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慈悲科技援千里 慈悲後盾愛無疆

  • 列印

圖說:2014年4月18日到20日在花蓮靜思堂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舉辦兩年一度研討會,今年的主題『慈悲的後盾 - 慈悲科技馳援大愛』,計有來自全球各地近 220餘位人援會成員、行政團隊及有心致力於食、衣、住、行、資訊、通訊、綠能等領域之環保相關產品開發之專業人士,及超過220位工作人員參與。(攝影者:黃歆瑜)面對社會環境急速變化,證嚴上人不斷呼籲「天下告急」、「來不及」,  證嚴上人進一步解釋:「來不及」的意思,就是現在已經發生了,來不及讓它不發生。面對一次比一次更加劇烈的「天災、地變」、觸目驚心的災變現場,人類雖然已經不能夠抵抗、逃避,但是,我們該如何因應?源自 證嚴上人這一分悲憫心,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 (簡稱『人援會』) 於焉成立。慈濟在國際賑災承擔的責任更重、救災資源需要更多。證嚴上人期勉 「要以無疆界的眾生為使命。」

圖說:本次研討會開場由人援會總召也是大愛感恩科技董事長及發起人之一黃華德師兄分享『人援會的緣起及未來的展望』,細數人緣會的緣起與感動。(攝影者:黃歆瑜)哪裏有災難,就可以看到藍天白雲的慈濟人,慈濟的賑災、義診等慈善經驗備受肯定。兩年舉辦一次的人援會年度研討會,除了要把經驗一次又一次傳承下去,同時也希望號召更多有善心的實業人才參與。今 (2014) 年的主題『慈悲的後盾 - 慈悲科技馳援大愛』,計有來自全球各地近 220位人援會成員、行政團隊及有心致力於食、衣、住、行、資訊、通訊、綠能等領域之環保相關產品開發之專業人士,及超過220位工作人員,參加自4月18日起為期3天、在花蓮靜思堂舉行的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開場由人援會總召也是大愛感恩科技董事長及發起人之一黃華德師兄分享人援會的緣起及未來的展望,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師兄也會分享公司的使命及願景。研討會專家課程邀請到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葉欣誠副署長談『氣候變遷:困境與重生。』全球暖化釀成的極端氣候,致使現今各國各地持續呈現末日景象。台灣碳排放量卻約占全球的1%,每人一年排放量約近12噸,是世界平均值的2.45倍,台灣應該善盡世界公民的責任。國家災害防救中心李維森博士演講『防災科技與慈悲無限』談到將科技研發成果落實應用於災害防救工作,轉變被動搶救為預警疏散,因為光『救災』已經不夠,更要防災、減災。

『賑災實務分享』邀請到慈濟志工分享『愛的循環、善的效應 - 菲律賓海燕風災』。重災區萊特省獨魯萬市被聯合國形容為「棄城」,慈濟人『以工代賑』,接引三十萬人次受災鄉親,用自己的雙手投入整建自己家園,短短一個月內「棄城」從廢墟中重生。慈濟國際賑災經驗所研發出來的多項物資,包括大愛感恩防潑水白褲、LED照明志工帽,淨思香積飯,以及淨水器、簡易教室、靜思多功能折疊平台及等創新物資,在此次菲律賓賑災中均發揮大用。『慈悲科技、馳援大愛』這些應用都起於 證嚴法師的一念悲心,科技來馳援,讓挨餓受凍的災民,身心得到安頓、讓大愛能夠綿延。

研討會第三天上午的「人生經濟學」座談將邀請到前交通部長蔡堆師兄擔任主持人,與談者將分享對於「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命題的詮釋,思考如何利用時間來增加人生的寬度與深度,在人與人之間守本分、盡本事,開闊愛與善的空間,讓生命更有意義,用『感恩、尊重,愛』祥和社會。

上人多年來苦心呼籲大家:要簡樸生活,節能、素食、資源回收、山林養息。正是要從防災、減災的根本做起,增進救災能力也是慈濟人援會不斷努力的目標。慈悲與科技的結合,讓慈濟的大愛救援千里之外而無疆界,也成為慈濟慈善堅實的後盾。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花蓮報導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