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 2021

週五, 12 二月 2021

【精選】國家環境教育獎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21_20210212.jpg

【國家環境教育獎】

國家環境教育獎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主辦,可媲美為環境界的“奧斯卡”,每一個得獎團體都是環保教育楷模,此獎旨在鼓勵國內推動環境教育績效優良者,表揚並獎勵有功人士及團體對環境教育的貢獻,堪稱為環境教育界之最高榮譽。

大林慈濟醫院「結合健康與環保」推動健康促進醫院的政策,並深入社區落實預防保健,同時針對領導管理、病人家屬、社區、同仁、環境與心靈健康等6大主軸多管並進努力營造。

大愛感恩科技自成立以來,讓每一件綠色環保產品都能回饋與榮耀在此愛心平台上的每一個參與者,將環保理念付出行動,就是在實踐個人的那一份本分事、實踐對證嚴上人的承諾、實踐對後代子孫的責任,愛惜地球資源,實踐真正的環境教育 。

慈濟科技大學從創校開始就一直在深化環保教育,透過讓原住民專班的孩子不忘本,成立原住民博物館保存傳統文化,也利用廢棄土地,規畫原住民植物園區,以友善農耕來愛護大地,延續物命,將環保概念融入校園生活中,力行惜福、惜物及愛惜資源。

環境教育的對象是人,如何喚起大眾環境意識,從自身做起帶動,用行為去影響別人,就像是彎腰撿垃圾看似小動作,卻能夠讓世界變的更美好,這是環境教育的質,也是環境教育的價值。環保教育不是理想,只要每個人來努力落實地身體力行,這世界就會變的更好!獲獎是一種榮耀與肯定,更是一份責任與承擔。

Read more

【精選】國家環境教育獎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21_20210212.jpg

【國家環境教育獎】

國家環境教育獎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主辦,可媲美為環境界的“奧斯卡”,每一個得獎團體都是環保教育楷模,此獎旨在鼓勵國內推動環境教育績效優良者,表揚並獎勵有功人士及團體對環境教育的貢獻,堪稱為環境教育界之最高榮譽。

大林慈濟醫院「結合健康與環保」推動健康促進醫院的政策,並深入社區落實預防保健,同時針對領導管理、病人家屬、社區、同仁、環境與心靈健康等6大主軸多管並進努力營造。

大愛感恩科技自成立以來,讓每一件綠色環保產品都能回饋與榮耀在此愛心平台上的每一個參與者,將環保理念付出行動,就是在實踐個人的那一份本分事、實踐對證嚴上人的承諾、實踐對後代子孫的責任,愛惜地球資源,實踐真正的環境教育 。

慈濟科技大學從創校開始就一直在深化環保教育,透過讓原住民專班的孩子不忘本,成立原住民博物館保存傳統文化,也利用廢棄土地,規畫原住民植物園區,以友善農耕來愛護大地,延續物命,將環保概念融入校園生活中,力行惜福、惜物及愛惜資源。

環境教育的對象是人,如何喚起大眾環境意識,從自身做起帶動,用行為去影響別人,就像是彎腰撿垃圾看似小動作,卻能夠讓世界變的更美好,這是環境教育的質,也是環境教育的價值。環保教育不是理想,只要每個人來努力落實地身體力行,這世界就會變的更好!獲獎是一種榮耀與肯定,更是一份責任與承擔。

Read more

週三, 10 二月 2021

【精選】道德與誠信 為愛而獎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21_20210210.jpg

【台灣企業誠信經營】

為台灣環保公益社會企業,發起源自於一群肩負社會責任的實業家們,運用科技的力量與環保菩薩們愛心接力,在綠色創新的概念下,年年持續精進努力不懈,發揮企業社會責任用愛心耕耘大地。 誠信經營是企業最基本的社會責任,也是企業最珍貴的價值。企業若能堅守誠信經營的原則,必能勇於面對及改善,贏得員工、股東、客戶及大眾的信任,建立企業最珍貴的價值與競爭優勢,並提升社會大眾對企業誠信的重視,經濟部工業局於2011年辦理「台灣企業誠信經營故事專輯」發表會,大愛感恩科技榮列其中。

