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014
Sunday, 04 May 2014
香港學子環保取經 資源分類實作
- Article Details
香港陳黃淑芳紀念中學30位師生,來台參與環境生態之旅,他們特別選擇高雄靜思堂環保站,作為旅遊其中的一站,學生們不只認識垃圾分類回收的重要性,更從體驗實作中,更了解愛護地球,不能少你我的一分力。
仔細剪去塑膠袋上的標籤,看似簡單的小動作,對這群來自香港的學生來說,卻是環保初體驗。從實做中學生們體會到原來生活,養成好習慣,做好回收分類,就是愛地球的第一步。
學生 譚敏瑜:「利用身邊不同的物品,找尋它再次使用的價值。」
學生 林可緣:「多一點環保,就是從自己個人做起。」
生於物質豐裕的世代,更要懂得惜福愛物。透過志工進一步的的解說,讓學生們了解,氣候暖化你我都有責任,更要將學到的環保經驗,帶回香港。
老師 黃健民:「主要是看看台灣,在環保方面的一些經驗,看看香港有沒有什麼可以借鏡可以學習的方面。」
回收塑膠袋,加入一點巧思創意,就變成裝飾花朵。生活處處是環保,回收分類大家一起來。
張宜茜 王昭中 高雄報導
Read more走過人生困境 八旬菩薩堅定環保
- Article Details
80歲的環保志工吳李秀蘭,年紀輕輕,先生就往生;當時她一個人要照顧五個年幼的小孩,和年邁多病的婆婆,還要一肩扛起家計;最苦的時候,兼很多份差,但卻只有兩三千元的微薄收入。因為曾經這麼苦,所以捨不得看別人苦;二十幾年前,看到證嚴上人,無私的救濟世人,非常感動,一雙有嚴重靜脈瘤的雙腳,從此緊緊跟隨上人的腳步,沒有停過;一心只想著,這一生還可以做多少環保,來換更多愛心。
我三十九歲他(先生)就死了 要(獨自)養五個小孩,和一個婆婆,婆婆往生後,(親戚)才問我,妳要不要做慈濟,想到我以前(苦過),心裡想說,我若有能力,我要救濟別人。
老闆娘:「來,師父說,做環保人人好。」
環保如果有賣 就變愛心,這麼好,鄰居也很好,都拿出來(讓我收),風雨無阻。
阿嬤:「真的,啊大家看到說,我們做慈濟這麼盡忠,這麼有愛心,大家都很照顧。」
老闆:「早(以前)做生意,提重站整天,這隻腳(靜脈瘤)開五十幾刀,(現在)站不久啦,(親友)他說,為何這麼辛苦(做環保),我說沒關係,會做才是福,我拿出去插著,每個禮拜三就(累積)一堆,裡面搬出來撿一撿,都師兄載出來(到環保點),我來就好,東西都我兩個孫女,來我都叫她們幫忙搬出去,孫很乖。」
阿嬤:「再等一下,那個阿嬤等等再拿,這綑如果沒撕,等等(環保車)來,紙箱還要再撕(妳淋到雨了耶) 沒關係,師父說,地球快要不一樣,我們環保要快家加減做,比較沒汙染,雨來我還是做 都這樣照做,妳都(不覺得辛苦嗎)不會啦,歡喜心來做才會快樂,若覺得做得辛苦,就沒意思了,(以前)辛苦過能體會,看師父救人,這麼莊嚴 發心,我們有能力的人,大家合作,快來幫他忙,讓他愈救愈多,真的現在是愈救愈廣我去拿掃把(不用 我去拿就好)妳要去嗎,好 謝謝 謝謝,師姊大家很關心我,都幫我拿 幫我收,站久腳會抖
這裡師姊都很好,會牽我去椅子坐,我心裡一個想法 想說,我這麼老,耳朵又重聽,大家為什麼對我這麼好 我就想說,不知道怎麼報答他們,想到說 煮個茶,因為我女兒在賣奶茶,(妳坐下 妳坐下)好,有時睡前都會想,我們慈濟人,真的像師父說的 是一家人,比姊妹 還要親,(謝謝)大家吃好 大家吃得快樂,我說喝茶喔,大家快來,有水果或茶點,有時我拿,有時別的師姊也會拿,這麼有福報你看,來做慈濟 吃得好開心 歡喜做,沒憂沒愁,出門笑咪咪,回家歡喜心,這樣我們就自己知足,真幸福。」
台北慈院九歲 醫護志工掃街慶生
- Article Details
台北慈濟醫院慶祝九歲生日,今年以走入社區的方式,沿途清掃街道,同時邀約鄰近商家、居民以及派出所,參與下周日的浴佛節活動。院內同仁一邊清掃環境,一邊敦親睦鄰,讓九周年的院慶活動,充實又別具意義。
台北慈院九歲生日,這回的慶祝方式,要走進社區,把關懷送出去。
100多位的醫院同仁和志工,在趙有誠院長的帶領下,分成五條路線,沿街把平時不容易清潔的水溝蓋打開,清除裡面的垃圾。
