出,往生後,捐出大體,提升醫學教育。證嚴上人在今天(5/21)志工早會開示:「這都是,將生命用到淋漓盡致,很令人感恩,也是感動,感佩的人生」。
不管是義診,或杉林大愛園區工程,都可以看到慈濟志工「許克明」付出的身影,他和妻子投入慈濟超過20年。生前為社會、人群付出;因病往生後,更將大體捐出,貢獻醫學教育。
證嚴上人開示:「這種身體,從意識裡面的清淨無罣礙,到了這個身軀,不乾淨的身體,也已經獻給了醫學生,作為最高價值的,這種身體的奧祕的,去學習、去研討,這都是用到淋漓盡致,真正的很令人感恩,也是感動,感佩的人生。」
發揮生命良能,在馬來西亞的「禤翠萍」,過去沉迷賭博,只要睜開眼睛,就往麻將桌跑,直到接觸慈濟,不但改變習氣,更積極投入環保、廣邀人間菩薩,這分精神,深入她的每個念頭,直到往生
環保志工 禤翠萍(2008):「做到死為止,做到我不能動為止,我能動的一天,我就做一天。」
證嚴上人開示:「這就是菩薩,這就是她清淨的一念心,毫無煩惱,輕安自在,如她的願,這樣的沒有牽絆到,親人,兒女為她有麻煩,所以,這就是,如她所願,做到最後一口氣。」
投入環保志業11年的「禤翠萍」,在5月4號做完環保後,在家中安然往生,她心心念念為慈濟的精神,不但將佛法入心,更是人品典範。
陳信羽 劉泓志 花蓮報導
Read more吉隆坡淨灘Beach covered in trash
- Article Details
In Malaysia, Kuala Lumpur and Selangor Tzu Chings recently organized a beach cleaning event at Morib Beach, a popular tourist destination, and were joined by 80 college students. Thanks to the event, many students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discarding their garbage in the proper manner.
馬來西亞雪隆慈青,最近來到有名的摩立海灘進行淨灘,80位大專生也前來加入幫忙的行列,透過活動,學生們了解到不亂掉垃圾的重要性。 Read more
打卡愛地球Give Me Five project
- Article Details
To encourage more people to protect the planet, on May 18th, Tzu Chings in 12 different countries held various environmental events- from beach cleaning to sorting recyclables. Next, we follow in Taiwan Tzu Chings` footsteps and see what they did to show their love for our Mother Earth.
為了鼓勵更多人保護地球,5月18日,12個國家的慈青舉辦了環保公益活動,像是淨灘到做環保,下一則新聞,我們跟著臺灣慈青的腳步,來看看他們如何表達對地球的愛。 Read more
智慧生克己復禮 綠鑽石綠色婚禮
- Article Details
『四月雨潤五月花,五月錦簇花嫁紗,六月新娘人人誇。』所以西方俗諺一向認為六月結婚是非常幸福的象徵。因為『六月新娘』June bride中的June是由Juno轉化而來,羅馬神話Juno是天帝Jupiter之妻,是婚姻與家庭的保護神,所以象徵『六月新娘會得到幸運和祝福,成為最幸福的新娘。』
根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3,500 萬場婚禮,而其中約17 萬場是在台灣舉辦。如何辦理一場有意義的婚禮是每一對新人一生中重要的里程。據估計,舉辦一場傳統婚禮,迎娶和宴客的部分,製造的碳足跡約6.5 公噸。以一棵大樹一年約吸收5 ~10 公斤的碳排放,台灣一年婚禮的總數,需要共計一億棵的樹才能平衡這樣的碳排放量。而這還不包含籌備與佈置新房與蜜月。
大愛感恩科技服贋 證嚴法師的教導,期待準新人們都能以「克己復禮」的態度,來規劃簇新的人生,「克己」,就是克服自我欲念、避免浪費資源,以免對地球造成損傷。還有「復禮」,人與人之間美在哪裡?就是「禮」,有「禮」才能表達出自我的修養。這份「禮」是一分湛然真心、這份愛才能恆久遠。因此,六月將屆,大愛感恩科技也是準新婚人峻翔師兄規劃/製作了《綠色囍‧禮》祝福手冊,上架大愛感恩科技官網,成為方便電子書可視需要隨時上網翻閱/查詢、獻給準新人,手冊內文呈現婚禮所需織品、用品以及濃濃的人文意涵,內容充滿著來自十方草根菩提的愛與祝福,更涵容著 證嚴法師的慈悲與智慧。
