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2014

Friday, 17 January 2014

嘉義減碳生態區 環保教育啟心智

圖說: 「環保再利用-綠生活特展」工作人員詳細為十方大德介紹慈悲科技賑災物資。(攝影者: 沈秉昂)一罐瓶裝水、一個塑膠袋,帶給人們便利,但卻也留下了環境問題,從設計的開端就加入「從搖籃到搖籃」的思維,許多物品是重複使用與再生利用。由嘉義縣環境保護局主辦的「環保再利用-綠生活特展」於1月11日開始於嘉義縣環保局「嘉減碳環保生態園區」展出,將讓民眾體驗環保回收再利用對環境及生活的重要性,培養珍惜資源、環保回收的觀念和綠色生活的態度。在環保實踐不遺餘力的大愛感恩科技,也受主辦單位熱情邀約,參與這各有意義的綠色嘉年華,也讓大愛感恩科技的足跡更深入到台灣的每一個鄉鎮角落。

最近天災頻繁,除了去年底的海燕颱風重創菲律賓獨魯萬外,近日北美洲更受到暴風雪的襲擊,氣溫屢創記錄,已來到零下50度,不僅僅造成多人失去生命,更讓許多人被迫離開家園。有鑒於此,大愛感恩科技此次展出以慈悲科技的賑災環保科技產品為主,讓會眾們了解到哪裡有災難,哪裡就有藍天白雲的慈濟志工挺進災區、賑濟災民更在旁陪伴與膚慰。趁著假日,許多家長們帶著家中的小朋友一起參與 活動,讓小朋友們深刻體會環保的重要性,並希望透過活動,邀請參與民眾在生活中做好環境保護的動作,一起學習成長,為地球節能減碳。

圖說:小小的空間,大大的效益。大愛感恩科技此次展出以慈悲科技的賑災物資為主,讓會眾們了解到平常在電視上所看到的賑災毛毯,其實是用人們隨手丟棄的寶特瓶再製成,其品質精緻、觸感柔細且蘊含大愛的溫暖。(攝影者: 沈秉昂)當參訪大德們經過大愛感恩科技展示區時,都很好奇一個寶特瓶怎麼可能做成毯子、披肩、圍巾,且品質精緻、觸感柔細且蘊含大愛的溫暖。參訪者對慈悲科技的研發、應用與背後的環保人文精神感到佩服。看到了以文字圖說解釋寶特瓶的來源,環保菩薩將寶特瓶整理→去瓶蓋→去瓶環→依顏色分類,一步步確實做好「清淨在源頭」,有小朋友有感而發的說:「那我以後會記得要把寶特瓶跟瓶蓋分開回收」但慈濟志工們也藉此機會教育回答孩子:「大愛感恩科技在大愛台的公益廣告有一 slogan ”回收好,不要用最好 ”。」溫馨啟發孩子力行清靜在源頭及環保的心智,讓志工們覺得辛苦 (幸福) 也值得。

當今地球天災頻繁,各國皆出現異常現象,環保意識逐漸抬頭。人們用之於地球,取之於地球,當地球原本給予人類如此美好的環境,但人類卻自己破壞它。誠如  證嚴法師慈示:「人依止於大地之上,為地球盡一分心,是本分事也是使命。」相信愛護地球是每個人的責任,也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事。「環保再利用-綠生活特展」從1月11日起至1月25日止,連續展出15天,從中不僅僅可以學到正確的環保觀念,也學會正確做好資源回收再利用,讓大家一起認識真正的環保產品與作為,創造永續的美好環境。

大愛感恩科技 何思霈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嘉義減碳生態區 環保教育啟心智

圖說: 「環保再利用-綠生活特展」工作人員詳細為十方大德介紹慈悲科技賑災物資。(攝影者: 沈秉昂)一罐瓶裝水、一個塑膠袋,帶給人們便利,但卻也留下了環境問題,從設計的開端就加入「從搖籃到搖籃」的思維,許多物品是重複使用與再生利用。由嘉義縣環境保護局主辦的「環保再利用-綠生活特展」於1月11日開始於嘉義縣環保局「嘉減碳環保生態園區」展出,將讓民眾體驗環保回收再利用對環境及生活的重要性,培養珍惜資源、環保回收的觀念和綠色生活的態度。在環保實踐不遺餘力的大愛感恩科技,也受主辦單位熱情邀約,參與這各有意義的綠色嘉年華,也讓大愛感恩科技的足跡更深入到台灣的每一個鄉鎮角落。