台北慈濟醫院院長 趙有誠:「看到很多同仁,很細心。」
走出戶外清掃環境,不僅有活動筋骨的機會,也同時做到敦親睦鄰、回饋社區,更對環保盡了一份心力。
台北慈濟醫院牙科主任 沈一慶:「如果這樣可以對環境盡一份心力,是很有意義的。」
沿途清掃,也沿路與商家結好緣,醫院掃街團隊邀請社區,參與下周日的浴佛活動。此外更特別步行到一公里外的江陵派出所,送上平安祝福,給守護居民安全的警察同仁。
江陵派出所所長 廖國安:「院慶能來給我們關懷,真的很感動,尤其目前時局動盪,我們的警察同仁很辛苦,很需要大家來給我們肯定和關懷。」
慈院周年999:「敦親睦鄰Go Go Go。」
用搶救病患的雙手,清掃環境,關懷社區和民眾。台北慈濟醫院用另一種不同於醫療的方式,讓九周年的院慶,有著長長久久的慈濟醫療人文。
劉又榕 張正隆 台北報導
Read moreSaturday, 03 May 2014
勤耕福田播善種 蘊育新芽弘人文
- Article Details
日前慈濟大學第二屆愛與希望校園徵才就業博覽會,於四月二十五日在校區和敬樓熱鬧登場開辦,來自企業廠商、政府機關與慈濟志業體的求才單位將近三十餘家,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亦受邀前往出席、並與現場參訪學生進行交流,傳遞以非營利組織機構經營的社會企業,來從事綠色環保品牌推廣的營運模式及工作機會。學校的大家長 王本榮校長於開幕時表示,慈濟大學的學生最優於其他學校的特色,便是具有人文教育思想,懂得抱持感恩、知足、惜福與回饋的心來待人處事,期盼徵才廠商與單位能多給與機會任用。
校方學務處職涯發展及就業輔導組 張美玉組長友善的表示,整場活動是被定義為一場務實的職場人文教育的體驗課程,期望同學們能把握因緣來投入體驗,因為 證嚴上人創辦慈濟大學是一個非常重視品德教育與生活態度的一所學校,也非常重視做人應有的禮儀與修養,希望能透過這一場就業博覽會,將 證嚴上人所期待的人文精神能傳遞給所有的同學以及廠商,這也是我們設計這一場活動的宗旨與發心,同時大愛感恩科技努力的目標也以綠色環保人文為本,也深獲在場的學生的未來職場青睞的公司之一。
大愛感恩科技代人資同仁呂怡德師兄於現場徵才活動後,深感慈濟大學這一次的活動除了用心的幫應屆畢業生創造求職的機會外,同時,也藉由邀請廠商進入校園的當面說明,讓大一到大三還未畢業的同學們,也能提早瞭解到一般求才廠商所開出用人的就業條件,與學生現在所學的專長是否相符,若不足則應再做那些加強與努力,才能具備求職的競爭優勢,同時,也讓同學們可以一年一年藉此活動來檢視自己的所學是否充份;此外,也商請過去求職經驗成功的學長們返校分享,職場上應準備哪些工作條件、應學習具備何種軟實力、以及實務上所應具有的正確做事態度,來向學弟、學妹們溫馨叮嚀。
透過就業搏覽會與學生們的交流,傳遞給莘莘學子們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的核心價值理念,以創造先進綠色生活的新思維,並為環保紡織用品注入豐富動人的產品生命力,期盼從研發、品管、設計、行銷…等不同領域,結合有志一同的工作夥伴,一同來推動環保科技、綠色生活與愛心品牌的新典範。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花蓮報導
勤耕福田播善種 蘊育新芽弘人文
- Article Details
日前慈濟大學第二屆愛與希望校園徵才就業博覽會,於四月二十五日在校區和敬樓熱鬧登場開辦,來自企業廠商、政府機關與慈濟志業體的求才單位將近三十餘家,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亦受邀前往出席、並與現場參訪學生進行交流,傳遞以非營利組織機構經營的社會企業,來從事綠色環保品牌推廣的營運模式及工作機會。學校的大家長 王本榮校長於開幕時表示,慈濟大學的學生最優於其他學校的特色,便是具有人文教育思想,懂得抱持感恩、知足、惜福與回饋的心來待人處事,期盼徵才廠商與單位能多給與機會任用。
