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毛毯的溫暖 啟發實踐的力量

  • 列印
Multithumb found errors on this page:

There was a problem loading image http://tcit.tzuchi.net/community/NTN08/2/5FFA45002C5533F44825796F00594C90/s201112240014346.JPG
There was a problem loading image http://tcit.tzuchi.net/community/NTN08/2/5FFA45002C5533F44825796F00594C90/s201112240024401.JPG
There was a problem loading image http://tcit.tzuchi.net/community/NTN08/2/5FFA45002C5533F44825796F00594C90/s201112240034506.JPG
There was a problem loading image http://tcit.tzuchi.net/community/NTN08/2/5FFA45002C5533F44825796F00594C90/s201112240044518.JPG
There was a problem loading image http://tcit.tzuchi.net/community/NTN08/2/5FFA45002C5533F44825796F00594C90/s201112240054603.JPG
慈濟志工吳月鶯將毛毯披在Michelle身上,戴上帽子做了示範時。Michelle(右)說:「真的很舒服,又輕又暖和。」[攝影者:黃士謀]
「哇!這條圍巾是用環保回收寶特瓶做的嗎?真漂亮!我要多帶一條送給朋友。」「你看這頂帽子後面有燈喔!」「這可以拿去參加派對!」

十二位來自香港的年輕社會企業家,於12月23日參訪慈濟內湖聯絡處。臨走之前,在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展示間,見到陳列的精緻產品,忍不住驚呼起來,你一言、我一語地交談著。很難相信利用環保回收物,可以設計出充滿時尚感的生活用品。

◎產品背後 慈悲溫暖的心

這群年輕人的臺灣領隊劉翔頎表示,當初安排行程時,就極力推薦慈濟的環保站為必要行程。希望他們回到香港,可以做更多善的傳播;這十二位年輕人來自不同工作領域,有銀行界、社會教育、公司行號、學生……

透過慈濟志工的解說,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不只是產品,它可以救很多人的性命。毛毯不只是毛毯,當巧藝坊的慈濟志工吳月鶯,將毛毯披在Michelle身上,戴上帽子做了示範時。Michelle說:「真的很舒服,又輕又暖和。」吳月鶯卻說:「因為她披的是愛心。」而整個製造過程,也都是環保無污染的,甚至於全部由志工完成。

Michelle感受到這份溫暖是無國界的,內心湧起滿滿的感動。慈善的理念感染了她,見到慈濟人遍布全球的善行,她說:「這就像是用生命影響生命吧。」兩個月後,她的咖啡店即將開張,她認為,可以在店裡送出愛心咖啡,來實踐這樣的理念,這就是社會企業可以做的事情。

而由花蓮靜思精舍師父研發的香積飯,則是證嚴上人不忍受災者領了白米,卻因為身處災區,無法煮飯;希望能有一種食物,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才研發出來的。

慈濟志工陳雪如為大家介紹香積飯,談到香積飯裡面有上人的慈悲。慈濟人將香積飯用在賑災、急難、家庭與大型活動,旨在提倡節能減碳、少欲知足。當在品嚐香積飯時,仔細思考,背後有很多人的用心之後,嘴裡除了飯香,更有道香、法香,也體會出德香在其中。因為裡頭多了人的溫度與膚慰,安了受災者的心。

◎找回儉約 清淨在源頭

來自香港的姜必楷,目前在香港就讀商科,非常感動與驚訝:「原來有這麼多人,這麼有善心,一起做這麼多不同的慈善事業,這在華人世界少有。」第一次來台灣的他,希望未來在工作之餘,可以將更多時間用在幫助其他人,一如慈濟志工所做所為。

過去的姜必楷,生活中也很注重環保簡約,近年來因為忙碌,鬆懈許多;這一趟參訪喚醒他,重新將過去的習慣帶回到生活中,進而影響身邊的人。

杜子中也是香港人,原本對環保就很有興趣。他認為廢物利用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稍早前,聽慈濟志工張家慈說:「垃圾放對地方是資源,放錯地方才是垃圾。」杜子中不斷點頭回應:「對!對!對!對!」

見到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激發了在顧問行業任職的杜子中,思索著:「在香港,有什麼事情是我可以做的?」他認為,來過這一趟之後,會想辦法了解香港的環保到底做得如何?比如,寶特瓶回收的情形,與別人分享臺灣的作法。

他也體會到,東西的使用應該從源頭開始,不要用太多;只要不用那麼多,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垃圾,也就是清淨在源頭的真義。

◎改變從自己開始

Freddy Law 是2009年香港青年企業家獎得主,從事社會青年的價值教育工作。為年輕人安排體驗活動,讓他們看很多成功的例子,學習如何應用在自己的工作上。他說:「慈濟成功的案例,在別的地方還沒有看過,這背後有很多人在推動,我個人感受很深。」

從年輕人的眼神和行為來看,他們都很吃驚:「竟然有人在做這樣的事情。」年輕人回到他們的地方之後,或許會忘記這一趟參訪的經驗與感動;也或許大環境會讓他們失望。但是 Freddy Law篤定地說:「我要在他們走以前,讓他們非常相信,改變就從自己開始。」至少,每個人都會覺得,可以在自己的崗位上做一點事情。
s201112240024401.JPG
s201112240034506.JPG

圖左 : 臺灣領隊劉翔頎(中)表示,當初安排行程時,就極力推薦慈濟的環保站為必要行程。[攝影者:黃士謀]
圖右 : 慈濟志工張家慈說:「垃圾放對地方是資源,放錯地方才是垃圾。」杜子中(左三)不斷點頭回應:「對!對!對!對!」圖左二為姜必楷,右一為Freddy Law[攝影者:黃士謀]
s201112240044518.JPG
s201112240054603.JPG

圖左 : 十二位來自香港的年輕社會企業家,於12月23日參訪慈濟內湖聯絡處。[攝影者:黃士謀]
圖右 : 慈濟志工陳雪如表示,慈濟人將香積飯用在賑災、急難、家庭與大型活動,旨在提倡節能減碳、少欲知足。[攝影者:黃士謀]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