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靜思法脈勤行道 人文推廣信願行

  • 列印

圖說:虞珊明引用上人在今年初、歲末祝福開示所提到:「要學習將PET瓶回收、洗滌、抽絲、捻紗、做成可以助人的環保織品的這些程序,運用在體會找回真如本我的過程。」(攝影:侯進忠)7月28日,200多位北區人文推廣志工,齊聚三重靜思堂,參加兩個月一次的人文推廣團隊共修。上午課程內容包括靜思、大愛台、書畫志工,與大愛感恩科技等功能團體分享報告。大愛感恩科技由虞珊明代表,分享「有為法與無為法的體現」。

虞珊明引用上人在今年初、歲末祝福開示所提到:「要學習將PET瓶回收、洗滌、抽絲、捻紗、做成可以助人的環保織品的這些程序,運用在體會找回真如本我的過程。」慈悲科技可以馳援大愛,而上人更進一步勉勵大家要「轉識成智」。

次第來說,也就是當了解我們自己做的這些「善有為法」、助人為善的事,是為「成所作智」,過程中,我們也聆聽學習,沉澱積累成滋養慧命的資糧,是為「妙觀察智」。於修行法上要用心,學習找回本我的「平等性智」,成就「大圓鏡智」。其中蘊含的法,才是上人期待大家明瞭的:原來,大愛感恩不僅僅是「將環保菩薩回收的寶特瓶再利用、做成環保織品」而已。

根據人之常情,對於不認識慈濟人文、大愛感恩科技的這些人,總是相信『眼見為憑』。因此若以大愛感恩的使命,仍需要借助這些慈悲科技、智慧塑膠的功用、功能,接引他們入門。經由了解這些『善有為法』,逐步體會『妙無為法』。

因此,人文推廣團隊的使命,將慈濟四大八法正確觀念,傳遞給更多人了解,所謂「推廣」,不是讓會眾請購產品,最重要的是將人文與法傳遞出去,讓受眾相『信』、了解慈濟、並且『願』意成為善的種子,一起,共『行』善法,讓更多的人接受。

圖說:7月28日,200多位北區人文推廣志工,齊聚三重靜思堂,參加兩個月一次的人文推廣團隊共修。上午課程內容包括靜思、大愛台、書畫志工,與大愛感恩科技等功能團體分享報告。大愛感恩科技由虞珊明代表,分享「有為法與無為法的體現」。(攝影:虞珊明)虞珊明引用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曾經解釋過關於「我」這個字跟大家分享。
有一天『我』字丟了一撇,成了『找』字。為找回那一撇,『我』問了很多人,那一撇代表什麼?商人說是金錢,政客說是權力,明星說是名氣,軍人說是榮譽,學生說是分數,《生活》告訴《我》,那一撇是『健康和快樂』,沒有健康和快樂,什麼都是浮雲一片!

虞珊明補充說,如果這個問題問到慈濟人,那一撇應該代表『大愛與感恩』,有了大愛與感恩,人生才有價值。但是如果問到上人,也許上人會說,哪一撇代表『真如本我』,找到真如本我,生命才有意義。大愛感恩邀請人文推廣團隊與大愛感恩一起,慈濟永續為活泉,淨化人心為使命,讓人生有價值、讓生命更有意義。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新北市三重區報導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