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07 May 2014

大甲媽遶境!宣導垃圾減量奏效


慈濟廣邀大眾做環保,遇有盛大活動也會主動參與資源回收。吸引數十萬人參與的大甲媽遶境,慈濟志工從1998年開始參與掃街,一直到今年已經進入第17年,慈濟志工帶動垃圾不落地的環保觀念,深植人心!

一年一度的大甲媽遶境,吸引數十萬民眾參與,活動期間產生的垃圾量也很驚人。 

慈濟志工從1998年開始,在大甲媽深夜起駕之後清掃街道,當時發起人就是他,易進得,身為大甲人從小就是媽祖信徒,1993年他接觸慈濟之後,發願做環保。 

慈濟志工,易進得:「我那時候一個念頭,就是說我想要報恩,也讓大家有機會來累積善德。」

易進得的想法獲得許多慈濟志工支持,十多年來不曾間斷。 

慈濟志工,洪萬得:「會眾有看到慈濟人在宣導的時候,都會拿來我們的定點,還把我們按一個讚。」

2007年,慈濟志工化被動為主動,在媽祖起駕之前,就開始在大甲街上宣導。果然預防勝於治療,根據當地清潔隊的資料,沒有宣導時,2006年大甲媽遶境第一天,光是在台中地區,就產生50公噸的垃圾,2007年在大家丟垃圾之前就先宣導垃圾不落地,發揮具體成效,當年驟降為15.76公噸。

前大甲清潔隊長,楊仲生:「深植人心的東西很難估算,我發現香客來大甲,還是漸漸有那種環保的概念。」

慈濟志工不只宣導民眾自備碗筷,也幫忙清洗消毒,減少垃圾量,樂見大家一起來回收。

慈濟志工,易進得:「我都說,能收的,你收走,你有地方賣的,你帶走,沒地方賣的,你留著給我。」

台中燈會主辦單位,王韻晴:「我們也跟慈濟配合,打造出一個嶄新的形象,變成一個在活動中的典範作法。」

慈濟遍布全台各地的環保據點,經常有企業參訪,許多公司定期安排員工,到環保站學習垃圾分類。 

企業員工,賴俊維:「以材質區分,再來細分裡面的東西,今天體驗滿大的。」

李雅萍 楊俊亭 台中報導

Read more

師兄下廚做羹湯 感恩師姊辛勞


這個周日(5/11)就是母親節,台北市南港區慈濟志工舉辦聯誼會時,男性志工特地布置會場、料理素食,接待女性志工,藉以祝福具有母親身分的志工,佳節快樂。另外,慈濟中山聯絡處則為環保志工舉辦母親節茶會,邀請為人子女者,向母親頂禮道感恩。

母女緊緊相擁,捨不得放開。

愛媽媽,就是讓媽媽做自己。

握一握母親忙碌多年的手,恭敬頂禮,慈母恩,浩連天。慈濟中山聯絡處,為環保志工們舉辦母親節感恩茶會,也讓子女們以父母親惜福愛物的行動,做為學習的目標。

來到慈濟東區會所,很罕見的,插花布置、下廚料理素食,竟然全都是男士。

這一刻,女性慈濟志工,全都成了貴賓,媽媽手、媽媽心,今日倍受疼惜。

南港區慈濟人,有感於平日女性勞動付出不比男性少,對法親的關懷,也如同母親一般溫馨親切,佳節應景,互道感恩。

真善美志工 台北綜合報導

Read more

婆媳攜手菩薩道 上人法語記心中


母親節前夕,帶您來看這對婆媳檔,一起做環保的故事。住在高雄的郭淑貞,是人人眼中孝順的媳婦,她每天早上都會帶著高齡86歲的婆婆,來到環保站,聆聽上人開示,也帶著婆婆做環保,五六年來天天如此,不僅婆媳感情更深厚,也讓婆婆的身體,越來越健康。

