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花蓮學童一肩挑水 體驗遠鄉之苦

  • 列印
志工準備了扁擔,前後綁有兩個桶裝水瓶,重量約有10公升,學童體驗後直呼好重、好辛苦、肩膀好酸!(攝影者:基金會秘書處洪煒翔)「哇!好重!挑水好辛苦!」慈濟基金會21日前往花蓮縣太昌國小宣導環保減碳,志工以大陸甘肅小朋友為了飲水,放棄求學機會,每日挑水。現場準備扁擔讓學童挑起10公升重的水,學童體驗後直呼,「肩膀好酸!」

同一地球上  水資源得之不易

慈濟志工陳紀代手拿著水杯,引導學童知道,現在極端氣候頻傳,有些地方久旱不雨,出現乾旱災情、缺水危機,原來住在台灣的我們生活是這麼的幸福。她舉例,過去,在中國大陸西南部遇上久旱不雨,不但影響耕作,乾旱也造成缺乏飲用水的窘境,很難想像,實施一個人僅用四兩水的限水措施,也就是一碗水的量。又例如在大陸甘肅小朋友為了生存,一天來回挑水就得花上6到8個小時,遙遠的路途導致就學的學童,甚至要向學校請假或是無法上學,而在台灣,小朋友只要打開水龍頭就有水可用,或是走到便利超商買水就有水。

地球另一個角落,有孩童常常得如此往返才能有水喝。(攝影者:基金會秘書處洪煒翔)「珍惜水資源,可以從生活中做起!」慈濟志工特地準備了扁擔,前後綁有兩個桶裝水瓶,重量計約有10公升,引導學童體驗抬水。學童躍躍欲試親自體驗時,體重不到50公斤的學童挑水才走幾步,就氣喘如牛,甚至有的人肩膀酸痛,學童體驗後直呼好重、好辛苦、肩膀好酸!

志工現場也提供幾種省水方法,像是洗澡時站在塑膠盆裡盥洗,洗澡水可以拿來拖地、沖馬桶,鼓舞學童從調整自己的心態開始,用單純的心生活,用感恩的心疼惜我們生長的地球。有學童更舉手發言:「還可以拿來洗車。」

一天五善、力行減碳

今年是世界地球日40週年,也是慈濟推動環保屆滿20年,在全球飽受暖化與極端氣候的威脅下,慈濟基金會提出「簡樸‧回歸自然」─ 一天五善、力行減碳,呼籲所有關注地球永續發展的機關團體與社會大眾共同響應。

慈濟志工林惠玲向學童解釋,「簡樸‧回歸自然」─ 一天五善、力行減碳,就是從「素食、省水、省電、攜帶環保三寶(杯、碗、筷)、改變交通方式」五個方向為基礎,以此作為「善的循環」,日日至少減碳1.53公斤,小小動作發揮保護地球的大大力量。她表示,慈濟根據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教授建議,如果台灣設定以2020年回到1990年排放的基準,我們至少必須降低50%的碳排放量,也就是從現在開始每年的碳排放量要逐年減少5%。因此,如果從2010年開始每年減少5%的碳排放量,以台灣目前每人年平均碳排放量11.17公噸來計算,每人每天只要減碳1.53公斤,就可以達到汪教授建議的目標值。

減碳速度越快、暖化速度就越慢。根據環保署的資料,一餐不吃肉(依衛生署建議每天肉類攝取量0.12公斤,平均分配於兩餐),可以減少製造780公克的二氧化碳。學童也在現場回饋吃素,是最有效的減碳方法,因為在肉品運輸的過程,會消耗很多能源,再來就是牛放屁排放的甲烷,造成地球暖化的速度,比二氧化碳還快很多。

花蓮縣吉安鄉太昌國小校長張貞嬌大力支持慈濟志工走入校園推廣環保減碳,她現場鼓勵學童,要將減碳落實到生活當中,更期待回到家後要積極與家人分享,帶動全家人開始響應。

(文:劉星妤  報導:基金會秘書處  2010/5/21)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