Read more

【精選】道德與誠信 為愛而獎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21_20210210.jpg

【台灣企業誠信經營】

為台灣環保公益社會企業,發起源自於一群肩負社會責任的實業家們,運用科技的力量與環保菩薩們愛心接力,在綠色創新的概念下,年年持續精進努力不懈,發揮企業社會責任用愛心耕耘大地。 誠信經營是企業最基本的社會責任,也是企業最珍貴的價值。企業若能堅守誠信經營的原則,必能勇於面對及改善,贏得員工、股東、客戶及大眾的信任,建立企業最珍貴的價值與競爭優勢,並提升社會大眾對企業誠信的重視,經濟部工業局於2011年辦理「台灣企業誠信經營故事專輯」發表會,大愛感恩科技榮列其中。

Read more

週二, 09 二月 2021

始終如一的恆持 守護大地12載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21_20210209.png

大愛感恩科技致力於環保綠色研發設計、推廣綠色品牌,匯聚了超過150多家的合作夥伴打造綠色供應鏈平台,大愛感恩科技視平台上的每個人都是「掘井人」,成為慈濟永續經營的活泉之一。如同 證嚴法師慈示:「要往上建立一個大水池,不如往下挖井取水,讓它湧出泉水,就可以供應不絕。」大愛感恩科技以造福、智慧來成就好事,將大地資源不斷回收再利用、讓物資不絕,對地球、對人類貢獻,即是「無私大愛」。 大愛感恩科技2020年度回顧帶以「掘井人」為主題,透過 身、心、靈 三個章節帶出過去一整年,以身體力行持續付出並沒有因為疫情而停歇各項推動的腳步,與產、官、學、研的互動交流以環保傳法、改變參與者的心念,將影響力深植與加深加廣的落實與成果,最後以粽串使命與環保的連結為總結。靜思法脈是慈濟的粽串,大愛感恩科技的核心價值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如同粽串,一切行動源自繩頭的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由環保菩薩、實業家、職工志工、請購大德、普羅大眾的愛心接力串連下,讓更多人共知、共識、共行,一同「續物命、造福慧」。

Read more

始終如一的恆持 守護大地12載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21_20210209.png

大愛感恩科技致力於環保綠色研發設計、推廣綠色品牌,匯聚了超過150多家的合作夥伴打造綠色供應鏈平台,大愛感恩科技視平台上的每個人都是「掘井人」,成為慈濟永續經營的活泉之一。如同 證嚴法師慈示:「要往上建立一個大水池,不如往下挖井取水,讓它湧出泉水,就可以供應不絕。」大愛感恩科技以造福、智慧來成就好事,將大地資源不斷回收再利用、讓物資不絕,對地球、對人類貢獻,即是「無私大愛」。 大愛感恩科技2020年度回顧帶以「掘井人」為主題,透過 身、心、靈 三個章節帶出過去一整年,以身體力行持續付出並沒有因為疫情而停歇各項推動的腳步,與產、官、學、研的互動交流以環保傳法、改變參與者的心念,將影響力深植與加深加廣的落實與成果,最後以粽串使命與環保的連結為總結。靜思法脈是慈濟的粽串,大愛感恩科技的核心價值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如同粽串,一切行動源自繩頭的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由環保菩薩、實業家、職工志工、請購大德、普羅大眾的愛心接力串連下,讓更多人共知、共識、共行,一同「續物命、造福慧」。

Read more

週二, 02 二月 2021

解讀人生細思量 人生解毒用妙法

於1月11日迎接新年的第一場DAAI人文周會,邀請到慈科大 謝麗華主任蒞臨分享 (圖片:陳昱綺)

分享會後,董事長賢伉儷 華德師伯與 李時師姑與現場同事家人,結緣 麗華主任2020年最新出版的新書「針鋒不相對」,是一本引導人們面對自我的不足,學習勇敢面對挑戰、化解衝突進而解決問題的教育心得(圖片:歐陽嘉隆)