當智慧的六月新娘們選用囍‧禮綠色的方法來舉辦這一場喜悅與祝福的人生大事,透過一場綠色環保婚宴,必能蛻變出一對幸福的新郎、新娘,更是有智慧的新人。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報導
綠色婚禮手冊電子版連結:
http://www.daait.com/ebook/Green%20Wedding/
Wednesday, 21 May 2014
雲端科技靈山法會 似遠還近菩薩現前
- Article Details
『利用科技,從花蓮遍及全球各地會所、共修處、靜思堂、環保教育站,大家在雲端靈山法會,地理有時差,心理無秒差。心不動搖,可以三萬公里來回辛巴威。』證嚴上人在5月20日晨語開示與弟子們分享:『佛法難聞、人身難得,生命瞬息,如松葉尖端露滴,惟有把握生命,發揮良能。』
證嚴上人開示中還提到:『供養:對上親近,奉事尊敬。對下:含有同情,憐惜愛護。化無用為大用,像回收保特瓶做環保織品,可以減少石油開採;此外,還可以做成建築塑木板模,減少木材砍伐。』這全部都是覺有情的草根菩薩/實業家志工們的發揮良能愛護地球的付出:大愛眾生、感恩天地。同樣,這些妙法的力量,透過雲端入心田,因緣會合遍寰宇,遠在距離台灣一萬五千公里遠的朱金財師兄一個人,在這個不靠海的非洲國家,卻能帶動黑珍珠菩薩,成就行願法船。
慈悲科技支持著忍辱心、勤造福,從環保回收挹注人文、護持國際賑災,是對大地眾生慈悲、是對受災者無緣大慈憐憫膚慰、是對賑災者守護愛心為慈悲後盾。日前 (5月18日) 朱金財師兄也引領兩位辛巴威衛生部官員蒞臨台北慈濟醫院地下一樓展覽館,展覽依六度波羅蜜為主題呈現,大愛感恩科技設計同仁們精心規劃,其中「忍辱勤造福」展示大愛感恩科技開發之慈悲科技賑災用品,原料來自寶特瓶回收再生,每一份環保織品,帶著全體環保菩薩的祝福、匯聚愛心平台夥伴們的智慧,也是善用科技成就慈悲的力量。 「齋戒護身心」吉祥物環保大愛狗、素食感恩貓推動素食齋戒,希望將心芽植入小菩薩心田。從展覽的海報、物品,感受到大智慧與大慈悲,辛巴威衛生部官員Victor深受感動,不禁讚歎:「Giving is like banking, it deposits blessings」的確,佈施如同銀行儲蓄,知足與祝福是其存款。
從關懷台灣本土出發,發展為具國際宏觀視野的全方位人道關懷,慈濟全球性的救援行動,足跡橫跨歐、美、亞、非、大洋洲等五大洲,這些都是台灣的「愛心存款」和「祝福存底」。當人人心中的善念被啟發了,世界和平將成為可能。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報導
連結:
大愛新聞 台灣慈濟 愛心米援助辛巴威 官員蒞台參訪
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46060
雲端科技靈山法會 似遠還近菩薩現前
- Article Details
『利用科技,從花蓮遍及全球各地會所、共修處、靜思堂、環保教育站,大家在雲端靈山法會,地理有時差,心理無秒差。心不動搖,可以三萬公里來回辛巴威。』證嚴上人在5月20日晨語開示與弟子們分享:『佛法難聞、人身難得,生命瞬息,如松葉尖端露滴,惟有把握生命,發揮良能。』
證嚴上人開示中還提到:『供養:對上親近,奉事尊敬。對下:含有同情,憐惜愛護。化無用為大用,像回收保特瓶做環保織品,可以減少石油開採;此外,還可以做成建築塑木板模,減少木材砍伐。』這全部都是覺有情的草根菩薩/實業家志工們的發揮良能愛護地球的付出:大愛眾生、感恩天地。同樣,這些妙法的力量,透過雲端入心田,因緣會合遍寰宇,遠在距離台灣一萬五千公里遠的朱金財師兄一個人,在這個不靠海的非洲國家,卻能帶動黑珍珠菩薩,成就行願法船。
慈悲科技支持著忍辱心、勤造福,從環保回收挹注人文、護持國際賑災,是對大地眾生慈悲、是對受災者無緣大慈憐憫膚慰、是對賑災者守護愛心為慈悲後盾。日前 (5月18日) 朱金財師兄也引領兩位辛巴威衛生部官員蒞臨台北慈濟醫院地下一樓展覽館,展覽依六度波羅蜜為主題呈現,大愛感恩科技設計同仁們精心規劃,其中「忍辱勤造福」展示大愛感恩科技開發之慈悲科技賑災用品,原料來自寶特瓶回收再生,每一份環保織品,帶著全體環保菩薩的祝福、匯聚愛心平台夥伴們的智慧,也是善用科技成就慈悲的力量。 「齋戒護身心」吉祥物環保大愛狗、素食感恩貓推動素食齋戒,希望將心芽植入小菩薩心田。從展覽的海報、物品,感受到大智慧與大慈悲,辛巴威衛生部官員Victor深受感動,不禁讚歎:「Giving is like banking, it deposits blessings」的確,佈施如同銀行儲蓄,知足與祝福是其存款。
