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海洋.森林的味道? 多為人工香料

  • 列印


我們生活中充滿各種香氛,但是大家對它們的了解卻只有好不好聞,其它都不太清楚,究竟這些香味到底安不安全呢?我們特別找了精油、香水、芳香噴霧和香氛袋,送給檢驗單位,看看宣稱天然的,到底天不天然,而好聞的味道,到底好不好、安不安全。

在市面上很容易就能買到這些,不太貴的小小享受。

記者 周玲秀:「我們買了市面上這麼多的香氛產品、強調的都是自然的香味、包括玫瑰、森林、海洋、不過這些東西大家買回家之後、會放在家裡長時間、近距離地接觸、成分到底自不自然、安不安全、可不能空口說白話。」

採買的二十件商品中,再隨機抽驗十件,等待整整七個工作天,答案揭曉。

氣體、液體樣本五件當中,竟然就有四件驗出有機溶劑,這一件乙醇高達每公斤5654ppm,這一件 對-異丙基甲苯高達312ppm,還有這一件加了丙酮;五件固體樣本中,也有一件驗出乙醇。毒物科專家警告,這可是健康風險。

長庚醫院腎臟暨毒物科醫師 顏宗海:「它那化學物質不斷在釋放出來、有可能我們一直吸到那東西、暴露在這種高濃度的有機溶劑、輕微的話也許是頭痛、容易疲勞、全身不舒服、注意力不集中、嚴重的話、可能會意識不清楚、抽搐、甚至會昏迷等等。」

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用品,竟然暗藏風險,怎麼會這樣。

長庚醫院腎臟暨毒物科醫師 顏宗海:「我們比較擔心說、不管香氛袋或者室內的芳香劑、我們的主管機關、並沒有對於(這些產品)有機溶劑的量做一個管制、所以變成說其實業者他並沒有違法。」

雖說無法可管,但七月一號上路的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針對公眾使用的公共場所,列管空氣中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其中列出12種有機溶劑,濃度也都考慮民眾會在公共場所待的時間而規定。

環保署空氣品質保護處及噪音管制處長 謝燕儒:「對於揮發性有機物我們特別重視、我們覺得還是要讓空氣產生對流通風、這樣比較好、減少在密閉環境裡面充滿太多化學物質。」

待在自家的時間比公共場所更長,應該更要小心。好吧,那如果我們用些天然的,會不會比較好呢?我們跟周邊親友收集精油,也出擊採買。

八隻精油,有專櫃商品、直銷通路產品、和來自夜市的商品。老師把樣本抽取出來,再稀釋,混合之後就可以送上儀器,等待結果出爐。

弘光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王曉芬:「我們就可以發現說、它這一支精油裡面、含量最高的竟然是人工麝香的成分、而不是精油的成分、所以我們就可以去判定說、它其實並不是所謂的純精油、而是所謂的人工合成、調製出來的精油。」

我們的檢測樣本當中,居然只有一支精油是純天然精油,售價最貴。其他都有人工痕跡,不能說是純精油,甚至根本是化學物質調出來的。難道這代表,便宜沒好貨,貴就有保障嗎?這可不一定。

弘光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王曉芬:「老實說、我們實驗室有檢測過市售三四百隻精油、(人工調合油)比例還滿高的、但是一般消費者沒辦法去判斷、你也感受不出來、我們也曾經把調合過的精油跟純精油、給芳療師聞、那事實上是聞不出來的。」

用高價卻買到人工調和的便宜油,吃了悶虧還算事小,王老師過去更曾驗出添加有害物質或致癌物的精油,消費者的信賴換來健康傷害。

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 吳家誠:「因為我們每人每天呼吸進來的空氣大概12到15公斤、如果說你持續讓空氣不乾淨、很多不好的物質進來、濃度又相當高、你又在那不好的環境裡待了很長的時間、那個比喝到不好、大量有毒的水、甚至不好的食物、都還要來得嚴重。」

只是說到底,檢驗終究只能是管理上最末端的做法,一般消費者也很難把商品都拿去驗驗看。雖然這些香氛用品,不是民生必需品,卻實實在在滲透我們生活周遭,政府單位該怎麼把關?螺絲可得上緊才好。

採訪撰稿 周玲秀
攝影剪輯 余國維 蕭于傑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