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014

Monday, 05 May 2014

環保志工忙分類 日日勤做手不歇


帶您來看位在新北市板橋的忠孝環保站,站內除了能看到其他回收物,甚至還回收別人丟棄的塑膠袋,有些沾滿油漬,甚至已經發臭,但環保志工依然清洗乾淨,晾乾再送往回收業者,這個環保站也曾經遭到附近居民向環保局檢舉,後來志工運用智慧與民眾協調,解釋民眾的誤會。

大塑膠袋裡,裝的全是揉成好幾團、各種顏色的廢棄塑膠袋,環保志工,忙著分類整理,堆包成山,連站的空間都沒有。

外界回收來的沒停過,感覺就算是每天加工,還是做不完。

慈濟志工:「塑膠袋有很多的品(分類),材料不同 這個是花的,這個有一個是貼商標的,還有這個是膠帶(封口處),還有這個黑的 橫的,只要是硬的都要剪掉。」

修修剪剪,把複合的塑膠材質剪掉,紅的綠的藍的透明的,光是塑膠分類就多達20幾種,可是卻被常人視為沒有價值的一般垃圾,為了讓回收業者方便再製,也避免塑膠袋成為大地負擔的幫兇,回收儼然成為解決的辦法之一,而慈濟環保站,也就一袋一袋,整理起來。

這個比較沒有人要做:「老實說 不怕髒。」

一個一個徹底洗乾淨,有些裝過飲料早就臭氣薰天,甚至還有裝過廚餘,沾滿油漬,味道難聞讓人避而遠之,洗完還得高掛晾乾,看看這些塑膠袋,明明還能回收,但根本沒有人願意做。

慈濟志工 朱淑霞:「外面的人沒有(回收),是我們的師姊到市場,黃昏市場 到市場,像是說有認識的(攤商),就說塑膠袋還滿多的,你們要不要撥時間來載。」

不求回報,只有一個簡單的觀念,回收越多,造成的汙染就能越低,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只希望留給後代的環境趨近美好,認同的力量,讓許多人投入行列,同樣也有質疑的聲音。

慈濟志工 朱淑霞:「我們全部(環保)車回來,車都回來的時間,對方就會比較有話說。」

回收車進到巷口內,阻擋道路,甚至有人在夜間送回收物,都讓附近民眾感到困擾,也有居民反應,回收物容易招來蚊蟲蟑螂,肯定降低周圍的衛生條件,甚至有人誤解,環保站竟然站在利字頭上,面對多次反對的意見,志工一度萌生退意,想結束環保站運作,卻謹記證嚴上人開示,學付出還得學智慧,於是主動與居民建立溝通的管道,口說宣導,身體力行,堅持對的事,日久見人心。

慈濟志工:「我們的心就是怎麼說,我們一心一意就是要救地球,我們去跟他解釋一番,人家聽得進去就好了,是不是這麼說,對的事情做就對了。」

活在當下做對的事,也許忠孝環保站只是一個例子,在全球每個角落,公園、部落、警察局、地下室,甚至工地,環保站千變萬化,垃圾、黃金、愛心,社會清流,這群頭髮斑白的草根菩提志工,也許不再主掌社會的脈動,不過憑藉一份敬天愛地的理念,別人不願做的事情,他們一間扛下,擔起守護地球的重任。

吳煜翔 梁家銘 林家慧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帶動學生 快樂行善


不分職業類別,只要有心,就能做一位快樂志工。住在高雄的王和源,本身是高應大土木系教授兼系主任,因為認同慈濟行善助人觀念,因緣際會下也加入了志工行列;雖然平時工作很忙碌,但他還是把握機會,將專業結合志業,在校園、在社區推動慈濟、推廣環保,也帶動許多學生與老師,一起做好事。

