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2014
Tuesday, 15 April 2014
殺菌防螨除髒汙 來自洗衣精含藥
- Article Details
全台灣每年使用的清潔劑,高達20萬噸,換算下來,等於我們每個人一年會用掉,將近九公斤的清潔劑,而整個市場產值,將近百億。而換來的,是台灣每人每天排放225公升的廢水 可以裝滿一百多個寶特瓶,其中飽含各種我們用過的化學物質。環保團體在洗衣精中,驗出百滅寧、腐絕等環境用藥或農藥,卻沒有相關法規可以管制。洗衣精含藥事件,暴露台灣化學品管理的疏漏,已經是從政府到全民,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
當我們跟著廣告,追求一個乾淨舒適,潔白柔軟、沒有細菌的世界,或許沒有想到,我們可能正在日以繼夜的,汙染珍貴的水資源。
說起來你可能不相信,台灣六成的水汙染,就來自於這些生活汙水,飽含各種化學物質,因為我們每一年,要用掉20萬噸清潔劑;推陳出新的產品,讓市場,商機無限。
我覺得因為有的有螢光劑嘛,那我是比較相信說,這個我用了不錯,那衣服也會覺得有一個,洗過以後,覺得衣服有香味。
街訪:「我比較重視天然的,有沒有添加什麼一些,比較讓我不放心的東西。」
問題是,消費者根本無從分辨,清潔劑的成分,有沒有問題。科技的進步,早已讓我們望塵莫及,而有毒的化學物質,也正等著伺機而入。
台灣德國萊因實驗室經理,張祉祥:「環境賀爾蒙的壬基苯酚,或者是說LAS(十二烷基苯磺酸鈉)這些成分,還有一些像是殺菌劑,有機的汙染,或是說這個生物累積性的這些汙染物。」
市售清潔劑,絕大部份原料都一樣,為了區隔市場,業者添加的東西越來越多。環保團體在去年底,公布一項調查,在部分清潔劑中,可能含有讓人聞之色變的成分。
主婦聯盟執行祕書,陳儒瑋:「裡面就還有加腐絕(Thiabendazole)、加戊二醛(Glutaraldehyde),有百滅寧這種成分,這樣子的所謂農藥跟殺菌劑,其實這個在洗衣精裡面,其實都是不應該出現的一些物品。」
還有其他農業、或是醫療上用到的殺菌劑、消毒劑,在洗衣精裡也都找得到,但標示上,卻往往看不到,學者認為,這幾乎等同放任濫用。
北市立教育大學,環教系副教授黃基森:「一般的藥必須要有至少三種證照,工廠的證照,藥的證照,跟使用的證照,他現在把這些搬到(清潔劑)這個地方,什麼都沒有。」
而洗衣精加藥並非特例,在牙膏、洗碗精裡面,只要宣稱有抗菌功能,大部分都有環境賀爾蒙。
台大公衛所長,蔡詩偉:「它不會告訴你抗菌成分是什麼,我們經驗是,如果是有抗菌成分的洗碗精,大概非常高的比例,都會驗出三氯沙。」
也就是說,即使產品中有致癌物質,也不會明白標示,消費者也無從得知,而這些物質即使含量很低,最終仍無可避免的,會回到環境中,以二手毒藥的方式運作,例如進入我們喝的水裡。
這個九龍出來的那個汙水,它二十四個小時都可以排的,沒有水吃了,檢查三次,你食道癌啦,不行啦。
這部由環保團體拍攝的影片,記錄中國長江的化學汙染,在河水中累積,慢慢毒害居民健康,然而,事態即使如此嚴重,也始終無法以科學確認,其交互產生的毒性與影響。而這次單一的洗衣精含藥事件,也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背後隱含的,是台灣對化學品的管理脫序,動輒三不管,讓風險無所不在。
主婦聯盟前祕書長,黃嘉琳:「台灣事實上在整個化學品的使用上面,事實上是並沒有一個所謂的上位法,或者是一個全面性的管制,你怎麼知道到底有多少用量的,化學藥品,隨著洗劑或是清潔用品,進入河川當中,進入我們的環境當中,還有生物鏈當中呢。