最近天災頻繁,除了去年底的海燕颱風重創菲律賓獨魯萬外,近日北美洲更受到暴風雪的襲擊,氣溫屢創記錄,已來到零下50度,不僅僅造成多人失去生命,更讓許多人被迫離開家園。有鑒於此,大愛感恩科技此次展出以慈悲科技的賑災環保科技產品為主,讓會眾們了解到哪裡有災難,哪裡就有藍天白雲的慈濟志工挺進災區、賑濟災民更在旁陪伴與膚慰。趁著假日,許多家長們帶著家中的小朋友一起參與 活動,讓小朋友們深刻體會環保的重要性,並希望透過活動,邀請參與民眾在生活中做好環境保護的動作,一起學習成長,為地球節能減碳。

圖說:小小的空間,大大的效益。大愛感恩科技此次展出以慈悲科技的賑災物資為主,讓會眾們了解到平常在電視上所看到的賑災毛毯,其實是用人們隨手丟棄的寶特瓶再製成,其品質精緻、觸感柔細且蘊含大愛的溫暖。(攝影者: 沈秉昂)當參訪大德們經過大愛感恩科技展示區時,都很好奇一個寶特瓶怎麼可能做成毯子、披肩、圍巾,且品質精緻、觸感柔細且蘊含大愛的溫暖。參訪者對慈悲科技的研發、應用與背後的環保人文精神感到佩服。看到了以文字圖說解釋寶特瓶的來源,環保菩薩將寶特瓶整理→去瓶蓋→去瓶環→依顏色分類,一步步確實做好「清淨在源頭」,有小朋友有感而發的說:「那我以後會記得要把寶特瓶跟瓶蓋分開回收」但慈濟志工們也藉此機會教育回答孩子:「大愛感恩科技在大愛台的公益廣告有一 slogan ”回收好,不要用最好 ”。」溫馨啟發孩子力行清靜在源頭及環保的心智,讓志工們覺得辛苦 (幸福) 也值得。

當今地球天災頻繁,各國皆出現異常現象,環保意識逐漸抬頭。人們用之於地球,取之於地球,當地球原本給予人類如此美好的環境,但人類卻自己破壞它。誠如  證嚴法師慈示:「人依止於大地之上,為地球盡一分心,是本分事也是使命。」相信愛護地球是每個人的責任,也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事。「環保再利用-綠生活特展」從1月11日起至1月25日止,連續展出15天,從中不僅僅可以學到正確的環保觀念,也學會正確做好資源回收再利用,讓大家一起認識真正的環保產品與作為,創造永續的美好環境。

大愛感恩科技 何思霈 台北報導

Read more

足球員穿環保衣 ”大愛感恩”出品

圖說: 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布蘭普頓市,有十多所的中小學聯合舉辦生態校園活動,主要是要將環保觀念帶進學校。慈濟志工受邀參與,帶了用回收的寶特瓶做成的衣物,同時透過國際新聞,讓他們了解這些回收的寶特瓶,除了有再利用的價值,製成的毛毯,還常化為賑災的愛心。(照片轉載自大愛電視台)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布蘭普頓市,有十多所的中小學聯合舉辦生態校園活動,主要是要將環保觀念帶進學校。慈濟志工受邀參與,帶了用回收的寶特瓶做成的衣物,同時透過國際新聞,讓他們了解這些回收的寶特瓶,除了有再利用的價值,製成的毛毯,還常化為賑災的愛心。

二零一零年的世界盃足球賽,九個國家的球員穿上了環保球衣,讓提供紡織原料的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成為矚目焦點。慈濟志工受邀參與布蘭普頓市(Brampton)中小學,聯合辦的生態校園活動,分享了球衣的材料,來自回收的寶特瓶,勾起了老師們的好奇心。

高中老師 羅伯特:「我覺得這些物品的材質很好,而它們只是用很簡單的、回收的寶特瓶製成,非常的柔軟,感覺很棒,使用起來的意義很不一樣。」

中小學的老師代表、學生代表,親手觸感了回收的寶特瓶做成的衣物。志工也告訴大家這些衣物,除了回收再利用的價值,在慈濟的國際賑災上,毛毯也常化作助人的愛心。

高中老師 絲妮:「志工說他們也捐這些物品,像是這樣的毛毯送給菲律賓災民,而這些愛心的後盾,都是靠志工做回收分類,我覺得很不可思議,我將會把這樣的經驗帶回校園跟學生們分享。」

