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07 May 2014
2014, May 7-10, SIBF The 6th China(Shenzhen) International Buddhist Items & crafts Fair
- Article Details
【DATE & TIME】:May 7-10, 2014
【LOCATION】:Shenzhen Convention&Exhibition Center, China


2014,5/7,品卓企業參訪大愛感恩科技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5月7日(三) 14:00 - 16: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新聞: 菩提心品新上市 自用送禮護大地


Read more
月亮阿嬤77-year-old recycling volunteer Xie Jingzi
- Article Details
Also in Taiwan, we go to New Taipei City’s Xindian District, to meet 77-year-old recycling volunteer Xie Jingzi, who, rain or shine, has been collecting recyclables around Xindian Old Street. Despite her old age, Grandma Xie insists on practicing recycling, because she hopes to leave a cleaner planet, for the generations to come.
下一則新聞,我們到臺灣新北市新店,認識77歲的環保志工謝靜子,她每天不管天氣好壞,都會到新店老街撿回收物,雖然年紀大了,謝阿嬤堅持要做環保,因為她說希望能給下一代留下一個乾淨的地球。 Read more
環保逆增上緣How recycling volunteers overcame obstacles to practice recycling
- Article Details
In our next report, we go to the Zhongxiao Tzu Chi recycling station in Banqiao, New Taipei City, to see how recycling volunteers there, overcame obstacles to practice recycling, and how they wisely promoted the benefits of the pratice, in their local community.
接下來的報導,帶您來到新北市板橋的忠孝環保站,看看環保志工如何排除萬難做環保,並向社區民眾推廣環保好處。 Read more
街友環保+愛掃區伯伯Recycling volunteer Hong Qinyun, who was homeless for a decade, but has found new meaning of life, through recycling & Tzu Chi volunteers recently called on 89-year-old Grandpa Qu, to help him clean his home which had become cluttered, with unus
- Article Details
In Taiwan’s Kaohsiung, Tzu Chi volunteers recently called on 89-year-old Grandpa Qu, to help him clean his home which had become cluttered, with unused items and recyclables. Also in Kaohsiung, we meet recycling volunteer Hong Qinyun, who was homeless for a decade, but has found new meaning of life, through recycling.
在臺灣高雄,慈濟志工最近拜訪89歲的曲伯伯,幫他打掃推滿雜物的房子。同樣在高雄,一起來認識洪慶雲,他曾經做了10年的街友,因為環保而找到生命的意義。 Read more
泉州環保啟用+士林推環保57 recycling stations in Quanzhou & promoting recycling outdoors in Shilin and Tienmu
- Article Details
In Taiwan, in order to pass on environmental concepts to more people, volunteers in Taipei’s Shilin and Tienmu took to the streets, to spread their message to passersby. And in Fujian, China, Tzu Chi volunteers in Quanzhou have been actively promoting recycling in their communities, while in search of a location suitable for practicing recycling.
在臺灣,為了要讓社區民眾更了解環保觀念,台北士林與天母志工特地走出戶外,遊街宣導環保。而在中國福建,泉州慈濟志工一直積極在社區推動環保,同時也尋覓適合的環保站。 Read more
青年大夢(四)How Taiwan’s youth are staying in-no-va-tive
- Article Details
Every so often, we hear about some young Taiwan inventors, snatching gold in international design competitions, yet we hardly see their products for sale. In the following report, we learn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and how Taiwan’s youth are staying in-no-va-tive.