當我們想把衣物洗乾淨,又要同時杜絕小蟲、細菌,或許我們沒有想到,我們很可能正在傷害自己,與環境的健康,而看不見的汙染,也藉此慢慢擴散了出去。
攝影剪輯 謝啟泉 文字撰稿 熊其娟 Read more
非洲國模里西斯 學子海外環保行
- Article Details
位於非洲東部的海島國家 模里西斯(Mauritius),是非洲經濟狀況較好的國家之一,在當地的 模里西斯國際學校(Le Bocage International School),每年都會為高中學生安排一趟海外服務之旅,師生已是第三年拜訪沙登慈濟環保站。
模里西斯國際學校每年安排高中生參與一星期的海外服務課程,在馬來西亞沙登慈濟環保教育站,已經是第三次前來拜訪學習。
領隊老師 娜斯琳:「真的很觸動人心,我相信這群學生心中有了火花。」
學生代表的羅曼,看過志工分享的短片,他開始覺得自己必須有所行動,改變環境。
學生 羅曼:「校園內只有一個大環保箱,我們想建議換成很多小環保桶,放在校園各處,確保沒有環保物會被當垃圾丟棄。」
三十二位同學齊心協力分類資源。從一頭霧水到逐漸上手,同學們也感受到一起付出的樂趣。
學生 羅蜜:「這些塑料的種類,我不知道它們有根據不同數字,來分類及變賣,我以為塑料只是純粹一種而已,這很有趣。」
一顆顆栽下的環保種子,要飄洋過海回國分享,守護共同的地球家園。
蕭雯穎 羅虢驄 馬來西亞報導(2014.04.14) Read more
2014,4/15,輔仁大學通識講座分享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4月15日(二) 10:00~12:00
【地點】輔仁大學 (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Monday, 14 April 2014
國家環境教育獎 蝴蝶效應善循環
- Article Details
國家環境教育獎今年是舉辦第二屆,活動自去年4月起接受參選機構書面資料報名後起跑,並邀請來自學術界五位評審委員們,先經過公正客觀的書面審查、再進行縣市代表初選審查。最後針對各組六家進入決審之入圍者進行實地審查 。今年在台北市初選中,最後與三家上市公司激烈的競爭後被選拔為代表台北市參加全省其他二十二個縣市代表的決選, 經過月前的審查委員團隊實地來訪審查, 入圍民營事業組最後優質的六家之一的大愛感恩科技於4月14日以虔誠感恩的心情,接受主辦單位及評審委員再度蒞臨實地審查,預定選出全國特優的國家環境教育獎。評審委員主席台中教育大學林素華教授表示:「國家環境教育獎目的除了鼓勵企業投入成為環保教育推廣先鋒,同時透過選拔過程中彼此經驗分享、達到共同精進的目的。期待產生善心的『蝴蝶效應』,增加社會善的力量,促進社會祥和與安定。」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吳美麗教授也表示:「此次實地審查,讓入圍決選企業把握有限時間,呈現各自在環境教育之努力投入亮點。」
抱著入選就是受肯定的態度,大愛感恩科技用心準備、歡迎國家環境教育獎評審委員蒞臨實地審查。「相信所有入選企業大家目標一致,亦即在自己專精的領域為社會環教來貢獻、付出。」李鼎銘總經理在致詞時如是表示:「觀摩其他入圍者也多是『寓教於樂』。 證嚴上人曾經開示過『要看一個地區的文明或是生活水準的高低,從垃圾量的多少就可以瞭解。現在的指標已經改為,回收再利用的比率愈高,代表社會愈文明、愈先進。』 證嚴上人自1990年開始推動『用鼓掌雙手做環保』,大愛感恩從創立以來,透過實體通路、虛擬平台,分享教案、產品生命力文案,等各種管道,讓每一件綠色環保產品都能回饋與榮耀在此愛心平台上的每一個參與者。」這個參與者包括環保菩薩、合作夥伴、以及請購的大德們,每個人都是愛心接力的一環。目前的環保再生產品是來自於寶特瓶回收再利用,大愛感恩科技的研發及實業家的發揮專業良能,未來將擴及資源回收場各項可再利用的回收物品,並再回饋社會來完成愛的循環。