各位同學大家早,我們這個課是再生材料。

我是擔任教職,已經30年了,目前是高應大土木系系主任,再生的材料非常的重要,尤其是我們周圍的材料
非常多,第一個要解決的。

我做的研究是再生材料,跟慈濟的環保非常契合,那因緣際會,對於慈濟更加的認同,這個是帶研究生去
八八風災去擔任志工,另外就是環保志工的培訓,帶領學生跟慈青,在學校方面,除了推動再生能源以外,
也協助我們的慈青社,然後參加志工培訓,以及讀書會分享,甚至於鼓勵同學參加慈濟,這個我是覺得最大的收穫,也是我的職責。

換這套衣服要做什麼,下午沒事做環保,走路去嗎,是啊,因為很近啊。

任何人都一樣,這個環保是大家的責任,這螺絲拔起來就好,這裡還有一顆,不管你的位階是多少,當然我目前沒有辦法,每一天都做環保,但是慈濟的所有事情,我都要會做。

只要有空我就做,那我這樣可以帶動我周圍的人,包括我的學生 包括我的家人,包括我的鄰居 我社區的朋友,這樣可以讓我們社會更祥和,地球的環保可以更好。

採訪撰稿/張宜茜
攝影剪輯/王昭中

Read more

Sunday, 04 May 2014

大愛環保「法喜服」 行善行孝保平安

圖說: 大愛感恩科技「修賢系列--大愛衫」,堪稱為大愛感恩科技最普受護持、廣行恆持的環保再生織品。大愛感恩科技發起人林家和師兄將「大愛衫」詮釋為「法喜服」。日前實業家生活營學員整齊劃一地穿著「綠色大愛衫」,呈現團體服儀之美。(攝影者:駱武德)大愛感恩科技「修賢系列--大愛衫」,堪稱為大愛感恩科技最普受護持、廣行恆持的環保再生織品。產品人文內涵依循  證嚴上人的法意─轉「休閒」為「修賢」、化「小愛」為「大愛」。於平日穿著時,意謂在生活中要時時修養賢德,在分秒中不斷付出;於假日穿著時,寓意用「度」假與「修」假取代「休假」,「度」假即利用時間來度化/接引人間菩薩。

大愛感恩科技發起人林家和師兄將「大愛衫」詮釋為「法喜服」。因為大愛衫是由回收寶特瓶惜福再造製成的,背後充滿著環保菩薩的愛心、實業家的愛心接力與靜思法脈的加持,所以家和師兄稱之為「法衣」,  證嚴上人表示應該是「法喜」,而「服」與「福」諧音,且蘊含  證嚴上人的祝福,所以名之為「法喜服」。家和師兄說:「小時候,不是都要到廟裡求平安符嗎,現在不需要了,護持大愛感恩科技的『法喜服』,天天穿在身上,就永保平安。」所以護持「法喜服」,並將這份「福」分享予父母親友,就是「行善」、「行孝」又「保平安」。

日前實業家生活營,在花蓮靜思堂齊聚多位學員,整齊劃一地穿著「綠色大愛衫」,呈現團體服儀之美,行進間,宛若一道清流,透著清涼;聚集時,彷彿是大地新芽,充滿生命力。  證嚴上人表示,聽聞「衣著組」討論著「紡織染色」的議題,看見「大愛衫」純淨無染的原綠色,感覺很潔淨清爽,很柔美。

「台灣精品獎」以「研發」、「設計」、「品質」、「行銷」及「台灣產製」(M.I.T.)五大審查項目進行評選,是台灣精品的最高榮耀,大愛感恩科技「白色/綠色大愛衫」獲此殊榮,成為代表台灣推上國際舞台的優質精品,外貿協會葉明水副祕書長表示:「『大愛感恩科技』是台灣環保品牌的代表,『大愛衫』是台灣精品的代表。非常感恩台灣這群企業家,台灣需要有這樣的產品、愛心及精神推廣到全世界。」