雖然台灣在國際發明大獎中履創佳績,但卻很少看到這些發明成為產品,接下來我們一起了解問題的癥結點,並看看年輕人如何保持他們的創意。 Read more
福田一方結善緣 心蓮萬蕊傳善法
- Article Details
台北市文山區的 徐潤蓮師姊,大約於四年多前因為身受病魔侵擾不幸往生,於臨終前曾經表示「多生業力一次了」,一切皆有因緣不足掛礙。曾經是 證嚴法師口中所稱讚的人品典範,也是一位 上人緬懷不捨的貼心好弟子,這一次大愛劇場八點檔的好戲「春暖向陽天」,就是描述 徐潤蓮師姊與其同修 吳福川師兄的人生故事,而 吳福川師兄也是公司五月份第一場週會的受邀主講貴賓。
從年輕時期的相知相惜、結為連理,在物資不豐富的艱困時代裡,一起胼手胝足、打拼人生,在事業有成之餘又抱持著感恩之心,致力投身於慈濟世界,追隨著 證嚴法師來推動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等,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的工作, 吳福川師兄就像家中長輩般的慈祥,以一段段非常真實、誠懇的人生故事,自然地流露出腳踏實地、平實無華的做人道理與處事原則,即「對上以孝順尊敬為主、對下以慈愛導引為則、對人以忠義誠信為本」,一生就是這麼踏實認真的走下來,成就了家庭圓滿、事業有成、子女成就、後代綿延,而 福川師兄賢伉儷最值得大家學習的,便是昇華自己的生命化小情為大愛,「慧命因為自覺而成長、生命因為利他而豐富」,帶動了許多社區的家庭一同來投入慈濟行善的志業。
福川師兄於會後有感而發的勉勵大家,能在大愛感恩科技工作的同仁們,真是很有福報的一群人,因為從年輕的生命歲月裡,就能開始投身於行善造福的環保工作,因為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就是一家推動「環保護生、節能減碳」的典範公司,而從寶特瓶回收再生製成的日常生活用品,更傳遞出「清淨在源頭」與「綠色生活新替換」的環保教育理念,眞的相當難得;而同行參與手語演繹呈現的師姊們,也驚嘆的表示,眞的很難想像平日所回收的寶特瓶,竟能再生製成品質這麼好、質感如此細緻的日常生活用品,眞的令人肯定與讚嘆。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一本初衷,稟持著 證嚴法師落實推動環保的理念,整合紡織業界有志一同的愛心合作廠商,不再以原生開採石油提煉原料的方式,改以寶特瓶回收再生應用製造生產,大幅減輕生產過程當中的碳排放量與製程污染,同時,於業界首創推出履歷生產條碼,讓每一位消費者都能清楚的瞭解,每支持一件環保再生製品,可以實際對大地資源的珍惜與環境污染保護的具體貢獻,傳遞出「回收好,不用更好」及「置換代替」的綠色消費新觀念,從自身日常生活做起,進而全面影響帶動善的循環。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 呂怡德 台北報導
福田一方結善緣 心蓮萬蕊傳善法
- Article Details
台北市文山區的 徐潤蓮師姊,大約於四年多前因為身受病魔侵擾不幸往生,於臨終前曾經表示「多生業力一次了」,一切皆有因緣不足掛礙。曾經是 證嚴法師口中所稱讚的人品典範,也是一位 上人緬懷不捨的貼心好弟子,這一次大愛劇場八點檔的好戲「春暖向陽天」,就是描述 徐潤蓮師姊與其同修 吳福川師兄的人生故事,而 吳福川師兄也是公司五月份第一場週會的受邀主講貴賓。