評審林耀國委員表示:「此次審查看到大愛感恩科技的簡報善用X-mind (心智圖) 工具的特性說明,更能簡潔有力的點出大愛感恩科技在推動環境教育所發揮的『影響力』。讓委員們看到不論是虛擬網站、甚至未來願景基地,可以感受到大愛感恩科技所發揮實質影響力是非常深遠。令委員們好奇的 『是甚麼力量、怎樣的機制』、或者公司內是否有專門的單位在負責推動環境教育?」
大愛感恩在本質上雖然並非專業教育單位,但是全公司就是一個推動環境教育的任務組織,進入大愛感恩的同仁都有一分推動環保教育的使命感。誠如 證嚴上人靜思語:『人依止在大地之上, 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是本份事也是使命。』因此不論身處哪個部門,每個人除了承擔本職之量化關鍵績效指標 (KPI),同時還承擔推動環保教育的非量化KPI,真正的落實職志合一及回饋社會的心念。經由這五年來累積的推廣經驗,已能規劃出針對不同對象的教材教案,並且不斷持續精進。大愛感恩科技將環保理念付出行動,就是在實踐個人的那一份本分事、實踐對 證嚴上人的承諾、實踐對後代子孫的責任,也是愛惜地球資源,照顧人生資源,實踐真正的環境教育 。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報導
Read more台灣掀起櫻花熱 原生樹種遭犧牲
- Article Details
移動山河系列報導,帶您看到,人類為了開發,像大自然討土地,以為用工程就能更控制大自然,控制國土、山河,但是實際上,超出百年頻率的氣候越來越頻繁,輕易打破工程的強度極限。面對這樣的情況,不論是政府或是個人,都應該化被動為主動,才能將風險降到最低。帶您看到台北市政府,因為坡地面積高達五成五,不只設有全國唯一的坡地管理單位,大地工程處,更將人工邊坡全面列管,定期檢查,及時提醒負責單位做維修,未來的方向則是找出能夠管理自然邊坡的方式,畢竟預防勝於治療,要讓首善之都,安全更提高。
就像健康檢查一樣,記錄身高體重,要檢查一個人工邊坡,長、寬、高,全部都要量個徹底,當然不只這樣,調查當中我們把所有的尺寸,一些可以記錄的東西都先記下來。
台北市大地工程處坡地住宅科長 林士淵:「比較高的擋土牆,以後就是比較有可能發生問題的地方,所以我們在調查的時候,就先把它的尺寸先記錄下來。」
擋土牆本身、還有上下周圍環境,都要檢查,避免掏空發生危險。排水孔不能堵塞,否則水排不出來可能壓力過大而崩壞,一連幾面都只是小狀況,這一個擋土牆,就需要治療。
大地工程技師 楊懋崧:「保護層不足,所以造成它久了生鏽以後膨脹,造成這個混凝土整個剝落,這一塊可能也快剝落,鋼筋已經有鏽蝕的狀況,除鏽完以後再看它是否有斷裂,有斷裂的話可能會把其他附近的先鑿開。」
台北市55%的範圍,都是坡地,對於坡地的重視,不只是成立全國第一個專責單位,更是主動出擊。
台北市大地工程處坡地住宅科長 林士淵:「初步統計台北市的人工邊坡可能有三萬三千個,像這種擋土牆可能有三萬三千個,那我們逐一的建檔,整個這個調查的重要性就是在於,不要讓它有任何發生崩塌或是災害的因素,把那個因素拿掉之後,我想整個坡地的風險就更低了。」
坡地只要沒有被破壞,平常相對較穩定,這也是為什麼第一步先清查人工邊坡和擋土牆。一個一個都會被編上號碼,持續監控、記錄之外,還要給它們身分證。
