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千人與會齊精進、志業永續共傳承

  • 列印

圖說:2019年法脈宗門營的最後一天,大愛感恩科技董事長 黃華德師兄(右二),搭乘最早班火車趕赴盛會,與精舍師父、四大志業執行長、慈濟清修士、社區知音合心代表等人,一起分工合作、同心協力、以編織「粽串與粽繩」的方式來進行圓緣活動 (攝影:柏傳琦)。

      2019年「慈濟法脈宗門營」,於花蓮靜思堂正式舉行,這次的營隊整體課程,有法脈綱領分享、座談傳承交流、舞台戲劇演繹與教育成果呈現,內容特別豐富又別具意義,因此,有來自慈濟功德會、慈善、醫療、教育、人文、靜思及大愛感恩科技等,超過上千位志業體同仁以及工作人員齊聚一堂,共同參與這一場「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的精進研習。

圖說:藉此法脈宗門營,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共聚一堂、精進信念,凝聚慈濟志業體同仁應有之「共知、共識、共行」,用真誠的心意與美善的循環,持續發揮自己的工作良能 (攝影:人文真善美志工)。

《靜思法脈、粽串源頭》

      現任職於慈濟基金會文史編纂處的 洪靜原老師,於課程的第一天下午,便與大家分享「法脈宗門綱要」的課程,傳遞 上人期許四大志業同仁,應以「粽串」就是法髓(綱領)的概念,來傳承慈濟志業,靜原老師表示,「志業諸事要回歸法脈,法脈的精神就是綱領」。

      綱領要透過精舍師父、慈濟清修士與社區知音合心,宛若粽繩般的拉緊、傳遞給每一顆粽子,每一顆粽子的粽葉內所包的餡料,就如同每一不同志業與功能團體,要透過棉繩與粽串(綱領)緊密連結在一起,這樣整體運行的方向才會一致,也深切期許四大志業的同仁要有「志為菩薩,守護眾生;志為人醫,守護生命;志為人師,守護慧命;志為人文,守護淨命」的理念,深化於職志合一的工作當中。

 《智者大師、難行能行》 

      有別於以往都是分享聽課的方式,這次的課程,特別於開營的第一天晚上,安排長達兩小時的「唐美雲歌仔戲」,演繹《智者大師》高僧傳的故事;透過專業的燈光效果、現場演奏與唱作俱佳的演出呈現,著時讓人耳目一新,吸引大家專注於劇情的內容;聰明睿智、天賦異稟的 智者大師,是中國佛教史上第一個本土宗派「天台宗」的開創始祖。

      雖然出生於富裕家庭、年輕有為,但是,卻身處戰火政權紛亂的時代,這也讓 智者大師一心想要尋找安定人心的大法,發心弘揚『法華經』,於此期間,雖已貴為一代名師,仍然無法避開無明詆毀、茫然困厄,但是,大師堅定心志、難行能行,以盡形壽、獻生命,照亮世人迷惘與苦難黑暗角落,這與現代慈濟 證嚴上人的身形言教非常相似,透過戲劇傳法,將這一份「慈、悲、喜、捨」的精神,深植於慈濟志業同仁內心。

 《教育人文、典範永續》

      09月28日教師節這一天的課程,正逢慈濟教育志業三十而立,課程中特別舉辦「煥慈悲喜捨光芒、譜躍動國際樂章」的活動,以音樂、舞蹈、分享、影片等方式來回顧與展望慈濟「教育完全化」的落實,透過演繹呈現與校友見證,分享慈濟教育影響力、品德教育國際化等特色理念。

    整體「慈濟教育30」的感恩活動,最後在已屆齡百歲的第一任慈濟護專校長, 楊思標教授蒞臨現場時,成為全場鼓掌、起立致敬最為感人的畫面,雖然 楊教授的口語表達已不太靈光,但是,他的身教德行,令人深深感動,這份「如沐春風播善種、開枝散葉育成林;教育志業三十載、人文典範永傳承」的精神,真是帶動志業同仁職志工作信念昇華的動力。

 《圓緣凝聚、合和互協》

      今年法脈宗門營的最後一天,大家移師回花蓮精舍圓緣,於忙碌行程當中的大愛感恩科技董事長 黃華德師兄,也搭最早班火車趕赴盛會,與精舍師父、四大志業執行長、慈濟清修士、社區知音合心代表等人,一起分工合作、同心協力、以編織「粽串與粽繩」的方式呈現,帶來圓緣活動最具意義的一刻。

      希望藉此共聚一堂、精進信念,讓現場大眾都能瞭解 上人成立慈濟志業「立體琉璃同心圓、菩提林立同根生」的觀念,並體悟 上人於營隊當中開示「經者道也、道者路也」,明白法脈根源的重要,凝聚各志業體同仁於「共知、共識、共行」當中,持續發揮自己工作良能,用真誠的信念與美善的循環,發揮各志業團體的功能力量,帶動全球慈濟人合和互協,持續穩健發展志業願行。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報導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