校方學務處職涯發展及就業輔導組 張美玉組長友善的表示,整場活動是被定義為一場務實的職場人文教育的體驗課程,期望同學們能把握因緣來投入體驗,因為 證嚴上人創辦慈濟大學是一個非常重視品德教育與生活態度的一所學校,也非常重視做人應有的禮儀與修養,希望能透過這一場就業博覽會,將 證嚴上人所期待的人文精神能傳遞給所有的同學以及廠商,這也是我們設計這一場活動的宗旨與發心,同時大愛感恩科技努力的目標也以綠色環保人文為本,也深獲在場的學生的未來職場青睞的公司之一。
大愛感恩科技代人資同仁呂怡德師兄於現場徵才活動後,深感慈濟大學這一次的活動除了用心的幫應屆畢業生創造求職的機會外,同時,也藉由邀請廠商進入校園的當面說明,讓大一到大三還未畢業的同學們,也能提早瞭解到一般求才廠商所開出用人的就業條件,與學生現在所學的專長是否相符,若不足則應再做那些加強與努力,才能具備求職的競爭優勢,同時,也讓同學們可以一年一年藉此活動來檢視自己的所學是否充份;此外,也商請過去求職經驗成功的學長們返校分享,職場上應準備哪些工作條件、應學習具備何種軟實力、以及實務上所應具有的正確做事態度,來向學弟、學妹們溫馨叮嚀。
透過就業搏覽會與學生們的交流,傳遞給莘莘學子們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的核心價值理念,以創造先進綠色生活的新思維,並為環保紡織用品注入豐富動人的產品生命力,期盼從研發、品管、設計、行銷…等不同領域,結合有志一同的工作夥伴,一同來推動環保科技、綠色生活與愛心品牌的新典範。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花蓮報導
熱鬧地球博覽會 穿梭人群倡環保
- Article Details
美國加州的慈濟聖地牙哥聯絡處,(4/27)第七年參加「地球博覽會」活動(地點在巴爾波亞公園Balboa Park)。由於每一年慈濟志工都在現場推廣慈濟的環保行動、並鼓勵人人吃素救地球,已經讓來參加的三百多個攤位中,賣食物的都改成素食。而慈青也使出渾身解數,展現年輕人的影響力。
擊掌、打個招呼,接著邀請進來慈濟的攤位。這是慈濟聖地牙哥聯絡處,第七年參加「地球博覽會」。教導製作環保盆栽,解說慈濟的環保理念,慈青的用心,人人看得見。
慈青 安東尼:「我告訴大家, 我們是如何做回收,以及慈濟如何幫助地球,我很喜歡這個志工體驗,我確定我朋友也會喜歡一起來,分享愛和關懷,讓世界更加美好。」
從自己做起,好的影響逐漸擴大,慈濟志工藏不住喜悅。
慈濟志工 萬培娟:「從去年開始,假如沒記錯的話,他們這邊所有的食物,來賣食物的全部都變成素食,其實我去年知道的時候非常開心。」
用心 堅持,種下的善種子,終將萌芽。
真善美志工 宋宗昌 范肇宏 美國報導
Read more小遊戲大道理 惜水意識深入腦海
- Article Details
福建廈門的慈濟志工第四年舉辦親子成長班,許多父母親早在去年就排隊報名,如此熱絡,是因為家長們越來越能感受到,自己必須要成為孩子成長中的模範(4/12今年第一堂課)。另外在北京,(4/12)環保親子營讓孩子藉著挑水,體會水資源的珍貴,也體醒了父母回到家要以身作則,節約能源。
【北 京】
一臉期待的神情,在活動開始後,完全得到滿足。一個月一次的親子營,讓小朋友和家長,很快融入北京慈濟志工設計的活動裡。舉手分享全家人如何有水可用,就是沒有人說到,這個方法。如果不珍惜水資源,難說哪一天得這樣費心耗力,大家都有了警覺。
慈濟親子營學員 王云岳:「洗手的時候一定要拿一個盆接著,然後剩下的那些水去澆花。」
慈濟親子營家長 孫會豔:「我們今天回家第一件事先去買盆,然後放在咱們洗手台裡。」
【福建 廈門】
「父母是孩子的模」這句話,越來越多家長有深切的體悟,因此,廈門慈濟志工第四年舉辦親子成長班,有人從去年就排隊要報名。分別學習,家長的收穫,比想像中還要多。
親子成長班家長 余福光:「以前的話,原來一直覺得,總是把問題放在小孩子身上,現在,今天感受完以後,我會重新去調整,如何跟小朋友溝通交流,首先從自己的問題找起。」
親子成長班家長 盧少麗:「要以菩薩心對待自己的孩子,要以父母心對待別人的孩子,我覺得講這句話,真的是很正確。」