台北市大地工程處坡地住宅科長 林士淵:「像擋土牆這種東西,它就是為了擋土,我們今天就是為了開發,把一個坡給消陡了之後,我這個保護設施如果沒做好,它就會滑下來,就會崩下來,而且通常這種一下來 規模都滿大的。」
釘上身分證,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讓管理人知道、負起責任,才能及時在擋土牆出現毀壞徵兆時,趕快補強。
台北市大地工程處坡地住宅科長 林士淵:「他們就知道,原來這個擋土牆是我的,原來它已經有一些現象了,那我要趕快去做維護,才不會等到它真的崩了之後,影響自己生命財產,以前的林肯大郡,滑下來之後 造成的影響有多大,擋土牆的災害,當一發生的時候,都是很大規模,而且都直接影響到房子。」
要維護自己的安全,還要搞清楚周遭環境狀況,這套APP,把資訊整合在一起。
台北市大地工程處企劃科長 藍士堯:「白白這一塊,其實就是那塊白白的五指山層,這樣子的話就可以看到這一塊紅色的是順向坡,它的崩塌運動方向可能是朝那個方向,它有用地籍跟門牌的方式做定位,也可以把GPS的功能打開,就可以顯示你現在所在的地點跟位置。」
善用科技工具,即時查詢所在地情況,提升安全保障。其實全台灣,也有類似的防災資訊,災害潛勢地圖,雖然沒辦法直接定位查詢,該有的資訊卻沒有少。
國家災害防救中心組長 張志新:「黃色、粉紅色,斑斑點點這些東西,是什麼呢?可以從左手邊看到,也許對一般民眾,沒辦法去分辨到底什麼是順向坡,什麼是岩屑崩滑,你可以記得一個很簡單,有可能發生坡地災害的地方。」
只是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資訊都是依照現有情況畫出來的,比例尺也較大,買屋、開發時,資訊還是再仔細點好。
國家災害防救中心組長 張志新:「對於這些沒有真正被畫出來的地方 不代表它是完全的安全,如果你用了這張圖,就說好,這個地方沒有地質災害的,我要在這邊蓋房子,我要提醒你,整塊區域裡面,其實都有一點順向坡的災害潛勢在那邊,所以對於你想要在這個地方蓋房子,我會建議你,要好好地去作細部的地質調查。」
人定勝天,不能忽略的卻是,不與天爭職。面對氣候異常,帶來更多災害風險,唯有化被動為主動,才能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文字撰稿 周玲秀
攝影剪輯 余國維 Read more
台北市55%土地 皆為坡地需警戒
- Article Details
移動山河系列報導,帶您看到,人類為了開發,像大自然討土地,以為用工程就能更控制大自然,控制國土、山河,但是實際上,超出百年頻率的氣候越來越頻繁,輕易打破工程的強度極限。面對這樣的情況,不論是政府或是個人,都應該化被動為主動,才能將風險降到最低。帶您看到台北市政府,因為坡地面積高達五成五,不只設有全國唯一的坡地管理單位,大地工程處,更將人工邊坡全面列管,定期檢查,及時提醒負責單位做維修,未來的方向則是找出能夠管理自然邊坡的方式,畢竟預防勝於治療,要讓首善之都,安全更提高。
就像健康檢查一樣,記錄身高體重,要檢查一個人工邊坡,長、寬、高,全部都要量個徹底,當然不只這樣,調查當中我們把所有的尺寸,一些可以記錄的東西都先記下來。
台北市大地工程處坡地住宅科長 林士淵:「比較高的擋土牆,以後就是比較有可能發生問題的地方,所以我們在調查的時候,就先把它的尺寸先記錄下來。」
擋土牆本身、還有上下周圍環境,都要檢查,避免掏空發生危險。排水孔不能堵塞,否則水排不出來可能壓力過大而崩壞,一連幾面都只是小狀況,這一個擋土牆,就需要治療。
