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寶特瓶回收製衣 台灣第一家環保公益企業

  • 列印

20101229.jpg大愛感恩科技董事長黃華德,以保特瓶抽紗技術生產環保紡織原料,將營利所得回饋公益,並計畫以「大愛」為品牌,開設環保生活館,行銷各種回收物研發出的環保商品,希望這滿滿大愛故事的品牌終能打動消費者,讓這場「愛的接力」,一棒一棒傳下去。

採訪‧撰文 / 陳芳毓 攝影 / 侯俊偉

2010年6月世足賽開打之際,一則「世足球員環保球衣來自台灣」的新聞,讓提供紡織原料的大愛感恩科技董事長黃華德上遍各大媒體。這家公司串起了保特瓶回收、塑化、抽紗、紡織、銷售等9道流程的環保紗供應鏈,經過兩年的研發與良率提升,如今已能銷售紗、布料、衣物等各種成品與半成品。

從公司名不難猜測,大愛感恩科技的5位經營者都是「慈濟人」;但點出商品概念與經營模式的證嚴法師,才是精神上的執行長與研發長。

建立資源回收SOP,提升原料品質
慈濟內部有個「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簡稱「慈濟人援會」),分為食、衣、住、行、資訊、綠能等6組,各有企業家負責研發適用於急難救災的環保產品。「上人要我們發揮良知和良能:良知是專業know-how,良能是你的能力,」紡織公司德式馬負責人的黃華德,正是衣著組的召集人。

2006年,證嚴法師第一次提出環保衣物的想法:「既然都是石油做的,你們能不能研究一下原料是塑膠的環保衣物?」黃華德一聽就覺得,這絕對可行!其實,過去就有業者嘗試從保特瓶抽紗,但由於市場太小,墊高了研發成本,加上抽紗品質不佳,成品只能做成絨毛玩具裡的填充物,商業價值不高。

提高品質的關鍵在於原料的源頭:保特瓶。要做為紡織原料的保特瓶,必須乾淨、無雜質,否則抽紗過程中容易斷裂,無法織成布。然而,由於一般資源回收場在分類和處理過程,往往不夠細緻,連帶影響保特瓶的品質;為此,大愛感恩科技定出一套保特瓶回收的SOP(標準作業程序),並且派員到慈濟全省的4500個回收站,一一向環保志工幹部們解釋原理及標準步驟。

為了確保原料的純度,志工必須先挑出1號PET材質的寶特瓶,依顏色分類、拆解瓶蓋與瓶圈、去除瓶身標籤、壓成保特瓶磚;再交給下游業者粉碎成瓶片,並經過清洗、除雜質、乾燥後,塑化成再生聚脂粒;最後,紡織業者才能開始抽紗。黃華德形容,這是一場「愛的接力」,「我們把瓶子分解、分類的作業程序,做得很徹底,之後再交給下一手,讓他們感受到我們源頭的用心。」

然而,只仰賴執行力強的慈濟回收志工挑出合乎規格的保特瓶,這樣還不夠。由於一般回收廠的環境較髒亂,大愛感恩科技便請對方清出一塊較乾淨的地方,存放這些保特瓶,並蓋上塑膠布,來防灰塵及雨水;到了碎片廠,也請對方在每次清洗輸送帶後,先處理這批保特瓶,避免混入先前的雜質。

為了加速市場化的速度,黃華德於2007年先在自己的公司裡成立環保研發部門,支援慈濟人援會研發環保產品。他也深感一己之力的不足,而向證嚴法師爭取成立專業的環保公司,並於2008年獲得證嚴法師首肯,取「大愛眾生、感恩大地」之意,將公司取名為「大愛感恩」。「這應該是台灣第一家環保公益企業,」黃華德說,公司所有的投資及利得,完全回贈慈濟基金會做慈善公益。

不斷提升良率,落實開源節流
自2006年以來,在黃華德的帶領下,已有30萬條環保毛毯問世;光是四川大地震,就送出4萬多條。「因為有慈濟的市場,廠商更有動力做研發,」黃華德說,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分為B2B(企業對企業)與B2C(企業對顧客)兩塊,前者包含環保布、環保紗及塑膠脂粒,後者則有衣物、毛毯、襪子、袋子等,在網路、慈濟書軒等通路販售,也有不少團體採購。

儘管第一批產品量產時,良率不到30%,但現在已到達80%;而公司在2010年的營業額也達到兩億元,甚至開始有了盈利。

黃華德說,用保特瓶生產日用品,最大的好處便是「開源節流」。開源,是將400年都用無法分解的保特瓶,做成生活用品,並將所得回歸公益。台灣每年回收5萬公噸以上的保特瓶,但5個2公升保特瓶,可以織成1件大號T恤;35個2公升保特瓶,則可做1個睡袋;40個2公升保特瓶,就能織出1平方公尺的毛毯,剛好能夠廢物利用。

節流,則是不再開發石油來製造紡織原料,同時節省水資源。傳統紡織品的整染過程相當耗水,染1公斤的布,需要100公斤的水,廢水排放還會造成汙染。但環保紗則是利用保特瓶的原色,透明保特瓶抽白紗、綠色保特瓶抽綠紗;若要黑色和藍色,則可以利用「前染」技術,在生成聚脂粒的過程中,混入有顏色的色母粒。儘管布料顏色變化較少,卻能節省用水,並避免水汙染。

未來,大愛感恩科技計畫以「大愛」為品牌,開設環保生活館,行銷各種回收物研發出的環保商品。「這個品牌有慈濟20年的回收歷史、7萬環保志工的心血、慈濟人無私奉獻,還有證嚴法師的祝福,」黃華德希望,這個有滿滿大愛故事的品牌,終能打動消費者,讓這場「愛的接力」,一棒一棒傳下去。

黃華德 1946年生,淡江大學企管系畢,亦 為德式馬企業董事長。
得獎原因:以保特瓶抽紗技術生產 環保紡織原料,將營利所得回饋公益。

經理人雜誌報導
http://www.managertoday.com.tw/?mod=locality&func=view&id=2684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