在西多倫多聯絡處,志工們為新春祈福會,練習手語(無量義經)傳法。為了培養默契,平常大家會聚在一起研讀經文,而慈濟人、利益眾生的精神,也從經文裡的字字句句有所體悟。

張楊超 鍾弼超 真善美志工-加拿大報導 (2014.01.11)

轉載自大愛新聞:   足球員穿環保衣 ”大愛感恩”出品

Read more

浙江蘭溪環保Recyling program flourishing


In China, Tzu Chi volunteer Huang Xueyun(黃雪雲) from Yiwu(義烏) was the first to promote recycling in Lanxi(蘭溪) of Zhejiang(浙江) Province. Later, Lanxi(蘭溪) No.3 High School even provided a venue which allowed recycling work to flourish here, successfully inspiring many local residents. Let`s take a look. Read more

Thursday, 16 January 2014

莘莘學子產經學 蘊含環保饗人文

圖說:亞東技術學院行銷與流通管理學系師生一行50人於12月26日至大愛感恩科技進行參訪。大愛感恩科技的執行董事 李鼎銘師伯也同步與同學進行問答交流,讓同學更能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經營理念以及環保人文。(攝影者:蔡知穎)亞東技術學院行銷與流通管理學系師生一行50人及東吳經濟系師生一行九人於去年12月至剛開幕啟用的大愛感恩科技低碳人文概念館進行參訪,除了認識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織品,亦暸解到大愛感恩科技所蘊含的環保人文滋味。為讓同學們可以深入瞭解大愛感恩科技的緣起、經營理念等,除了透過虞珊明師兄簡報分享外,大愛感恩科技的執行董事 李鼎銘師兄也同步與同學進行問答交流,讓同學更能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經營理念以及環保人文精神。對談過程中,亞東技術學院的劉侑儒同學請教到關於社會企業責任以及大愛感恩的原料取得的問題,鼎銘師伯也一一就創新技術、環保教育與人文關懷等多元面向深入回覆與啟發學子們。一場場產業經濟參訪課程轉而變成豐富多元的一場環保人文饗宴。


劉同學聽完表示,除了敬佩大愛感恩科技在推動環保的不遺餘力之外,更表示除了自己在生活中落實環保外,更應該發揮行動力,邀請更多人一起來投入,做到惜福愛物不浪費、舉手之勞作環保,培養低碳節能的”心”生活。亞東技術學院的系主任林致祥教授分享:期待藉由參訪的過程中,讓同學更能理解社會企業責任的重要性,讓同學能更深刻的反思其意義。之前在電視上也有看到慈濟志工去菲律賓賑災,看到慈濟的社會人文與關懷,「說好話、做好事、做好人」,從小小愛心慢慢累積,把愛傳遞到世界每個角落。

圖說: 一堂產業經濟參訪課程變成豐富多元的一場環保人文饗宴。鼎銘師伯以大愛狗靜思語環保書籤與各位結緣,鼓勵各位學子像大愛狗一樣推廣環保,回去跟週遭親朋好友分享,以掘井人做期許,期望每一個人都是一顆菩提種子、善的種子,讓愛心無遠弗屆。(攝影者: 蔡知穎)稍早另一場對東吳經濟學子的分享,除了讓在場同學對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硬體和軟體有了初步的認識,並了解到公司理念和未來展望。現場亦安排大愛感恩科技執董 李鼎銘師伯與同學問題Q&A激盪,同樣東吳大學出身的 鼎銘師伯幽默開場並與同學熱烈互動,東吳經濟學生 鄔希瑀同學和 林虹均同學分別就公司經營的困難點、產品定位、行銷模式和優勢做提問, 鼎銘師伯則就資源生活教育、研發關鍵技術和大愛感恩低碳環保人文三層面一一給予實質的解答,並期勉同學: 只要你要做,這世界就會因你而改變,環保不是理想而是要落實在生活當中。會後, 鼎銘師伯更以大愛感恩吉祥物內涵 證嚴上人靜思語環保再生書籤與學子們結緣,鼓勵各位同學像大愛狗一樣推廣環保,回去跟週遭親朋好友分享,以掘井人做期許,期望每一個人都是一顆菩提種子、善的種子,讓愛心無遠弗屆。

