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慈悲科技高人氣 人道關懷做貢獻

  • 列印

圖說:慈濟希望將賑災馳援的人道經驗與成果以學術形式,讓國際該領域之學者能認識、理解,進而厚植慈濟慈善援助之論述,2017年9月11日、12日應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邀請,會同澳洲查爾斯達爾文大學 (Charles Darwin University)一同舉辦 「降低社區災害風險與災後復原」國際研討會。(攝影:李明瑩)「走在最前,做至最後」佛教慈濟基金會51年來,在96個國家地區提供人道援助與服務已超過半個世紀,內容涵蓋事前預防性之減災工程,期中的陪伴與後續的持續追蹤關懷,不間斷地協助政府與民間提供「及時、直接、重點、務實、尊重、感恩」之深厚經驗,温暖地回應受災者與社區之需求。因此,慈濟希望將這個經驗與成果以學術形式,讓國際該領域之學者能認識、理解,進而厚植慈濟慈善援助之論述,2017年9月11日、12日應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邀請,會同澳洲查爾斯達爾文大學 (Charles Darwin University)一同舉辦 「降低社區災害風險與災後復原」國際研討會。

圖說:研習課程場外,亦有許多屏科大師生、社工相關人員,詢問大愛慈悲科技環保紡織(於災區)應用相關備品,並且表達讚賞慈濟與大愛感恩科技落實海內外社區的環保精神。(攝影:虞珊明)此研討會除了邀請聯合國國際減災策略組織風險解釋及行動小組(UNISDR subcommittee risk interpretation and action)成員及國際衛生組織風險溝通策略發展技術顧問(Technical Advisor of WHO for developing risk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羅錦福教授(Prof. Douglas Paton)以及來自捷克、印尼、日本、紐西蘭、土耳其等國際知名的防救災及重建學者專家及國內實務工作者與會演講外,更提供台灣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及社工師繼續教育積分認證,故亦有許多台灣社會局/社會處社工以及社會系師生參與研習;期待透過這個國際學術研討會精進內涵,讓台灣與慈濟人道援助關懷及防災救災工作經驗,能與多國交流並接軌國際。

慈濟基金會慈發處呂方川以慈濟賑災經驗為例,提出災害救助與復原的一個人性化/實際的觀點,鼓勵災民加入志工行列,「他助亦自助」從為人群付出中感受到尊嚴與喜悅,他表示: 「災害症候群的最佳良藥就是當志工。」;宗教處邱國氣則表示: 「慈濟的力行法門:自己去做,不僅感動自己,又得成長收穫,…這份善與愛,從來就沒停過。」再則,慈濟基金會文發處褚于嘉師姊除了全程參與此研討會,更一路陪伴外賓先是參訪大愛感恩科技,再南下屏科大研討會,緊接著又要陪伴海外貴賓實訪慈濟重建的杉林大愛村,讓客人實際瞭解台灣災後重建之社區的復原與生機,于嘉師姊也表示:大愛這幾年研發好多元,也好創新,她並預約了下次外賓來訪時的大愛總部參訪,讓與會者親身體驗、親眼所見環保科技應用(於賑區)的成果。

圖說:「降低社區災害風險與災後復原」國際研討會提供台灣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及社工師繼續教育積分認證,故亦有許多台灣社會局/社會處社工以及社會系師生參與研習;期待透過這個國際學術研討會精進內涵,讓台灣與慈濟人道援助關懷及防災救災工作經驗,能與多國交流並接軌國際。大愛推廣人員也以環保回收超細纖維擦試布與現場參訪者結緣,藉此推廣大愛新研發與環保科技於賑/救災時的慈悲科技產品。(攝影:李明瑩)社會處職員李美諭連續兩日參訪研討會場外的大愛展示攤位,希望能團購訪視、勘災需求的多功能提袋與醫藥包,此外,環保佈展人員也以超細纖維擦試布與現場參訪者結緣,藉此推廣大愛新研發與環保科技於賑/救災時的慈悲科技產品;研習課程場外,亦有許多屏科大師生、社工相關人員,詢問大愛慈悲科技環保紡織(於災區)應用相關備品,並且表達讚賞慈濟與大愛感恩科技\落實海內外社區的環保精神;兩日國際研討會,於海內外國際學人的熱烈討論與回應中落幕,祈願此一防災、救災與減災之國際共同矚目的議題與交流經驗,能豐富賑災/救災的力道,為國際人道援助關懷與整合重建做貢獻。

大愛感恩科技 李明瑩 報導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