「大愛衫」是名符其實充滿大愛的衣衫,穿上「大愛衫」就要將這份大愛傳承下去,顧名思義就是把握當下、精進付出,發揮生命大愛良能。感恩這群人間菩薩,分秒不空過,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真正落實靜思語所謂「要週修不要週休;要福慧雙修,不要福慧雙休。」因為「大愛」,讓台灣小島成為愛心寶島,更成為台灣受到世界尊重的寶貴資產。

大愛感恩科技  胡崇惠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大愛環保「法喜服」 行善行孝保平安

圖說: 大愛感恩科技「修賢系列--大愛衫」,堪稱為大愛感恩科技最普受護持、廣行恆持的環保再生織品。大愛感恩科技發起人林家和師兄將「大愛衫」詮釋為「法喜服」。日前實業家生活營學員整齊劃一地穿著「綠色大愛衫」,呈現團體服儀之美。(攝影者:駱武德)大愛感恩科技「修賢系列--大愛衫」,堪稱為大愛感恩科技最普受護持、廣行恆持的環保再生織品。產品人文內涵依循  證嚴上人的法意─轉「休閒」為「修賢」、化「小愛」為「大愛」。於平日穿著時,意謂在生活中要時時修養賢德,在分秒中不斷付出;於假日穿著時,寓意用「度」假與「修」假取代「休假」,「度」假即利用時間來度化/接引人間菩薩。

大愛感恩科技發起人林家和師兄將「大愛衫」詮釋為「法喜服」。因為大愛衫是由回收寶特瓶惜福再造製成的,背後充滿著環保菩薩的愛心、實業家的愛心接力與靜思法脈的加持,所以家和師兄稱之為「法衣」,  證嚴上人表示應該是「法喜」,而「服」與「福」諧音,且蘊含  證嚴上人的祝福,所以名之為「法喜服」。家和師兄說:「小時候,不是都要到廟裡求平安符嗎,現在不需要了,護持大愛感恩科技的『法喜服』,天天穿在身上,就永保平安。」所以護持「法喜服」,並將這份「福」分享予父母親友,就是「行善」、「行孝」又「保平安」。

日前實業家生活營,在花蓮靜思堂齊聚多位學員,整齊劃一地穿著「綠色大愛衫」,呈現團體服儀之美,行進間,宛若一道清流,透著清涼;聚集時,彷彿是大地新芽,充滿生命力。  證嚴上人表示,聽聞「衣著組」討論著「紡織染色」的議題,看見「大愛衫」純淨無染的原綠色,感覺很潔淨清爽,很柔美。

「台灣精品獎」以「研發」、「設計」、「品質」、「行銷」及「台灣產製」(M.I.T.)五大審查項目進行評選,是台灣精品的最高榮耀,大愛感恩科技「白色/綠色大愛衫」獲此殊榮,成為代表台灣推上國際舞台的優質精品,外貿協會葉明水副祕書長表示:「『大愛感恩科技』是台灣環保品牌的代表,『大愛衫』是台灣精品的代表。非常感恩台灣這群企業家,台灣需要有這樣的產品、愛心及精神推廣到全世界。」

「大愛衫」是名符其實充滿大愛的衣衫,穿上「大愛衫」就要將這份大愛傳承下去,顧名思義就是把握當下、精進付出,發揮生命大愛良能。感恩這群人間菩薩,分秒不空過,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真正落實靜思語所謂「要週修不要週休;要福慧雙修,不要福慧雙休。」因為「大愛」,讓台灣小島成為愛心寶島,更成為台灣受到世界尊重的寶貴資產。

大愛感恩科技  胡崇惠  台北報導

Read more

2014,5/5,【人文講座】「春暖向陽天」-吳福川師伯演講

【對象】大愛感恩科技同仁
【講師】
吳福川師伯 (北區合心, 春暖向陽天 本尊)
【時間】2014年5月5日(一) 8:30~10:00
【地點】德式馬交誼廳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5號3樓)
大愛心新聞: 福田一方結善緣 心蓮萬蕊傳善法
 