林復東老師則希望這次參訪能帶動更多環保的種子灑播出去,雖然有很大群的環保菩薩默默在做事,只要有接觸過的人都會感恩與感動並觸發行動力。現在這些學生關心的是產業經濟,如何運用正常的行銷方式,讓人人都知道說大愛感恩科技這一個好的企業,將「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核心價值展現出來。台灣地狹人稠,愛心密度最大,許多人默默付出,不分地區、不分你我、不分宗教,感動了中國、日本和菲律賓國家的人,大愛感恩科技正是這樣一個愛心平台,讓每個人都能發揮良能與愛。

大愛感恩科技 柯佳欣、黃歆瑜 台北報導

Read more

莘莘學子產經學 蘊含環保饗人文

圖說:亞東技術學院行銷與流通管理學系師生一行50人於12月26日至大愛感恩科技進行參訪。大愛感恩科技的執行董事 李鼎銘師伯也同步與同學進行問答交流,讓同學更能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經營理念以及環保人文。(攝影者:蔡知穎)亞東技術學院行銷與流通管理學系師生一行50人及東吳經濟系師生一行九人於去年12月至剛開幕啟用的大愛感恩科技低碳人文概念館進行參訪,除了認識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織品,亦暸解到大愛感恩科技所蘊含的環保人文滋味。為讓同學們可以深入瞭解大愛感恩科技的緣起、經營理念等,除了透過虞珊明師兄簡報分享外,大愛感恩科技的執行董事 李鼎銘師兄也同步與同學進行問答交流,讓同學更能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經營理念以及環保人文精神。對談過程中,亞東技術學院的劉侑儒同學請教到關於社會企業責任以及大愛感恩的原料取得的問題,鼎銘師伯也一一就創新技術、環保教育與人文關懷等多元面向深入回覆與啟發學子們。一場場產業經濟參訪課程轉而變成豐富多元的一場環保人文饗宴。


劉同學聽完表示,除了敬佩大愛感恩科技在推動環保的不遺餘力之外,更表示除了自己在生活中落實環保外,更應該發揮行動力,邀請更多人一起來投入,做到惜福愛物不浪費、舉手之勞作環保,培養低碳節能的”心”生活。亞東技術學院的系主任林致祥教授分享:期待藉由參訪的過程中,讓同學更能理解社會企業責任的重要性,讓同學能更深刻的反思其意義。之前在電視上也有看到慈濟志工去菲律賓賑災,看到慈濟的社會人文與關懷,「說好話、做好事、做好人」,從小小愛心慢慢累積,把愛傳遞到世界每個角落。

圖說: 一堂產業經濟參訪課程變成豐富多元的一場環保人文饗宴。鼎銘師伯以大愛狗靜思語環保書籤與各位結緣,鼓勵各位學子像大愛狗一樣推廣環保,回去跟週遭親朋好友分享,以掘井人做期許,期望每一個人都是一顆菩提種子、善的種子,讓愛心無遠弗屆。(攝影者: 蔡知穎)稍早另一場對東吳經濟學子的分享,除了讓在場同學對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硬體和軟體有了初步的認識,並了解到公司理念和未來展望。現場亦安排大愛感恩科技執董 李鼎銘師伯與同學問題Q&A激盪,同樣東吳大學出身的 鼎銘師伯幽默開場並與同學熱烈互動,東吳經濟學生 鄔希瑀同學和 林虹均同學分別就公司經營的困難點、產品定位、行銷模式和優勢做提問, 鼎銘師伯則就資源生活教育、研發關鍵技術和大愛感恩低碳環保人文三層面一一給予實質的解答,並期勉同學: 只要你要做,這世界就會因你而改變,環保不是理想而是要落實在生活當中。會後, 鼎銘師伯更以大愛感恩吉祥物內涵 證嚴上人靜思語環保再生書籤與學子們結緣,鼓勵各位同學像大愛狗一樣推廣環保,回去跟週遭親朋好友分享,以掘井人做期許,期望每一個人都是一顆菩提種子、善的種子,讓愛心無遠弗屆。

林復東老師則希望這次參訪能帶動更多環保的種子灑播出去,雖然有很大群的環保菩薩默默在做事,只要有接觸過的人都會感恩與感動並觸發行動力。現在這些學生關心的是產業經濟,如何運用正常的行銷方式,讓人人都知道說大愛感恩科技這一個好的企業,將「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核心價值展現出來。台灣地狹人稠,愛心密度最大,許多人默默付出,不分地區、不分你我、不分宗教,感動了中國、日本和菲律賓國家的人,大愛感恩科技正是這樣一個愛心平台,讓每個人都能發揮良能與愛。