  2021新年(1/11)的第一場大愛感恩人文周會,邀請來自花蓮慈濟科技大學的 謝麗華主任,蒞臨分享「解讀人生、人生解毒」的議題。年輕時的 麗華主任,曾是一位反應敏捷、口才犀利的律師,約20多年前,第一次與 證嚴法師見面後,因感動 上人的佛教精神及教育理念,毅然選擇放下律師專業,轉而從事教育工作,並完成教育博士學位。

  因感動而行動的 麗華主任,投身教育工作之後,為追隨 證嚴上人,更遠從自己國家-馬來西亞專程前來台灣花蓮隨師學習,並參與走過從慈濟技術學院到慈濟科技大學的發展歷程,承擔該校人文室主任,至今已超過了15年的時光;期間她積極開創因缘,鼓勵帶動學生參加暑假海外志工營隊,帶領學生開啟海外交流學習、拓展國際視野。

  為響應 上人「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心志豁達性開朗、教育志業承使命的 麗華主任,積極帶領學生以佛典故事為戲劇主題,演繹英語舞臺劇進行交流展演,不僅從寓教於樂中接引互動會衆,更讓學生在展演過程中,將善法融入生活;於此,不僅推廣慈濟人文教育,更逐步將學校帶上國際舞臺。

  「解讀人生」就從「我」這一字開始談起,舉凡天地人間一切事物,都是因為以「我」為中心,因為有「我」這個身體,所以「我」有需要、想爭取、要滿足、求歡喜;接著,問題就會來自於自己(我)對人的「期望」和「感受」出現落差,進而產生看別人不順眼不滿意,接著產生與人計較爭執、衍生問題,所以隨著「我」的情緒起伏,就會開始煩惱、開始生氣。

  所以佛法中有描述,我們都身處在人間的「五濁惡世」,五濁中的「見濁」就是指人們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由貪、瞋、癡萌生不同知見,又從不同知見中「計較得失、爭執不休」;因為「執我一念、生著繫縛」,產生人我怨懟、悲憤苦惱,複雜的思緒,宛若繩索魚網、盤根錯節,就這樣日覆一日的漸漸把自己(我)綑綁束縛住了。所以 上人開示:「一切煩惱皆執有我,若無有我一切皆無;執我一念生著繫縛,因見有我計執得失。」許多人我是非,皆起於「我執」,若學會放下它,那就容易消弭爭端。

  緣此,麗華主任進一步分享「人生解毒」的剖析,我們的世界是由心念所創造出來的結果,所以若是看事情的角度轉換,周遭的世界便會隨之改變;固執往往是一方堅持想要改變或說服另一方,或者是堅持拒絕接受對方所提出的要求,才會覺得雙方難以妥協、無法配合;如果學習傾聽與溝通,放下一己成見,懂得尊重、善解、同理他人,便會發現許多人、事、物都會變得「爭鋒而不相對」了。

  分享會後,董事長賢伉儷 華德師伯與 李時師姑與現場語彙的同事家人,結緣 麗華主任2020年最新出版的一本新書「針鋒不相對」,這是一本描述 麗華主任以「觀機逗教」的方式,於教育現場與學生互動的教育心得,引導人們(學生)面對自我的不足,並學習勇敢面對挑戰、化解衝突進而解決問題。

誠如 麗華主任所述,慈濟人文教育的觀點有4R,分別是Respect-尊重彼此差異、Relevant-與人產生關聯、Reflection-自我省思成長以及Reciprocal-互利互惠成就。學校就如同是一個小型的社會,當學生們懂得「放下己見、縮小自我」,學習彼此尊重差異,合、和、互、協的人文,自然就會成為生活融和的要素。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解讀人生細思量 人生解毒用妙法

於1月11日迎接新年的第一場DAAI人文周會,邀請到慈科大 謝麗華主任蒞臨分享 (圖片:陳昱綺)