大地工程技師 楊懋崧:「保護層不足,所以造成它久了生鏽以後膨脹,造成這個混凝土整個剝落,這一塊可能也快剝落,鋼筋已經有鏽蝕的狀況,除鏽完以後再看它是否有斷裂,有斷裂的話可能會把其他附近的先鑿開。」
台北市55%的範圍,都是坡地,對於坡地的重視,不只是成立全國第一個專責單位,更是主動出擊。
台北市大地工程處坡地住宅科長 林士淵:「初步統計台北市的人工邊坡可能有三萬三千個,像這種擋土牆可能有三萬三千個,那我們逐一的建檔,整個這個調查的重要性就是在於,不要讓它有任何發生崩塌或是災害的因素,把那個因素拿掉之後,我想整個坡地的風險就更低了。」
坡地只要沒有被破壞,平常相對較穩定,這也是為什麼第一步先清查人工邊坡和擋土牆。一個一個都會被編上號碼,持續監控、記錄之外,還要給它們身分證。
台北市大地工程處坡地住宅科長 林士淵:「像擋土牆這種東西,它就是為了擋土,我們今天就是為了開發,把一個坡給消陡了之後,我這個保護設施如果沒做好,它就會滑下來,就會崩下來,而且通常這種一下來 規模都滿大的。」
釘上身分證,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讓管理人知道、負起責任,才能及時在擋土牆出現毀壞徵兆時,趕快補強。
台北市大地工程處坡地住宅科長 林士淵:「他們就知道,原來這個擋土牆是我的,原來它已經有一些現象了,那我要趕快去做維護,才不會等到它真的崩了之後,影響自己生命財產,以前的林肯大郡,滑下來之後 造成的影響有多大,擋土牆的災害,當一發生的時候,都是很大規模,而且都直接影響到房子。」
要維護自己的安全,還要搞清楚周遭環境狀況,這套APP,把資訊整合在一起。
台北市大地工程處企劃科長 藍士堯:「白白這一塊,其實就是那塊白白的五指山層,這樣子的話就可以看到這一塊紅色的是順向坡,它的崩塌運動方向可能是朝那個方向,它有用地籍跟門牌的方式做定位,也可以把GPS的功能打開,就可以顯示你現在所在的地點跟位置。」
善用科技工具,即時查詢所在地情況,提升安全保障。其實全台灣,也有類似的防災資訊,災害潛勢地圖,雖然沒辦法直接定位查詢,該有的資訊卻沒有少。
國家災害防救中心組長 張志新:「黃色、粉紅色,斑斑點點這些東西,是什麼呢?可以從左手邊看到,也許對一般民眾,沒辦法去分辨到底什麼是順向坡,什麼是岩屑崩滑,你可以記得一個很簡單,有可能發生坡地災害的地方。」
只是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資訊都是依照現有情況畫出來的,比例尺也較大,買屋、開發時,資訊還是再仔細點好。
國家災害防救中心組長 張志新:「對於這些沒有真正被畫出來的地方 不代表它是完全的安全,如果你用了這張圖,就說好,這個地方沒有地質災害的,我要在這邊蓋房子,我要提醒你,整塊區域裡面,其實都有一點順向坡的災害潛勢在那邊,所以對於你想要在這個地方蓋房子,我會建議你,要好好地去作細部的地質調查。」
人定勝天,不能忽略的卻是,不與天爭職。面對氣候異常,帶來更多災害風險,唯有化被動為主動,才能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文字撰稿 周玲秀
攝影剪輯 余國維 Read more
慈濟大愛在香港 藍天白雲慰弱勢
- Article Details
香港慈濟志工 梁榮錦:「發願我們持續進行我們香港慈誠隊的(關懷)街友活動,希望將來愛心遍滿香港地區,關懷每一個黑暗的角落。」
香港慈濟人一個拉一個,串起大愛慈悲。在香港繁華的背後,邊緣的角落,約有一千四百位無家可歸的街友,慈濟人從去年開始寒冬送暖,發放物資,儘管是寒冷的夜晚,腳步不停歇,也因此引來年輕人效法學習。