從年輕時期的相知相惜、結為連理,在物資不豐富的艱困時代裡,一起胼手胝足、打拼人生,在事業有成之餘又抱持著感恩之心,致力投身於慈濟世界,追隨著 證嚴法師來推動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等,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的工作, 吳福川師兄就像家中長輩般的慈祥,以一段段非常真實、誠懇的人生故事,自然地流露出腳踏實地、平實無華的做人道理與處事原則,即「對上以孝順尊敬為主、對下以慈愛導引為則、對人以忠義誠信為本」,一生就是這麼踏實認真的走下來,成就了家庭圓滿、事業有成、子女成就、後代綿延,而 福川師兄賢伉儷最值得大家學習的,便是昇華自己的生命化小情為大愛,「慧命因為自覺而成長、生命因為利他而豐富」,帶動了許多社區的家庭一同來投入慈濟行善的志業。
福川師兄於會後有感而發的勉勵大家,能在大愛感恩科技工作的同仁們,真是很有福報的一群人,因為從年輕的生命歲月裡,就能開始投身於行善造福的環保工作,因為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就是一家推動「環保護生、節能減碳」的典範公司,而從寶特瓶回收再生製成的日常生活用品,更傳遞出「清淨在源頭」與「綠色生活新替換」的環保教育理念,眞的相當難得;而同行參與手語演繹呈現的師姊們,也驚嘆的表示,眞的很難想像平日所回收的寶特瓶,竟能再生製成品質這麼好、質感如此細緻的日常生活用品,眞的令人肯定與讚嘆。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一本初衷,稟持著 證嚴法師落實推動環保的理念,整合紡織業界有志一同的愛心合作廠商,不再以原生開採石油提煉原料的方式,改以寶特瓶回收再生應用製造生產,大幅減輕生產過程當中的碳排放量與製程污染,同時,於業界首創推出履歷生產條碼,讓每一位消費者都能清楚的瞭解,每支持一件環保再生製品,可以實際對大地資源的珍惜與環境污染保護的具體貢獻,傳遞出「回收好,不用更好」及「置換代替」的綠色消費新觀念,從自身日常生活做起,進而全面影響帶動善的循環。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 呂怡德 台北報導
屏市公所與慈濟合作 廣設回收點
- Article Details
屏東市公所和慈濟志工,合作宣導資源回收,志工在屏東市設站,現場教民眾哪些東西可以回收、怎麼分?民眾在志工的宣導下,才知道大部分的廢棄物都可以再利用,不但達到垃圾減量的目的,許多人也自願加入志工行列,一起為環境盡心力。
垃圾車來了,民眾出來倒垃圾,咦!奇怪!不是資源回收日嗎?後面怎麼沒有跟著回收車呢?哦!原來不遠處設有回收點。
屏東市公所,從今年三月十七日開始,和慈濟合作,將屏東市分東西南北四個區,設置了一百多個回收點,每個星期的資源回收日,慈濟志工會在現場教導民眾資源分類,手上的回收物到底是資源還是垃圾,民眾認真學。
屏東市長,葉壽山:「他現在必須要走一段路,或是說他必須要拐個彎,到我們的回收點,把這些回收品,而且必須要分類得很落實,不僅是來推動公益,也一起共同做環保教育。」
政府和慈濟攜手為愛護地球而努力,民眾不但更認識環保,也多了為地球付出的機會。
大連里長,董鍾秀珠:「把家裡的垃圾拿出來之外,會留下來幫忙做分類的工作。」
屏東市公所主祕,莊庭彰:「個人參與環保工作的,他們也把他們所收集到的玻璃跟塑膠袋,也送到我們回收站來。」
根據統計,塑膠袋和玻璃瓶,占屏東市總回收量的百分之六十,而且,它的回收過程費時又費工,慈濟卻很樂意回收,加上政府的推廣和民眾的配合,一個多月以來,他們發現,屏東市不一樣了。
屏東市民,吳興成:「大家都稱讚,整條大路,現在要看到,大小罐子真的很少。」
人人做環保,從生活中落實,不用少用勤回收,屏東市公所和慈濟的合作,讓屏東市的回收成效再提升。
潘俞臻 鄭瑞萍 戴敦仁 蘇錄山 屏東報導
Read more大甲媽遶境!宣導垃圾減量奏效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廣邀大眾做環保,遇有盛大活動也會主動參與資源回收。吸引數十萬人參與的大甲媽遶境,慈濟志工從1998年開始參與掃街,一直到今年已經進入第17年,慈濟志工帶動垃圾不落地的環保觀念,深植人心!