分享會後,董事長賢伉儷 華德師伯與 李時師姑與現場同事家人,結緣 麗華主任2020年最新出版的新書「針鋒不相對」,是一本引導人們面對自我的不足,學習勇敢面對挑戰、化解衝突進而解決問題的教育心得(圖片:歐陽嘉隆)

  2021新年(1/11)的第一場大愛感恩人文周會,邀請來自花蓮慈濟科技大學的 謝麗華主任,蒞臨分享「解讀人生、人生解毒」的議題。年輕時的 麗華主任,曾是一位反應敏捷、口才犀利的律師,約20多年前,第一次與 證嚴法師見面後,因感動 上人的佛教精神及教育理念,毅然選擇放下律師專業,轉而從事教育工作,並完成教育博士學位。

  因感動而行動的 麗華主任,投身教育工作之後,為追隨 證嚴上人,更遠從自己國家-馬來西亞專程前來台灣花蓮隨師學習,並參與走過從慈濟技術學院到慈濟科技大學的發展歷程,承擔該校人文室主任,至今已超過了15年的時光;期間她積極開創因缘,鼓勵帶動學生參加暑假海外志工營隊,帶領學生開啟海外交流學習、拓展國際視野。

  為響應 上人「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心志豁達性開朗、教育志業承使命的 麗華主任,積極帶領學生以佛典故事為戲劇主題,演繹英語舞臺劇進行交流展演,不僅從寓教於樂中接引互動會衆,更讓學生在展演過程中,將善法融入生活;於此,不僅推廣慈濟人文教育,更逐步將學校帶上國際舞臺。

  「解讀人生」就從「我」這一字開始談起,舉凡天地人間一切事物,都是因為以「我」為中心,因為有「我」這個身體,所以「我」有需要、想爭取、要滿足、求歡喜;接著,問題就會來自於自己(我)對人的「期望」和「感受」出現落差,進而產生看別人不順眼不滿意,接著產生與人計較爭執、衍生問題,所以隨著「我」的情緒起伏,就會開始煩惱、開始生氣。

  所以佛法中有描述,我們都身處在人間的「五濁惡世」,五濁中的「見濁」就是指人們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由貪、瞋、癡萌生不同知見,又從不同知見中「計較得失、爭執不休」;因為「執我一念、生著繫縛」,產生人我怨懟、悲憤苦惱,複雜的思緒,宛若繩索魚網、盤根錯節,就這樣日覆一日的漸漸把自己(我)綑綁束縛住了。所以 上人開示:「一切煩惱皆執有我,若無有我一切皆無;執我一念生著繫縛,因見有我計執得失。」許多人我是非,皆起於「我執」,若學會放下它,那就容易消弭爭端。

  緣此,麗華主任進一步分享「人生解毒」的剖析,我們的世界是由心念所創造出來的結果,所以若是看事情的角度轉換,周遭的世界便會隨之改變;固執往往是一方堅持想要改變或說服另一方,或者是堅持拒絕接受對方所提出的要求,才會覺得雙方難以妥協、無法配合;如果學習傾聽與溝通,放下一己成見,懂得尊重、善解、同理他人,便會發現許多人、事、物都會變得「爭鋒而不相對」了。

  分享會後,董事長賢伉儷 華德師伯與 李時師姑與現場語彙的同事家人,結緣 麗華主任2020年最新出版的一本新書「針鋒不相對」,這是一本描述 麗華主任以「觀機逗教」的方式,於教育現場與學生互動的教育心得,引導人們(學生)面對自我的不足,並學習勇敢面對挑戰、化解衝突進而解決問題。

誠如 麗華主任所述,慈濟人文教育的觀點有4R,分別是Respect-尊重彼此差異、Relevant-與人產生關聯、Reflection-自我省思成長以及Reciprocal-互利互惠成就。學校就如同是一個小型的社會,當學生們懂得「放下己見、縮小自我」,學習彼此尊重差異,合、和、互、協的人文,自然就會成為生活融和的要素。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