香港慈濟志工 王長堅:「經由十多個,超過十個,已經跟我們做過幾次街友活動,希望這些年輕、新來的菩薩,可以感受到我們慈濟對街友的關懷。」
從2009年開設第一個環保點,慢慢的從點、線、面擴散拓點,成果受到政府的肯定與支持,打造環保點,同時將環保教育化。也在香港美國國際學校散播愛的種子,與學校合作一起推動環保。
香港美國國際學校老師:「希望種子會成長,未來會開花結果。」
法入心,法入行,香港慈濟人將大愛理念散播到每個角落,期望可以帶動更多的會眾,一起加入慈濟的大家庭。
陳千蕙 劉泓志 花蓮報導(2014.04.11) Read more
戶外環保體驗課 國中學子做中學
- Article Details
在新北市新莊的環保志工用心推動下,漸漸讓當地的福營國中校長和老師認同,從三年前開始,每下學期,都會安排七年級學生,來到慈濟福營環保站,實際體驗回收分類。有同學第一次來,就被環保站裡的味道嚇到,但看到志工爺爺奶奶一樣認真在做回收,就告訴自己,以後吃完的東西,一定要好好清洗,才不會造成後端的困擾。
低著頭,專注撕著回收紙,首趟戶外環保體驗課,這還算簡單。
志工現場教學,學生將瓶罐、塑膠、紙類,做初步分類。眼前一大袋,剛收集回來的資源,應有盡有,味道,更是撲鼻而來。
福營國中學生 李俊衡:「感覺很臭,所以我覺得,以後如果要丟奶製品的話,可以先沖乾淨,或者是用水給它稍微搖一下,然後喝掉,這樣就不會造成他們的困擾。」
福營國中學生 林宸君:「來到這邊才知道,原來塑膠是千年老妖。」
小小環保站,濃縮了人類生活習慣,親身動手做,孩子感受特別深。
福營國中衛生組長 蔡心怡:「我會請他們問說,寶特瓶可以放在什麼位置,他們說,寶特瓶也可以,放在老鷹的位置嗎?不行。」
體驗,結合分享單,串聯出垃圾和生態破壞的省思。老師的設計,看得見背後用心。
福營國中導師 張晴心:「其實孩子有時候還是會偷懶,就想說,要洗有點麻煩,有時候老師沒看到,他就會偷偷丟到垃圾桶。」
福營國中衛生組長 蔡心怡:「他(學生)跟我說,老師,我買一瓶礦泉水十秒鐘就結束了,可是我拆這個寶特瓶,要花三分鐘耶,他(學生)後來才知道,原來,整個回收工作,不是單純我們想像的,丟到回收籃就結束了。」
三年來,校方肯定,環保志工認真傳授,期待從小扎根,清淨在源頭,惜福愛物的生活好習慣。
蕭志傑 倪子凡 台北報導(2014.04.11)Read more
2014,4/14,松山慈少班課務團隊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4月14日(一) 14:00~15: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Read more
馬助林亞成Care recipient Lim Ah Ba
- Article Details
In Malaysia’s Perlis State lives Tzu Chi care recipient Lim Ah Ba. Lim’s family suffered from financial difficulties after his retirement seven years ago. Thankfully Tzu Chi volunteers were there to help and to reciprocate, Lim decided to join the volunteers’ ranks himself.
馬來西亞玻璃市州有一位慈濟照顧戶林亞成,退休後家中失去經濟來源,幸好慈濟志工及時送來補助,林亞成想回報志工的幫助,決定加入做環保的行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