一年一度的大甲媽遶境,吸引數十萬民眾參與,活動期間產生的垃圾量也很驚人。
慈濟志工從1998年開始,在大甲媽深夜起駕之後清掃街道,當時發起人就是他,易進得,身為大甲人從小就是媽祖信徒,1993年他接觸慈濟之後,發願做環保。
慈濟志工,易進得:「我那時候一個念頭,就是說我想要報恩,也讓大家有機會來累積善德。」
易進得的想法獲得許多慈濟志工支持,十多年來不曾間斷。
慈濟志工,洪萬得:「會眾有看到慈濟人在宣導的時候,都會拿來我們的定點,還把我們按一個讚。」
2007年,慈濟志工化被動為主動,在媽祖起駕之前,就開始在大甲街上宣導。果然預防勝於治療,根據當地清潔隊的資料,沒有宣導時,2006年大甲媽遶境第一天,光是在台中地區,就產生50公噸的垃圾,2007年在大家丟垃圾之前就先宣導垃圾不落地,發揮具體成效,當年驟降為15.76公噸。
前大甲清潔隊長,楊仲生:「深植人心的東西很難估算,我發現香客來大甲,還是漸漸有那種環保的概念。」
慈濟志工不只宣導民眾自備碗筷,也幫忙清洗消毒,減少垃圾量,樂見大家一起來回收。
慈濟志工,易進得:「我都說,能收的,你收走,你有地方賣的,你帶走,沒地方賣的,你留著給我。」
台中燈會主辦單位,王韻晴:「我們也跟慈濟配合,打造出一個嶄新的形象,變成一個在活動中的典範作法。」
慈濟遍布全台各地的環保據點,經常有企業參訪,許多公司定期安排員工,到環保站學習垃圾分類。
企業員工,賴俊維:「以材質區分,再來細分裡面的東西,今天體驗滿大的。」
李雅萍 楊俊亭 台中報導
Read more師兄下廚做羹湯 感恩師姊辛勞
- Article Details
這個周日(5/11)就是母親節,台北市南港區慈濟志工舉辦聯誼會時,男性志工特地布置會場、料理素食,接待女性志工,藉以祝福具有母親身分的志工,佳節快樂。另外,慈濟中山聯絡處則為環保志工舉辦母親節茶會,邀請為人子女者,向母親頂禮道感恩。
母女緊緊相擁,捨不得放開。
愛媽媽,就是讓媽媽做自己。
握一握母親忙碌多年的手,恭敬頂禮,慈母恩,浩連天。慈濟中山聯絡處,為環保志工們舉辦母親節感恩茶會,也讓子女們以父母親惜福愛物的行動,做為學習的目標。
來到慈濟東區會所,很罕見的,插花布置、下廚料理素食,竟然全都是男士。
這一刻,女性慈濟志工,全都成了貴賓,媽媽手、媽媽心,今日倍受疼惜。
南港區慈濟人,有感於平日女性勞動付出不比男性少,對法親的關懷,也如同母親一般溫馨親切,佳節應景,互道感恩。
真善美志工 台北綜合報導
Read more婆媳攜手菩薩道 上人法語記心中
- Article Details
母親節前夕,帶您來看這對婆媳檔,一起做環保的故事。住在高雄的郭淑貞,是人人眼中孝順的媳婦,她每天早上都會帶著高齡86歲的婆婆,來到環保站,聆聽上人開示,也帶著婆婆做環保,五六年來天天如此,不僅婆媳感情更深厚,也讓婆婆的身體,越來越健康。
慈濟志工,郭淑貞:「阿母,坐好,抱緊喔,對,抱緊喔。」
細心叮嚀,郭淑貞準備載著婆婆,參加每天的例行活動。
慈濟志工,郭淑貞:「每天早上來,第一件事做什麼,第一件事就是先聽上人開示。」
即使下著雨,婆媳倆不缺席。郭淑貞每天早上,都會帶著高齡86歲的婆婆,來到環保站。
慈濟志工,郭淑貞:「蓋子要先拔起來,你這樣不對啦,蓋子要先拔起來。」