從關懷台灣本土出發,發展為具國際宏觀視野的全方位人道關懷,慈濟全球性的救援行動,足跡橫跨歐、美、亞、非、大洋洲等五大洲,這些都是台灣的「愛心存款」和「祝福存底」。當人人心中的善念被啟發了,世界和平將成為可能。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報導
連結:
大愛新聞 台灣慈濟 愛心米援助辛巴威 官員蒞台參訪
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46060
Tuesday, 20 May 2014
慈青接力日不落 棒棒相傳護大地
- Article Details
5月18日這一天,配合全球慈青的專案活動環保日不落,接棒愛地球 ,新加坡慈青在兩個社區環保點同時展開活動,沿街撿拾可回收的物資。不只清潔街道,這群年輕人還發揮巧思,把回收物品改造再利用。
58位新加坡慈青和同齡夥伴,配合全球慈青環保日不落,接棒愛地球活動,在兩個慈濟社區環保點附近,清理街道。
慈青:「這個當垃圾,不能夠(回收)的話,就放這裡吧。」
儘管剛下過雨的土地,還有些泥濘,慈青不怕髒,彎腰撿拾垃圾和資源,路人好奇的眼光,成了身體力行的原動力。
活動協調 林慧賢:「新加坡是一個花園城市,其實,如果我們稍微停下腳步,注意一下,周圍真的是有待需要我們改進。」
學生 鄭瑜香:「我們可以回收,可以資源再利用,地球也不會一直遭到破壞。」
就在此時,突然下起了滂沱大雨,慈青同學們,沒停下腳步,反而善用雨水,把回收物沖洗乾淨,也學習如何將寶特瓶,改造成環保小板凳。
慈青 李俞慧:「這次來了,看到說,真的可以這樣做(環保),是一種提醒,以後買東西的時候就會多想一下,如果說可以做的話,就盡量自己做吧。」
年輕人用雙手做環保,也學習降低欲望,珍惜資源,讓面積只有七百多平方公里的新加坡,遠離垃圾,永保花園城市美名。
蔡寶玲 姚凌凌 練志日 新加坡報導
Read more二手布料製香包 一針一線純手工
- Article Details
端午節快到了!傳統習俗,香包有驅蚊蟲、祛毒避邪的作用。但是現代社會,很多人都用買的,會自己縫製的人不多了。慈濟大學人文處邀請慈濟志工,教學生做香包,志工特別到環保站找二手布料,發揮環保精神,大家也從一針一線中體會作手藝的快樂,同時找回惜福愛物的傳統精神。
不到一釐米(1mm)的針孔,真讓人望眼欲穿!針線活,大家頻搖頭。欸!欸!欸!怎麼穿也穿不過,有人忍不住求救了!
慈濟大學學生:「(怎麼辦),你把它(線)剪一下,(那妳幫我)。」
咳!美美的手工香包,大家都想自己動手做。但關關難過、總算是關關過,到了最後關頭綁線,志工繼續一旁加油打氣。
志工 與 學生:「一學就會,(好難喔),不會啦!不會啦!」
迎接端午節,慈濟大學人文處邀志工教大家做香包。布料是志工到環保站尋找回收的舊衣服再利用,發揮環保新美學。
真善美志工 彭鳳英 蔣克端 呂佩玲 花蓮報導
Read more塑膠袋地球公害 做回收捨我其誰
- Article Details
有時候決心做好一件事,往往需要的只是非常單純的念頭。環保志工「黃心燻」,因為得知台灣塑膠垃圾量驚人,怕這些垃圾焚燒進而產生汙染、危害子孫健康,兩年前開始在傳統市場撿拾塑膠袋回收分類。一開始大家投以異樣眼光看待,到現在、她獲得周遭朋友與市場攤商的大力支持。回首來時路,「黃心燻」說,做環保就像搶救大家的健康,得加緊腳步。
環保志工,黃心燻:「有師姊叫我去上環境講師的課,他們說,台灣一年所使用的塑膠袋,一年要180億個,可是回收不到十分之一,我每次回來,走到市場,看到那些塑膠袋,我就一直告訴自己,有個聲音告訴自己說,我來收好不好。」
在傳統市場撿塑膠袋,又熱、又濕、又髒,還要面對異樣眼光,「黃心燻」不斷跟自己對話。
環保志工,黃心燻:「我在拖(推車)的時候,我就告訴自己,上人不是有講說,做人就要磨,做牛就要拖,我就告訴自己說,好啦,我就來當一頭牛來拖好啦。」
不為名利,只為了後代子孫著想,「黃心燻」在東湖五分市場,曾經一個人,從天亮做到天黑,感動所有攤商。
市場攤商:「師姊都有來這做回收,我覺得做得很好,我也很支持她。」
市場攤商:「感覺不錯啦,要不然這些都丟去焚化爐,負擔很大。」
市場攤商:「我看到師姊來這邊,回收袋子,垃圾袋,我很窩心。」
從單打獨鬥、到後來獲得理解,到現在、巷弄內的環保小據點,還有許多志工都來幫忙。
環保志工,官麗珠:「我們會捨不得啦,(她)做成這樣,我們會不捨。」
環保志工,巫金澐:「我們幫忙做一點事是應該的,所以就會很高興,時間一到,就會想起說,趕緊要撇開事情,趕快來,就是這樣子。」
環保志工,黃心燻:「我常常會說,有呼吸的人,大家都有份,所以說是搶救大家的健康這樣子。」
「搶救」二字,絕不是虛談,因為「黃心燻」知道,做環保、不能再等。
楊佳玲 黃英雄 謝心芳 真善美志工 台北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