20140505_2.jpg20140505_3.jpg
Read more

一念心護大地 環保菩薩歡喜付出


慈濟環保志工,在從付出中不僅改變自己的習氣,還要成為呵護大地的菩薩,不論年紀長幼,環境刻苦與否,克服種種困難,力行環保。證嚴上人在今天(5/3)志工早會開示:「只要有心就不困難 ,無處不道場,這樣付出、克服種種困難,這就是人生的生命價值。」

今年68歲的環保志工李雪,做環保做了15年,身材嬌小的他,做起粗重工作,卻一點也不輸給男生,過去口直心快、得理不饒人,因為一句靜思語,改變了她。

慈濟志工 李雪:「以前進來(慈濟)的時候,我都看的,看什麼事情我都會,看不過去就對了,習氣就不好,習氣不好,動不動聲音就很大聲,師父說,你的脾氣不改,你好人也沒有用,你心地多好,你也不算是好人。」

證嚴上人開示:「聽到師父一句很簡單的話,她就這樣子就馬上,改,她要改變她的習氣,其實,要改變習氣 談何容易,可是她做到了,不只是改變了自己的習氣,還要投入了呵護大地,環保菩薩,呵護大地的菩薩,她這樣的付出,的確也很不簡單。」

呵護大地的菩薩,在南港「成德市場」,有一個「傘下的快樂環保點」,一群年齡超過七十歲的環保志工,穿梭在鬧市中,回收紙箱、塑膠袋,甚至連一個小小的釘書針,都不放棄。

證嚴上人開示:「看到這樣的老人家,已經84歲了,這84歲的老人家,願意為大地,為人類而付出,感動了多少人,這叫作典範,這叫作身教,無處不道場,她這樣的付出,克服種種困難,很多人都感動了,這就是人生,這個生命的價值都是在付出,對人類,對大地的回饋。」

誠懇的付出,不分晴雨,即使三、四十度的高溫,或寒流來襲,這一群大地守護者,依舊堅持默默的付出。

陳信羽 劉泓志 花蓮報導

Read more

志工發起淨灘 帶動居民愛家鄉


福建泉州的祥芝是當地的海港,平常遊客多,留下的圾垃也不少,慈濟志工前往淨灘,用行動,希望能帶動社區居民,一起為維護大地清淨做努力。

遠眺祥芝海灣,風景無限美好,但一靠近,隨著波浪打上來的,除了浪花,還有各式各樣的垃圾,應該是一片白的沙灘,現在成了一片黑的垃圾場。

志工 何璇璇:「二十年前有來過一次,它的風景很美,沒想到這次有機會來,真的髒得太嚇人了。」

泉州慈濟志工特地前來淨灘,但從一走進社區,就已經開始彎腰撿垃圾,不論是在馬路旁,還是在岸邊的夾縫,這樣的身影引來社區民眾的好奇,志工把握機會解釋環保的重要。

一個上午就清出了一卡車的垃圾,畢竟清淨大地還是要從源頭做起,志工用行動來帶動,希望能讓這片沙灘能早日回到過去美麗的模樣。

莊曉雲 真善美志工-福建報導 Read more

擺攤展示環保產品 宣導惜福愛物


在美國新澤西中部的愛迪生市,每年都會舉辦地球日活動,邀請民眾一起從食衣住行,來實踐環保的生活。慈濟志工除了在活動地點旁的湖邊,投入清湖的行動,也布置了攤位,展示回收的寶特瓶做成的衣物,其中還有一位媽媽帶著兩個女兒一起來做志工。