團體遊戲中,孩子難得看到爸爸媽媽可愛活潑的一面,適當的愛與鼓勵,就像親子間的吸鐵,讓心能連心,創造幸福家庭。
真善美志工 桑海 郭瑩 李定國 曾美伶 綜合報導
Read more環保不只是口號 身體力行最重要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吉隆坡慈青,關心全球暖化問題,不只是身體力行,也在學校內舉辦講座,希望能召集更多志同道合的青年,一起來守護地球。
丟垃圾,你是否丟對了地方呢?現代的年輕人接收豐富的資訊,但對環保常識卻一知半解,可能還質疑環保的成效。
慈青 王建民:「他們已經知道全球暖化,已經知道就是不要(肯)去行動,因為他們覺得這個可能是,一個人的力量沒有什麼大不了。」
為了提升年輕人對環境保護的意識,提倡綠色生活的觀念,馬來西亞雪隆區的慈青善用課餘時間,走入校園舉辦講座,招攬更多的大專生一起來守護地球。
大專生 詩菱:「看到螢幕上世界各地受苦的人們,也許他們在挨餓的當時,我和朋友正去快餐店用餐,看到別人的苦讓我想更多,有了憐憫的心,讓我覺悟應該多回收地球資源,幫助那些受苦的人,而不是冷眼旁觀。」
這一群大專生不再對社會冷漠。他們比同齡的青年更願意去面對環境保護的課題,甚至鼓起勇氣扛起那一份的
責任,從自己開始做起。
慈青 王昌偉:「我們現在年輕人就是怕不敢承擔,其實我用,上人說的東西,就是要先度人,就先度自己。」
超越政經的利益課題,這群E世代的青年更關心的是,這顆生病的地球該如何退燒,未來的他們是否還能看到美麗的藍天?
鄭安妮 黃桑燕 林英意 羅虢驄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新校舍落成啟用 舉辦校慶園遊會
- Article Details
雲林縣古坑鄉東和國中校慶園遊會,這所學校和慈濟志工建立深厚的友情,尤其校舍改建期間,慈濟搭建20間組合教室供學生使用,這兩年來更將慈濟人文帶入校園,師生都能感受到慈濟在教育方面的用心。
東和國中新社舍落成啟用,學校舉辦校慶園遊會,慈濟志工在現場也擺設一個攤位,大力宣導環保的重要。
民眾 沈怡瑩:「這樣子能夠讓下一代,也有更好的生活環境。」
學生 林嘉駒:「覺得這樣很好,做一些小動作可以幫那麼多人。」
東和國中舊校舍改建期間,就是由慈濟基金會在操場搭建組合教室,讓學生能在安全的室內環境安心上課。
東和國中校長 尹再生:「提供了20間組合教室,從組件到拆除,還有中途一年多的,感恩惜福教育,讓我們體驗到慈濟的大愛。」
慈濟志工 張惟真:「未來的希望在孩子,而孩子的希望在教育,孩子的教育不能等。」
因為援建組合教室,慈濟志工和學校師生的關係越來越緊密,校方也相當認同慈濟環保理念。
慈濟志工 林菲瑜:「園遊會也都以環保,希望能自備環保餐具,學校在這方面,也都盡了很大的努力跟配合。」
把握付出的機會,珍惜得來不易的好因緣,志工將慈濟人文帶入校園。
真善美志工 吳酥良 吳月琴 陳明珠 雲林報導
Read more大學生環保實作 惜福愛物獻心力
- Article Details
台南應用大學,為鼓勵大學生多元學習,啟發他們對社會的責任,老師利用假日,帶他們到慈濟大灣環保站,認識環保,並實作體驗,學生們收穫豐富。
志工熱情歡迎,來自台南應用大學的學生,參訪環保站。七年前,慈濟大灣環保站就和他們結下好因緣,當時學校想要培訓環保志工。
台南應用大學老師 蔡金霖:「每一班派兩位同學來當環保種子。」
志工安排學生實際體驗,回收資源怎麼分類。塑膠類的回收,學問可大了,不同材質要分開,有字的也要剪掉,像這個水果套袋,怎麼處理,志工仔細教。
原來回收這麼辛苦,學生領悟到清淨地球,要在生活中從源頭做起。
台南應用大學學生 吳東洧:「帶自己的杯子,就不用再使用保麗龍杯或塑膠杯,或在外面吃飯可以帶自己的環保筷。」
台南應用大學學生 陳星宇:「一個人的力量,是影響滿大的,希望就是透過這個環保,可以讓地球變得乾淨一點。」
大家一起做,力量才會大,志工期許每位大學生發揮影響力,帶動環保年輕化,讓地球更美麗。
真善美志工 李迎楨 吳孟汝 許鴻男 台南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