大愛感恩科技 柯佳欣、黃歆瑜 台北報導

Read more

環保巧藝志工聚 歲末感恩致心意

圖說:證嚴上人常說:「天下事,一個人做不完。」慈濟就是集合大家的小力量,成就大因緣的美善團體。當在遙遠一端的受災民眾,收到溫暖的灰色環保賑災毛毯,就能感受到來自台灣慈濟的大愛,這就是內湖區志工一直以來持有的心念,才能安住並守在志業崗位上付出。(攝影者:慈濟內湖區人文真善美團隊志工) 年逢歲末,全省各區紛紛舉辦感恩茶會、歲末圍爐等,希望透過年度共聚能互道感恩、彼此祝福,不分師兄師/姊共同帶著期待與欣喜的心情「回娘家」。2013年慈濟內湖區志工感恩會,12月中舉行於慈濟內湖聯絡處佛堂,當天有近400位志工菩薩家人參與,如同十方菩薩雲來集成善的共聚,福田志工、環保志工、巧藝坊、香積志工、景觀志工、教育志工、惜福屋志工、靜思文化志工、人文真善美志工、醫院志工,這般大愛與和善即是『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 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不分日落日出,當天更有藍天白雲的陪伴參與,確實有讓大愛在內湖園區亮起來的感受!  
 
當天大愛感恩科技執董李鼎銘師兄把握短暫十分鐘的分享,代表大愛感恩科技全體同仁與在場所有內湖區志工菩薩,表達誠摯的感恩之意。曾有一位環保老菩分享道:「大愛感恩科技讓我們做環保的人非常感恩,因為讓我們穿上的大愛環保衫,心想只要有像這樣“綠色菩提葉“的記號 (DA.AI logo),說不定其中就一個寶特瓶是我們撿的,真的很感恩也很感動!」

圖說:進入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實是進入一門物命體驗課程,用完即丟的寶特瓶經過細心且系統的標準作業流程分類,年長的環保老菩薩們不惜寒暑,用愛心與耐心將每個瓶蓋與瓶環拆解,讓它們得以重生進入物命循環再生之旅。台灣雖小,但是環保及愛心密度最大,感恩全台無數的環保菩薩無私奉獻,讓環保織品重現綠意。(攝影者:慈濟人文真善美團隊志工) 內湖巧藝坊多年來在月鶯師姊常期投入及帶動下廣邀志工菩薩共植福田,結合各地原本具有各種紡織工藝專長的志工也在此發揮良能,因此這群志工也逐漸地被稱之「巧藝志工」,堪能稱為『巧奪天工.藝鳴驚人』的無私奉獻與良能付出,尤其是聞名全球的環保毛毯都是出自內湖巧藝坊志工們的巧手喔 ! 透過蕙心巧手的團隊,感恩有每一位皆為DA.AI環保品牌的人文典範,讓環保理念深植人心,共同攜手守護我們的地球。

感恩會當天結束,志工菩薩家人對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產品極為讚賞,再次證實與肯定,環保並非夢想且能落實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大愛感恩科技積極研發「賑災、備災」主力產品,名為慈悲科技,也就是結合大愛感恩科技的核心價值「愛心、科技、環保、人文」,做為慈濟行善濟世、弘法行願的補給後盾。

大愛感恩科技 林慧萍 台北報導

Read more

三峽淨山 Cleaning up the mountain


Back in Taiwan; on January 4th, in New Taipei City, over 400 Tzu Chi volunteers from various districts gathered at Sanxia`s Changshou Mountain, to give the mountain trails a thorough clean up.

回到臺灣,一月四日,新北市來自不同地區,四百多位慈濟人,齊聚三峽長壽山,進行淨山活動。

Read more

一生無量發大心 見證美善愛循環

圖說:前交通部長且現在為慈濟全職志工的 蔡堆師兄(中)與大愛感恩董事長 黃華德師兄(右)、執董 李鼎銘師兄(左)於分享後合影留念。(攝影者:蔡知穎)大愛感恩科技員工人文講座,本週 (13日)邀請到前交通部長、卸任後投身慈濟全職志工的蔡堆師兄,與大家分享他個人體驗,見證【美善循環 一生無量】,蔡堆師兄笑稱自己是從數電線桿開始,1969年開始歷經交通部電信局基層員工、工程師、電信總局副局長,民航局長、交通部次長/部長,而現在他最愛的還是當「慈濟志工」。