慈濟志工分工合作,要在這展示回收物做的衣服。

各式攤位,主要都在提倡環保生活。在愛迪生市,一年一度的地球日活動,一位媽媽帶兩個女兒一起做志工。

慈少 琴惜:「我現在了解到,我們用回收的寶特瓶,可以做很多事,像製成衣服,所以我覺得要善加利用資源。」

回收的寶特瓶做成的衣物,也是許多志工的愛心。平常做藥劑師的蜜雪兒,認真聽志工解說,想把這樣的資訊,再傳給更多人知道。

志工 蜜雪兒:「我通常在假日也沒有做什麼事,我就是待在家或去購物,我覺得來這可以更善用時間,我很喜歡,我希望能做更多。」

環保真的不能流於口號。志工在一旁的湖邊,投入撿垃圾的行動,也帶了刊物報導桑迪風災,慈濟賑災的訊息。由於災難就發生在新澤西,對民眾來說,是最深切之痛。響應存錢行善,二十幾個人領了竹筒,相約明年此時,要把存滿的愛心帶過來。

陳在新 蕭名景 真善美志工-美國報導

Read more

警專學子出坡除草 迎接佛誕節


位在新北市新店區的台北慈濟醫院,五月的佛誕節將舉辦浴佛活動,慈濟志工提前(4/27)進行景觀維護工作,出坡除雜草,難得的是,(文山區)臺灣警察專科學校慈青同學,也特地利用假期來活動活動,協助美化環境。

這樣的除草方式,快速有效率,是平常慈濟志工的方法之一。

不過這一天,台北慈濟醫院周邊的綠草皮,出現一群年輕人,蹲著身軀,徒手除雜草。

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學生 李彥蓉:「不要讓假日只有待在學校或出去玩,也是有一點小小的付出。」

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學生 蔡昇宏:「除草的話,其實就像在除我們心中的雜念,一些心(汙)泥,讓我們去除煩惱。」

台北慈濟醫院美化後的景觀,將在五月第二個星期日,迎接社區民眾在此浴佛,度過莊嚴佛誕節、溫馨母親節。

胡淑惠 黃泰錡 真善美志工-台北報導 Read more

環保站輕安居 心寬念純疼惜大地


台中太平的環保站,有許多位高齡超過90歲的環保志工,其他的環保志工平均年紀也都超過70歲,他們自己打趣說這裡是銀髮環保站,其中一位91歲的劉阿嬤,天天來報到,還有80歲的邱阿嬤也是天天來,阿嬤說,年紀大了,待在家裡無聊會打瞌睡,來環保站大家邊做環保邊聊天,身體健康腦筋靈活,又可以盡一己之力愛護地球,真的是一舉三得。

每天一早,環保志工就來報到,這一群志工平均年齡超過70歲,但年紀大不是問題

慈濟志工 劉碧戀:「(您如果在家裡做什麼)無聊 坐著就打瞌睡 很難過,來這邊有事情做,比較快樂 在家無聊,(為什麼快樂),大家在一起 做回收,這些還可以賣。」

91歲的劉阿嬤,說起話來中氣十足,她說自己不愛待在家裡,來環保站有其他志工陪,還可以愛護地球多好。

慈濟志工 邱完妹:「師父說的,伸出一隻手幫助別人,別人就比較輕鬆,待在家裡做什麼,越待身體越不好 出來做,越做越歡喜。」

這位邱阿嬤也已經80歲了,她說自己來做,也會邀請左右鄰居一起來,做環保精神要專注,動動腦動動手,人就比較有活力,李阿嬤說越做筋骨越軟Q。

慈濟志工 李阿儉:「有人看到我來做環保,身體越來越好,有時候 假日出去玩,現在老人票有優惠,出去玩的時候 我很能走。」

慈濟志工 林淑嬌:「他在這邊,精神都集中在資源回收裡面,在家坐著就會胡思亂想,來這邊都不會胡思亂想,來這邊做都不會煩惱 很快樂。」

志工送上回收塑膠袋做的康乃馨給阿嬤級的志工,提前祝福他們母親節快樂,身體越來越健康!

江麗君 郭繼宗 台中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