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倫敦時報記者 讚志工精神

  • 列印

巧藝坊展示用來賑災的毛毯,是回收寶持瓶製成的;貴賓摸了又摸,覺得不可思議,對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用心研究發展,讚歎不已。(攝影者:尤麗梅,地點:內湖園區,日期:2011/08/23)英國倫敦時報的三位記者,不畏酷暑,於8月23日中午時分,來到慈濟內湖聯絡處參訪。從網路上得知臺灣的環保資訊,他們不遠千里而來,希望對臺灣的環保進行更深入瞭解。預定將在臺灣停留兩個月左右的時間,親身體驗臺灣在環保領域的發展。
體驗環保護大地 發願落實生活中

首先參觀腳踏車發電區,負責外語導覽的志工周晶婷說明,以回收腳踏車發電,主要在啟發人們重視「節約能源」。Stuart先生親身體驗發電,他踩得氣喘吁吁後,直呼:「天啊!不知道在家看電視用掉的電,要踩多少圈才能供應需求!」

來到資源回收站,周晶婷介紹紙類有純白、單色印刷紙、色紙、報紙、紙板等五類,瓶罐類有玻璃瓶、寶特瓶等,以及塑膠袋複雜的分類與過程。同時並強調證嚴上人主張「清淨在源頭」的理念,而且持續積極地宣導,希望從源頭就減量並且重視環境衛生。貴賓看到環保志工們不分年齡,渾然忘我地付出;逐一分類,卻又做得那麼歡喜,肯定自己的價值,不只是在保護環境,更是呵護地球。志工周晶婷介紹紙類回收分類,並介紹環保志工,讓來賓留下深刻印象。

Evelyn女士非常讚歎,表示此行收穫將難以忘懷。她說,人們常常在日復一日忙碌的生活中,不經意地丟棄了許多可以回收的物資,而從丟棄物中,將寶特瓶、玻璃瓶分開來回收是很容易的事,她回去之後,將從這個部分開始做起。

志工修行好道場 媒體傳遞善循環

在回收物拆解區,志工耐心地拆解回收來的影音帶,然後逐一歸類,期使廢棄物能再度發揮最高的效用;志工們在回收工作中,不僅可以深思反省,還可以彼此交流,這也是很珍貴的環保。Stuart先生有感而發,突然用中文說出:「道場」兩個字,原來他體會到上人常說的:「環保站是志工們修行的『道場』。」

看到志工王永建動作俐落埋頭細心拆解工作,周晶婷介紹他已經超過八十高齡。透過翻譯,王永建知道貴賓們以為他只有七十歲時,高興地連連稱「感恩!」而貴賓們雙手合十回禮。現場掀起一片熱鬧的氣氛,貴賓對志工們享受付出的喜悅,留下了深巧藝坊展示用來賑災的毛毯,是回收寶持瓶製成的;貴賓摸了又摸,覺得不可思議,對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用心研究發展,讚歎不已。

最後觀賞環保宣導影片,說明做環保是愛地球最實際的行動,垃圾分類不但可以垃圾減量,又可以資源回收再利用,讓物品延長使用壽命。貴賓們則對於志工不求回報、歡喜付出的精神,及認真投入的氛圍最感興趣。

用過午餐之後,貴賓離開環保教育站,前往下一個參訪點。目前在台灣,慈濟是做環保最大的民間團體,志工們期望媒體貴賓透過今天的參訪,對慈濟的環保有深入且正確的了解後,運用他們的專業,傳遞訊息到世界各處,讓善的循環生生不息。【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周愷捷 臺北內湖報導 2011/08/23)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