蔡堆師兄回憶起當初與慈濟的因緣,還記得在民航局長任內,國內發生了狀況慘烈的「大園空難」,災難發生在晚間,沒多久已有上百名慈濟志工在現場,協助政府處理災變、並給予家屬溫暖的陪伴。因為受難家屬的心受到慈濟人的膚慰,相較於國外空難事件,讓後續航空公司與家屬間的求償理賠能出乎意外順利進行。另外,在他部長任內,有一起大陸旅遊團在南投發生遊覽車重大車禍,事件發生當下,領隊及團員們都非常激動,對著媒體及電視大聲咆哮要求賠償;但經過慈濟志工的細心陪伴,一星期後第一批輕傷的團員要回去前,領隊竟跪下來感恩所有台灣人民及慈濟志工的付出。第二星期,另一位傷者表示: 「個人從未經歷過這樣的愛心,願將補償金全數捐給慈濟來幫助更需要的人,並發願將愛的運作方式帶回大陸傳承下去。」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員工人文講座,蔡堆師兄與同仁們分享他個人體驗,見證【美善循環 一生無量】。(攝影者:蔡知穎)同樣善的循環也發生在國外救災上,蔡堆師兄在交通部長任內,發揮良能,與航空業/海運業等居中協調,給予慈濟許多賑災物資運送方面的協助,也因為慈濟人以愛開啟善念,影響了更多國家,例如澳洲布里斯本、紐西蘭到海地、日本等,其他受惠的國家航空業也主動承擔幫忙,讓蔡師兄感受很多。蔡堆師兄也以「願折貢高驕慢幢、持戒忍辱恭自謙」與大家勉勵、莫忘當初加入慈濟的因緣,啟示同仁們:「時間及無常不等人,生活總會充滿著考驗,希望大家把握因緣去緜延這份愛與善的循環!」

大愛感恩科技 蔡知穎 台北報導

Read more

一生無量發大心 見證美善愛循環

圖說:前交通部長且現在為慈濟全職志工的 蔡堆師兄(中)與大愛感恩董事長 黃華德師兄(右)、執董 李鼎銘師兄(左)於分享後合影留念。(攝影者:蔡知穎)大愛感恩科技員工人文講座,本週 (13日)邀請到前交通部長、卸任後投身慈濟全職志工的蔡堆師兄,與大家分享他個人體驗,見證【美善循環 一生無量】,蔡堆師兄笑稱自己是從數電線桿開始,1969年開始歷經交通部電信局基層員工、工程師、電信總局副局長,民航局長、交通部次長/部長,而現在他最愛的還是當「慈濟志工」。

蔡堆師兄回憶起當初與慈濟的因緣,還記得在民航局長任內,國內發生了狀況慘烈的「大園空難」,災難發生在晚間,沒多久已有上百名慈濟志工在現場,協助政府處理災變、並給予家屬溫暖的陪伴。因為受難家屬的心受到慈濟人的膚慰,相較於國外空難事件,讓後續航空公司與家屬間的求償理賠能出乎意外順利進行。另外,在他部長任內,有一起大陸旅遊團在南投發生遊覽車重大車禍,事件發生當下,領隊及團員們都非常激動,對著媒體及電視大聲咆哮要求賠償;但經過慈濟志工的細心陪伴,一星期後第一批輕傷的團員要回去前,領隊竟跪下來感恩所有台灣人民及慈濟志工的付出。第二星期,另一位傷者表示: 「個人從未經歷過這樣的愛心,願將補償金全數捐給慈濟來幫助更需要的人,並發願將愛的運作方式帶回大陸傳承下去。」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員工人文講座,蔡堆師兄與同仁們分享他個人體驗,見證【美善循環 一生無量】。(攝影者:蔡知穎)同樣善的循環也發生在國外救災上,蔡堆師兄在交通部長任內,發揮良能,與航空業/海運業等居中協調,給予慈濟許多賑災物資運送方面的協助,也因為慈濟人以愛開啟善念,影響了更多國家,例如澳洲布里斯本、紐西蘭到海地、日本等,其他受惠的國家航空業也主動承擔幫忙,讓蔡師兄感受很多。蔡堆師兄也以「願折貢高驕慢幢、持戒忍辱恭自謙」與大家勉勵、莫忘當初加入慈濟的因緣,啟示同仁們:「時間及無常不等人,生活總會充滿著考驗,希望大家把握因緣去緜延這份愛與善的循環!」

大愛感恩科技 蔡知穎 台北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