做環保對老人家來說,不只是愛護地球,更是最好的復健運動。動動手,說說話,心情也跟著,開朗起來。
慈濟志工,郭淑貞:「(婆婆)在家裡也是很無聊,有(環保站)這個平台,讓大家有事做,那時候我就想說,陪婆婆出來做(環保),讓她接觸人群,有事做,身心也是很快樂。」
娘家雙親都不在了,郭淑貞把婆婆,當成自己母親,貼心照顧,婆媳倆感情,好到就像是母女。
慈濟志工,郭淑貞,與,婆婆:「你將我當作誰,當作女兒啦。」
慈濟志工,郭淑貞:「行善行孝不能等,要把握當下,現在身體健康的時候,我們就讓父母身心快樂,也是一種,報答父母恩。」
五六年來,日日風雨無阻,不只長輩身體更健朗,感情也越來越緊密。帶著婆婆做環保,是行善更是行孝。
張宜茜 王昭中 高雄報導
Read more風災牽起善因緣 援建校舍築希望
- Article Details
呵護地球,也為了後代子孫的環境,人稱月亮阿嬤的環保志工謝靜子,每天晚間九點出門到新店老街做回收,直到凌晨兩點,要在垃圾車來之前,搶救資源。同樣一念不捨與疼惜,從2008年緬甸納吉斯風災開始,慈濟人一路陪伴,看見偏鄉對教育的需求,決定援建教室,讓學童有個安穩的讀書空間。證嚴上人在今天(5/6)的志工早會感恩慈濟志工,克服種種困難,儘管步步維艱,還是堅定走在菩薩道上,樹立典範。
破損的校舍,早已不堪使用。2008年緬甸納吉斯風災,牽起一份緣。志工長時間的深入勘查,瞭解偏鄉教育的迫切,決定在當地援建12所學校,克服運送材料的困難,一步步建築希望。
證嚴上人開示:「不管是路多難走,慈濟人同樣是走進去了,現在開始進行工程中了,這已經開始了,所以克服很多的困難,路難走,還是步步維艱,這也都是菩薩,走在難走的路,還是這樣往前走。」
菩薩道上難行能行,77歲的環保志工謝靜子,每天晚上九點出門,在店家打烊後,到新店老街做環保,趕在垃圾車抵達之前,搶救能回收的資源,心心念念要留給後代乾淨的地球。
證嚴上人開示:「我們應該去克服關關的困難,在人群中專心的投入,去付出,在人群中拔除眾生的苦難,這都是我們現在要加緊腳步,好好的趕快樹立起了教育的典範,領導人人走入了菩薩道。」
把握生命不懈怠,付出的身影,穿梭街道,就像溫暖的月光,在夜裡照亮人間。
江杏幸 劉泓志 花蓮報導
Read more封口膜回收價低 志工回收愛地球
- Article Details
飲料店裡經常使用的封口膜,含有PE.PP.尼龍等混雜材質,屬於合成膜,利用價值低。不過,高雄懷安環保站卻回收這些封口膜,還有芭樂套帶、塑膠袋、玻璃瓶等。這些回收不符成本,處理過程繁複,但是志工只有一句話:減輕環境負擔。
坐在成堆的「塑膠山」裡頭,這群婆婆媽媽,在忙些什麼?
環保志工:「要回收啊,回收,然後再生。」
喔!原來是在做環保,志工們將不同顏色、材質的塑膠,進行分門別類,含標籤的、有顏色、有圖案的,通通要經過手工,仔細整理。
環保志工:「大家好,我們可以回收塑膠袋,回收封口膜。」
走進飲料店,最常使用的杯口「封口膜」,原本都被當成垃圾來處理,在志工積極推廣下,走遍大街小巷,一間間飲料店宣導,目前這個小小的懷安環保站,回收整個高雄市的封口膜。
慈濟志工 吳錦蕬:「因為它是合成膜,合成就是它比較複雜,它不只一樣材質,所以廠商就比較不喜歡。」
既然回收過程繁複,價格相對較低,是別人眼中,吃力不討好的工作,那志工們究竟為了什麼呢?
