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快樂」實業家 帶公司幹部學環保

  • 列印
快樂公司董事長王燦榮(中著灰衣者)和員工一起將數好的保特瓶裝入袋內打包,上下一心,一起為環保付出。(攝影者:吳嘉博 地點:關渡志業園區 日期:2010/10/06)10月6日上午,「快樂髮型」董事長王燦榮利用「動員月會日」,安排公司行政人員、和分店主管一行七十五人,來到關渡志業園區環保教育站參訪。為的是要來學習慈濟的環保教育和運作模式,好讓公司內部的回收分類做得更徹底、更完善一些。

實業家心繫社會 帶動員工付出愛

王燦榮師兄和王如雪師姊是一對夫妻檔的慈濟人,是快樂髮型企業公司的董事長、監察人,也是熱心公益的企業家,經常帶領員工到各地的弱勢團體機構去做義剪。他們成立「快樂基金」做善事,在各分店推廣竹筒歲月精神,邀員工發心認捐捐血車;不足的部分,就由「快樂基金」補足。

每逢週三上午,關渡園區寶特瓶拆解場中,夫妻二人都彎腰處理寶特瓶的拆解以及打包等工作,是位肯幹、實幹的慈濟人,也是積極推動環保的實業家——該公司每年總會安排好幾梯次的員工體驗做環保。

10月6日上午,王燦榮師兄利用公司「動員月會日」,安排行政人員、和分店主管一行七十五人,來到關渡志業園區環保教育站參訪。為的是要來學習慈濟的環保教育和運作模式,好讓公司內部的回收分類做得更徹底、更完善一些。

小細節大意義 再來關渡學更多

先報到的老闆和幾位主管,把握機會,先去幫忙拆解和踩寶特瓶;待全部到齊後,再分成二組到環保教育館參觀。

教育館的特色,是可以在看板上看圖說故事,內容全是和環保相關,一看就懂,一聽就知。志工陳麗妃利用現場的教具解說環保十指口訣,並向大家說明:「1號寶特瓶可以做成毛毯和衣服……」學員就接著提問:「那其他的號碼的塑膠瓶回收後可做什麼?」雙方互動頻繁,有問有答,還有人勤做筆記。

最後到紙品分類區,志工表示紙製品分為大白(全白)、小白(有印字)、中紙(廣告紙)、報紙、厚紙……等,有人就好奇地問,為何要費功夫剪去白紙上的黑字呢?環保志工就說:「嘸講你毋知(不講你不知),再製時可以減少污染,這都是為了環保啦!」

劉俐瑩(右)是快樂公司木柵店的副理,她最早來報到的,分享時說:「做環保竟然還可以做善事,今天的環保之旅,讓我感受到施比受更有福。」(攝影者:吳嘉博 地點:關渡志業園區 日期:2010/10/06)2001年前,納莉風災侵襲台北地區,大愛電視台也受到重創;土城裕民店經理蔡金燕,當時曾到關渡園區幫忙清洗泡水的節目帶。她說:「今天第二度來,所看到的景象和上次完全不一樣了,環境變得很乾淨,尤其環保教育舘布置得井然有序,看到圖像就知道它的意思。加上志工做詳細解說,走一趟吸收不少環保新知,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天五善』的內容,做好它就一生受用不盡。」

曾帶隊來關渡參加義剪活動的木柵店副理劉俐瑩,一早報到後,就開始做拆解及踩扁寶特瓶;本來只感覺很好玩,經志工說明,這些可製成毛毯和衣服,送到災區去送給災民用,心中感到很震撼──「做環保竟然還可以做善事」!今天的環保之旅,讓她感受到施比受更有福。

遠從豐原二店來的蘇柏旭說,他第一次來的時候沒把環保十指口訣記住,這次一定會牢牢記住它,來這裡看到那麽多的環保志工都在默默的付出,感動在心內,回去一定要身體力行做好回收分類。

【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吳嘉博 台北關渡報導 2010/10/06)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