慈濟志工,郭淑貞:「阿母,坐好,抱緊喔,對,抱緊喔。」

細心叮嚀,郭淑貞準備載著婆婆,參加每天的例行活動。

慈濟志工,郭淑貞:「每天早上來,第一件事做什麼,第一件事就是先聽上人開示。」

即使下著雨,婆媳倆不缺席。郭淑貞每天早上,都會帶著高齡86歲的婆婆,來到環保站。

慈濟志工,郭淑貞:「蓋子要先拔起來,你這樣不對啦,蓋子要先拔起來。」

做環保對老人家來說,不只是愛護地球,更是最好的復健運動。動動手,說說話,心情也跟著,開朗起來。

慈濟志工,郭淑貞:「(婆婆)在家裡也是很無聊,有(環保站)這個平台,讓大家有事做,那時候我就想說,陪婆婆出來做(環保),讓她接觸人群,有事做,身心也是很快樂。」

娘家雙親都不在了,郭淑貞把婆婆,當成自己母親,貼心照顧,婆媳倆感情,好到就像是母女。
慈濟志工,郭淑貞,與,婆婆:「你將我當作誰,當作女兒啦。」

慈濟志工,郭淑貞:「行善行孝不能等,要把握當下,現在身體健康的時候,我們就讓父母身心快樂,也是一種,報答父母恩。」

五六年來,日日風雨無阻,不只長輩身體更健朗,感情也越來越緊密。帶著婆婆做環保,是行善更是行孝。

張宜茜 王昭中 高雄報導

Read more

風災牽起善因緣 援建校舍築希望


呵護地球,也為了後代子孫的環境,人稱月亮阿嬤的環保志工謝靜子,每天晚間九點出門到新店老街做回收,直到凌晨兩點,要在垃圾車來之前,搶救資源。同樣一念不捨與疼惜,從2008年緬甸納吉斯風災開始,慈濟人一路陪伴,看見偏鄉對教育的需求,決定援建教室,讓學童有個安穩的讀書空間。證嚴上人在今天(5/6)的志工早會感恩慈濟志工,克服種種困難,儘管步步維艱,還是堅定走在菩薩道上,樹立典範。

破損的校舍,早已不堪使用。2008年緬甸納吉斯風災,牽起一份緣。志工長時間的深入勘查,瞭解偏鄉教育的迫切,決定在當地援建12所學校,克服運送材料的困難,一步步建築希望。

證嚴上人開示:「不管是路多難走,慈濟人同樣是走進去了,現在開始進行工程中了,這已經開始了,所以克服很多的困難,路難走,還是步步維艱,這也都是菩薩,走在難走的路,還是這樣往前走。」

菩薩道上難行能行,77歲的環保志工謝靜子,每天晚上九點出門,在店家打烊後,到新店老街做環保,趕在垃圾車抵達之前,搶救能回收的資源,心心念念要留給後代乾淨的地球。

證嚴上人開示:「我們應該去克服關關的困難,在人群中專心的投入,去付出,在人群中拔除眾生的苦難,這都是我們現在要加緊腳步,好好的趕快樹立起了教育的典範,領導人人走入了菩薩道。」

把握生命不懈怠,付出的身影,穿梭街道,就像溫暖的月光,在夜裡照亮人間。

江杏幸 劉泓志 花蓮報導

Read more

封口膜回收價低 志工回收愛地球


飲料店裡經常使用的封口膜,含有PE.PP.尼龍等混雜材質,屬於合成膜,利用價值低。不過,高雄懷安環保站卻回收這些封口膜,還有芭樂套帶、塑膠袋、玻璃瓶等。這些回收不符成本,處理過程繁複,但是志工只有一句話:減輕環境負擔。

坐在成堆的「塑膠山」裡頭,這群婆婆媽媽,在忙些什麼?

環保志工:「要回收啊,回收,然後再生。」

喔!原來是在做環保,志工們將不同顏色、材質的塑膠,進行分門別類,含標籤的、有顏色、有圖案的,通通要經過手工,仔細整理。

環保志工:「大家好,我們可以回收塑膠袋,回收封口膜。」

走進飲料店,最常使用的杯口「封口膜」,原本都被當成垃圾來處理,在志工積極推廣下,走遍大街小巷,一間間飲料店宣導,目前這個小小的懷安環保站,回收整個高雄市的封口膜。

慈濟志工 吳錦蕬:「因為它是合成膜,合成就是它比較複雜,它不只一樣材質,所以廠商就比較不喜歡。」

既然回收過程繁複,價格相對較低,是別人眼中,吃力不討好的工作,那志工們究竟為了什麼呢?