慈濟志工 吳錦蕬:「把(塑膠袋)丟在垃圾桶去焚燒,產生毒氣的問題,如果掩埋,會讓我們土地沒辦法呼吸。」
而在一般人眼裡看來,經濟價值低、分類繁複甚至不合成本,但志工仍堅持回收的,除了封口膜,其他的像是塑膠袋、玻璃瓶、小型保麗龍,還有裝水果芭樂的套袋,這些根本沒有人要撿的回收,卻被志工們視為珍寶,
慈濟志工 吳錦蕬:「地球被傷害了,我們必須去付出很大的社會成本,所以我們現在沒有人在做(塑膠袋回收),但是我們一定要回收。」
不計辛勞、不顧成本,花時間花精力,僅是為了多做一點,志工們守護地球不遺餘力,資源再利用。
張宜茜 王昭中 高雄報導
Read moreTuesday, 06 May 2014
專業奉獻為人群 呵護志工雨中行
- Article Details
五月不但是感恩月、吉祥月,更是慈濟人具體展現真、善、美的慈暉月,因為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慈濟慶祝佛誕節、母親節與慈濟日「三節合一」的日子。對於北部慈濟人而言,這一天還有更深層寶貴的意義:『臺北中正紀念堂萬人浴佛大典』。
為了迎接典禮的到來,慈濟志工5/1一早前往中正紀念堂,進行地標放樣測量的工作。志工都很有經驗,發揮各自專長,就是期望將場地規畫做到最好。五、六月是台灣的雨季,到場五十位志工,果然都是菁英中的菁英,聰明的志工早就未雨綢繆、身著大愛感恩科技綠色『環保兩截式雨衣』,全然是有備而來。儘管隨即面臨下雨的狀況,既定作業完全沒有被打亂,加上雨衣防水透氣材質設計,志工在穿著時不感到悶熱貼身、不透氣。其實這也是大愛感恩的用心之處:為求雨衣精進度及穿著舒適度,特別設計透氣機能。市面上雨衣為求簡便,雨衣穿著時間一久便會產生悶熱臭汗味,大愛感恩這款透氣防濕不黏皮膚及身體,可阻隔身體部位冒出的汗水,不會因此感到緊窒悶熱,也不會因身體出汗而被雨衣黏住感到不適,同時蘋果綠色是寶特瓶的原色無染,平時使用時也有警示的功能,且易洗易去污,將雨衣的功能發揮至極致。
看到這幅畫面更可以充分體會『續物命、造福慧』以及『愛心接力』的意義:環保菩薩回收、分類寶特瓶;志工實業家志業、事業結合進一步奉獻人群,將回收的寶特瓶重新製成環保織品 (雨衣);慈濟志工穿上這套環保雨衣便能在雨中進行場地規劃,為接引廣大社區民眾做準備,目的是希望讓佛誕節廣為人知,也讓人人知道,慈濟人運用佛陀的教法投入社會去付出。
「感恩佛寶、感恩親恩、感恩眾生,敬田、恩田、悲田三合一,就是一畝大福田。所以浴佛儀式,不是為了傳統,而是要莊嚴又恭敬地表達我們的感恩之意。」在此感恩的月份,希望人人懷抱一顆感恩心、耕耘自己的心田,感懷親恩、行孝及時,也別忘了:人不能離群索居,若能善用父母所賜的身體,做利益人群、報效社會的事,才不會愧對父母養育之恩,這也是行孝的一種方式。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報導
連結:
大愛新聞 台灣慈濟 專業承擔方寸間 向幕後人員致敬
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4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