慈濟志工 吳錦蕬:「把(塑膠袋)丟在垃圾桶去焚燒,產生毒氣的問題,如果掩埋,會讓我們土地沒辦法呼吸。」

而在一般人眼裡看來,經濟價值低、分類繁複甚至不合成本,但志工仍堅持回收的,除了封口膜,其他的像是塑膠袋、玻璃瓶、小型保麗龍,還有裝水果芭樂的套袋,這些根本沒有人要撿的回收,卻被志工們視為珍寶,

慈濟志工 吳錦蕬:「地球被傷害了,我們必須去付出很大的社會成本,所以我們現在沒有人在做(塑膠袋回收),但是我們一定要回收。」

不計辛勞、不顧成本,花時間花精力,僅是為了多做一點,志工們守護地球不遺餘力,資源再利用。

張宜茜 王昭中 高雄報導

Read more

Tuesday, 06 May 2014

專業奉獻為人群 呵護志工雨中行

圖說: 為了迎接典禮的到來,慈濟志工5/1一早前往中正紀念堂,進行地標放樣測量的工作。志工們身著大愛感恩科技綠色『環保兩截式雨衣』,儘管隨即面臨下雨的狀況,既定作業完全沒有被打亂,加上雨衣防水透氣材質設計,志工在穿著時不感到悶熱貼身、不透氣。(圖片來源:轉載自大愛電視)五月不但是感恩月、吉祥月,更是慈濟人具體展現真、善、美的慈暉月,因為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慈濟慶祝佛誕節、母親節與慈濟日「三節合一」的日子。對於北部慈濟人而言,這一天還有更深層寶貴的意義:『臺北中正紀念堂萬人浴佛大典』。

為了迎接典禮的到來,慈濟志工5/1一早前往中正紀念堂,進行地標放樣測量的工作。志工都很有經驗,發揮各自專長,就是期望將場地規畫做到最好。五、六月是台灣的雨季,到場五十位志工,果然都是菁英中的菁英,聰明的志工早就未雨綢繆、身著大愛感恩科技綠色『環保兩截式雨衣』,全然是有備而來。儘管隨即面臨下雨的狀況,既定作業完全沒有被打亂,加上雨衣防水透氣材質設計,志工在穿著時不感到悶熱貼身、不透氣。其實這也是大愛感恩的用心之處:為求雨衣精進度及穿著舒適度,特別設計透氣機能。市面上雨衣為求簡便,雨衣穿著時間一久便會產生悶熱臭汗味,大愛感恩這款透氣防濕不黏皮膚及身體,可阻隔身體部位冒出的汗水,不會因此感到緊窒悶熱,也不會因身體出汗而被雨衣黏住感到不適,同時蘋果綠色是寶特瓶的原色無染,平時使用時也有警示的功能,且易洗易去污,將雨衣的功能發揮至極致。

看到這幅畫面更可以充分體會『續物命、造福慧』以及『愛心接力』的意義:環保菩薩回收、分類寶特瓶;志工實業家志業、事業結合進一步奉獻人群,將回收的寶特瓶重新製成環保織品 (雨衣);慈濟志工穿上這套環保雨衣便能在雨中進行場地規劃,為接引廣大社區民眾做準備,目的是希望讓佛誕節廣為人知,也讓人人知道,慈濟人運用佛陀的教法投入社會去付出。

「感恩佛寶、感恩親恩、感恩眾生,敬田、恩田、悲田三合一,就是一畝大福田。所以浴佛儀式,不是為了傳統,而是要莊嚴又恭敬地表達我們的感恩之意。」在此感恩的月份,希望人人懷抱一顆感恩心、耕耘自己的心田,感懷親恩、行孝及時,也別忘了:人不能離群索居,若能善用父母所賜的身體,做利益人群、報效社會的事,才不會愧對父母養育之恩,這也是行孝的一種方式。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報導

連結: 
大愛新聞  台灣慈濟  專業承擔方寸間 向幕後人員致敬
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45168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